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的古典樂未來什麼樣?餘隆登上新一期《BBC音樂雜誌》

2020-08-17 新民晚報

圖說:餘隆登上《BBC音樂雜誌》 官方圖 下同

近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再度登上了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英國《BBC音樂雜誌》。最新一期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製造》的專題文章,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進行了剖析,他說:「在過往的10年時間裡,由於指揮家餘隆的活力,以及他對於中國本土青年才俊的熱情信念,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大地經歷了迅猛的發展。」

從去年登上《留聲機》雜誌封面文章,到如今成為《BBC音樂雜誌》新一期雜誌的聚焦,奧利弗·康迪在談及餘隆對於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影響力時直言:「如果沒有餘隆所施加的影響力,中國交響樂事業如今的發展境況,看起來會非常不同。」

燃起古典樂的藝術火種


今年1月份康迪曾到訪中國,當時在上海和廣州停留了一周時間以後,他感受到中國人的希望與雄心,「他們志在把他們這個國家帶入全球古典音樂前沿陣地」。

在康迪看來,指揮家餘隆在過去幾十年時間當中,憑藉著對西方古典音樂事業的熱情,為中國的音樂心臟地帶(北上廣),燃起了不滅的藝術火種。有著141年歷史的上海交響樂團(SSO)是中國最古老的職業交響樂團,同時也是最好的職業樂團。在餘隆掌舵該團的9年時間裡,他從內到外地改造了這支樂團:重新考核樂手、率先興建起最為先進的音樂廳和室內樂演出場館、把樂團行政員工從20人增加至130人。

2018年,德意志留聲機(DG)唱片廠牌跟上海交響樂團籤下了專屬的唱片錄音合作協議,去年夏天,上交則剛剛完成了在倫敦逍遙音樂節上的登臺首演。

為著武滿徹《十一月的階梯》中國首演而來的康迪,聽到餘隆這樣介紹:「當我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我就已經注意到了武滿徹,並為他的音樂而感到著迷。我用了整整40年時間,才得以把這部作品給搬上中國的舞臺。」儘管《十一月的階梯》是當晚音樂會的主打曲目,可上海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周天創作的《樂隊協奏曲》同樣讓康迪難忘,而餘隆致力於扶持青年作曲家的心也讓他感動。

「面向青年作曲家的委約創作,對於讓音樂始終保持生機活力而言,至關重要」,餘隆說,「我並不反對超級巨星,但是他們應該與那些不那麼為人所知的音樂家們一道分享這個舞臺。」為了表現對後起之秀的投入,上海交響樂團已經貫穿整個19/20樂季公演了周天多部作品。

關照未來的100年


在康迪看來,餘隆正下定決心要在未來佐證古典音樂的場景:「我們需要關照好未來的100年。」翻看一下上海交響樂團的樂季節目總冊,年紀輕輕且不甚知名的青年音樂家,正跟那些偉大的音樂家們在一起並肩合作。同時,餘隆還需要確保樂團自身在往後幾十年時間當中的求生(運營)。上海樂隊學院是他的一項投標,與此同時,還有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以及上海夏季音樂節——為了尋找和發展青年才俊。

上海樂隊學院現在正處於第六年,上海樂隊學院由上海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三方共同創辦,通過最高品質的一對一指導、室內樂大師班,以及大量的職業樂團參演經歷,去訓練新一代的樂隊演奏員。從上海樂隊學院大門走出的100名畢業學員,有近90名校友都繼續確保著他們在全中國和全世界職業樂團當中的演奏席位。

今天,中國的交響樂團正在飛速發展,吸引到了數以百名的西方音樂家前來加盟,無論是樂隊演奏員,還是獨奏家,他們開始真正感受到了來自於中國樂團的吸引力。年輕的東方音樂家如今在中國樂團工作所心懷的雄心壯志,要遠甚於他們在歐美樂團工作時的情況。

「你很難相信這裡(中國)20年前的古典音樂情況是個什麼樣子。」餘隆說,「但今天的中國已經差不多有70支像模像樣的交響樂團,更有甚者,在上海、北京,以及廣州等地都有著超級專業規模的職業交響樂團,他們跟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藝術家們共同合作。」就在去年,來自中國各地的69支交響樂團代表集結起來,成立了中國交響樂團聯盟。何大耿說,之所以要這樣去做,是寄希望於中國的交響樂團,能夠跟他們的歐美同行在一個同等的藝術水準上進行表演,在一個同等的藝術行政專業度上進行運營。

餘隆對於給予青年人機會的信念,是一種強烈的指導思想。「在北京國際音樂節(BMF)的創辦20周年之際,我選擇從該音樂節藝術總監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他說,「接替我的這位年輕的藝術總監比我要做得更好!年輕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和激情,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允許他們去做這樣的自我表達。」

聚焦古典樂接班人


在中國的熱帶南方,廣州交響樂團從2003年開始由余隆執掌,這支樂團如今已躋身中國三大頂級樂團之一,甚至吸引到了來自遠東地區演奏員的加盟。廣州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古典音樂中心城市之一,它的星海音樂廳裝備有中國最大的管風琴。餘隆說,並不是因為人們想要在一場音樂會上被看見,而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融入到了音樂當中。2011年,廣州交響樂團成立了他們的附屬樂團——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其現任音樂總監景煥,被餘隆視為他的自然繼承人。

四年前,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創立,來自世界各地的70位青年音樂家受邀在星海音樂廳對面的星海演藝集團大樓(廣州交響樂團駐地)內,隨古典音樂世界裡一些最好的音樂家們學習音樂。這是餘隆的另一個倡議,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受邀擔任該音樂周的藝術總監和導師之一,今年包括指揮家麥可·斯特恩、小提琴演奏家約翰尼·甘道斯曼,以及羽管鍵琴演奏家艾維·斯泰因在內,都名列音樂周的傑出導師團隊。

活力四射的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鼓勵學員們去分組合作、即興創作,甚至於是置身一個管弦樂隊的合奏當中,並籍此形成他們在音樂周裡絕大部分的經歷。馬友友說:「我們嘗試著先讓我們的學員們反思,作為人類的他們到底是誰,而不是根據某些硬性標準。」馬友友認為,這種文化上的轉變源自於餘隆的遠見,他在歐洲學習音樂,然後現在正席捲中國。「他是帶著任務回來的,這個任務充滿了難以置信、不可思議的勇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獨特的人出現在一個獨特的時間點上,這個人能夠在這個國家創造出具有深遠影響的巨大改變——餘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靠什麼登上《BBC音樂雜誌》?
    近日,最新一期的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英國《BBC音樂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製造》的專題文章。撰寫該文的記者奧利弗·康迪曾於今年年初探訪了中國上海和廣州兩座城市,「那會兒人們對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尚無認知,甚至於連這種病毒都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中國製造》:指揮家餘隆再度登上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
    近日,最新一期的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英國《BBC音樂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製造》的專題文章。該文是資深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剖析。
  • 【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
    《留聲機》擁有多個經典欄目:Collection(收藏),深度介紹歷史上著名作曲家經典作品之鑑賞及收藏;Classics(經典),每個月,《留聲機》都要拿出一張錄音史上的經典唱片,由該刊主編與歐美著名樂評人共同評鑑;The Event(事件),回顧影響古典音樂歷史的首演或音樂大事記;Reputations(顯赫),解讀音樂大師顯赫的音樂人生。
  • 中國古典音樂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一丶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一種音樂類別的名稱。當中國古典音樂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體悟到空氣中流動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纏綿不絕的生命呼喚。那份說不清、道不盡的感覺,正是中國古典音樂特有之美。
  • Anoice首次中國巡演丨日本新古典名團帶你聆聽音樂仙境
    ,被譽為將新古典、室內樂、器樂搖滾完美結合的代表性樂隊之一。Anoice 不僅推出了《Remmings》、《The black Rain》 等經典專輯,六個人的大型陣容,使得Anoice可以製造出更為完整的音樂氣氛。而其中4位主要樂隊成員均是日本獨立音樂界獨當一面的全能樂手!
  • 聽懂獨立音樂靠這些電子雜誌
    眼下,《樂夏》第二季正在熱播中,有民謠歌手質疑節目會過早地消費和透支剛剛好起來的中國音樂市場,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那時的獨立音樂也就不存在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獨立音樂?為什麼獨立音樂人是「孤獨的一群人」?看專為獨立音樂而生的電子雜誌來為「小白」答疑解惑。
  • 讓年輕人愛上最潮古典樂!徐匯再添國際級音樂新地標→
    讓年輕人愛上最潮古典樂!當晚,一場群星璀璨古典Live為黃標現場落戶中國拉開帷幕。Yellow Lounge是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德意志留聲機廠牌於2001年在柏林創辦的、致力於邀請世界知名古典音樂家在大眾喜愛的時尚音樂空間呈現活力的古典演出現場。20年來,Yellow Lounge以多元、跨界、炫酷的音樂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音樂愛好者。如今,它在上海建立全新永久基地,打造新型音樂聚集地。
  • 西方古典音樂真的比中國古典音樂高級嗎?
    西方古典音樂相對來說概念清晰,界定明確,就是大量的職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與音樂形式。這其中並不包括民間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的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如果套用西方的界定範疇,中國缺少作曲家這個職業,而留存至今的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與形式,又難以劃入「古典」的範疇。
  • 上海再添國際級演藝新空間!古典音樂Live為黃標現場揭幕,歐陽娜娜...
    這是一個不設限的舞臺,匯聚中國青年音樂家,盡情施展他們的才能、激情與創意;這是一個國際級演藝新空間,地處上海徐匯黑石M+園區,以現代審美和輕鬆氛圍打破古典音樂演出陳規。今晚,一場群星璀璨的古典音樂Live為黃標現場(YellowLounge)落戶中國揭幕。
  • 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
    本文首先就中國古典音樂的大體情況展開分析,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與古典音樂的關係,重點探討中國古典音樂的主要特點及其蘊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國古典音樂的藝術魅力及鑑賞方法。  中國古典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
  • B站的年輕用戶看線上古典演唱會有多嗨 年輕人對古典樂的顛覆
    線上消費對象範圍不斷拓展,數字文化娛樂服務受到追捧,視頻、遊戲等用戶迅速增加,線上教育、辦公等迅速興起,網絡授課、視頻會議等成為居家生活新常態。同時,伴隨90後開始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具有穩定的收入,00後逐步走向職場,新生代消費群體購買力日益增強,開始成長為消費市場主力。
  • B站的年輕用戶看線上古典演唱會有多嗨年輕人對古典樂的顛覆
    線上消費對象範圍不斷拓展,數字文化娛樂服務受到追捧,視頻、遊戲等用戶迅速增加,線上教育、辦公等迅速興起,網絡授課、視頻會議等成為居家生活新常態。同時,伴隨90後開始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具有穩定的收入,00後逐步走向職場,新生代消費群體購買力日益增強,開始成長為消費市場主力。
  • 大量錄製CD,巴洛克音樂回潮……2018德國古典樂界新風向
    來自德國各地的音樂節主辦者、高等院校、音樂會舉辦機構和合奏樂團的眾多代表聚集在一起,他們發表演講、討論「早期古典音樂」目下所遭遇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面對的前景。艾蓮娜·阿爾巴赫(Elina Albach)是閉聯集合奏樂團(Ensemble Continuum)的羽管鍵琴演奏手,她在研討會的主題演講中談到,在這些積極的發展中也隱藏著風險,即今天我們不加批判地複製了太多往日的音樂,而對新的演出和錄製形式的嘗試卻又太少了;此外,許多年齡較長的人也開始關注早期古典音樂面臨怎樣未來的問題:它們「不一定非要迸發『奇思異想的光芒』或展現將要啟程的惴惴不安
  • 古典音樂零距離——熟悉的陌生人(上)
    因為我已經知道,而且他已經放了一些出來,他今天會帶給我們很多有趣的古典樂片段,讓我們大開眼界。同時又恍然大悟,原來古典音樂從來就在身邊。不過呢在這裡我就不劇透了。我只是想,這樣的意義實際上還不僅限於音樂,更重要的是對古典對經典的親近和致敬。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純粹的藝術的領域,掌聲有請楊贏老師為我們開講。
  • 什麼是古典樂?為什麼你該聽古典樂
    毫無疑問,古典音樂是人類高逼格的傳承方式,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古典音樂?英文叫「Classical music」,我們中文翻譯為「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是個龐大而魚龍混雜的體系,並沒有明確定義(這裡的「明確定義」指的是像數學那樣找不出例外的嚴格定義)。
  • 中國古典音樂合集200首(建議收藏)
    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美妙的聲音傳遞著創作者獨一無二的情感。對於美妙音樂的賞析能力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音樂不光能使人煩躁的心情得以平靜,更能讓人的靈魂得到淨化和升華。中國古典音樂存在和發展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了,在傳承的過程中很多優秀的作品已經失傳,很多曲種也逐漸失傳,但是中國古典音樂的影響力還存在,並且很多中國古典元素也被融入在現代音樂作品中。
  •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談新專輯《中國素描》
    疫情當下,音樂家們又如何面對的呢?常說音樂是人類最好的精神食量與情緒撫慰劑,因此即使條件再困難,人們總離不開音樂。於是,不少音樂人都曾舉行線上音樂會直播。但線上演奏卻要面對很多新的困難,獨奏還好,不存在樂手之間合作的困難,對於樂團而言就是難上加難了。首先是網絡延時的問題難以協調,其次演奏時缺少身體語言、眼神的交流,缺少現場聽眾的氛圍,種種因素將導致演出質量受到影響。
  • 星外星古典廠牌聯手孔嘉寧重磅鉅獻,掀起中國古典樂界新浪潮
    「星外星古典」廠牌,聯手旅英青年鋼琴家、英皇(RCM)最年輕的中國籍教授——孔嘉寧,推出新專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Ⅰ)「月光」&「槌子鍵琴」》,在中國古典界掀起了不小的風浪!星外星古典 星外星音樂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承「有觀點的聆聽、有品質的音樂生活」的運營理念傳遞音樂,「星外星古典」是星外星音樂針對古典樂這一音樂分支,創立的國內首個以唱片公司牽頭的古典音樂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