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誕生了許多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影響、教育了幾代人。藝術家們成功塑造的我軍各級指揮員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永恆的經典。
在建軍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銀幕經典形象。
◆經典戰爭影片《南徵北戰》中的師長(陳戈扮演)
一說起銀幕上我軍高級指揮員形象,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南徵北戰》中的師長。195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戰爭片《南徵北戰》,作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的獻禮影片。
《南徵北戰》劇照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萊蕪戰役,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取得戰役勝利的故事。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氣勢,眾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南徵北戰》中的華東野戰軍某部師長,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扮演者陳戈,四川自貢人。早年學過美術、戲劇。抗戰中來到延安,曾任延安青年藝術劇院演出部主任、四野政治部藝術學校戲劇主任等。1957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曾在影片《南徵北戰》《黨的女兒》《停戰以後》等片中多次飾演我軍將領。他在《南徵北戰》中塑造的師長很有特色,操著一口椒鹽普通話:「但是多年來蔣介石的算盤是靠我們來撥動的」,「不要怕家裡的罈罈罐罐給敵人打爛」,胸有成竹,談笑風生,堪稱新中國銀幕上最經典的我軍高級指揮員形象之一。
《南徵北戰》劇照:陳戈飾演師長
◆經典故事片《英雄兒女》中的王政委(田方扮演)
《英雄兒女》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犧牲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王成和王芳,成為那時人們崇拜的偶像,影響了中國幾代人!
《英雄兒女》劇照:老藝術家田方扮演的王政委。
影片中除了王成和王芳,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芳的生父、師政委王文清了。王文清的扮演者表演藝術家田方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1932年從影,1949年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北影演員劇團團長,在《深山裡的菊花》《風從東方來》《革命家庭》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田方在《英雄兒女》中塑造的師政委王文清,儒雅堅毅,集堅強的革命者、有修養的領導幹部、慈祥的父親於一身,可親可敬,是我軍政工幹部的優秀代表,也是銀幕上我軍高級幹部經典形象之一。
◆經典戰爭影片《南徵北戰》中的高營長(馮喆扮演)
《南徵北戰》是新中國影響最大的故事片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親切地把它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
《南徵北戰》拍攝現場
看過《南徵北戰》的人,都會對影片中的高營長印象深刻。高營長的扮演者馮喆,在電影《南徵北戰》《沙漠追匪》《鐵道遊擊隊》《金沙江畔》《羊城暗哨》《桃花扇》中塑造了一大批經典熒幕形象。他在《南徵北戰》中塑造的高營長,英俊、堅毅、機智,頭腦冷靜,執行命令堅決,還帶有一些儒雅氣。「高營長」給解放軍指揮員形象賦予了另一種風格。時至今日,「高營長」還是觀眾最難忘的銀幕形象之一。
《南徵北戰》劇照:高營長(右)和教導員(潘文展飾)
◆電影《紅日》中的連長石東根(楊在葆扮演)
影片《紅日》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在1963年攝製。影片根據吳強同名小說改編,以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圍殲國民黨王牌整編第七十四師為背景,是一部經典的歷史題材戰爭片。該片氣勢宏大,戰鬥場面緊張激烈,非常具有感染力。同時,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特點鮮明,對比強烈,塑造得非常成功,成為戰爭片中的經典形象。
《紅日》劇照
《紅日》中,連長石東根是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石連長作戰勇猛,求戰心切,但有時不夠冷靜,甚至有點簡單粗暴。這一生動、真實可信的鐵血軍人形象幾十年來一直為觀眾所津津樂道。
石東根的扮演者楊在葆,安徽省宿州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參加過《白求恩大夫》《年輕的一代》《從奴隸到將軍》《血總是熱的》等影片拍攝,和他的外形、氣質一樣,他扮演的角色都是硬漢形象。
楊在葆在《紅日》裡扮演連長石東根
◆電影《上甘嶺》中的連長張忠發(高保成扮演)
影片《上甘嶺》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於1956年。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上甘嶺戰役中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上甘嶺》劇照:高保成飾八連連長
《上甘嶺》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戰鬥故事片,八連連長張忠發在影片中極具魅力。他作風勇敢剽悍又略有些魯莽,他直爽忠誠又極具克制力,偷襲敵人得手後樂出了聲,甚至有些孩子氣……
八連長張忠發的扮演者高保成,1938年參加八路軍。建國後,高保成歷任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戲劇隊副隊長,總政治部文工團話劇團、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影片《上甘嶺》《暴風驟雨》《帶兵的人》《閃閃的紅星》《人生》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
◆經典影片《紅色娘子軍》中黨代表洪常青(王心剛扮演)
電影《紅色娘子軍》,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製。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島農家姑娘吳瓊花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的幫助下,從一名苦大仇深的農村姑娘,逐漸轉變成一名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娘子軍戰士的過程。
《紅色娘子軍》劇照:洪常青(王心剛飾)和吳瓊花(祝希娟飾)
影片中娘子軍連黨代表洪常青,是女主人公吳瓊花的領路人,他胸懷寬廣,意志堅強,沉著冷靜,正氣浩然。
洪常青的扮演者王心剛, 1950年參軍,先後任東北軍區軍工局文工團和東北軍區文工團演員。1958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曾在《紅色娘子軍》《哥倆好》《野火春風鬥古城》《秘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等25部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王心剛帥氣陽剛,多扮演青年軍官,洪常青一角堪稱我軍初級指揮員形象中的經典。
◆經典影片《戰火中的青春》中的排長雷振林(龐學勤扮演)
《戰火中的青春》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拍攝的戰爭片,講述解放戰爭時期,女扮男裝的烈士之女高山堅決要求參軍,被團長派到「青年英雄排」擔任副排長的她,和排長雷振林在戰火中建立起戰友情、同志情和朦朦朧朧的愛情。
「青年英雄排」排長雷振林作風勇猛,敢打敢衝,有點個人英雄主義。扮演雷振林的龐學勤,1947年參軍,在部隊當過文化教員、文工團員、炮兵連指導員。195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班學習。1954年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代表作品有《古剎鐘聲》《戰火中青春》《甲午風雲》《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等。1962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電影22大明星。1971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
《戰火中的青春》劇照:雷振林(龐學勤飾)和高山(王蘇婭飾)。
當年導演王炎選中龐學勤出演雷振林時說:「我就要他那股傲勁!這正是角色所需要的。」龐學勤果然不負眾望,《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雷振林,是龐學勤在銀幕上塑造得最生動、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楊排長(梁音扮演)
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故事片《冰山上的來客》。影片故事發生於1951年夏的新疆帕米爾高原,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鬥勇,最終將匪特一網打盡,阿米爾也終於和真古蘭丹姆重逢的故事。
梁音在《冰山上的來客》扮演楊排長(中)
《冰山上的來客》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經典電影。影片中成功塑造邊防部隊楊排長沉著機智,富有鬥爭經驗,又不失幽默,感情真摯的形象。扮演楊排長的梁音,1948年隨東北文工團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先後參加《橋》《撲不滅的火焰》《平原遊擊隊》《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海上神鷹》《劉三姐》《三進山城》等影片拍攝。「楊排長」是梁音塑造的份量最重的銀幕形象,「阿米爾,衝!」成為新中國銀幕最經典的臺詞之一。
(作者系軍史專家)
來源:解放軍報微信
作者:徐平
編輯:向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