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上映的《封神傳奇》,豆瓣評分3.1,著實刷新了本花對爛片的認知。
看回館裡的藏品,以往的精品雲集,現在的爛片泛濫,除去吐槽與生氣,更多的是對這種糟蹋經典的行為的無奈和心酸。
所幸愛惜經典IP的商人不多,懂得欣賞的筆者卻不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來自@羅罔極的文章,為JC動漫館裡的一部館藏做出了有意味的解讀。
文/羅罔極中國的古典名著,有三部作品。
是極適合改編電影的超級IP。
第一個是《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裡的很多短篇,既充滿娛樂性,又有寓言式的內涵故事。
稍加改編,就是一部大片。
《倩女幽魂2011》《畫皮》
只不過《聊齋志異》,一直沒能改編出什麼特別優秀的作品。
徐克版《倩女幽魂》,因為兩位主演引領風騷,算是一部優秀的。
而第二個「超級IP」,就改編出了很多的優秀作品。
毋庸置疑,就是《西遊記》。
「孫悟空」這一頂級IP,圓了中國人的超級英雄夢。
以至於,用它隨便拍部商業片,都能狂卷十億票房。
別誤會,我這次不說孫悟空。
我要說的,是第三個「超級IP」:
《封神演義》
喜歡讀古典小說的人都知道,《封神演義》的文學性遠不及《西遊記》。
但《封神演義》的故事性還是很強的,改編過大量的戲劇、影視作品。
在中國,《封神演義》裡面故事的知名度,並不低於《西遊記》。
這次的《封神傳奇》,就是瞅準了這一點。
企圖複製《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在商業上獲得的巨大成功。
只不過,依我拙見,他們從一開始就錯了。
《封神傳奇》的主演順序,是這樣的——
文章飾演的哪吒,排到了第六。
看來《封神傳奇》的製片方,的確被《封神演義》的龐大體系弄得眼花繚亂。
以至於,他們忘了最有魅力和賣點的角色應該是誰。
當然,審美也是相當湊合事。
沒錯,這一次我要說的,就是哪吒。
預備——唱!
說一段神話,話說那麼一家,這家夫妻倆,生了個怪娃娃……
我認為,哪吒,是個一直被忽略的,值得重新挖出來開發的IP。
只要開發得足夠好,他甚至可以和孫悟空一較高下。
我之前寫的文章裡說過,孫悟空在當代越來越火,是因為他身上有越來越多的悲情色彩。
他不是超人式的英雄,而是充滿人性和無可奈何的悲情英雄。
哪吒,也是如此。
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豆瓣評分8.8,略低於《大鬧天宮》的9.2。
都是揚名海外的爭臉神作。
《哪吒鬧海》的藝術成就,以及它得了多少榮耀大獎,我就不說了。
我想說的,是它故事裡面的內涵。
電影一開始,採用倒敘。
畫面直射陳塘關,四海龍王肆虐人間。
別小看了這個開頭,它直接定下了全片的主題。
反壓迫、反強權。
大家都知道,龍王在中國古代的文化裡,是不可侵犯的神明。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著祭祀龍王的習俗。
(陳凱歌電影《黃土地》龍王求雨片段)
而在《哪吒鬧海》裡,龍王是萬惡的妖怪。
百姓向龍王求雨,必須得送童男童女給他吃,否則滴雨不下。
夜叉奉命,前往人間向百姓索要童男童女。
恰巧,途徑遇見兩個,直接就抓起來。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哪吒殺了夜叉,龍王派出三太子大戰哪吒。
得知妹妹被吃了之後,哪吒一怒之下,抽了三太子的龍筋。
身穿紅肚兜的小哪吒,天真極了。
拿龍筋當皮繩玩兒,還要送給爹爹當腰帶。
後來,龍王去找哪吒之父李靖告狀。
面對天神,李靖的態度是這樣的——
李靖表示:人家吃你的小妹妹,這沒問題。
但你怎麼敢,傷害天神龍種呢?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明白一點了。
看國內的很多電影,要結合起它拍攝的時代背景,以宏觀的角度,你才能明白,藝術家要表達什麼。
比如《大鬧天宮》的時代背景,是革命前夕。
孫悟空,戰無不勝,造天庭的反,奪玉帝的權。
誰是天?誰定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孫悟空和哪吒,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憤青。
在他們身上,「憤青」被美化成了好詞。
孫悟空收編七十二洞妖王,攪得天庭強權人仰馬翻。
但最後還是被收編,被體制化。
所以,成佛以後孫悟空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個悲情英雄。
孫悟空最輝煌的時候,有很多妖王兄弟。
哪吒,就只能孤軍奮戰。
就連他的父親,都是站在敵人那一邊。
龍王要吃人,李靖不反抗。
龍王要殺李靖的兒子,李靖遞刀給他。
甚至要親自動手。
這和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所表達的主題,何其相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吃人的,並非龍王,而是封建社會體制。
《哪吒鬧海》的創作背景,是1979年,後革命時期。
那時的人還激昂未消,情緒化嚴重。
我們知道,藝術創作的一大源泉,就是情緒化。
(謝晉電影《芙蓉鎮》)
《哪吒鬧海》其實就是一個關於革命的故事。
龍王給百姓送雨,百姓給龍王送童男童女。
李靖作為陳塘關總兵,是這裡面的中間人。
這套體制運轉不變,多年以來,大家都已習慣。
直到哪吒出現,他作為一股新興力量,打破了這一切。
哪吒企圖已一己之力,打破這一整套吃人的舊體系。
他一路披荊斬棘,但到最後,還是選擇了揮劍自盡。
這是因為,他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同。
在最緊要關頭,他的父親要殺他,母親則避之不理。
全世界,都在尊從舊體系,都是哪吒的敵人。
在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裡,也有過類似一幕。
段小樓經曆日本鬼子、國民黨兵痞時,都十分硬氣。
但到後來,他挺不住了。
這是因為。
當全世界都聯合起來反對你一人的時候,你會開始詫異,自己究竟是對還是錯。
這世上最強大的武器,是誅心。
當所有人聯合起來,誅你一人之心,你的精神很快就會瓦解。
要麼像段小樓,投降合汙。
要麼像哪吒,一死了之。
《哪吒鬧海》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範。
它瞄準了中國古代,壓抑人性的兩把利劍——
第一:封建社會體制,前面已經說過。
第二:死板道德體系。
孝,是中華的美德。
但有時候,孝也有反的一面,愚孝。
三國時期的夏侯惇,戰場上被射瞎一隻眼睛,然後他把自己的眼球拿起來,吃了。
他說:「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今天看來,這仿佛是精神病的行為。
但在古代(今亦有),人一生下來,就欠了父母一筆厚厚的債。
在父母面前,你怎麼做都是錯的。
唯有割骨還肉,才能自由。
哪吒的最後一劍,不是自己刺的。
就如同,程蝶衣的最後一劍,也不是自己刺的。
他們早已被周遭的環境殺得遍體鱗傷,那一劍,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稻草。
哪吒的結局,和孫悟空沒有兩樣,革命以失敗而告終。
他最後雖然復活,並報了仇,但卻淪為失去靈魂的精緻人偶。
(出生與重生對比)
多年以後,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哪吒的激情早已不再。
致命的孤獨,使他變成了自己曾經反對的,體制中的一員。
阻擋孫悟空的革命。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由美變醜的過程。
相似的主題,其實在「神片」《肖申克的救贖》裡,也有。
只不過,美國人比較直白。
但我認為,《肖申克》比《哪吒鬧海》,是不及的。
不只是因為《肖申克》比《哪吒鬧海》晚很多年,也不只因為藝術美學成就的差距。
(知道《千與千尋》騎龍的片段是哪來的了吧)
更多地是因為,《肖申克》過於雞湯,過於歌頌人性的光輝。
這樣的電影,實際上並不十分深刻。
相比這種「只要努力遲早成功」的美國夢,我更喜歡《哈姆雷特》式的命運悲劇。
因為,現實世界十分殘酷,有抗爭,必然就有犧牲。
被體制殺死,還是脫離體制,獲得自由,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即便明知很難成功,你還要不要抗爭。
當所有人前赴後繼地迎合體制時,你能不能保持獨立思考,並發出嚎叫。
只要懂得了這一點,你的內心就是真正自由的。
而不是開著跑車,面朝大海,才叫自由。
《肖申克》裡面有一段話,我還是很喜歡的——
心若是牢籠,處處是牢籠。自由不在於外,而在於內心。
哪吒最後雖然走向了幻滅,但他起碼抗爭過,自由過。
這就夠了。
現在很多人都在急於創造新的IP。
而我認為,我們根本不用太過著急去創造全新的IP。
中國很多的古典文學、戲劇、歷史典故,本身就是亟需挖掘的、極好的IP。
(我一度推崇的動畫《秦時明月》)
但是,挖掘需要深入,需要探究作品的靈魂內核。
而不是像《封神傳奇》那樣,套上名著的殼,內裡卻媚俗空洞。
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採訪過周圍的幾個人。
大家普遍認為《哪吒鬧海》是幼稚的,笑我有病。
當有人用我們自己的藝術,拍出真正深刻、有批判性的作品,卻被當成是小孩子的東西。
《哪吒鬧海》之後,在我的認知裡,中國再沒有拍出這樣偉大的動畫電影。
我感到彷徨、詫異。
哪吒的那一劍,是否同時斬斷了我們對中國古典藝術的審美?
看了《封神傳奇》的劇照後,我對此更加相信。
如果我有權力,一定不會讓這樣的玩意上映。
畢竟,我們能糟踐的東西,不多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館花心事
♥
「寧無知,勿無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動漫藝術家
看 多 是 會 上 癮 的
微信公眾號:GDCA388
投稿郵箱:gdca388@163.com
本文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如需轉載,請與本微信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