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未來大師 | 20位傑出青年藝術家盤點

2021-02-06 古典音樂

在這個新人輩出的音樂世界裡,一些未來的演奏大師已經蟄伏其中。這裡,我們從全球範圍精心挑選了20位30歲以下的古典音樂最有前途的年輕藝術家,其中最小的是17歲的瑞典小提琴家丹尼爾·羅佐科維奇(00後都出來了)。若干年後,他們會是下一個霍洛維茨、奧伊斯特拉赫那樣的大師嗎?我們期待著!

另外,一些新人連唱片都沒出過,我們在此記錄備選:Jess Gillam,Pablo Ferrández,George Harliono,Timothy Ridout,Christina Johnson,Peter Moore,Laura van der Heijden,Mark Simpson,劉驥,Carly Paoli……

丹尼爾·特裡福諾夫

Daniil Trifonov(1991—)

俄羅斯

鋼琴

俄羅斯鋼琴家、作曲家丹尼爾·奧盧戈維奇·特裡福諾夫(Daniil Olegovich Trifonov),1991年3月5日出生於下諾夫哥羅德市,其父母皆為專業音樂家。5歲開始學習鋼琴,8歲時和管弦樂隊一起舉辦了首場音樂會,並在演出中失去了一顆乳牙。他在莫斯科著名的格涅辛音樂學院師從一向以教學嚴格著稱的塔季揚娜·澤利克曼學習鋼琴。

 

2010年特裡福諾夫在蕭邦鋼琴大賽中闖入國際音樂舞臺。之後,他又在2011年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上,因在最後一輪中演奏《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獲得大獎。特裡福諾夫的鋼琴演奏技藝精湛、富有詩意、充滿力量。他是當今世界年輕鋼琴家中的翹楚,其演奏的蕭邦作品直抒胸臆。

今年韋爾比耶音樂節

 

趙成珍

Seong-Jin Cho(1994—)

韓國

鋼琴

趙成珍1994年5月28日出生於首爾。他畢業於韓國Yewon學校和首爾藝術高中。他在巴黎音樂學院師從米歇爾·貝勒夫。

2015年,趙成珍贏得了第十七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大獎,這是首位獲此殊榮的韓國人。之前,他還贏得了國際青年鋼琴家蕭邦音樂比賽一等獎(2008)、濱松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2009)、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三等獎(2011)和亞瑟·魯賓斯坦國際鋼琴比賽三等獎(2014)。

他曾與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隊(捷吉耶夫)、鄭明勳、洛林·馬澤爾、愛樂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普列特涅夫)和巴塞爾交響樂團等著名指揮家和樂團合作演出。他曾到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波蘭、以色列、中國和美國等地演出。他也參加了許多歐洲音樂節,包括聖彼得堡、莫斯科、杜斯尼基 - 茲德魯伊和克拉科夫,以及紐約和卡斯爾頓的音樂節。去年,他代替手部受傷的郎朗,在西蒙·拉特爾爵士/柏林愛樂樂團的亞洲巡演中亮相。

今年8月14日將發行的新碟

與鄭明勳合作的貝五鋼協「皇帝」

丹尼爾·羅佐科維奇

Daniel Lozakovich(2001—)

瑞典

小提琴

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丹尼爾·羅佐科維奇年僅17歲,具有哈薩克-俄羅斯血統。6歲開始演奏小提琴。兩年後與小提琴大師弗拉基米爾·斯皮瓦科夫指揮的莫斯科獨奏家室內樂團首次合作演出。自2012年起,丹尼爾在Karlsruhe音樂大學跟隨Josef Rissin教授學習,目前他是日內瓦Léman大學學生。

至今丹尼爾·羅佐科維奇獲得過2016年斯皮瓦科夫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2014年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少年組第二名等眾多獎項。他說:「我的目標是成為真正的音樂家。古典音樂是不朽的音樂,如果能在一切地方演奏,就能改變世界。」

作為一名受歡迎的小提琴獨奏家,丹尼爾不僅定期在歐洲頂級的藝術中心受邀亮相,而且他頻頻在韋爾比耶音樂節、阿格裡奇音樂節、奧地利克恩頓之夏音樂節、莫斯科友誼音樂節、波羅的海音樂節和莫斯科復活節音樂節等世界知名音樂節上亮相演出。

2017/18樂季,他與多個頂尖名團,如安德裡斯·尼爾森斯執棒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埃斯特拉達執棒的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等進行合作,並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蘇黎世音樂廳、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以及韋爾比耶音樂節舉辦獨奏音樂會。

值得一提的是,他與瓦萊裡·捷傑耶夫自2015年首次合作以來,便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藝術合作關係,並曾數次受邀與馬林斯基管弦樂團合作。

丹尼爾·羅佐科維奇還是一名室內樂藝術家,他的合作夥伴包括小提琴大師丹尼爾·霍普、吉特裡斯、馬克西姆·文格洛夫等。2015年9月,兩位丹尼爾為DG錄製了三首巴託克《小提琴二重奏》,收錄於專輯《向梅紐因致敬》。這也是丹尼爾·羅佐科維奇首次出現在DG目錄中。

2016年DG唱片公司宣布與15歲的丹尼爾籤約。這也意味著丹尼爾·羅佐科維奇成為大黃標旗下最年輕的古典音樂藝術家。

與美國鋼琴大師梅納海姆·普萊斯勒

班傑明·格羅夫諾

Benjamin Grosvenor(1992—)

英國

鋼琴

英國青年古典鋼琴家格羅夫納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父親是英語和戲劇教師,他的母親麗貝卡是一位職業鋼琴教師。格羅夫納在六歲時開始與母親一起學習鋼琴。他於2003年加入韋斯特克裡夫男子高中。後進入皇家音樂學院學習。 2012年畢業時獲得了年度最佳全能學生女王優秀獎。

2003年5月,格羅夫納在當地教堂舉行了第一次完整的演奏會。同年,他第一次與Westcliff Sinfonia一起演奏莫扎特的第21鋼琴協奏曲。此後,他在歐洲和北美地區舉辦了許多高調的演出。他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聖喬治、布里斯托、威格莫爾音樂廳、巴比肯中心、亞瑟霍爾、卡內基音樂廳等地參加演出。

格羅夫納與皇家愛樂樂團、蘇格蘭弦樂合奏團、紐約青年交響樂團、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巴西交響樂團、愛樂樂團和英國室內樂團合作,演奏了莫扎特、格裡格、拉威爾、布裡頓和蕭邦等大師的作品。

2010年,格羅夫納加入BBC Radio 3的新一代藝術家計劃。2011年夏季,他在BBC逍遙音樂會上首次亮相,成為開幕之夜中最年輕的獨奏者,演奏李斯特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等。

格羅夫納在他10歲時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年度紹森德年輕音樂家,年度艾塞克斯年輕音樂家,伊曼紐爾杯和EPTA獎盃。11歲時,格羅夫納獲得了2004年度英國廣播公司年輕音樂家鍵盤部分的冠軍。

2011年,「 晚間標準」選擇格羅夫納為其「1000位最具影響力的倫敦人」之一,每日電訊報選擇他為「年度十佳英國人」之一。

2012年,格羅夫納獲得兩項留聲機獎:'器樂獎'和'年輕藝術家獎',成為留聲機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雙獎獲得者。他在Decca的蕭邦/李斯特/拉威爾CD還獲得了經典英國「評論家選擇獎」 。

埃絲特·約

Esther Yoo(1994—)

韓裔美國

小提琴

出生在美國並在歐洲長大的埃絲特4歲時開始拉小提琴,並在8歲時首次演奏協奏曲。她目前是Ana Chumachenco的學生,參加慕尼黑音樂和戲劇學院卓越學士課程和Augustin Dumay在布魯塞爾女王伊莉莎白音樂教堂藝術家文憑課程中的演出。在此之前,她曾與Zakhar Bron,Leonid Kerbel和Berent Korfker一起工作過。

她的1704年的「奧博連斯基王子」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由一位私人收藏家慷慨地借給她使用。

2006年,埃絲特獲得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少年組一等獎和歐洲青年音樂藝術獎。隨後,她在2012年成為第10屆國際讓西貝柳斯小提琴比賽中最年輕的獲獎者。同年,埃絲特也成為伊莉莎白女王大賽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2014年,埃絲特被評為BBC新一代藝術家。

2014年,埃絲特與洛林·馬澤爾的愛樂交響樂團合作,在倫敦演出,並於2012年在中國和韓國巡迴演出。

在2015/16年度,埃絲特返回愛樂樂團、BBC愛樂樂團、BBC蘇格蘭交響樂團、國家裡爾樂團和關西愛樂樂團。她與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RTÉ交響樂團、冰島交響樂團和KBS交響樂團首次合作亮相。

在2014年9月與愛樂樂團和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巡迴演出之後,埃絲特還重訪了南美洲,並與OrquestaSinfónicaNacional de Colombia和Filarmonica de Jalisco合作演出。

在過去的幾個樂季,埃絲特與BBC交響樂團、芬蘭廣播交響樂團、赫爾辛基愛樂樂團、華沙愛樂樂團、特內裡費交響樂團、香港愛樂樂團和首爾愛樂樂團合作演出。

 

亞歷山大·烏爾曼

Alexander Ullman (1991—)

英國

鋼琴

▲ 李斯特第二鋼琴協奏曲

亞歷山大·烏爾曼6歲開始正式跟隨著名鋼琴教師朱莉安娜·瑪爾科娃學習鋼琴,直到2002年他加入普賽爾音樂學校的音樂與舞蹈獎學金計劃後,又有幸師從於鍵盤系主任威廉·方繼續深造。

2010年11月,他首次與阿瑪德烏斯合奏團在基莫爾中心的帕勒曼劇院合作演出了海頓的《D大調鋼琴協奏曲》。亞歷山大的演出足跡遍及英國全境,其中包括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廳、威格摩爾音樂廳、卡多根音樂廳、蓋茨黑德國家劇院、普賽爾音樂廳等,他還曾有幸為威爾斯親王演奏。

烏爾曼是第45屆布達佩斯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在2017年第11屆荷蘭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中也獲得了冠軍。

2014年烏爾曼來中國巡演,給中國觀眾帶來不同凡響的演出。

愛麗絲·紗良·奧特

Alice Sara Ott(1988—)

日本裔德國

鋼琴

愛麗絲·紗良·奧特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德國人。奧特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七歲即獲得德國青少年音樂比賽首獎,青年時代的她已經獲得各類音樂比賽的獎項,例如13歲時獲得濱松國際鋼琴比賽「最具潛力藝術家獎」、15歲獲得瓦爾蒂多內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她曾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大學師從德國鋼琴教育家卡爾-海因茨·凱莫林,現如今已是各種國際音樂藝術活動的常客,例如不倫瑞克古典音樂節、蘇黎世音樂節、萊比錫巴赫音樂節、梅前州音樂節等等,常年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等地巡迴演出。

愛麗絲·紗良·奧特自2008年起和德意志唱片公司籤定了獨家藝術家合約,錄製了演奏李斯特、蕭邦、貝多芬和穆索爾斯基等作曲家的唱片。她的妹妹莫娜·飛鳥·奧特也是一名鋼琴家。

 

希庫·坎尼-梅森

Sheku Kanneh-Mason

(1999—)

英國

大提琴

1999年出生的英國大提琴演奏家希庫·坎尼-梅森(Sheku Kanneh-Mason ),因為贏得了2016年度BBC青年音樂家獎而聲名鵲起,這也是該獎項38年前推出以來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黑人音樂家。

希庫·坎尼-梅森在英國諾丁漢長大。他是Stuart Mason七個孩子中的第三個。他在六歲時開始演奏大提琴,並短暫練過小提琴。9歲時,他通過了英國最高分8級大提琴考試,並獲得了瑪格麗特天鵝紀念獎。同年他贏得了ABRSM初級獎學金的少年科學院皇家音樂學院,在那裡他被本戴維斯輔導。

2015年,他贏得了英國達人秀。他告訴記者,出現在英國的達人秀節目中「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2016年11月,希庫·坎尼-梅森成為英國廣播公司題為「 年輕,有天賦,古典:製作大師」四部紀錄片的角色。

2016年11月與古典音樂品牌Decca Classics籤署了錄音合同。

2018年1月,坎內梅森向他的前中學捐贈了3,000英鎊,使其他十名學生能夠繼續他們的大提琴課程。

希庫·坎尼-梅森目前在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學習。

在2018年2月初,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希庫·坎尼-梅森的專輯Inspiration是「今年迄今為止最暢銷的英國首秀唱片」,進入英國專輯榜第18位,已經成為英國古典專輯榜上的第一名,Spotify已經實現了250萬下載。

希庫·坎尼-梅森的偶像是大提琴家杜普蕾和羅斯特羅波維奇。

今年5月哈裡王子的婚禮上的演出,讓希庫·坎尼-梅森目前炙手可熱。

 

艾伊德內茲·格庫因

Ayşedeniz Gökçin(1988—)

土耳其

鋼琴

2009年畢業後獲得伊士曼音樂學院的學士學位,艾伊德內茲·格庫因在2011年完成了皇家音樂學院的碩士學位。

肖恩·希貝

Sean Shibe(1992—)

英國

吉他

肖恩·希貝於1992年出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母親來自日本。他是愛丁堡市音樂學校唯一的吉他學生。

2011年,他贏得了皇家海洋聯盟(ROSL)第59屆年度音樂比賽。

希貝曾與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包括英國廣播公司蘇格蘭交響樂團、蘇格蘭室內樂團、威爾斯BBC國家交響樂團和BBC交響樂團。他的獨奏音樂會包括在2012年布萊頓音樂節上的表演,2014年2月在威格莫爾音樂廳首次獨奏,並於2015年9月與埃格蒙特樂團合作舉行獨奏音樂會。

2014年,他為格拉斯哥市政廳的彼得麥克斯威爾戴維斯慶祝80歲生日慶典,專門為該活動撰寫了Alasdair Nicolson的作品Magnus。

他是2012-2014年英國廣播公司第3屆新一代藝術家之一,並於2015年1月在英國騎士橋聖保羅教堂現場直播的BBC音樂會上演出。

克塞尼婭·西多羅娃

Ksenija Sidorova(1988—)

拉託維亞

手風琴

克塞尼婭·西多羅娃受到祖母的影響學習手風琴,八歲時開始在音樂學校演奏。她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並獲得榮譽碩士學位。

2009年2月,她獲得了皇家音樂學院Wigmore獎。在那年五月,她在威格莫爾大廳首次亮相。隨後在國際比賽中獲得許多其他獎項。並開始在瑞士琉森音樂節等國際舞臺亮相。

她曾與Belcea和Sacconi四重奏、維也納室內樂團、拉脫維亞交響樂團和拉脫維亞歌劇樂團合作演出。

克塞尼婭·西多羅娃的曲目包括古典音樂,從巴赫到莫扎特,以及當代作品。

▲ 皮亞佐拉《魔鬼的浪漫曲》

1989年出生於中國臺灣,後隨父母移居澳大利亞布裡斯班。他四歲習琴,八歲便與昆士蘭愛樂管弦樂團完成了自己的處子秀。十五歲時考入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並有幸跟隨小提琴大師阿蘭·羅桑德(Aaron Rosand)進行長期的學習。畢業後開始亮相世界舞臺。

陳銳十三歲時就在各類音樂比賽中嶄露頭角,如在2002年澳大利亞國家青年協奏曲比賽及2005年澳大利亞國家康德爾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首獎等。真正使陳銳走向古典音樂頂峰的卻是近年來他在國際知名大賽中的出色表現:2008年,他在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得頭獎;之後,他又在紐約2008-2009青年音樂家國際比賽中獲得頭獎;2009年,年僅二十歲的陳銳成為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大獎獲得者,這不光使他一夜成名,更使他成為繼胡乃元後第二位問鼎該賽事的華裔小提琴家。

安德雷斯·奧登薩默

Andreas Ottensamer(1989—)

奧地利

單簧管

安德雷斯·奧登薩默是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單簧管演奏家。

奧登薩默於1999年在家鄉開始了他的鋼琴音樂學習,然後在維也納的音樂和表演藝術大學與沃爾夫岡赫澤爾一起在大提琴中演奏,然後從2003年開始與約翰·辛德勒一起演奏單簧管。奧登薩默被錄取為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奧登薩默首次獲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管弦樂經驗,並曾是古斯塔夫馬勒青年管弦樂團的前成員。自2011年3月起,他獲得柏林愛樂樂團的獨奏單簧管席位。奧登薩默與馬友友等大師一起合作演出。奧登薩默憑藉單簧管、鋼琴和大提琴等多種樂器的演出才能頻繁獲獎,並在全球範圍內擔任獨奏家和室內音樂家。2005年,與父親恩斯特和他的哥哥丹尼爾(都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單簧管演奏家)組成了單簧管三重奏。該樂團在奧地利、德國、義大利、日本和美國舉行巡迴演唱會,在世界各地的節日演出,在電視和廣播中出現,並於1999年錄製了格拉莫拉維也納和明銳唱片公司出版的CD。

2013年,奧登薩默與Deutsche Grammophon合作,與Universal Classics的Mercury Classics品牌籤署了獨家唱片協議。這使他成為唯一通過DG發行的第一位單簧管演奏家。他的首張專輯「 Portraits-The Clarinet Album 」於2013年6月發行,並收錄了由Domenico Cimarosa,George Gershwin和Aaron Copland 創作的協奏曲,由YannickNézet-Séguin指揮鹿特丹愛樂樂團。

 

楊·利西耶基

Jan Lisiecki(1995—)

加拿大

鋼琴

楊·利西耶基是波蘭血統的加拿大古典鋼琴家。除了現場演唱會之外,他自2010年以來一直是Deutsche Grammophon的籤約藝術家。

利西耶基出生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卡爾加裡,父母是波蘭人。他在五歲時開始學習鋼琴。9歲時在管弦樂隊首演。此後他在加拿大和國際上與管弦樂隊合作演出,包括紐約愛樂樂團、巴黎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鹿特丹愛樂樂團、蒙特婁交響樂團等。利西耶基與阿巴多、大衛·津曼、帕沃·賈維、安東尼·帕帕諾和恩尼克·尼澤特·瑟甘合作演出。2010年1月1日,利西耶基從蕭邦的出生地ŻelazowaWola開始了作曲家200周年慶典。同一個月,他在法國坎城舉辦的MIDEM古典頒獎晚會上演出E小調第一號蕭邦協奏曲。作為2011年加拿大國慶日活動的一部分,利西耶基為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國會山上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10萬人演出。

利西耶基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卡內基音樂廳、普萊耶爾音樂廳、蘇黎世音樂廳、維也納音樂廳、三得利音樂廳等地演出。他與馬友友、祖克曼、James Ehnes,Emanuel Axe和TrulsMørk合作,在亞美尼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中國、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瓜地馬拉、希臘、義大利、日本、黎巴嫩、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韓國、西班牙和瑞典的各個音樂會場演出。利西耶基還出現在包括威爾比等音樂節。

Pablo Heras-Casado(1977—)西班牙指揮

 

朱莉婭‧列茲涅娃

Julia Lezhneva(1989—)

俄羅斯

女高音

專攻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女高音歌唱家朱莉婭‧列茲涅娃出生於俄羅斯的南薩哈林斯克。5歲開始學習鋼琴,2008年獲得了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演奏與聲樂的雙學位,是卡迪夫歌唱家培訓計劃的成員。她從2006年起就開始在國際賽場上嶄露頭角,獲得了多個國際比賽的大獎。20歲時以最小年紀在巴黎歌劇大賽中奪魁。

貝阿特麗絲·拉娜

Beatrice Rana(1993—)

義大利

鋼琴

出生於Copertino的拉娜在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9歲時在管弦樂隊首次亮相,演奏巴赫的F小調鋼琴協奏曲。之後進入Hochschule für Musik和Nino Rota Conservatory of Music學音樂。

2011年,拉娜在蒙特婁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和特別評委會獎,並在2013年贏得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的銀牌。

拉娜目前是華納經典的獨家錄音藝術家。

今年8月10日馬上要發行的、

與指揮家帕帕諾合作的紀念伯恩斯坦百周年的唱片

 

珍妮弗·佩克

Jennifer Pike(1989—)

英國

小提琴

佩克五歲時開始演奏小提琴,八歲進入曼徹斯特的Chetham音樂學院。十歲時,她被選為在威爾斯王子出席在考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參加的音樂會。很快在協奏曲中首次亮相,與她的學校管弦樂隊一起演奏海頓的G小提琴協奏曲。她曾在倫敦師從大衛武肯學習,並獲得獎學金,在市政廳音樂和戲劇學院學習。

2002年,佩克成為第十三位獲得英國廣播公司年輕音樂家獎的人,當時她與由安德魯·戴維斯爵士與BBC交響樂團合作演奏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她是六年來最年輕的獲勝者。同年早些時候,她還獲得了耶胡迪·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少年組的四等獎。

佩克是2008 - 2010年BBC廣播3新一代藝術家計劃的成員。

繼她在BBC年度音樂家年度大獎中取得成功之後,佩克在世界各地主要場館舉辦了音樂會。2005年7月,她參加了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BBC逍遙音樂節,並於2005年11月在威格莫爾音樂廳舉行了晚間獨奏音樂會,並獲得了極大的讚譽。

2012年4月19日,她在Andrew Manze的指導下,在BBC蘇格蘭交響樂團的合作下參加了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現場音樂會。該節目由英國廣播公司3臺播出,包括巴赫和沃恩威廉士的音樂。

2014年8月4日,佩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紀念儀式時,演出了沃恩·威廉士的《雲雀高飛》。

 

弗朗西絲卡·德戈

Francesca Dego(1989—)

義大利

小提琴

弗朗西絲卡·德戈的母親是猶太血統的美國人。她四歲開始跟隨業餘小提琴手的父親學習。2006年進入米蘭音樂學院。2010年在皇家音樂學院讀碩士。

弗朗西絲卡·德戈獲得過許多國家和國際比賽的冠軍,在2008年成為第一個進入帕格尼尼決賽的義大利女性,還獲得了特別獎「恩裡科·科斯塔」。

 

朱利安‧布利斯

Julian Bliss(1989—)

英國

單簧管

朱利安‧布利斯是英國單簧管演奏者和單簧管設計師。他曾擔任過獨奏家和室內音樂家。他還為儀器製造商Leblanc設計了Bliss Clarinet。

布利斯4歲時開始演奏單簧管,當時他得到了一支Lyons C單簧管,一種為孩子設計的小單簧管。

布利斯從印第安納大學獲得了他的研究生藝術家文憑。

布利斯在費城贏得了2001年協奏曲獨奏家青年藝術家比賽。2002年,他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金禧(皇宮舞會期間)受皇室邀請演出。他還在女王80歲生日時表演。

他曾與許多樂團獨奏家,其中包括倫敦愛樂樂團、BBC交響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西雅圖交響樂團、NHK交響樂團、馬來西亞愛樂樂團、卑爾根愛樂樂團、聖保羅交響樂團、奧克蘭愛樂樂團和田園聖馬丁學院合作演出。他曾在紐約市的林肯中心、巴黎的羅浮宮、倫敦的威格莫爾音樂廳和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大會堂演出。

布利斯也是一個室內音樂家。他曾與許多世界頂級的古典藝術家,包括約書亞·貝爾、史蒂芬·科瓦謝維契、埃倫娜·巴什基羅瓦、朱利安·瑞克林、史蒂芬·伊瑟利斯和埃萊娜·格裡莫等合作演出。

 

盧卡斯·德巴格

Lucas Debargue(1990—)

法國

鋼琴

盧卡斯·德巴格於1990年10月23 日出生於法國的Villers-sur-Coudun。十一歲時在Compiègne音樂學院師從Christine Muenier一學習了他的第一堂鋼琴課。他在15歲時停止了鋼琴學習,開始對文學更感興趣。17歲時,他搬到巴黎去巴黎狄德羅大學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兩年後在超市做兼職工作。

2010年,他在Compiègne的Fêtede la Musique音樂節上演出,標誌著他回歸鍵盤。不久之後,他開始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阿爾弗雷德科託特」跟隨Rena Shereshevskaya學習。

2015年,盧卡斯·德巴格獲得莫斯科音樂評論協會頒發的四等獎和特別獎,其「不可思議的藝術視野和創作自由給評論家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驚豔表現後,德巴格應邀在柴可夫斯基音樂廳、馬林斯基劇院音樂廳、聖彼得堡愛樂音樂廳、香榭麗舍劇院、Gaveau大教堂、米蘭音樂學院、威格莫爾音樂廳和皇家節日音樂廳、攝政王劇院、柏林愛樂樂團、卡內基音樂廳等地演出。他還與Valery Gergiev,Andrey Boreyko,Mikhail Pletnev,Vladimir Spivakov,Yutaka Sado,Tugan Sokhiev以及Gidon Kremer,Janine Jansen和MartinFröst等音樂人合作。

他目前為Sony Classical錄製唱片。他在2017年獲得了德國古典回聲獎。

▲ 蕭邦鋼琴獨奏音樂會(2018)

有溫度,更要有深度

相關焦點

  • 美國華語電視臺《全球古典音樂談》牛年春晚系列節目(二)
    我們將展出8Th GOCAA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每年最重要的組別就是(18-32歲)專業青年藝術家組,我們將在美國華語電視臺春晚系列節目隆重推出兩位在青年藝術家組勝出獲得一等獎的美國在讀音樂博士生,旅美青年鋼琴家 劉敬慈/於紋聽,請大家從年初三起連續三周在美國華語電視臺收看我們精心推出的古典音樂系列節目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該文是資深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剖析。奧利弗·康迪在摘要中說:「在過往的十年時間裡,由於指揮家餘隆的活力,以及他對中國本土青年才俊的熱情信念,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大地經歷了迅猛的發展」。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該文是資深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剖析。奧利弗·康迪在摘要中說:「在過往的十年時間裡,由於指揮家餘隆的活力,以及他對中國本土青年才俊的熱情信念,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大地經歷了迅猛的發展」。
  • 「中國製造」的古典樂未來什麼樣?餘隆登上新一期《BBC音樂雜誌》
    最新一期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製造》的專題文章,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進行了剖析,他說:「在過往的10年時間裡,由於指揮家餘隆的活力,以及他對於中國本土青年才俊的熱情信念,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大地經歷了迅猛的發展。」
  • 美傑青年藝術家 | 鋼琴與聲樂雙棲藝術家——郭紫堯
    她是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藝術家、耶魯阿特米希亞基金會青年學者、美國蕭邦基金會獎學金連續四年獲得者。她是2020年美國第十屆蕭邦鋼琴比賽第四名得主,併入圍2021年即將在華沙舉行的第十八屆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郭紫堯的聲樂天賦也得到廣泛認可。她在2019年全美年輕藝術家(YoungArts)古典聲樂比賽中獲得銀獎。
  • 王冰冰再獲國際大獎:讓古典音樂走進大眾,我一直在路上
    其中著名鋼琴演奏大師劉詩昆、香港演員古天樂、旅意華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冰冰等人獲頒了「第六屆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值得一提的是,王冰冰是「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大獎」創辦六年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也是古典音樂領域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高音歌唱家,可見其在古典音樂領域取得的造詣以及在世界華人中的影響力。收穫業界最高榮譽,她實至名歸!
  • 庫客音樂赴美IPO,音樂世家是如何打造古典音樂生態產業鏈的?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BMF公司已經有與世界級等1,970位知名藝術家、360支管弦樂團開展了超過600場的現場古典音樂表演。未來隨著古典現場表演市場的擴大和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大力推動,一二線城市將會舉辦更多的音樂會、分享沙龍等,這將吸引更多的音樂團體。這些舉措也大大增強了古典音樂的普及,增強了公眾對藝術欣賞意識的增強,讓古典音樂迎來新的機遇和升級市場。
  • 傑出的復調音樂大師(經典流芳)
    巴赫被公認為最傑出的德國作曲家之一。他的故鄉愛森納赫是位於圖林根森林核心地帶的一座古老小城,城中矗立著建於12和13世紀的教堂以及後來出現的城堡和宮殿。1672年,此地成為一個獨立公國的中心。這裡距離同樣在1685年出生、但生日比巴赫早36天的另一位音樂巨匠亨德爾的誕生地哈雷僅有60多公裡。
  • 50位古典音樂家大排名,看看有你鍾愛的大師麼~
    美國古典音樂研究家菲爾·G·古爾丁對50位作曲家的排名。
  • Yellow Lounge落戶上海 餘隆:歡迎更多年輕人體驗古典音樂俱樂部
    在環球音樂、上海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餘隆和德意志唱片公司的通力合作下,Yellow Lounge China落戶上海黑石M+園區BAS第三空間。12月20日,Yellow Lounge China首場演出將在上海舉行。
  • 餘隆任品牌大使,黃標現場將落戶中國引領古典音樂新潮流
    >以頂級藝術家在都市俱樂部演奏古典音樂為主要形式繼2001年首次在柏林推出之後黃標現場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創造了親密的表演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成立20周年之際,黃標現場即將於12月20日落戶中國,在上海黑石M+園區BAS第三空間,建立新的永久基地,為傑出青年音樂家與古典音樂新樂迷相聚打造平臺,拉近大眾與古典音樂的距離。
  • 2015年柯蒂斯音樂學院青年藝術家夏令營
    除此之外,在他做為柯蒂斯校長的任期內,他擴建了校園,創辦了古典吉他系,開辦了柯蒂斯夏日音樂節,以及在線播出系統。2013年,柯蒂斯成為第一個在Coursera上開放免費課程的古典音樂音樂學院。在他的帶領下,柯蒂斯同費城乃至世界上的其他藝術及音樂機構構建了長期來的合作關係。
  • 《中國製造》:指揮家餘隆再度登上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
    當時在上海和廣州停留了一周時間以後,我組成了一副充滿了「希望」與「雄心」的內心圖像,那是中國人一種志在把他們這個國家帶入全球古典音樂前沿陣地的強烈願景。這是一個關於傑出個人在他事業中心的故事——指揮家餘隆,過去幾十年時間當中,他對於西方古典音樂事業無與倫比的熱情和忠誠,為中國的音樂心臟地帶(北上廣),燃起了不滅的藝術火種。
  • 官宣丨「長江鋼琴藝術家」再添星光,今日籤約青年鋼琴家「徐乾一」!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科教師長江鋼琴籤約藝術家2013 Young Concert Artist(YCA)世界青年藝術家大賽首獎獲得者,籤約藝術家「Salon de Virtuosi」音樂藝術成就獎2018年,周韻清更是在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 「致敬伯恩斯坦」系列音樂會上首次登臺頂替了克裡斯蒂安·齊默爾曼大師-上演了伯恩斯坦第二交響曲,由此成為了樂團71個演出季度以來歷史上第一位首演這部作品的鋼琴家。在美籍俄羅斯指揮家愛德華.茨沃舟的攜手帶領下,與格林維爾交響樂團在「和平中心」音樂廳引起了當地轟動並大獲成功。
  • 鋼琴大師德慕斯與純真質樸女聲李晶晶帶來音樂盛宴
    他與保羅·巴杜拉-斯科達、弗雷德裡希·古爾達並稱「維也納學派鋼琴三傑」,被認為是這一時代最傑出的大師之一,亦被《紐約時報》譽為影響過一代人的「鋼琴泰鬥」和「音樂哲人」。他是一位名望極高的老師。德慕斯在薩爾茨堡近郊創建了自己的博物館,每年夏天,他都會在博物館舉辦大師班,親自向來自各國的青年學生授課,使學生們受益匪淺。2010年參加大師班的日本青年鋼琴家荻原麻美在同年獲得了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的第一名。
  • 米沙·納米諾夫斯基 | 大師星球入駐藝術家 | 中央音樂學院特聘外籍鋼琴副教授
    約大師,全球首家網際網路+藝術留學直錄申請平臺米沙·納米諾夫斯基 | Misha Namirovsky繼2014年在巴黎的多場巡演引起轟動後,他被法國評選為年度「最傑出音樂家」(PRO MUSICIS)頭銜。他常年活躍於世界各地的頂級音樂廳和音樂節,如卡內基音樂廳,甘迺迪藝術中心,法蘭克福老歌劇院,莫斯科大音樂廳,上海交響音樂廳,日本未來音樂廳,巴黎科爾託音樂廳,波士頓喬頓音樂廳,慕尼黑音樂廳等,邁阿密音樂廳,特拉維夫音樂廳,東京音樂廳等。
  • 克利夫蘭音樂學院大師中文簡介
    曾就讀於密西根州立大學、皮博迪音樂學院,克利夫蘭音樂學院獲得藝術家文憑(演奏博士)。她不僅活躍於鋼琴獨奏領域並且還活躍於室內樂及聲樂演唱 。布朗曾獲得無數的國際獎項,如國際青年藝術家比賽以及聖安東尼奧國際鋼琴比賽的金獎, Louis Sudler藝術獎、Darius Milhaud獎等等。她曾在卡內基威爾音樂廳和美國國會圖書館舉辦個人音樂會,並獲得廣泛好評。
  • 指彈藝術家Peppino、沈俊陽做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大師講堂
    內地青年指彈吉他演奏家沈駿陽美籍義大利指彈藝術家Peppino D'Agostino現場一角  11月27日中午,美籍義大利指彈藝術家Peppino D'Agostino、內地青年指彈吉他演奏家沈駿陽做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大師講堂,聯袂為爵士樂學院的同學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指彈藝術盛宴。
  • 全球最美的20位小提琴女神
    20位音樂集合美貌和技藝於一身的小提琴女神女小提琴手總是給人一種浪漫自由之感。她們因著自己獨有的對音樂的理解和天賦,用這個樂器帶來豐富而飽滿的演繹。1978年,這位7歲的「音樂神童」以全額獎學金被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錄取,師從著名小提琴教授迪雷,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是同門。莎拉·張已被國際樂壇公認為世界級天才古典音樂演奏家。1993年,她被《留聲機》雜誌評為年度藝術家,次年她又獲得英國「最佳古典演奏家」大獎。人們對她演奏的評價是:「琴音中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力,她將熟練的技巧融於音樂的表現中,讓人不得不認真地聽她的傾訴。」
  • 強勢進擊 | 盤點20位暫露頭角的女指揮家
    >獲得年度指揮,這是女性指揮家首次捧得古典音樂的最高獎項,實屬不易,值得恭賀!但女性依然還只是指揮這個藝術群體中的極少數,2014年底,音樂排行網站Bachtrack報導說,在當年全球150位頂級指揮家名單中,只有5位是女性。在今年早些時候舉行的英國管弦樂團協會的會議上,南岸交響樂團的總經理詹姆斯·墨菲透露,由古典音樂管理公司代表的指揮家中,只有5.5%是女性。因此當女性指揮家獲得今年如此的榮譽時,這是特別令人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