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的網際網路音樂市場,巨頭們大動作頻發。從騰訊音樂集團拿下歐美三大廠牌版權,到酷狗「就是歌多」的全城風暴廣告,再到網易雲「音樂的力量」……一系列的版權、營銷、品牌行為後,網際網路音樂圈的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近日QuestMobile提供了 2017 三季度在線音樂應用的成績單,酷狗音樂一如既往蟬聯「N連冠」。
活躍用戶:酷狗Q音領跑,規模差距拉大
據QM數據顯示,騰訊音樂集團(TME)旗下三大巨頭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MAU均過億,且與其他競品大幅拉開差距;日活規模和活躍率上,酷狗更是以壓倒性的優勢傲視群雄。巨大的規模差距表明,在線音樂用戶正在向頭部應用集中。
而活躍在營銷側的網易雲,月活躍用戶只有 7000 萬排在第四,與頭把交椅的酷狗 2 億活躍用戶,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差距。
回溯上半年兩個平臺的動作,這一現象就不難解釋了。網易雲音樂 2017 年在營銷領域可謂動作不斷,包飛機、玩跨界十分活躍,情懷做的有聲有色;但曲庫小、版權量少是平臺的硬傷,並且這一劣勢隨著其他平臺版權實力的不斷增強而無限放大。
相比之下,酷狗在營銷方面有鹿晗數字專輯高鐵專列、變形金剛 5 植入等操作,同樣不輸陣。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在產品方面的默默耕耘,不斷夯實自身版權庫,這也就直接導致今年 8 月酷狗高姿態的一波「啥都不說,就是歌多」廣告刷屏,而同期的網易雲卻面臨歌曲侵權遭到大面積下架的危機。
而隨著 9 月騰訊音樂集團與阿里音樂相互轉授權協議達成,五月天、S.H.E、少女時代、EXO等回歸酷狗、Q音、酷我,讓酷狗在版權實力上再上一層樓,「就是歌多」的廣告語名副其實。
用戶重合度:各平臺差異化明顯,用戶重合度低
雖然酷狗、Q音、酷我合併成立騰訊音樂集團,但三大平臺仍然保持獨立運營,且用戶的重合度並不高,三大平臺獨佔用戶比均在80%以上,這將更有利於各平臺保持差異化,服務於不同類型和需求的用戶群。
而受眾更加小眾的網易雲音樂,與覆蓋更廣泛的酷狗和QQ音樂相比,用戶重合度則更低。酷狗與網易雲的獨佔用戶比高達96.4%,用戶群幾乎沒有重合,而QQ音樂與網易雲的獨佔用戶比也是去到了92.7%。這表明用戶在追求更主流、更全的音樂類型和探索更加小眾、更加冷門的音樂上,形成了顯著的需求差異。
用戶遷移:用戶流向內容更豐富、功能更強大的平臺
報告指出,QQ音樂的用戶流失後,75%的用戶都選擇擁有酷狗音樂,雖然Q音和酷狗因為同一集團的關係,版權內容上差異不大,但酷狗相比Q音產品的功能性更好,為用戶聽歌配套的工具更加優秀和實在,例如酷狗的國產專利音效蝰蛇音效就是被很多用戶好評的一款拳頭產品,使用用戶過億。
而用戶卸載網易雲音樂後,更願意選擇酷狗音樂和QQ音樂,二者流入用戶的佔比合計超過100%,表明有部分用戶會選擇同時安裝兩個音樂App。這也並不奇怪,隨著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容量越來越大,允許用戶通過擁有多個同類產品以享有其差異化的優勢服務項目。
在版權越發重要的時代,內容成為了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能提供更全面的內容以迎合更廣泛用戶的聽歌需求,將在用戶和市場佔有率的爭奪上獲取決定性的優勢。而在內容差異化不大的前提下,更全面的功能配套、更人性化的用戶體驗、更豐富的互動設計,也將成為拉開各平臺差距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