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俗事所累,許久沒發文章了。今日好不容易收工回家,感慨頗深,不由得想動動鍵盤寫點東西,寫寫我最近正在攛掇的一個項目——
搖滾京劇《未央宮》。
在當今社會來說,想聽個正經的戲還是挺不容易的。電視上、網上、抖音上,雖然偶爾也能看見一些戲,但基本上也都是選段,三兩分鐘,除了王佩瑜就是郭德綱。
沒人關心這戲是什麼劇情,沒人關心發音唱腔啥的,人們也就看個臉,來句「瑜老闆牛逼」或者「郭老闆牛逼」就完事兒了。
至於其他的,全他娘的扯淡。
京劇,國粹,高高在上,大角……這就是京劇的關鍵詞。
這是京劇嗎?這真的是京劇嗎?
今天咱就聊聊京劇,什麼是真正的京劇。
是處廟堂之上,還是處市井之間?其實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多難琢磨的問題。自打有「京劇」那天開始,這就是一種最通俗的戲曲形式。不管你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都能聽,而且都能聽得動。
比如《武家坡》裡頭那唱詞:
「這錠銀子奴不要,與你娘做一個安家的錢。買白布,做白衫,買白紙,糊白幡,落得個孝子的名兒在那天下傳。」
咔咔咔就楞罵街,直接千裡送媽。
又比如《珠簾秀》裡頭那唱詞:
「皇上也不比我大,只因我是他的媽。」
詼諧幽默,接地氣,滿篇大水詞兒全廢話,這就是京劇的詞兒。
沒多麼高,不一定多麼雅,它就是來自民間的,結合了各地區地方戲、小曲小調的一宗東西。它曾經是流行的,也是一直在改變的,從來都不應該是故步自封毫無變化的玩意兒。
捧那麼高沒什麼用,群眾造就了它,當它脫離群眾之後,它就不再是京劇了。
我希望能把京劇帶到群眾中去,新詞兒,新編曲,新的演出形式。這玩意可能不算京劇,我們姑且稱之為「音樂劇」吧,不過怎麼著也比那幫給自己當成多麼多麼高雅的藝術家們那些憋著勁兒讓更多人聽不懂的東西更像京劇。
想做點啥東西,就不能怕挨罵。我從來都不怕挨罵,畢竟往常挨罵都是論斤的。如今我就準備做點犯葛的玩意兒,用搖滾樂去推廣那些高高在上、誰碰一下都要被訛詐的東西,比如京劇。
搖滾京劇《未央宮》,就是誕生於這樣一種心態之下。
相對來說,知道《未央宮》這齣戲的人應該還不少,而這段故事我也甚是喜歡。我是一個搞文字工作的,我喜歡給人們講故事,用文字是這樣,用音樂也是這樣,用戲曲的形式依舊是這樣。
可能有些人偶爾會聽到一些京劇唱段,但又有誰正兒八經的看看整出的京劇,看看整個的故事呢?
當代年輕人不喜歡京劇的原因有很多,一來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機會去接觸這些東西,二來是所接觸到的那些京劇,很多都是片段,很少有人能正兒八經了解「戲曲」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都是當歌兒去聽。三來是因為他們聽的那些東西,壓根不是那接地氣的原汁原味的京劇。
我希望能夠還原早年間京劇黃金時期的那種狀態,雖然配樂啥的換了,換成現代的東西。我就得讓年輕人們看看,與時俱進的到底是什麼樣。真要是有人聽了這個之後去聽原版的,覺得正兒八經京劇更帶感,那我也算是推廣了傳統文化了。
近年來用京劇元素寫歌的人不少,挺多歌曲裡頭都有京劇,但歸根結底,那玩意是歌兒,不是戲。
我要做的是戲,未央宮,全本,戲!
有遇到罵街較真的這種,沒問題,隨便罵,不過我不一定會搭理。真趕上心情好的時候,搖二百個說相聲的給罵回去也不是不可能。
戲本戲也,何必當真?
鄙人自知自己能力有限,雖然能弄出來,但真要是有幾個人一起搞這個事情,想必這事兒可能真的會簡單一些。
如果真有一些喜歡京劇、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想加入我們這個搖滾京劇計劃之中,我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
又或者你只是單純的想交個朋友或者投資入夥,我也樂意和大家多交流。
再或者,你只是想來罵街,也沒問題,小心我學一學王寶釧,給你直接幹成孝子。
我覺著這事兒多少有點葛,也有可能被人葛到。但我有個朋友說過一句特別有哲理的話:
「只要我足夠葛,別人就葛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