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愛》:母親病逝,父親生活不能自理,5歲孩子卻稱自己很幸福

2020-09-07 細說往事

《喚愛》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5歲的男孩,面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他用弱小的肩膀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家寶從小喪母。

當年父親為了給母親治病,欠下了一屁股債,遺憾的是最後還是人財兩空。沒過幾年,父親又遇同樣喪偶的蘭姨,兩人情投意合,儼然一對夫妻,就差領證了。

蘭姨和家寶相處的親如母子,三人歡聲笑語不斷,蘭妻在鄉下也有兩個孩子,她就一心盼著早點結婚,到時把孩子帶出來,這樣一家人就算團圓了。

這天父親為了早日把欠債還清,決定去煤礦上班,那樣就能多掙點錢了。

債務還清,這日子就有了盼頭。


蘭姨和家寶開開心心地送父親出門,路上蘭姨再三叮囑,一定要注意安全呀!我們等著你回來

父親走後,蘭姨帶著家寶相依為命,蘭姨沒有正式的工作,她就是靠擺攤賺點錢,生意好的時候也不錯。

父親走了幾個月之後,不幸的事發生了。

那天蘭姨在街上擺攤,正被一群小混混追趕,跑得氣喘籲籲。

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讓她趕緊去一趟,稱家寶父親在醫院。

蘭姨忐忑不安,不知道在外的男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拜託家寶姑姑照看孩子幾天,自己火急火燎地出門了。


為了趕上最後一班車,她不顧危險攔在了前面,懇求著司機讓她上去,先上車後補票。

到了醫院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她傻眼了,這個躺在床上嘴巴是歪的,連話都說不出來的男人,已經證實癱瘓了,搶救了一個月才脫離生命危險。

她瘋了似地抓住男人衣領:「我讓你要注意安全,注意安全,你就是不聽,你看看你現在這個樣子,叫我們怎麼活呀! 咱們還欠了這麼多債,以後的日子怎麼辦?」

邊哭邊罵,真是痛心到了極點。隨後又被醫院告知讓她拿一萬元去結帳,大部分錢醫院墊付了,蘭姨無助地說:」我只能拿出一千元出來。」

院長了解她的情況,就給她免除了這些費用,還送了一把輪椅給她。

蘭姨打了個電話給家寶姑姑,說了實情。姑姑掛了電話,半天呆呆的,這簡直猶如晴天霹靂,她自己早年離婚,腿腳不方便,無兒無女,照顧著癱瘓在床的母親。


如果弟弟也這樣了,這以後的日子可怎麼活呀!

家寶聽說父親要回來了,歡呼雀躍著。

到了晚上天下起了大雨,蘭姨推著父親在雨中艱難地走著,淚水雨水模糊了她的視線,到了家門口在姑姑的幫忙下,兩人把父親抬上了床。

家寶看著眼前這有口不能言的父親,還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

姑姑含著淚拉著蘭姨的手說:『真是委屈你了,這可怎麼辦呢?「 我還得照顧老娘,也脫不開身。

蘭姨勸道:」你就安心照顧老娘吧,這有我呢!「

從那之後,蘭姨一遍遍地給家寶父親擦身子,按摩。家寶在邊上看著說讓我來吧,我會的。

於是蘭姨一遍遍地教家寶正確的按摩方法。


那天晚上蘭姨看著鏡中面無血色的自己,想著鄉下還有兩個孩子要養活,她對這個家實在無能為力了,趁著她們都熟睡的時候,留下一封信含淚走了。

父親其實是醒著的,只是假裝閉上眼睛,如今這個模樣,是怨不得別人的。他只是默默地流著淚,心裡卻有了別的打算。

第二天趁家寶去上學。

與其這樣生不如死地活著,還不如早點解脫,他想要自殺。 可是他連自殺都心有餘力不足,只能用嘴咬著被單,想著這樣去死。

幸好被姑姑及時的發現,她痛罵這個沒出息的弟弟,你就這樣去死,家寶怎麼辦? 他已經沒有母親了,再不能沒有父親了。

你得堅強呀,好好地活著。


家寶放學回家看見父親滿嘴是血,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小小的他還不明白這是在幹什麼。

姑姑做好了飯菜,交待了幾句就要回去照顧老娘了。

姑姑也不能常來,小小的他只能學會自己燒菜,做飯,還要餵給父親吃。

家裡的錢越來越少了,就連買菜的錢都不夠。


小小的家寶決定放學之後去撿礦泉水瓶子,好心的廢品站老闆娘總是會多給他幾塊錢,還會拿一些吃剩的菜給他。

每天又要撿瓶子,還要照顧父親,又要上學,在學校家寶總是遲到,衣服也很髒,同學們發現他撿廢品的袋子,笑話他,捉弄他。

回到家的家寶抱著父親,什麼也沒說,委屈地流著淚。

端麵條的時候,家寶不小心摔了一跤,麵條灑了一地,還把他的臉燙傷了。


父親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心疼得落淚,家寶卻安慰父親,沒事的,我沒關係。

第二天父親又一次決定去死,他從床上慢慢挪到地上,想用嘴去拿放在桌上的剪刀,但是努力了很久,都沒有成功,只能又一次咬床單。

還是被姑姑發現,又教訓了他一番,為了孩子你得好好活著呀,你是他的希望和支柱知道嗎?

家寶有時撿瓶子天黑了還在外面,心裡卻掛念著家裡的父親,但偏偏遇見一個想要尋死的大叔,非拉著家寶聽他說話。不讓他走。

那人稱自己生意失敗,如今一無所有活著也沒有意思,家寶也不知如何安慰他,只希望可以早點回家。

我沒有錢,那我就把這些撿到的瓶子給你吧,我再不回去,我父親就可能會死的。

大叔聽了家寶 這番話,很是動容,被眼前這個小小的孩子觸動了,自己一個大人還不如一個小孩活得明白。

半夜父親被雷聲驚醒,不停地抽筋,家寶抱著父親的頭輕輕地拍打著:」別怕,別怕,明天又會是豔陽天的。「


次日清晨果然如家寶所料,陽光明媚,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還有更讓他開心的事,他見到了蘭姨,久別重逢兩人抱頭痛哭,蘭姨雖然人離開了,但心一直還在那個家。

她也寄過錢回來貼補姑姑和家寶,只可惜她也是心有餘,力不足。

她是個好女人,只是出於無奈才選擇了離開,家寶和父親對於她的離開都是表示理解的。

家寶只是希望自己能早點叫她一聲媽媽。

蘭姨叮囑不要告訴父親她回來過,其實她曾偷偷地回來看過很多次。


對於家寶的異常反應,老師起了疑心偷偷地跟蹤了他,看他撿瓶子,買菜,燒飯,餵飯,給父親按摩。

老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這個孩子震撼到了。

第二天發動同學們為家寶募捐,欺負家寶的同學也向他道歉了。

與此同時,很快居委會的人了解情況之後,上門慰問,後來又帶來了記者採訪,社會上許多好心人士開始為這個風雨搖擺的家庭捐款。

家寶終於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替父親按摩,再不用為了生活費去操心。

後來家寶被評為省裡的十佳少年,推著父親一起來的,此時的父親精神狀態好了很多,也能開口說話了。

家寶在臺上大聲地念著自己的作文《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我是一個幸福的孩子,有疼我的爸爸和蘭姨還有姑姑........。


什麼樣才是真正的幸福

也許有人會說,父親這樣生不如死地活著,還不如死去。

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所以父親選擇了自殺,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勇敢地活下來,即使很痛苦,依然要堅定的活著,因為讓他活著,已成為孩子堅持下去的動力和支柱。

對於孩子來說無論父母是否脾氣暴躁,還是身體殘缺,對年幼的孩子,父母都是無可替代最重要的人,相比越來越會算計的成年人,單純的孩子才是孝道最誠實的執行者。

只要父親還活著就好,這是他最大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喚愛》:母親病逝,父親癱瘓不能自理,5歲孩子的孝道讓人動容
    《喚愛》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5歲的男孩,面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他用弱小的肩膀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他已經沒有母親了,再不能沒有父親了。你得堅強呀,好好地活著。姑姑也不能常來,小小的他只能學會自己燒菜,做飯,還要餵給父親吃。家裡的錢越來越少了,就連買菜的錢都不夠。
  • 鄧超:幸福的生活「不能自理」
    為了得到佳人的心,鄧超兩面開弓,既想辦法得到丈母娘的應允,又說服母親打電話給孫儷,一番開導和勸說,她認真考慮了鄧媽的話:「我們也是重組家庭,但是很快樂,孩子也很陽光,不要讓上一輩的情感影響了自己的終生幸福。」這個舉動,既看到了他的真誠,也為鄧媽由衷的話語而動。之後同遊三亞被曝戀愛,她們很坦誠:我們是認真的。
  • 8歲成名,40歲被迫退圈,62歲還不會自理,陳淑樺:是母親「毀」了我
    反而很享受母親對自己的照料,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活小白」,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會。 雖然母親的照料讓陳淑樺覺得幸福,但她卻忘記了,母親終將會離開她。
  • 8歲成名,40歲被迫退圈,62歲還不會自理,陳淑樺:是母親"毀「了我
    反而很享受母親對自己的照料,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活小白」,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會。雖然母親的照料讓陳淑樺覺得幸福,但她卻忘記了,母親終將會離開她。>但陳淑樺40歲時,母親因意外而去世。如今的陳淑樺已經62歲,卻仍不能自理,更沒有結婚生子。只能在父親的照料下生活。
  • 《喚愛》:壯漢遇礦難半身癱瘓,老婆跑路,獨留5歲兒子賺錢養家
    孫英傑死了老婆,欠了外債,和帶著孩子的蘭姨好上了,為了還債跑去礦上打工,結果礦上竟出了礦難,老闆也跑了。孫英傑顱骨骨折,下半身癱瘓,整個人算是廢了,正當全家之重落在蘭姨時,她卻連夜留下一封信跑了,整個家中竟只留下5歲的兒子孫家寶懵懂無知地面對癱瘓的父親。
  • "巨嬰天后"陳淑樺:在母親意外去世後,因生活無法自理被迫隱退
    10歲的孩子都不如。無論是陳淑樺商業上的談判籤合同,還是生活上的洗衣做飯,甚至是疊被這種最基本的家務,都由母親一手包攬,母親的溺愛漸漸讓這個在歌唱上實力超群的人,在生活中卻喪失了自理能力。沒有安全感的陳淑樺最終選擇了逃避,在事業的巔峰期,離開了自己一直嚮往的舞臺,賣掉了自己的所有豪車別墅,和父親搬到了郊外的一所舊公寓裡,將自己完全的封閉起來,從歌壇隱退。2003年滾石唱片公司希望陳淑樺可以從母親過世的巨大悲痛中走出來,可以重返歌壇,再續輝煌,於是他們專門出了一張音樂合集,希望陳淑樺在聽到後能夠有所感觸,重獲新生。
  • 母親病逝三個月,我勸父親再婚,參加了他的婚禮,我淚流滿面
    如今,母親終於沒能挺過去,還是不幸病逝了,怎能不讓人傷心呢? 可讓阿靜更心疼的是父親,由於母親的病,多年來他四處奔波求醫求藥,床前床後的耐心服侍,想睡一個安穩覺,想輕鬆地過一天都難。現在的他明顯消瘦了許多,才56歲的年齡頭髮就已經白了一多半,看得讓人心酸。
  • 「消失」128天的歐陽夏丹:父親病逝,母親患癌,43歲仍單身
    「消失」128天的歐陽夏丹:父親病逝,母親患癌,43歲仍單身中央電視臺在7點準時播出的《新聞聯播》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播出但生活中的她沒有工作中的嚴謹,像個粗線條的男孩.但是很快就要進入高考階段,母親看到這樣女兒,只能耐心的勸導,告訴她父親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看到她考進一所優秀的大學。
  • "巨嬰天后"陳淑樺:在母親意外去世後,因生活無法自理被迫隱退
    我們總說"人無完人",臺灣第一個專輯銷售量破百萬的女歌手——陳淑樺,她的歌唱實力可以說遠在很多人之上,但她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卻可能連一個10歲的孩子都不如。  無論是陳淑樺商業上的談判籤合同,還是生活上的洗衣做飯,甚至是疊被這種最基本的家務,都由母親一手包攬,母親的溺愛漸漸讓這個在歌唱上實力超群的人,在生活中卻喪失了自理能力。
  • 母親出走父親病逝,14歲少年無依無靠讓人心酸 小小洗衣機溫暖小小...
    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家是爸爸媽媽,家是可口的飯菜、心愛的玩具和溫暖的被窩……可是對於費縣薛莊鎮城子村14歲的劉晨來說,家卻只剩回憶。母親早年離家,父親半個月前因病去世,爺爺奶奶也早已離世,偌大的房子只剩劉晨一人。無人問三餐,無人問冷暖,他自己一人就是一個家。幸運的是,生活的艱辛沒有打倒孩子,劉晨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說長大要好好掙錢,把債還清。
  • 父親病逝,母親患癌,「消失」127天的歐陽夏丹,希望她能幸福
    父親病逝,母親患癌,「消失」127天的歐陽夏丹,希望她能幸福近日,央視主持人張宏民因獨自坐在長椅上吃冰棍引發熱議。那麼反過來說,難道結婚了就一定幸福?這可未必吧。說到底是,這只是個人的選擇罷了。在央視中,單身的人不少,比如歐陽夏丹便是如此。如今已經43歲的歐陽夏丹,卻依舊單身。難道她也是和張宏民一樣,選擇一輩子不結婚嗎?
  • 趙玉芳:勸母親改嫁,恭喜父親趙本山再婚,41歲的她生活很幸福
    ,她衣食無憂,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趙本山深知自己對葛淑珍有虧欠,他選擇了淨身出戶,一次性付給葛淑珍和兩個孩子的生活費、撫養費、醫療費共計25萬元,他還將夏利轎車及三室一廳的商品房及屋內設施全部留給了葛淑珍,兩個孩子也由葛淑珍撫養。這一年趙玉芳12歲,她和母親葛淑珍、弟弟趙鐵蛋相依為命。
  • 龍韜娛樂發布訃告,黃子韜父親黃忠東病逝,享年52歲
    黃子韜的事業正處於蒸蒸日上的趨勢,年紀輕輕便有了如此成就,是多少同齡人都羨慕不來的,赴韓當練習生時最大的支柱莫過於他的父親黃忠東先生,就在9月11日,龍韜娛樂發布訃告稱,黃忠東先生病逝享年52歲!父親的病逝對於黃子韜來說是沉痛的打擊,我們希望黃子韜能夠堅強快速成長,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也能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神童魏永康魏永康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父親臥病在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百貨工人。母親從小就對魏永康的教育非常看重,她將魏永康成了家裡唯一的希望。所以,在莫永康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母親就天天教他識字、背誦古詩。
  • 剛滿5個月被父親拋棄,10歲母親病逝,成名後狠心父親來找她
    她模樣清秀,超級可愛,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她叫舒暢。可是在她剛有5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卻殘忍的提出離婚。母親不想舒暢一生下來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始終不同意離婚。母親獨自一人帶著舒暢到北京生活當時舒暢沒有北京戶口,上幼兒園時費用比較高。媽媽為了讓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拼命的賺錢。
  • 明星52歲父親病逝,湖南狀元背母親遺照上清華
    「知名藝人黃子韜爸爸病逝,喪事一切從簡,享年52歲。」記得2016年看《人物》對黃子韜父親的採訪時,特別驚訝一位父親竟可以為孩子做到如此程度。黃子韜一歲的時候,半夜發高燒。恰巧當時醫院沒醫生值班,黃爸抱著他在門口苦等了兩個小時。那時候他就發誓,一定要學醫。他花了五年時間,考到了醫師資格證。
  • 父親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孩子的母親
    當孩子看到父親和母親之間存在差異性,並且可以互補、合作、協商、和平共處時,孩子就會逐漸習得,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存在差異的,這種差異性也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賞的。這會促使孩子達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父親對待母親的態度,也將影響孩子成年後親密關係的模式。
  • 「消失」的歐陽夏丹:父親病逝,母親患癌,43歲仍然單身
    建築師,母親是醫生;她還有一個姐姐,雖然日子過得很清苦,但一家四口其樂融融,過著幸福溫馨的生活。,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本來平靜的生活。,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全家陷入了困境;最後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是沒能挽留住父親的生命,父親病逝後,家庭的重擔都壓在母親一個人身上。
  • 王菲「不管孩子」:母親自身幸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其實,母親追求自身的幸福,與母親對孩子的愛並不矛盾,相反,母親越是幸福,孩子就會越是快樂。與那些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而將無愛的父母捆綁在一起的家庭相比,像王菲這樣具有獨立自主、通透灑脫人格的母親,反而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
  • 陳淑樺, 40歲被迫退圈62歲生活仍不能自理, 畸形母愛到底有多可怕
    有一種愛是天生的,源於自然,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種愛來自於骨子裡,它是一種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它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如果說父親的愛如一汪清泉,冷冽而又讓人覺得舒暢,那麼母愛就如同八月的驕陽,讓人覺得熾熱難以抵擋。父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眼看到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帶領我們領略這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