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廣東電視臺引進港劇《霍元甲》,一時間萬人空巷。
2018年,TVB年度收視冠軍是內地引進劇《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
1982年,李連杰主演《少林寺》,一個月片酬90元,同組的香港配角,一天5000元。李連杰憤怒地找片方,片方做出補償,在演完自己的戲份後,李連杰可以趴地上裝死屍,一天50元。
2017年,某內地女演員靠「摳圖」傳出8000萬的片酬;同年,靠《步步驚心》走紅內地的TVB「視帝」鄭嘉穎,據傳一集的片酬是30萬。
TVB,這個曾經香港演藝圈的「黃埔軍校」也因為各種原因,逐漸沒落,那些曾經的「視帝」、「視後」們掙扎著「北上」又因為水土不服,不得已「南歸」,南來北往間有多少故事,也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說到「北上」,最成功的也許就是曾經的TVB一姐,被譽為TVB黃金時代最後一位當家花旦的佘詩曼了。
2018年的《延禧攻略》火了新人吳謹言,翻紅秦嵐、聶遠、張嘉倪,而佘詩曼則以演技徵服了內地觀眾,成為該劇的最大贏家。
《延禧攻略》
可是,這一年,已經是佘詩曼北上的第八個年頭了。在這之前,她在內地已經拍攝了《帶刀女捕快》、《建元風雲》、《嫁入豪門》等多部劇作,可惜無人知曉。
是她演技不好嗎?作為TVB史上唯一一個「雙料視後」,顯然不是。是她在內地知名度不夠?她主演的《澳門街》、《倚天屠龍記》、《歲月風雲》、《金枝欲孽》、《法證先鋒》、《宮心計》每一部都是熱播劇。
是因為時代變了。
曾經的TVB
內地的影視圈已經有了自己的格局,香港早已不再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TVB藝人來到內地,不再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更多的可能是「人離鄉賤」。正如香港金牌經紀人霍汶希講的,來內地發展除了氣候、語言這些客觀因素需要克服,更多的是工作方式的不同,而最難的則是「人脈」和錯綜複雜的「人際圈」。
佘詩曼的爆紅,除了本身過硬的演技、較高的知名度,多少還有點運氣的成分。這些年,《甄嬛傳》火了之後,宮鬥的題材又被翻了出來,作為宮鬥鼻祖《金枝欲孽》中出來的「一姐」多少佔了點「前輩」的優勢。
同樣是「前輩」的羅嘉良就沒那麼幸運了。
羅嘉良,也許是第一個踏上「北上」之路的TVB視帝。2003年離開TVB後,以「男一」的身份,主演大型歷史劇《昭君出塞》。可惜,該劇與史實出入較大,過度美化了「昭君出塞」的歷史原因,不受大眾喜愛。羅嘉良的「古裝」造型,也被網友DISS太過「野獸派」。
羅嘉良
奇怪的是,明明以商戰「大佬」稱帝,演慣了「中環西裝仔」的羅嘉良,「北上」後卻經常出演古裝角色。扮相併不討喜的他,在「古裝」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且越走越偏。「男一」的咖位是沒有了,演的多是配角,或者「奸角」。
近幾年,羅嘉良的出鏡率越來越低,網上隨便一搜,大多數是負面評價,不知不覺中,羅嘉良的別名成了「撈家」,網上的標籤還多了一個「渣男」。
被稱為「古裝第一小生」的陳浩民情況比羅嘉良稍微好一點,有「段譽」這個角色光環的加持,觀眾對他的喜愛度多了幾分。
《活佛濟公》劇照
陳浩民在內地的戲接了不少,但大多質量不佳,網友更是不客氣的以「爛片」冠之,最為大家熟悉的也許就是著名「雷劇」《活佛濟公》系列。而他的新聞,除了「爛片」、「雷劇」還有「五年四胎」、四胎全剖的神話,以及2011年的「狼吻」事件。
而最近一次被大家談起,是他搬離了原先住的「豪宅」以及老婆帶病堅持直播帶貨。是真沒錢了,還是有其他原因,估計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薛平貴和王寶釧》劇照
其實「翻車」的何止這兩位,同樣是TVB當家花旦又在內地有較高知名度的宣萱,卻因《薛平貴和王寶釧》中「扮嫩」的造型被全網嫌棄。如今當紅的佘詩曼,也是在北上不順後,又南歸TVB拍了《使徒行者》爆了一把再「殺」上來的。
從TVB離巢北上的藝人有很多,大多數都處於不尷不尬的境地。
剛播完的《怪你過分美麗》中的惠英紅,往前推一點《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中大家看到了「歡喜哥」許紹雄的表演,《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胡杏兒給孫儷做配。
戲份不多,混個臉熟是這些角色的基本特點。
《那年花開月正圓》
更可悲的是有TVB「咪神」之稱的高海寧,因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演了一個掌摑女主江疏影的角色,被部分粉絲在微博叫罵,實屬無妄之災。
可即便這樣,很多TVB藝人都願意來內地發展,為了什麼?
因為TVB不僅是藝人培訓學校,也是藝人「壓榨機」。拿佘詩曼來說,她曾經一年內拍攝超過100集劇,創下5天4夜不睡覺的驚人記錄,終因體力不支在受傷,至今下巴留有明顯傷痕,必須靠化妝掩飾。
作為「一姐」的佘詩曼每集劇的片酬約8000千,而到了內地則可報價20萬/集。王祖藍在接受《金星秀》採訪的時候坦言:內地的片酬是香港的N倍,工作環境又輕鬆,何樂不為呢。
《金星秀》
是啊,藝人也是「打工仔」,和我們普羅大眾一樣,喜歡錢多、活少、空間大,相比之下,「面子」這東西就不那麼重要了。
可你說完全不重要吧,那也不是這麼回事,說個小故事。
TVB監製戚其義2015年曾攜團隊在內地拍攝,期間因為當紅小鮮肉男主不滿劇本,與之發生衝突,最後男主以罷演威脅。這下投資方慌了,最後不得不妥協修改劇本,撤換戚其義,連同他帶過來的TVB演員黃德斌也一併被換。
戚其義
戚其義何人?TVB的金牌監製,曾拍出《天氣男兒》、《創世紀》、《天與地》、《心戰》、《金枝欲孽》、《珠光寶氣》等大量經典港劇。在內地卻因「水土不服」挨了一記悶棍,從此止步,不由令人嗟嘆。
其實,TVB也不是不清楚自己的局面,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合拍。
近年來,TVB開始和內地優酷、騰訊、愛奇藝等平臺都有合作,開啟合拍+網劇的模式。《盲俠大律師》、《再創世紀》、《宮心計2》、《溏心風暴3》、《蝕日風暴》、《飛虎2》、《大帥哥》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合拍劇
可惜,反響平平,而且,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開低走,很多網友表示帶著熱情去看,卻失望棄劇。就拿《再創世紀》為例,豆瓣評分從8.1一路滑到6.4,最終定格6.7,網友評價:港劇已死。
其實從這些劇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很多都有「炒冷飯」的嫌疑,《創世紀》、《宮心計》、《溏心風暴》都曾是觀眾喜愛的TVB經典劇,可惜啊,新拍的2、3、4,還是熟悉的套路、老土的橋段,甚至熟悉的臺詞、眼熟的道具。
看過了《使徒行者》後,《蝕日風暴》還能有多少驚喜;一口氣讓張衛健說出兩個老梗的《大帥哥》直接被網友貼上「強制懷舊」的標籤。
《飛虎之雷霆極戰》宣傳圖
郭晉安、林文龍、張衛健,早已是大叔了;吳卓羲、黃宗澤這些中流砥柱肉眼可見地走向衰老,卻硬撐著演繹肌肉阿sir的角色;現在的TVB甚至拿不出一個像樣的當家花旦。
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劇,TVB就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內地市場佔席,有了這些劇卻又被罵「販賣情懷」。TVB和他旗下的藝人一樣,面臨兩難的境地。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2016年4月1日,時鐘划過12點,亞視正式停播,香港首家電視臺宣布死亡,作為老對手TVB估計沒時間幸災樂禍,內心更多的可能是「唇亡齒寒」。
圖片源自網絡
出走北上的藝人,像佘詩曼、蔡少芬、王祖藍般還算成功的寥寥無幾,而且他們都已超過40歲,過了演員的最佳年齡。
他們還算幸運的,如前浪般死在沙灘上的大有人在,羅嘉良、陳浩民不是最慘的,消失的魏駿傑、吳啟華,哪個不是曾經TVB有名有姓的人物。
黃宗澤、胡杏兒、吳卓羲、高海寧、林峰、楊怡…… 這些人還在為自己的演藝道路不斷「走南闖北」,在尷尬中摸索自己的定位。
港劇《巨輪》主題曲中這樣唱道:這巨輪又再一天一天轉,我們未可回歸美麗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