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十年磨一劍。在錯過了很多的人和事之後,徐老怪用他的妙手,把李連杰推上了他演藝生涯的第一個巔峰——《黃飛鴻》。
一共有五部影片組成的《黃飛鴻》系列,造就了李連杰銀幕上至今無人可比、無人能越的經典黃飛鴻形象。徐老怪和李連杰,用他們的天才,把鴉片戰爭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的中國,廣東一個開藥鋪的武師演繹成了一位雖在江湖,卻胸懷天下憂國憂民、武功高強、不懼權勢的俠之大者。這是徐克武俠電影的一次創新與顛覆。
在觀眾看膩了關德興版的陳舊迂腐的那個黃飛鴻後,李連杰版的黃飛鴻,外貌俊朗清秀,英氣勃發而又不失沉穩莊重。讓人頓感耳目一新。他雖然時時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困惑不已,但他卻又能兼容並蓄,在他身上就並存著兩種不同文化的磨合與積澱,比如他在孫文那第一次新奇地聽到「時間」這個名詞,坐火龍車吃牛排,他和十三姨關於西裝的討論,他看到蒸汽機時的那種表情,他跟十三姨學著「愛老虎油」的英語……這些寓意深刻的橋段,都把他推向了中西文化、新舊文化交錯糾結的陣地前沿。而李連杰更是以他深厚、堅實的武術功底,把武和俠傳承得、表達得淋漓盡致。在黃飛鴻系列中,不論多麼激烈的打鬥場面,都絕然看不到血腥、殘酷、暴力的畫面。
印象中,黃飛鴻與嚴振東那段竹梯上的打鬥,與納蘭元述的雙棍過招以及狹窄胡同中的布棍對木棍,「鬼腳七」令人目不暇接的腿法和黃飛鴻大鬧白蓮聖壇的瀟灑從容……無不令人拍案叫絕,三月不知肉味,餘音繞梁而不絕。
對愚沌不化、陶醉於昔日輝煌的麻木國民,黃飛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對那些虎視眈眈心懷不軌的外國侵略者,他則是勇敢地挑起了欲救國於水火的匹夫責任,儘管這份責任對他而言,太過於沉重,但他仍然用飛蛾撲火般的雄心,向世人展示了在那種國勢衰敗、江河日下的特殊時代,一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
在《黃飛鴻》系列中,李連杰已從那個青澀靦腆的俊美少年,鳳凰涅槃重生成了一個儒雅大氣、舉手投足間盡顯宗師風範的俠之大者,民族精神自強不息的精英代表。黃飛鴻的那個招牌動作「虛步亮掌」,既如波憾嶽城、虎嘯山林、龍鳴淵澗,又如清風拂山崗、明月照溪流,充滿了無限的剛柔之魅、動靜之美。同時,片中黃飛鴻那幾個性格鮮明、靈性異動的徒弟,也恰到好處的襯託出了血肉飽滿的師傅。而徐老怪虛構的十三姨,也是黃飛鴻系列中引人注目的第二號人物,她和黃飛鴻那種似清晰又朦朧的愛情,成了黃飛鴻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美可口的配菜。
只要一提到黃飛鴻,閉目而現的,都是這幅畫面:霞光萬丈、碧浪舒捲的廣闊海邊,整齊地跑來了一群英姿颯颯的漢子,隨著古曲《將軍令》鏗鏘激越旋律的響起,他們豪氣幹雲地施展開了勇猛剛健的南派洪拳,聽著「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象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似精鋼,胸心百千丈眼光萬裡長,我發憤圖強做好漢……讓海天為我聚能量,去開天闢地為我理想去闖,看碧波高壯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我是男兒當自強……」的雄邁歌聲,真是讓人熱血沸騰、壯懷激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