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在現在社會裡,如果一家店鋪想要經營下去且生意紅火,就要有不同的營銷手段,舉個例子來說,同樣都是火鍋,為什麼國內的海底撈比起外面的小店貴了那麼多,除卻口味等問題外,裡面的員工服務到位,會表演節目,就連扯麵的廚師都能給你來上一段性感的舞蹈,這難道不算一種特立獨行的營銷手段麼?
可在我們國內十幾年以前,那個網絡不通、產品不全、買東西還只能通過實體店的時代,商家的營銷手段也不可小覷,當時大部分做小生意的商販要想生意開的下去,就要有一個故事廣告來襯託,其中最經典的一段莫過於「江南皮革廠」這個梗了
當初這個梗風靡國內的時候,上到北京、上海、天津、下到一個不出名縣城的小地毯上,都充滿了黃鶴和他小姨子的故事
溫州皮革廠的故事,最早在成都開始
2015年成都的某個深夜,在一家街頭錄音室裡,有一位老闆剛準備收拾下班,他剛替今天的最後一位客人錄好的音頻,這是個全身穿著寒酸的人,手上拿著一瓶酒,看上去已經醉了,進門後手裡攥著一張紙條,上面正是寫著《江南皮革廠》的段子歌詞,錄完詞以後,這位老闆也沒收錢,就讓這位顧客走開了,他覺得「這種詞還能有人寫出來,簡直腦子有問題」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正是這首不被注意的歌詞,會一夜之間在網絡上爆火,成了今後兩年中音樂惡搞網站的主題曲,同時,也讓黃鶴這個名字,成為了全國馳名商標和永遠不會出現的神秘「供貨商」
對於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來說,江南皮革廠的故事要更早一點,早到2011年
其實在這首神曲的歌詞中,有很多故事確實是真實存在的,比如浙江皮革廠和老闆黃鶴以及黃鶴跑路這件事情都是真實的,只不過當時這件事情的影響並不大,甚至很多溫州商人都沒有聽說過,但因為商家的惡意營銷,讓所有人都為溫州的商人們打上了標籤
早年間在浙江溫州確實成立過一個江南皮革廠,而且這家廠子的老闆名字也叫黃鶴,黃鶴的工廠生產皮革而不生產皮包等成貨,皮革廠的主營業務是為生產皮包的公司供貨
可作為一個商人,這位黃鶴老闆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好賭,2011年,皮革廠老闆黃鶴突然帶領著家人離開了工廠和住址,有傳言說他們的離開是為了躲債,在沒了老闆的組織以後,皮革廠300多名工人的薪水也付諸東流,後來還是相關機構出面,將工人薪水墊付以後再由公司的其他股東分攤薪資,至此,江南皮革廠事件到此為止
對民工來說,這件事情也就這麼過去了,可對當地的商人來說,有些人便從中看到了商機,很多生產皮包公司的商人,便藉助這件事情推波助瀾,將一件小事擴大為了自己的牟利方式,不到幾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冒名打著溫州商人字樣的經銷商不計其數,而且他們所賣的產品也大多是假冒偽劣的冒牌貨,一時間,消費者對與這個梗和溫州商人的印象直線下降
儘管在此以後,《江南皮革廠》歌詞被證實有不實之處,可對於這種解釋的聲音,早就已經被鬼畜音樂帶離原本道路的網友們自動忽略了,自此,各大視頻網站和惡搞網友開始對這首神曲進行大肆改編
甚至到2016年,這首由神曲引發的輿論還被改編為了電影,名字就叫《江南皮革廠》,而且從這部電影裡,不管是男主的名字還是背景,都與現實中的黃鶴一毛一樣,甚至女主的簡介裡直接就寫上了黃鶴的小姨子
整部電影裡導演所最想表現的感情就是黃鶴和自己小姨子的愛恨糾葛,硬生生把一個網絡神梗坐實成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言情神劇
所以即便到現在,你以為江南皮革廠已經是個老梗了,可不管在任何城市裡,類似於清倉大甩賣、因店鋪發展不利倒閉這種說法去營銷的店鋪,依舊大有人在,只是再沒有黃鶴的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