還記得這張圖嗎?
是的,這是第十屆北京電影節的先導海報。
前不久,小Z做過一期專題,
介紹了這張海報的設計理念,
而這張海報也因其獨特的畫風,
備受爭議。
小提示↓↓↓
文末附北影節被群嘲的故事
引發全網議論紛紛的先導海報,
總結下來主要有兩種聲音。
一類是毫無美感派
另一類是設計前衛派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
官方給出了回答。
不管大家如何看待這張海報,
但真正的主海報,還在路上。
十多天過去了,
終於等來了主海報。
▲北京電影節主海報
這次的新海報以藍紫色為主要基調,以風車和放映機為主要的元素,上面的1和風車構成的0的造型,正好湊合一個10字。
官方親自解釋了海報的主題
對此,網友們的評價是
看完評價小Z只能說,
群眾的口味真的是眾口難調啊!
▲北京電影節歷屆海報集錦
幾乎每年,北京電影節的海報都會成為爭議的對象,但不管怎麼樣,這也算是北影節的一大特點了。
巧合的是,
就在同一天,
第57屆金馬獎
也發布了主視覺海報。
▲57屆金馬獎主海報
以「TAKE ONE 前往明天的路上」為設計概念,運用電影人熟悉的拍攝術語TAKE ONE,強調每一個屬於我們的此刻,都可以是未來故事的開端。因此,TAKE ONE,就像是明日的第一顆鏡頭,每一次的捕捉,都是與世界產生共鳴的瞬間,是時代的眼睛。
▲第57屆金馬獎主視覺LOGO
歷年來,金馬獎都會設計一款以「舉辦屆數數字」為主題的主視覺 LOGO。從去年開始,特別強調中文字體的變化,透過「金馬」二字生猛透勁的書寫,展現了馬匹奔騰的形象,也象徵著蛻變的過程。
▲去年與今年LOGO對比
然而,本屆金馬獎的字體,則繼續沿用了去年的書法字體「金馬」二字。為呼應本屆「TAKE ONE前往明天的路上」的主題,在"金馬」書法字樣的下方增加了金色的文字,同時將右上角的56th更新為57TH。
▲金馬獎往屆LOGO集錦
根據今年的態勢來看,預計今後的金馬獎主視覺LOGO將固定後不再做大的變化,每年會根據屆數,不同的主題做適當的修飾和改變。
近10屆金馬獎海報大賞
▲第56屆
以「尋找黑馬」為主題的設計,整體呈現黑色質感色調,讓人難忘。
▲第55屆
以「面對電影,每個人都是配角」的概念出發,通過光影粒子效果展現,彰顯了金馬四大主軸的代表人物李安、侯孝賢、鞏俐、小野的側臉剪影,還組合成了疊次的山峰。
▲第54屆(影痴版)
▲第54屆(粉絲版)
設計師是方序中操刀打造,從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洩》中得到靈感,由王家衛親自挑選其中兩張,並向這部電影問世20周年致敬。
▲第53屆
由設計師黃海操刀,致敬了問世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張震飾演的男主角小四抬頭以手電筒照亮空中,既是回望初衷,也要走得堅定,電影之光,得以不熄。
▲第52屆
海報以簡約筆繪勾勒出一個俠女的形象,其中52是由兩個一與0所組成,融合了電影由膠捲步向數位的概念,充滿現代性,為金馬52帶來既復古又創新的樣貌。
▲第51屆
在5字內,以飽滿圓融的東方紋路,來象徵過去半世紀所累積的電影藝術,並在1字的最頂端,變化成全新的尊貴馬頭權杖,象徵全新但具權威性的金馬獎。
▲第50屆
「5」用放映機投射成,暗喻馬的幾何抽象形。張曼玉的影像做局部切割,就如播映室裡的切片瞬間與時間畫面,表達沒有人能真的留住正在流動和消逝的一切,除了電影,讓瞬間化為永恆。
▲第49屆
由幾米設計,其中兩幅是一對盛裝打扮的辣馬與帥馬,幾米笑說他們也要參加金馬盛會才會打扮如此隆重。而一幅小男孩與駿馬飛翔在海洋上的圖,則代表了光與影的追逐。
▲第48屆
由知名設計師林小乙設計。她認為,與數位化攝影技術相比,舊式機器讓拍攝者更專注於剎那間的凝視,讓她覺得最接近電影的本質,最能展現電影的靈魂。
▲第47屆
以高速攝影機拍攝玻璃破碎的瞬間,完美展現「動」的主題。為了更細膩的去解析「動」的本質,另外再導入一個由Play與Pause鍵所組成的識別符號,分別代表了「動」與「靜」。
從去年開始,金馬獎的熱度開始下降,不僅缺少了優質大陸影片的身影,辦了56年的金馬獎也變成了自娛自樂、坐井觀天、貽笑大方的「斑馬獎」。但無論是被群嘲的北影節,還是日趨沒落的金馬獎,從它們的海報中,我們可以去感受優秀電影的態度與力量。
點擊回顧↓↓↓
北京電影節先導海報被群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