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冀察熱遼軍區在赤峰地區建立軍工廠。駐軍撤離後,在原軍工廠的基礎上建起赤峰地區第一家國營製革企業——大光皮革廠,後更名為赤峰皮革廠,並被列為熱河省重點製革企業。1957年,赤峰皮革廠生產的皮鞋產量15700雙,並以其質優價廉,暢銷盟內外。該廠生產的「牛皮帶革」「槍套革」和重點產品「赤峰輕革」,暢銷不衰,深受用戶歡迎。
赤峰皮革廠
1959年,赤峰皮革廠與赤峰皮毛廠合併,改稱赤峰皮毛廠,內設製革車間和製鞋車間。1969年,皮革車間從赤峰皮毛廠分立,再次建立赤峰皮革廠,時有員工460人,生產一、二硫水磨壓鞋、膠粘鞋。先後引進熨皮機、拉皮機和片皮機等先進設備,用料由原粒革面改為飾革面,生產工藝普遍提高,生產步入正軌。
赤峰皮革廠製鞋車間
赤峰皮革廠皮鞋車間
1978年後,通過國家扶持、地方支持和企業自籌等多種渠道,籌資884.8萬元,對赤峰皮革廠實施全面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現產品更新換代,銷路不斷擴大。產品種類由原來的幾十種增加到114種。赤峰皮革廠的重點產品為輕革,通過技術改造,得革率提高60% ,產品合格率達到99.25%,接近輕工業部規定的99.4%的標準。重革得革率達到100%,超過輕工業部規定的99.89%的標準。
赤峰皮革廠皮革產品
才吉爾乎、張廷武觀赤峰皮革廠門市
赤峰皮革廠生產的「陸軍式」「三接頭」「女式半筒靴」等新產品銷路很好。生產的繡花鞋主要銷往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和港澳地區。1985年,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皮鞋廠設計、製作的「天山」牌橡緊舌式童皮鞋參加全國兒童生活用品表彰會,獲得「金鹿獎」。1987年,赤峰製鞋廠生產的「登月」牌女童鞋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優質產品。
赤峰皮革廠產品展示
赤峰皮革廠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質產品」證書
1991年,赤峰皮革廠生產的仿古豬正面革冷粘女夾靴、雪地靴、旅遊鞋、羊革麵包子鞋、「紅山」牌牛皮膠粘圓口夾鞋以及赤峰童鞋廠生產的「蓋峰」牌豬革面童鞋,分別被輕工業部和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優質產品和優秀新產品獎。赤峰皮革廠生產的「紅山」牌男膠粘牛面鞋、老闆鞋、女式膠粘夾鞋和翁牛特旗烏丹皮鞋廠的「雲龍」牌空調(調氣)保健鞋在全國、全區同行業評比中位居前列。1991年,「雲龍」牌空調(調氣)保健鞋獲得輕工業部金杯獎。赤峰皮革厂部分產品出口前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
赤峰皮革廠服裝車間
到1991年,赤峰皮革廠有員工866人,固定資產原值1334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514萬元。
赤峰皮革廠自建廠以來,始終堅持勤儉辦企業。精打細算,自力更生,是赤峰皮革廠的風氣,也是職工自覺的行動。從每個車間,每個角落,每個工人,每個幹部,每件機器設備上,都可以看到勤儉節約的精神。
製鞋車間的辦公室,原來是一間馬棚,車間幹部、工人一起動手,填灰渣子,砌磚坯,把它改建成了辦公室;一臺滿身槍眼、傷疤的舊鍋爐,經過工人修補焊接,成為全廠主要的動力設備;一塊門板,在製鞋車間裡就是生產用的案子;製鞋工人自己制定了「七使用」制度:針尖禿了磨著用,繩頭接著用,碎皮對花用,碎蠟化成塊用,釘子分著用,皮裡做條用,幹漿糊泡著用……他們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為國家節約財富的。
赤峰皮革廠製鞋車間
赤峰市別的工廠有人說赤峰皮革廠「遜」。確實,從表面上看,這個廠既沒有新廠房,也沒有新設備,更沒有富麗堂皇的職工俱樂部。說起建俱樂部的事來,更叫人感動。
赤峰皮革廠皮毛車間
1959年皮革廠與皮毛廠合併,職工人數增多。原來兩個廠的會議室都很小,並且一個已經改成生產車間,所以每次召開職工大會只好在院裡開。1960年國家撥給了7.5萬元,讓他們蓋個職工俱樂部。這本來是需要的,但因廠子院裡沒有空地方,要建俱樂部就必須拆掉20多間現在做廠房和辦公室用的舊房子。一聽說拆房子蓋俱樂部,許多人不同意。人們說:「為了建設非生產性的會議室,拆掉正用於生產的廠房、辦公室,這不符合勤儉辦企業的精神。」
赤峰皮革廠產品展銷櫃檯
赤峰皮革廠產品展銷櫃檯
黨總支為這件事開了許多次會研究,考慮怎麼樣才能兼顧國家和職工利益。最後通過決議,不建。理由,一是拆掉20多間舊房子,要損失9000多元,他們認為這是有意浪費國家財產,是犯罪行為;二是不建會議室同樣可以解決開會問題,夏天、好天繼續在院裡開會,冬天、雨天由廠一級領導分頭下到車間裡開;三是他們認為國家建設資金、材料都有限,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把鋼用在刀刃上。不蓋俱樂部還可以把國家已經調撥來的100立方米木材轉撥給一個水庫,支援水利建設。就這樣,他們把國家的全部投資和木材如數還給國家。
赤峰皮革廠雖然在辦廠上處處精打細算,但在生活方面卻是處處關心職工。為解決職工住房問題,廠裡蓋了5棟家屬宿舍,首先讓離工廠較遠的職工搬進去住。為搞好職工夥食,廠工會主席、總支委員石坤生帶上圍裙和炊事員一起幹。廠裡雖沒有職工俱樂部,但工人的文化生活可算得上豐富多彩。夜晚,工人宿舍成了文娛活動的好地方。逢年過節更是熱鬧,又是秧歌隊、歌詠隊,又是小車會、相聲、快板,湧現出不少文娛活動積極分子、工人「畫家」、「劇作家」、「詩人」,他們多次在全市各項活動中奪得榮譽。
關心職工生活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儘可能為職工們提供學習的機會。沒有教室,他們就和鄰居赤峰第五小學掛鈎,借用他們兩個教室,老師也從學校裡請。工人在業餘學校學習,分別有初小、高小,還有初中班,使全廠職工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赤峰皮革廠最暢銷的皮帽
由於不適應市場變化,1999年,赤峰皮革廠宣告破產,之後沒有規模以上皮革生產企業。
資料來源:《赤峰市工業志(1947~2014)》
《記者筆下的赤峰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