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劇評 |一次有意味的文化飛越|航拍中國|紀錄片|俯拍_網易新聞

2020-11-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央視劇評 |一次有意味的文化飛越)

細心的觀者已經發現,《航拍中國》第三季(共10集),每一集片頭的導引詞,有了些許的變化。前兩季是,「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和我們一起,天際遨遊!」,現在推衍出了:「你和我們,一同飛越!」

由「天際遨遊」到「一同飛越」,這悄然一變,恰是《航拍中國》第三季在影像敘事、結構轉成、推進節奏等方面所做出的自我努力和深入探索。

全視之眼,在此是借喻,指超越凡人肉眼、在高空中俯瞰式反觀大地與生靈的全能之眼。反觀,便是一種開放、審視、審美,此間那天地、山河、風物、生命被生動地喚起,我們分明看見了自己生存的模樣。

想像,是人的天性。從遠古的神話傳說,到演繹至今的玉皇大帝、孫悟空、超人、蝙蝠俠、鳥人……自由飛翔、俯瞰大地的願望,人類誕生之初就已萌生。自1839年攝影術誕生以來,隨著感光材料的改良和拍攝裝備的更新,以及數位化的革命,人們就不斷地嘗試藉助鴿子、風箏、熱氣球、直升機、無人機、飛行器、微型穿梭機、氦氣球……將攝影器材升上天空進行拍攝,以踐行人類的想像。

航拍,是一種特殊攝影,它比普通攝影更依賴科學的理性思維與技術的實踐轉化。因此說航拍就是科技發展打開的全視之眼,使人們得以從高渺處俯視,從寬宏中回望,從深邃裡感懷。航拍紀錄片的熱潮,從《戰爭生活三部曲》《家園》《輪迴》到《鳥瞰德國》《鳥瞰日本》《空中看英國》《空中看一戰》等等,一波推助一波。

紀錄片《航拍中國》卻是一次更為別樣的創作。從2017年至今,從第一季、第二季到如今的第三季,《航拍中國》已經飛越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呈現出奇異的地貌、豐富的物產、生動的生活,使觀眾得以從空中,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從空中視角俯瞰華夏大地。同時,《航拍中國》第三季正在從傳統電視端產品逐步探索成為新型融媒體產品。

空間的隱喻其實就是文化。從空間性來解讀人類的社會、歷史、文化,新文化地理學對航拍紀錄片的創作具有啟發與指導意義。

形成於1925年的文化地理學,倡導將文化作為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二戰後,多元文化不斷匯聚,後來學者專注於空間的研究,著力探討人類的生產活動、組織制度、藝術教義等文化結構與自然萬象相互作用所造就的生存空間,考察自然環境、地方風物、生活習俗之間的相互關係,努力推證空間和地方是如何成為一種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的,進而形成了新文化地理學。

新文化地理學,因空間的構成而獲得了豐富的文化意義;而航拍紀錄片轉向文化,將目光從遙遠的天際收回,落到凡間人事,《航拍中國》第三季正是一個優秀的範例。鏡頭從宏闊的高遠處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以近距離的俯視、流動的畫面,讓觀者感受到這一片山水間有著怎樣的生活氣息。例如,在第一集「雲南」一片中,推出玉龍雪山時,影片是這樣表達的:

【畫面】 俯拍,麗江市 遠山 瓦舍;街巷行人 流水小橋

【解說】 每個去過麗江的人,喜歡上它的地方或許都不一樣,木樓與石板路,流水與鮮花,但是有一種搭配是最多人喜歡的,那就是古城與玉龍雪山。

【解說】 雪山離麗江只有15公裡,不遠不近,既巍峨又不用仰望,雪山用這種方式變成人們對麗江的第一印象。

在娓娓道來的敘事中,視野一次次騰空而起、俯瞰大地、極目天舒。那些令人震撼、遼闊、美麗的航拍紀錄,始終對應著今天的日常生活,絕不游離虛空,於是視點便又自然地落入大地。蒼山洱海,一對對新人的婚紗照、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尋找香格裡拉,滇池紅嘴鷗,鬥南國際花卉中心……在歷史與現實、經濟與文化、自然與人文的交融空間裡,雲南的樣貌、氣質、精神,盡覽無餘。

節奏與結構、轉場與表述,最見影像敘事的表現力道,《航拍中國》第三季體現出了整體優異的能力。源頭的山石改變了江河的方向,天高地厚、四季更迭、風物流變,促成了不同的生計活動、社會關係、意識形態,而人的能動力卻又構成了新的人文景觀……其中,每一個轉場處都決定著整部影片是否流暢、合理,形成呼應。

1.敘事的結構,體現在整體意識裡,是在有機的互動中形成的。

分布在中國東西南北中的十個省市,雲南、安徽、貴州、山東、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寧夏,以其多樣的地理地貌、文化風格、生存形態,使得這一季的影像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形成樣態分布結構。而每一集,又分出數個小節,並採用三維地圖進行導引,大致由邊地到城市,沿著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支脈,會聚在現代化、高科技的開拓之路上。整部影片格局有致,前後呼應。

2.敘事的節奏,是一種轉場的能力,體現在結構意識裡,是在承上啟下中形成的。

這種能力,盡可在疏朗處捕捉細節,巧妙地推進;又可在緊密處刪繁就簡,利索切換。例如,在第三集「貴州」一片中,烏蒙山的雲霧久久不散,溼潤的氣候滋養出了10萬畝的草甸,使地無三尺平的貴州也有了一馬平川……而連接山地與峽谷的大橋給人們帶來便利。路,通了,山裡的茶香也可以飄向遠方……綿延的茶海承載著人們的夢想。

一代人的努力,或多或少是為了下一代人能有擁有更好的生活……烏蒙山區的孩子因易地扶貧搬遷到了安順,教孩子們過馬路是學校設置的重要一課。敘事貫通,節奏得當。

3.語言的表述,是一種配合畫面、表情達意、連綴部分、推動情節的創作能力,是在現實與創作的語境中合力生成的。

在文化表達上,更加注重思想性、藝術性、人文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統一……力求讓觀眾從視覺、聽覺和文學語言等多個方面,感受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情感共鳴。清晰的認知與實踐結果,相得益彰。例如,在第二集「安徽「一片中:

【畫面】 俯拍 山間平地 塔川村, 田間紅楓 銀杏

【解說】 村落之外,漫山遍野的紅楓、銀杏,在暗暗憋著勁兒,它們打算換掉穿了整個夏天的裝扮。於是不知不覺中,田間地頭的空隙間,一個原本蕭瑟的季節,竟然七彩斑斕。它們似乎也在慶祝村子裡的豐收。

【解說】 10月,經過雨季的浸泡,房前屋後、窗臺樓頂,呈坎人在追逐難得的陽光。

在航拍紀錄的遼闊視野裡,正是這些追逐著光亮的人們,為影片增添了色彩、溫度和日常。放眼望去,家園依然在你將要回來的地方。

無疑《航拍中國》第三季又會帶來航拍紀錄的熱潮,當然熱望也會帶來盲從。如今國內各種形象類、景觀類、宣傳類、人文類等紀錄片,或多或少都要鋪陳著航拍的寬闊視野,一些成形或正在成形的航拍紀錄片也大多以山河面貌、歷史人文與驚天業績而同質呈現——這似乎又成了創作之外的時下風尚。殊不知航拍紀錄在實現了「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想像後,獲得宏大敘事的同時,還另有起因、警醒與隱喻。

真正動人心魄的還是充滿文化意味的人物、事件本身,而不僅僅是航拍技術的應用,《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因文化的觀照、生活的牽連,避免了孤立地展示俯瞰之勢,成了一個炫示山川地貌、綺麗風光的襯託背板,而是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文化飛越,在航拍紀錄片的創作上又上了一個臺階,值得業界借鑑。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航拍中國》第三季研討會舉行 第四季準備工作已開啟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 2017年,採用空中俯拍視角呈現中國之美的《航拍中國》一經開播就憑藉獨特視角和絕美畫面走紅網絡。2020年5月21日起,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再次回歸。新一季《航拍中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
  • 《航拍中國:一同飛越》: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日前播出。
  •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雲端發布會在北京...
    中新網5月21日電 記者獲悉,5月20日下午,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雲端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紀錄片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
  • 央視劇評:開啟空中視角,看前所未見的中國
    從身邊的世界到遠方的家園,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50分鐘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從現在開始,你和我們,一同飛越!"        細心的觀者已經發現,《航拍中國》第三季(共10集),每一集片頭的導引詞,有了些許的變化。前兩季是,「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和我們一起,天際遨遊!」,現在推衍出了:「你和我們,一同飛越!」
  •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開播
    5月20日,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雲端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總編輯慎海雄出席並為該片啟播。  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5月21日起,該片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
  • 航拍紀錄片《飛越山西》榮獲國際兩項大獎
    英國電影協會CEOAmanda出任倫敦國際華語電影節英方主席。倫敦國際華語電影節(China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London)是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與英國電影協會(BFI)、英國文化協會(BCF)、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北京電影學院特別支持的海外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華語電影節之一。
  • 今晚9點,央視《航拍中國》飛越吉林:俯瞰淨月潭、54路……美哭了
    今晚9點,央視《航拍中國》飛越吉林:俯瞰淨月潭、54路……美哭了 2020-05-27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正式開播
    21日起,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
  •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跨屏傳播,破壁出圈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於5月21日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  截至5月22日,大屏熱播引關注,小屏評分創新高,引發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萬盞孔明燈齊放飛!
  • 《航拍中國》第3季《一同飛越》將播 全景式俯瞰中國
    中新網5月21日電 記者獲悉,5月20日下午,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雲端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紀錄片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
  • 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天津》央視播出贏得一致點讚:大美天津...
    內容提要:「帶你天際遨遊,領略時光重疊的天津魅力……」25日晚,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天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後,贏得大家一致點讚,天津的網友們Hold不住了,紛紛轉發朋友圈為家鄉點讚。
  • 快來找你的家鄉|《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開播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5月21日起,該片於每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黃金時段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以獨特的空中敘事與航拍美學為載體,全方位展示我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建設發展成就。
  • 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天津》央視播出贏得一致點讚
    「帶你天際遨遊,領略時光重疊的天津魅力……」25日晚,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天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後,贏得大家一致點讚,天津的網友們Hold不住了,紛紛轉發朋友圈為家鄉點讚。
  • 《航拍中國》第三季開播 帶你一同飛越大好河山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將於5月21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召集人莊殿君說:「抗擊疫情,脫貧攻堅,在這一段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我和我的國家』『我和我的家鄉』這種特殊的、真摯的情感力量。《航拍中國》第三季用珍貴的4K超高清空中影像,為大家呈現出的正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可愛的、生動的中國。」
  • 央視劇評 | 2020紀錄片:新時代,影像志的新表達
    《掬水月在手》並非孤軍突起,在此之前,該片導演陳傳興曾參與拍攝了十多部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是十年磨劍後的一次成功亮相,誠如金雞獎頒獎詞所言: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兼具藝術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的作品。無獨有偶,另一部「文學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也收穫不少點讚。
  • 雲之盡處舞長風,《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正式開播
    20日下午,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雲端發布會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華路辦公區舉行▲總臺主持人冀星、陳旻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
  • 今晚,讓我們在央視《航拍中國》遇見迪慶香格裡拉!
    今晚,讓我們在央視《航拍中國》遇見迪慶香格裡拉! 今晚21:00,《航拍中國》雲南集將在央視一套CCTV-1綜合頻道、央視九套CCTV-9紀錄頻道同步播出,將展示迪慶梅裡雪山、滇金絲猴、小中甸千湖山等精內容,敬請收看。
  •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湖南篇
    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已於全國兩會期間開播。據了解,5月28日,《航拍中國》湖南篇已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CCTV1、CCTV9及新媒體各埠播出。
  • 熱眼螃觀|《航拍中國》飛越湖南:與最美的世間相遇
    原創大型航拍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湖南篇,於5月28日9點08分在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播出,50分鐘的時空穿越震撼我們已有的理解。毋庸置疑,這是迄今為止,全域全景描摹大美湖南的最高形態。
  • 徐展中國地理圖景《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正式開播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正式開播高凱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梁紅表示,「《航拍中國》第三季正在從傳統電視端產品逐步探索成為新型融媒體產品,從創意階段便對融媒體傳播進行布局,多線產品並行,形成多樣態、多手段、多媒體的傳播態勢,在表達語態上進一步年輕化、網際網路化與國際化,打造具有生命力和傳播力的『文化爆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