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技不謂俠」(ID:Beaman303),36氪經授權發布。
據說,全宇宙只有三個男人不需要「公關」:川普、馬斯克和羅永浩。
但即便如此,也只有馬斯克敢直接解散整個自己的公關團隊。
就在我們過國慶的時候,特斯拉解散了其在美國總部的核心公關團隊,僅在歐洲和亞洲保留了一些公關經理。
對此有媒體評論說,特斯拉自此成為第一家「不和媒體打交道」的公司。
作為一家車企,沒有公關部門,這著實令人感到意外。畢竟,我們這邊的車企還在搞「一次發布六款車型」類似的這些花活,馬斯克直接說,哥不和你們玩了~
不謂俠查了一下,特斯拉2019年的營銷費用才1億人民幣出頭,果然低調奢華有內涵。
可以說,特斯拉產品8分以上,營銷及格,而很多公司產品不及格,營銷卻花裡胡哨。
馬斯克部門解散一事曝光,又又又又拉了多少流量?「幹掉PR」成了典型的「馬斯克式PR」。
各位,你們說說這波操作騷不騷?
不謂俠觀察了一下,各種小群裡都傳開了,但有膽量轉發到朋友圈的,大多還是那些從公關轉行的朋友們。PR圈不少驚呼:感受到失業的壓力。
對於此事,曾擔任吉利公關總監一職,後升任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的楊學良在微博上轉發消息表示,「好吧,腦後嗖嗖的涼意。」
這可以理解,畢竟,吉利的營銷費用是特斯拉的20倍以上,而大眾集團則高達1620億!
不謂俠覺得,大家可能對「公關」存在巨大誤解。
其實這事很好理解,馬斯卡是知名的理工直男,根本不屑和那些喜歡散布假新聞的媒體打交道,也不喜歡把錢砸給媒體,還多次公開宣稱特斯拉遭遇媒體的不公正對待,和媒體的關係本來就不融洽,那麼何必還要勞神費力通過公關部門來對接緩和呢?
更何況馬斯克還是一個自帶流量光環的鋼鐵俠。
當你發現手下一個幾十人的公關部門埋頭弄一個月,花了幾百萬預算的傳播效果不如自己發一條百字推文。
當你發現那些豪華品牌對手一款新車上市,發布會怒砸千萬,又請明星表演又是名人站臺,宣傳片拍了一大堆,關注度還不如你在網上說個關於車用電池的消息。
你會不會想解散你的公關部門?我相信有同樣想法的不止馬斯克一個人。
如果你仔細看一些外媒新聞,會發現特斯拉宣布的其實是「不再接待媒體」,「媒體不再有機會與企業直接溝通」。
很明顯,是媒體或許再也採訪不到特斯拉了,不是特斯拉再也不做公關了,這兩者有著巨大區別。
首先,馬斯克自己本身就是網紅大V,各路記者都在關注,完全不用另外花錢來和媒體搞好關係了。萬一特斯拉有啥重大新聞,馬斯克一條推特就相當於向全球通稿了。
「你用你的髮型來表達你的個性,而我,用推特。」——馬斯克接受《60分鐘》採訪時的金句。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2011年到2018年7月間,馬斯克發了4925條推特,而且是沒日沒夜地發,無論工作日的白天還是某個夜涼如水之時,他都在發。
CEO的形象對於一個公司的品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播學中,這種微妙關係也稱之為認知平衡,例如「三馬」——馬斯克至於特斯拉,馬雲之於阿里巴巴,馬化騰之於騰訊。
「網紅」身份為馬斯克贏得了大批擁躉,像馬斯克、馬雲這種自帶流量的大佬,一個人能頂20家營銷公司!給你一年20億公關費,你能做到說啥都上各種頭條而且男女老少都知道?
公關就是為創始人服務,不謂俠理解的公關,不是要去抹平一件事,不是讓一件事消失,而是源自一個企業的創始人,要什麼、做什麼、想成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公關就是為創始人服務。
馬斯克可以說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特斯拉不需要公關,馬斯克就是公關。
這或許也是馬斯克決定要解散公關部門的原因之一。
這麼做有沒有風險?當然有!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今年5月的一天,馬斯克有一天抽風似的在推特發文「特斯拉股價太高了」,然後特斯拉的市值就蒸發了約1000億元人民幣。
圍觀群眾直接驚了,居然嫌自己的股價太高,這還是企業家嗎!?這自黑玩的也太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不是馬斯克第一次「翻車」。
早在2018年,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正在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考慮私有化特斯拉,資金已有著落。」
而事實上,這完全就是子虛烏有,最後馬斯克和特斯拉被美國證監會各被罰2000萬美元,馬斯克還被迫辭去特斯拉董事長的職務(勉強保住CEO一職)。
沒錯,馬斯克的確自帶流量,但當你把PR的通道全都押注在馬斯克身上的時候,他也就成了最大的風險。
對某些事情持有自己的看法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家,作為特斯拉的CEO,不恰當的言論將會使投資人遭受巨大的損失。
當年曾經在微博上呼風喚雨的羅永浩也是一個例子,在第一款產品 T1 出現之前,羅永浩的微博上經常出現諸如:
「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上千億美元市值的企業,而我之前總是低調地用人民幣去估它。」
「當然,牛逼吹得非常保守,比如我就不覺得我們的第一代硬體產品從工業設計和工藝上能全面超過 iPhone。」
「有百分之五十就該去創業……何況我這次是百分之百!」
這必然迎來不少爭論,自然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曾經有網友表示,羅永浩的打臉史,他能寫上一百多條。而在錘子T1銷量慘澹後,老羅在當年年底表示要認真學做企業家,並宣布把個人微博帳號密碼交給了公司公關部,將來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經過公司審核。
現在老羅的微博基本上只是轉發公司相關的微博,很少再發表個人言論。
所以,你不是馬斯克,也不必學馬斯克。
特斯拉經過多年累積,是在全世界範圍形成了統一品牌認知的企業:通過口碑營銷、體驗式消費和品牌與宏大敘事的捆綁,達到「韭香不怕巷子深」的效果,這也是特斯拉的基操勿6(基本操作勿要扣666)。
特斯拉的公關,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讓人「照著做」的,特斯拉不聯繫媒體,媒體還是會上趕著報導。
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一個好的公關團隊,一個真正能夠起到與公眾進行良好溝通的PR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很多企業「靠產品說話」的形象,就是來自公關精心地、刻意地、勇於自我犧牲地、孜孜不倦地營造。
越小的企業,越容易被輿論擊倒。
能像特斯拉的「不安排公關處理負面」,只適用於大企業——吃水量和噸位大的船,更經得起風浪,同一個道理。
但是,不謂俠相信,說不定還是會有人忍不住邯鄲學步,然後翻車。
大家等著看笑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