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比殘酷青春更殘酷

2021-02-28 中國新聞周刊

藍天白雲之下的一切

不一定都能被陽光普照

人有病天知否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楊時暘

本文首發於總第851期《中國新聞周刊》

《藍天白雲》有著亮麗的片名,卻寫了一個陰鬱晦暗的故事。這片名聽起來本應是個散淡的青春片,幾個學生遊蕩於操場和頂樓,應該有酸酸甜甜的心事和欲說還休的戀情,它也確實是青春片,只不過是青春的另一面,比殘酷青春更殘酷,抵達殺戮和死亡藍天白雲之下的一切,不一定都能被陽光普照,在陽光沒能眷顧的角落,有些東西悄悄滋長,藍天愈藍,白雲愈白,襯託得角落中的世界就愈發幽深暗淡。

看到《藍天白雲》,影迷們肯定會想起那部《踏雪尋梅》,都將鏡頭對準了香港底層世界,都寫出了血色黃昏,絕望中的掙扎和掙扎中的絕望。但這二者又有明顯不同。

這故事反類型,在罪案之外實際上更貼近於劇情和文藝片的構架。一邊是警察Angela,新婚,剛有身孕,和丈夫一起照顧罹患老年痴呆症的父親;另一邊,中學女生Connie的父母被害,案情迷離。Angela受命調查,本想盡所能安撫失去雙親的女生,對方卻大方承認,兇案是自己所為。原本應該隱藏再隱藏的懸念,從一開始就直接拋出了結局,所以,它真正想去呈現和探究的是導致這一切的成因,是動機的動機,而不是誰完成了殺戮的動作。

《藍天白雲》細碎地呈現了很多內容,比如校園霸凌,底層潰散,中產茫然,人心無所依傍。中學生野蠻生長的青春期,外界以為的秩序森嚴的校園裡有著另外殘酷的等級,有人頤指氣使,有人懦弱不堪,一切調節機制都徒有其表,這是層層加碼的低氣壓,而Connie的家庭,一個毫無希望的底層象徵。Connie所處的兩個環境,校園與家庭,只有冷漠與暴力,她無法掙脫,所以,最終的殺戮不只是洩出仇恨,也是尋找出口,求生的本能卻必須導向死亡,這是怎樣殘忍冰冷的弔詭?而與此相對,如果說Connie所代表的是「混亂」「失序」的一端,那麼刑警Angela所代表的則是體面和秩序的另一端,至少最初的時候是如此,但失智的父親卻成為了陽光白雲下一道時常閃現的陰影。Connie的悲劇某種程度上說,是社會化、公共化的悲劇,未成年的她與兩個同樣被人欺凌的朋友陷於一種絕境,卻無人打撈,而Angela的悲劇更像私人化,個體化的悲劇,她陷於另一種絕境,又無人可訴,這看似兩種迥然不同的悲涼境遇,意外扭結一處,彼此映照,反射,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

從世俗的標準去看,Connie的生活是失常的,扭曲的父母和冷漠的學校,而Angela的生活是正常的、人們嚮往的樣板。從這樣的基礎推斷,中學女生淪為罪犯似乎並無懸念,而Angela則應該一直順風順水地走下去,邁上一個又一個臺階,但Angela卻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一直隱匿在心底的卻愈發蠢蠢欲動的慾念,某種混雜著恨意、絕望和一了百了的決絕。她與丈夫最終決定將父親送往看護院,坐在車上,她面對父親遞過來的蛋撻,卻發瘋一般地捶打,換來了父親動物般的哀嚎,藍天白雲之下,冰冷雨滴在心底凝結。在那個瞬間,Connie與Angela幾乎隨時會發生重疊。Angela沒有殺死自己的父親,但她用了另外的方式放逐與擺脫,而她抓捕的Connie呢,不也只是為了擺脫一些人,只為了爭奪原本就應該屬於自己的自由與生活嗎?有些人的生活天然在藍天白雲之下,而有些人只想躲開陰雨就必須付出生死的代價。

《藍天白雲》之中,疾病,是故事最顯著的象徵,Connie的母親是病人,她本人也一樣,帶著一顆破碎的心臟病長大成人,Angela的父親也飽受阿爾茨海默的折磨,更不要提更多的人心理上的隱疾,每個人都是病人,而人有病,天知否?他們身處的世界的病患又有誰知曉,該由誰診斷,又到底能否被醫治?Angela的父親,那位失智老人本人就是醫生,他坐在辦公室裡,一臉痴呆,身後掛著仁心仁術,濟世為懷的牌匾。這開場的一幕成為了通篇冰冷的定語。

值班編輯:韓忠強

▼ 

推薦閱讀

還記得那位叫舟舟的「天才指揮家」嗎?

金正恩:我不是會以南方或美國為目標發射核彈的那種人

北大校長:並不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護,只是想讓你們知道真實的我

相關焦點

  • 青春的殘酷物語
    本文從電影題材選擇與社會思辨、電影敘事與視聽分析來討論青春的殘酷和校園電影的社會內涵。一、題材選擇與社會思辨「青春片,廣義上來說,是一種電影題材,一種對於青年生活、青春歲月、成長主題的或樂觀、或悲觀、或寫實、或戲劇化的表達;而狹義上來說,則是一種類型,一種基於一系列具有共性的能指符號對青年人成長過程中的衝動、叛逆、錯失、莽撞和迷誤的馴服、救贖和引導。」
  • 《馬粥街殘酷史》非典型的殘酷青春
    相對於長輩或者晚輩,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更願意與同齡人交流。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因為年齡上的差別,更多的是因為年齡所帶來的,成長背景的不同。就像我們不理解祖輩口中的戰爭與動蕩,父輩口中的鬥爭與變革;80後大喊「人間大炮」時我們只會莫名其妙,我們談起 阿童木 哆啦a夢 七龍珠 蠟筆小新時,00後只會興趣索然。
  • 《馬粥街殘酷史》青春怎麼會不殘酷
    電影名裡有殘酷史這三個字,但劇情裡並沒有有多殘酷,大概這個殘酷是相對於教育體制裡面說的,正如同男豬腳打贏那一場後對韓國所有學校發出的憤怒。一個好學生,因為教育環境才會導致向不好的方面發展。心中偉大的李小龍永遠不變,但有時候卻只是用錯了地方而已。裡面的愛情不知道為什麼會設定成那樣的發展,女主角分明沒有跟著那個人跑,而男豬腳卻在也沒有去尋找的動作就那麼認為了,或許是我理解有誤吧!
  • 權相佑、韓佳人(顏值太高)《馬粥街殘酷史》:真青春,真殘酷
    其實,一開始聽了《馬粥街殘酷史》這個名字,挺迷惑的,唯一吸引我的是女主韓佳人的顏值,當我看到了韓佳人,wow,如此美麗,如此清純……《馬粥街殘酷史》類型:韓國/歷史/青春/劇情主演:權相佑、韓佳人、李廷鎮豆瓣:7.9(高)
  • 青春有時挺殘酷 ——《馬粥街的殘酷史》影評
    青春有時挺殘酷——《馬粥街的殘酷史》影評      這是一部講述青春的電影,又名《1978
  • 藍天白雲的故事
    藍天,尤其是雨後的藍天,瓦藍、瓦藍,碧空萬裡,純潔高遠,讓人愉悅。如果再有一些白雲,就更好了。藍天是漂亮的的畫布,清風是技藝高超的畫師,在蔚藍的天空,瀟灑揮毫,給我們勾勒出時刻變換的美妙風景,讓你喜不自勝。
  • 你還記得SM的藍天白雲嗎?
    如果說《only one》是青春的話sm的藍天白雲就是那個代表著青春的遠方。  是的藍天白雲不是天氣他是sm的練習生的背景藍天白雲下的紅藍粉閃涵錐,是揮灑汗水的地方,也是夢開始的地方,這裡承載著無數人的汗水,沉澱著綻放之前每一個日夜。
  • 萬聖節,比鬼片更可怕的是,殘酷青春和青少年犯罪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不單純是一部青春犯罪片,更像史詩片。導演用大師級的視聽語言,挖掘了殺人事件背後那個時代背景下,政治和社會上的病態與衝突,小人物各有各的悲哀,最終弱者捅了弱者一刀。現如今"猜火車"代表了迷茫頹廢的年輕人,是青春的一種符號。
  • 青春電影:那些被放大的殘酷與甜蜜
    所以在很多殘酷青春主題的電影裡,「死亡」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一個嬌豔而旺盛的生命走向終結,這種戲劇衝突也許是很多影片創作者所著迷的,比如Peter Weir的《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 ,1989),在父親的意願和自己的夢想中找不到縫隙的年輕人,選擇了自殺:
  • 《人生》青春殘酷物語
    青春必然殘酷。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這麼想。但挨過餓的人跟沒有挨過餓的人不一樣。在有些人的記憶裡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和晴朗的天,是另外一些人一直竭力迴避的夢魘。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當我們的身體,已經成長到可以像成年人一樣掌控自己的行動,我們的心靈,卻沒有成熟到可以理解眼前發生的驟變。
  • 《漂亮的藍天白雲》獨角龍-協助拍攝
    仰望藍天大多有白雲陪襯,那些變幻莫測的雲,或流動,或停駐,有意無意地為藍天添了裝飾;平視藍天則是一望無際的素麵,滿眼都湛藍或者蔚藍的顏色。在這樣的時刻,除了純淨和安祥,你幾乎再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描繪。漂亮的藍天白雲【第1幅圖】此作品由太原攝影愛好者隗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
  • 殘酷青春,感人肺腑《大象席地而坐》是華語最佳電影
    無可否認,死亡會增添傳奇光環,梵谷的畫就是死後才值錢,影星詹姆斯·迪恩、瑪莉蓮夢露、李小龍在生時已經大紅,死後更封為不朽之神。此片本身,屬於世界各地歷久常新的「青春殘酷」題材,一代代青春成長期或多或少都會經歷「殘酷」階段,感到天地不仁、世途險惡,親人愛人朋友都難以信任,因而憤世嫉俗。多數人安全度過這階段,其他的就會自殘、傷人、步入歧途。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青春的荒誕與殘酷
    比之於寫作者,巖井俊二更像是一個天才式的電影人。許是翻譯的緣故,文字所能表達不如影像更為直觀徹底,因此儘管出自同一人之手,巖井俊二的小說遠遠不及他的電影使人驚豔,《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即是如此。書版《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共285頁,全書幾乎都以各個人物匿名在網站發帖的形式呈現,時間線與人物關係線複雜,難以釐清,初讀時很難避免會感到一頭霧水,而電影版的詮釋則更加清晰。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青春的荒誕與殘酷
    他樂於描寫少年和青春光景,但青春不止有《情書》式的純潔美好,也有獨屬於少年時期內心的脆弱和灰暗。這是一個殘酷的故事。成年人行事衡量利弊,少年們卻只憑意氣,喜歡時熱烈純粹,憎恨時也不憚對他人施加最惡毒殘忍的手段。
  • 一場4小時的青春殘酷物語
    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擁有對這個發明的專有權,人們關於青春的想像也由此整體地改變。 此前的青春是美好浪漫、花季雨季的想像,英國作家康拉德的《青春陰影線》將青春劃定在將臨30歲的時候。而60年代所發明的青春,將青春的概念整體下移,成了13歲,或許18歲、20歲這樣一個生命如同「化凍的沼澤」般的時期。
  • 藍天白雲扮靚「美麗即墨」
    魯網1月7日訊(記者 於建軍)「這幾年即墨的藍天白雲特別多,感覺小時候常見的藍天又回來了。」問及大氣環境如何,越來越多的百姓為此點讚,那洋溢在臉上的笑容是青島即墨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的最好印證。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 愛就像藍天白雲是哪首歌 321藍天白雲歌詞
    愛就像藍天白雲是那首歌據悉,這首歌曲是由楊坤和郭採潔演唱的《答案》。《答案》是由梁芒填詞,楊坤譜曲,收錄於楊坤專輯《今夜二十歲》中。亙古以來,愛情的主題如同晴雨表一樣,始終讓人琢磨不定。而關於愛情的定義,更加繁冗。每個人對於愛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青春也有殘酷
    美好年紀在糟糕環境下的殘酷青春,從不容易,總是痛苦。就像她們無論在哪,幾乎總會遭到性騷擾或歧視。 輕描淡寫、冷靜克制,極少的對白,表面看似在簡單面對墮胎話題及女性困惑。最終呈現效果卻是極其有力,諸多留白和問題引人深思。 倆姐妹的沉默寡言,好比無聲的抗爭。讓人行動不便的小包大箱,正如糟糕環境經常壓迫著她們。 生活中的她如臺上唱的那樣,「他逼我做不想做的事,說不想說的話」。
  • 沈夢辰曬美照,置身於藍天白雲下的公路上,青春動感,純美靚麗
    9月11日,沈夢辰曬出一組美照,只見她置身於藍天白雲下的公路上,身穿白色T恤,搭配牛仔褲,青春動感,純美靚麗。
  • 這7部電影,告訴你什麼叫殘酷的青春
    ,他們卻活得比普通人更妥協、更壓抑,更看不起自己。青春過早的交給了社會才明白,社會才叫殘酷。在《十七歲的單車》裡,高圓圓展現出了最清純青澀的相貌,這讓每個少男都過目難忘。青春多是美好,社會才叫殘酷,尤其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