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有關「胎兒入盆」的問題。
什麼叫入盆?
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以下,顱骨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醫學上稱為銜接,因為胎頭與骨盆相稱,進入到骨盆腔內,也稱為「胎兒入盆」。當妊娠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時,你腹中的胎兒已經在默默地為出生做準備了。他(她)會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等待一朝分娩的時機。在分娩之前,胎兒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可以說,入盆是分娩的前奏。胎兒入盆為下一步臨產經陰道分娩打好了基礎。初產婦胎頭銜接常發生在預產期前2~3周,經產婦多在臨產後才發生。但也有一部分人會提前入盆的,這都屬於正常現象,早入盆不一定會早產。胎兒入盆後並不意味著馬上就要分娩,但胎頭入盆後由於對宮頸壓迫,有可能誘發宮縮,所以在未足月之前如果發生胎兒入盆,孕媽媽需要適當控制活動時間,多注意休息。
胎頭怎樣入盆?
因為骨盆入口前後徑小,大約是11釐米,而橫徑寬,大約是13釐米,斜徑也比較寬,大約是12.75釐米,所以胎頭常銜接於骨盆的斜徑或橫徑上。如果胎兒的枕部朝向孕婦骨盆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稱為枕左前位或枕右前位;如果胎兒的枕部朝向孕婦骨盆的左側方或右側方,稱為枕左橫位或枕右橫位;如果胎兒的枕部朝向孕婦骨盆的左後方或右後方,稱為枕左後位或枕右後位。在宮縮發動之前胎方位有所變化臨床上並沒有太大意義。宮縮發動後,在宮縮的作用下,大部分枕橫位和枕後位都能旋轉到枕前位分娩。
入盆有什麼感覺?
胎頭入盆並沒有十分特殊的感覺,有些孕婦可能會感覺到上腹輕鬆感或尿頻等感覺,也有一些孕婦沒有任何感覺。胎頭銜接後使得宮底降低,孕婦感上腹部壓迫明顯減輕,進食量增加,呼吸輕快。胎頭下降壓迫膀胱或直腸導致尿頻、便秘等症狀加重。而胎兒是否已經入盆,要經過專業的醫生進行產前檢查才能確定。產檢時醫生雙手食指和拇指打開,在恥骨聯合上緣,按住胎頭,入盆了胎頭是搖不動,是固定的,而沒有入盆的,胎頭是可以晃動的,而且胎頭與恥骨之間有距離。當胎兒入盆後,不少孕婦常會感到腹部陣陣發緊和有墜痛感,覺得腹中的胎兒正在往下降,於是,會興師動眾地趕往醫院。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真正臨產前的徵兆。其與臨產的主要區別首先是宮縮的時間短,常常不足半分鐘;其次是宮縮不規律,力量也比較弱,而且一般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明顯減輕。因此,常被人們稱為「假臨產」。但不管怎麼說,入盆意味著分娩的臨近,孕婦可以根據這個信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以迎接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