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閱讀這篇文章前,小編先擺明自己的觀點:歷史是歷史,電視劇是電視劇。不用電視劇的劇情來討論歷史,也不帶入電視劇的情節來推測歷史,因為不給歷史人物加戲是最基本的尊重。所以小編希望,大家能和和氣氣地坐下來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看了很多觀點,總結下了以下幾點:
1.寵過愛過,但是莫名決裂了。
2.孝賢皇后才是乾隆真愛,乾隆最討厭繼後。 3.乾隆寵令妃要立令妃,所以不受寵的怨婦繼後剪頭髮了。
首先排除第三點。歷史上地乾隆不見得有多寵愛令妃。過多的史例在這我就不多舉了,簡單地提幾點:1,乾隆是一個明顯妻妾有壁地人,無論是進封皇貴妃還是追封為后,待遇都是普普通通,追封為后時,乾隆更是說「因為是追封的皇后,所以不許祭告太廟」。2,繼後的十三阿哥早夭,令妃的兩個兒子給其當下屬陪葬。另外,繼後不到兩歲夭折的十三阿哥是有名字的,叫永璟,令妃夭折的十六死的時候都4歲了還沒有名字。
第二點和第三點我們放在一起講。小編的觀點是:乾隆是真愛孝賢皇后,但他更愛繼後。別問,問就是乾隆是個大豬蹄~~~哈哈哈,純屬我在胡扯。我並不喜歡把這種事情下個定義,什麼孝賢皇后是白月光啦,乾隆最愛那拉皇后,太言之鑿鑿了,畢竟,我們也不是乾隆面前的宮女太監不是?
要說最愛,乾隆最愛的只有他自己。一個是年少情深,一個要共度一生。說乾隆給孝賢寫詩,但卻沒有辦法證明乾隆是否給繼後寫過詩然後銷毀了。本文主要說繼後,孝賢皇后我就不在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查史料。
下面是我認為乾隆寵愛繼後的一些依據(太多所以只列舉幾點):
1.封"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是乾隆「最年輕」的一位皇貴妃 ,被封為皇貴妃的禮儀十分盛大,頒詔恩款條數無人能超越。《皇朝通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中記載,乾隆十四年,皇帝破例為皇貴妃抬高儀仗規格,將所有皇貴妃儀仗內車輿均由金黃改用明黃,寫入會典,這就意味著那拉氏成為宮中除皇帝和皇后外唯一可以用明黃儀仗的主位。清代皇貴妃中只有她和董鄂妃冊封時昭告天下。《[科普]歷史.上真實的如懿斷髮的乾隆繼後》中說:清代以冊立后妃祭告各地神靈的僅有4次,那拉氏-人佔了兩次,因冊封皇貴妃祭告神靈的更是僅有她-按照慣例,只有立後才給皇太后加上微號。清代妃嬪中享此殊榮除了那拉氏也僅有董鄂妃。所以,我並不贊同一些人說那拉氏是因為皇太后給皇帝施壓才當上的皇后。
2.斷髮:清朝,頭髮也是滿族的一種象徵,任何人不可剪斷或蹂躪,唯有在大喪之時方可斷髮。古人斷髮有三種含義:1.看破紅塵的象徵(我們可看作其休夫)。2.丈夫去世。3.國喪之時。而繼後無論是因為哪一種原因,她的斷髮都是極其大不敬的。在斷髮事件後,乾隆留下的文字資料並沒有將話說得有多麼決絕。身為帝王,在被結髮妻子詛咒之後,還能一邊承認她之前的端淑持重、一邊懷疑她是否被邪教蠱惑了,倒真的很難說他「徹底厭棄」了她。而且彼時輝發那拉氏早已敗落,繼後雙親已亡,在政治制約力量極小的條件下,獨斷如乾隆甚至沒處置繼後的宗族(有事後與那拉氏親族的通信為證)……在完全有理由下狠手的前提下,乾隆對繼後: 不嚴刑懲處、不波及宗族、不褫奪名號……
3.爭議最大的死後:乾隆陵墓有七個館位,除了他自己的,有已經葬入的富察皇后,高貴妃,哲妃,嘉妃,那拉氏(還未廢)和下一個皇帝的生母。雖然那拉氏被200兩銀子葬入純妃墓,但乾隆留給那拉氏的位置卻一直空著……
哪怕他後面恨極了他,從別人口中聽到他的名字都會暴躁的想要殺人。從前的愛是真的,但她斷髮後的恨也是真的,但終究他心裡的一個位置再也沒有人可以取代,就像他墓穴中的那個空位,一直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