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專業必看 | 這些航拍紀錄片中的極致影像,你知道嗎?

2021-02-22 考藝考

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提高和設備的不斷升級,航拍逐漸成為常見的拍攝手段之一。航空攝影改變了傳統概念上、人們長期習慣於以自己的身高,以自己的步行速度來看待周圍一切的視覺習慣,它豐富了創作手段,帶來了新的審美愉悅。今天,藝考大師就來盤點6部航拍紀錄片,影視專業的藝考生們,不妨在寒假期間開始補片吧!

Le peuple migrateur《遷徙的鳥》

《遷徙的鳥》是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雅克·貝漢、雅克·克魯奧德聯合執導,於2001年12月12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圍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了候鳥如何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護自己,歷經了重重危機,只為了尋找一個溫暖之地生存的故事。

《遷徙的鳥》最令人叫絕的,是其鏡頭與被攝候鳥之間的距離之近。攝像機可謂與遷徙中的候鳥比翼齊飛,許多人都很好奇,攝製組究竟是如何在如此近的距離內拍攝,還不使拍攝與滑翔飛行設備驚嚇到候鳥的。後來,該片幕後團隊發布了一個製作花絮,這才揭秘了其中原委——原來,從被攝候鳥一出生起,攝製組便開始悉心照料他們。正是靠這種最費力、最原始的方法,攝影師才與候鳥間建立了最牢固的親暱與信任。

鏡頭距離候鳥之近,令人叫絕

該片前後共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裡。這部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的電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轟動。有豆瓣網友評價,「能把一部科教性質的影片拍得如此完美,如同一首優雅的抒情詩,一支美和力的芭蕾作品,堪稱奇蹟。」

《鳥瞰英國》是英國廣播公司(BBC)2008年播出的六集紀錄片,該片利用航拍技術,從空中俯瞰整個英國,視角獨特、維度新穎。其中,片頭主持人Andrew Marr站在摩天大樓之巔、坐在直升飛機之內侃侃而談的場景,如今已經成為紀錄片主持人的經典出鏡方式。

主持人Andrew Marr的獨特出鏡方式

《鳥瞰英國》利用航拍技術,不僅給觀眾帶來極致的視覺震撼,甚至還帶來了思維方式的顛覆。該片使用陌生化的手法,從高空俯看人類社會,觀者得以從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換一個視閾打量業已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於是海灘上享受日光浴的遊人竟顯得如此渺小,早高峰的車流則透出漫無目的的荒誕感。

除了航拍技術,數據可視化也是《鳥瞰英國》的一大特點。第一集《24 Hour Britain》片頭,紀錄片就以衛星雲圖的方式呈現出英國一天之內的交通軌跡與運輸頻次,將數據視覺化。

《鳥瞰英國》被BBC描述為「從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角度揭示生活的秘密、模式和隱藏的節奏的史詩之旅」。該片以高清晰度拍攝,並於2008年8月10日開始在英國廣播公司1、2、4臺播出三周,定期重播。

《家園》是一部由揚·阿瑟斯-伯特蘭(Yann Arthus-Bertrand)執導的紀錄片,於 2009年6月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用簡單而直接的方式描述了人類是怎樣只用了20萬年的時間,就破壞了地球已經存在40億年的平衡。它向世人展現了地球的絕美,以及日趨危急的現狀。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家園》是一部有著濃厚作者氣質的紀錄電影,航拍和長鏡頭是它影像呈現上的兩大特徵。該片導演揚·阿瑟斯-伯特蘭是法國著名的航拍攝影師,其航拍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Earth From Above)》享譽業界。由於揚·阿瑟斯-伯特蘭平時多航拍靜態照片,所以《家園》的航拍鏡頭也明顯帶有靜態照片的特點,長鏡頭、動勢不強,但每一幀畫面都極具美感。

為了拍攝《家園》,揚·阿爾蒂斯-貝特朗醞釀了15年,用了5年進行拍攝布置,向動物學家請教不同物種的遷徙時間。《家園》運用直升機拍攝,跨越了54個國家的120個拍攝點,拍到的素材多達400餘小時。它對地球的審視真摯而客觀,在嘆為觀止與觸目驚心共存的自然畫面中,《家園》對人類過度現代化和隨之而來的惡劣後果進行了有力反思。

《看見臺灣》是齊柏林執導,侯孝賢監製,由臺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紀錄片。該片於2013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它以高空航拍的方式,將臺灣的山川美景一一呈現,同時也展現了這片土地飽受摧殘和破壞的一面。

為了完成《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毅然辭去公職,四處向朋友借錢,甚至還將房子抵押籌措資金,最後歷時5年、耗資耗資9000萬元新臺幣完成拍攝。《看見臺灣》也成為臺灣紀錄片歷史上耗資最高的作品。《看見臺灣》通過鳥瞰的視角,為觀眾呈現出人類不曾看過的、震撼人心和令人落淚的臺灣至美景色,收穫2億元新臺幣的票房佳績,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航拍鏡頭下的臺灣

然而,遺憾的是,該片導演齊柏林於2017年6月10日在執行航拍任務時墜機遇難。《看見臺灣》系列作品也成為他生命的絕響。

《改革開放20年》拍攝於199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周年之際。此片的第一集《飛越神州》,是全片的「鳳頭」。它的創意令人叫絕一一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首府和直轄市、以及在改革開放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城市進行航拍。雖然,該片的航拍效果在今天看來粗糙簡略,但在當時的情境下,可謂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次創舉。

航拍呼和浩特地標建築

直升機快速掠過北大荒上空

在7個月的時間裡,攝製組總共動用了6架直升飛機,飛行約200個小時,第一次飛越神州作全景式航拍。這一集以空中俯瞰的視角,展現了祖國20年來的巨變。這種視覺感受在通常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法獲得的,加上片中全景式、近景式、盤旋式、地毯式快速移動等多種拍攝手法所生成的畫面語言,觀眾可以充分發現美、享受美。

當年攝製組航拍時的錄影

飛躍神州在畫面語言上所應用的大量航拍對電視創作手段的探索具有開拓意義,從此,航拍在中國電視文藝作品創作中被大量應用。

大型航拍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集。

2017年1月28日晚20:00,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兼顧中國東、西、南、北、中地域特點的6集,包括海南篇、陝西篇、新疆篇、黑龍江、上海篇、江西篇。《航拍中國》第一季囊括了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各不相同的6個省級行政區域,分屬中國的東、西、南、北、中。這一季的拍攝歷時一年,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裡,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積累了大量珍貴的4k空中影像。

航拍下的黑龍江霧凇

航拍下的新疆伊犁杏花溝

《航拍中國·第一季》於2017年春節在CCTV-9紀錄頻道上映。 據悉,《航拍中國·第二季》已經進入全面拍攝製作階段,預計今年將在紀錄頻道播出

相關焦點

  • 《航拍中國:一同飛越》: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海報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紀錄片創作中,航拍已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成為一種常態化工具,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然而,在航拍不再稀缺的時代,若僅滿足於表象的呈現,所謂的視聽盛宴則易淪為審美疲勞。什麼才是好的航拍?除了精美的構圖與畫質之外,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懷必不可少,這也是紀錄精神的應有之義。
  • 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發布 3月3日起播出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的拍攝,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飛行航時最多,首次實現全航拍影像敘事的空中拍攝行動。《航拍中國》第一季於2017年播出以來,累計電視播出五百多次,觀眾規模超過三億,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的亮麗名片。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計劃拍攝34集,每集50分鐘,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
  • 「腳不沾地」的《航拍中國》是如何拍出來的?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裡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像鳥兒一樣離開地面、衝上雲霄,結果超乎你想像……」 這是紀錄片《航拍中國》的開場白,踩著畫面的節奏大開大合,令人心馳神往。由此,航拍技術開始進入國內觀眾的視野。
  • 5部必看的BBC神級紀錄片,美到跪下唱徵服
    跳出自我局限的小空間,你會發現更廣闊的天地:美食美景、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日月星辰...... 帥氣的英倫小哥哥帶你踏上一場賞心悅目的太陽系旅程。 非常精彩易懂的科普紀錄片,非常詹姆斯布朗特的主持人。
  • 廣播影視節目製作專業與河南省航拍協會舉行校企合作籤約暨影視航拍工作室成立儀式
    在傳媒學院教學模式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11月24日上午,廣播影視節目製作專業與河南省航拍協會校企合作籤約暨影視航拍工作室成立、揭牌儀式在英才校區順利舉行
  • 下飯的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
    在《航拍中國》第一季中,陝西省與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四季輪迴、千姿百媚已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一次,《航拍中國》第二季選取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的甘肅省,再次為觀眾打開一扇西北風情的體驗之窗。航拍的視角下,無論是百萬年前湖水乾涸形成的黃土高原,還是以雅丹地貌為代表的一系列自然景觀的呈現,既展示著一片土地的滄桑與積澱,更喚起了觀眾心中對於自然創造力的讚嘆與敬畏。就這樣《航拍中國》第二季的影像完善並彌合了觀眾對於「西北」二字的無限遐想。
  • 《大美天津》航拍紀錄片將啟動
    9月19日在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舉行形式新穎、別開生面的《大美天津》航拍紀錄片暨「津門新地標」系列評選活動啟動儀式。儀式將由天津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津雲客戶端、津濱海客戶端、張樹鵬個人抖音帳號同步直播。
  • 【影視分享】紀錄片 航拍中國第一季
    《航拍中國第一季》是中央電視臺推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紀錄片,共6集,餘樂任總導演。該片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的紀錄片。第一季選取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地為拍攝對象[1]。
  • 大型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今日開播
    本報訊 (記者 向秋樾)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今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1綜合頻道、CCTV-9記錄頻道21檔正式播出。其中,「貴州篇」將於5月23日20:00—21:50播出。
  • 遠離純粹娛樂,航拍紀錄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他們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拍攝長沙第一部航拍系列微紀錄片,翱翔在這片古老而又嶄新的大地之上,展現一個觀眾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魅力長沙、人文長沙。他們是德駿文傳。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一支追求極致的團隊,德駿文傳十餘年一直致力於深耕影視行業。
  • 62本影視專業必看書籍PDF整理,百度網盤分享!搞懂電影/編劇/導演/攝影/創作
    電子書是小白資源庫獨家收集整理的各類電子書資源,包括各類絕版珍藏書籍,目前已整理:📚53本理財類電子書PDF百度網盤合集,新手必看+方法實操+大師著作!📚62本影視專業必看書籍PDF整理,百度網盤分享!搞懂電影/編劇/導演/攝影/創作📚62本影視專業必看書籍PDF整理,百度網盤分享!
  • 浜大小黑板 • 國內首家專業紀錄片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紀錄片...
    今天360教育在線為你解讀國內第一所專業紀錄片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紀錄片學院了解上海紀錄片學院,先從這個視頻開始上海紀錄片學院上海紀錄片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專業紀錄片學院。中心由電視演播中心、紀錄片非編實驗室、紀錄片創作中心、紀錄片觀摩室、新聞攝影實驗室、數字錄音實驗室、航拍訓練基地等多個實驗平臺組成,為專業教學和創作實踐提供高水平、高規格的配套服務。中心配備多名專職實驗員和兼職管理教師,負責實驗中心開放和學生實驗指導。學院強調國際化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和兩岸四地的學術交流。
  • 【影視分享】紀錄片 航拍中國第二季
    簡介:《航拍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季播紀錄片。全片共34集,每集50分鐘,覆蓋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該片以全航拍為特色,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展示美麗中國、文明中國和生態中國。《航拍中國》第二季共7集,每集50分鐘。
  • 滴——您有一份長假專屬紀錄片觀看指南請查收
    本片從這批彩色素材中,挑選了五座最具特色的城市,重返故地,尋訪親歷者。用生動的彩色影像,溫暖的故事喚起70年前的記憶,讓觀眾感受到新中國的勃勃生機,獲得感動和力量。 《彩色新中國》首次正式公開一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彩色影像,並重訪拍攝場景,尋找歷史見證者,以獨特的視角、溫情的故事、豐富的細節詳細解讀這些歷史影像,展現新中國氣象萬千的嶄新風貌。
  • 大峰傳媒 航拍工作坊
    關 於 課 程你是否正在為組建航拍團隊而發愁?你是否擔心炸機而不敢起飛?你是否擔心自己實力不夠而不敢接單?大峰傳媒本著「傳承技藝,傳遞價值」的理念,邀請航拍界的專業團隊,飛禪航拍和DJI大疆無人機代理機構藍天飛揚,為你講授關於航拍的一切。助你早日成為空中攝影師。
  • 揭秘電影《乘風破浪》鏡頭背後的航拍故事
    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抵擋不住後臺洶湧而來,希望疆哥剖析電影《乘風破浪》中航拍鏡頭的留言。為此,疆哥專門採訪了參與此次電影拍攝的大疆傳媒以及電影劇組成員,為大家解析電影《乘風破浪》鏡頭背後的航拍故事。 《乘風破浪》幕後紀錄片一部影片的拍攝通常分為正片拍攝和紀錄片拍攝,分別由兩個不同的團隊完整。
  • 著名紀錄片導演點讚中國國際旅遊航拍大賽
    作為本次評審會的一員,中央電視臺著名紀錄片編導、攝影師,鳳凰美動華人盛典評審委員,中央電視臺、英國BBC合作大型紀錄片《美麗中國》、中央電視臺《故宮》《敦煌》等大型紀錄片的導演、編導、攝影師、攝像師關爾嘉,給予了大賽很高的評價。
  • 壹分享 I 紀錄片:江山如此多嬌《航拍中國》第一季(全)
    由中央電視臺出品,央視紀錄承制的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紀錄片
  • 《航拍唐十八陵》專題紀錄片發布,策劃人給你講講幕後的故事
    秦皇漢武唐太宗,一代女皇武則天,這些傳奇帝王都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秦始皇陵、西漢十一陵、唐十八陵,代表著中國古代帝王陵的最高水平。唐代十八帝王陵分布在陝西關中地區的鹹陽、渭南北山之間。其中鹹陽9個,渭南9個。綿延三百餘裡,是大唐帝國300年興衰的真實寫照。
  • 央視劇評 |一次有意味的文化飛越|航拍中國|紀錄片|俯拍_網易新聞
    ,現在推衍出了:「你和我們,一同飛越!」由「天際遨遊」到「一同飛越」,這悄然一變,恰是《航拍中國》第三季在影像敘事、結構轉成、推進節奏等方面所做出的自我努力和深入探索。 全視之眼,在此是借喻,指超越凡人肉眼、在高空中俯瞰式反觀大地與生靈的全能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