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宇
半路棄劇最近又拾起追完《勝算》後,忽然發現差點錯過一部還算不錯的諜戰劇。除卻女主角換臉和剪掉10集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情節不完整的遺憾外,之前認為的劇情緩慢和「漏洞」都被大結局中的各種反轉「治癒」了。柳雲龍擔任監製和主演的這部以 「伏脈千裡」考驗觀眾耐心和推理的諜戰劇,是之前國產諜戰劇中少有的品種。它不是這幾年觀眾痛恨的虎頭蛇尾的爛尾劇,而是越看到後來越有琢磨頭的那種。《勝算》真相大白,柳雲龍這些年對諜戰作品的痴迷與探索,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大眾心目中的諜戰劇,大都有緊張刺激、險象環生、鬥智鬥勇的「標籤」,即便敵我雙方的交鋒暗潮洶湧,我們也能從導演視角看到或看出誰是真正的潛伏者。但《勝算》不是這一類型的,而是展示了一場真正的從心理到智慧的博弈,是一部邏輯性很強的諜戰劇,並且從劇中人物到故事都比較獨特,是諜戰劇的又一新視角。
1944年8月,日本關東軍「北進派」妄圖配合德軍對蘇聯遠東發起進攻,為避免蘇軍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蘇聯情報總部下達密令給特工瓦吉姆啟動「穆丹烏拉計劃」,借日本人之手消滅日軍「北進派」。《勝算》就是圍繞特工瓦吉姆如何實施「穆丹烏拉計劃」展開的。
唐飛將潛伏者「瓦吉姆」的膽識、謀略和堅韌掩藏在結巴遲鈍的外表之下
《勝算》不同於柳雲龍之前的作品,它不再以竊取敵人情報為主,而是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設置各種「反轉」,借日軍高層之手除掉了他們內部的「北進派」。與《風箏》裡霸氣側漏的六哥不同,作為該劇的監製和主演,柳雲龍一改之前諜戰劇中正統嚴肅的傳統形象,把男主角、偽滿洲林河警察廳刑事科科長唐飛設計成了個結巴,將蘇共特工「瓦吉姆」的精明、隱忍和強悍深藏於看似遲鈍的外表下,而且,《勝算》也沒有通常諜戰劇的緊張刺激和懸疑、驚險路數,更沒有男女主情愫暗生、獲知對方身份後彼此成全的「情感大戲」。
梁冠華扮演的偽滿州保安局局長福原(上)、申軍誼扮演的日本「北進派」高層成田將軍(中)、石兆琪扮演的川入勝一(下),三個實力派扮演的反面角色活靈活現
還有被網友稱為「鼻涕泡都會演戲」的錢波(飾演狡猾的劉翻譯官)
扮演地下黨員秦德龍的雷漢
寧死不屈,假裝透露瓦吉姆信息的地下黨孫喜遠(亓航飾演),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
在《風箏》中飾演六哥手下兄弟的劉名洋、侯煜等,在《勝算》中又成了偽警察廳刑事科長唐飛的手下
看著日本保安局和偽警察廳間的扯皮,日軍的「內鬥」、辦公室政治以及福原對唐風的各種試探和考驗,以至於很多觀眾覺得劇情平淡拖沓,不倫不類,如果不是柳雲龍和梁冠華、李立群等實力派演技招人稀罕,估計不少觀眾都棄劇了。
唐飛暴露被捕叛變後是如何完成穆丹烏拉計劃的,是《勝算》中最大的懸念
之所以中間又拾起該劇,主要是想搞明白,作為諜戰劇招牌的柳雲龍在《暗算》和《風箏》之後,為什麼監製和主演了這麼一部劇情「平淡」,看似有不少「漏洞」的電視劇。直到共產員秦德龍、孫喜遠被捕後,唐飛「安排」他們叛變,劇情才慢慢有意思起來。隨著最後兩集大結局的來臨,終於明白,唐飛為什麼要「叛變,「叛變」後是如何完成任務的,誰是葉蓮娜,女主蔡夢的身份到底是什麼……
雖然電視劇最後復盤「穆丹烏拉計劃」只靠敵我雙方主要人物的對話有點單調,但卻解鎖了唐飛究竟是怎麼於無聲成功實施了「穆丹烏拉」計劃的:前面30多集,唐飛都在利用日軍高層之間的矛盾和自作聰明誘敵深入,伏脈千裡,最後一個精妙的「叛變」局大反轉,借日本人之手將內部的「北進派」高官一網打盡,日本進攻蘇聯的計劃流產。
《勝算》拍完後換上的女主角蘇青,表情欠奉,像個說臺詞機器人,是《勝算》最受人詬病的地方
《勝算》的劇情邏輯在唐飛精心謀劃、故意露出破綻自投羅網製造的「叛變」局中,他憑藉過人的謀略、膽識和自我犧牲精神,和對手展開了一場不見刀光劍影的智力、心理的較量,之前劇中那些看似不合情理的破綻和漏洞計劃到大結局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如果不是耐著性子品、細品到最後劇中人「解密」劇情,很容易誤會「瓦吉姆」唐飛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設計局中局、演出戲中戲,才是這部諜戰劇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日本人面前膽小懦弱、夾縫中生存的偽警察廳方廳長(老戲骨李立群飾演),居然是潛伏的蘇共特工「葉蓮娜」,關鍵時刻幫助唐飛完成了穆丹烏拉計劃
所以,男主角的結巴、「葉蓮娜」居然是對日本人唯唯諾諾、精明膽小的偽警察廳方廳長,女主角不是地下黨或「間諜」,與男主沒有感情戲,這類充滿幽默和反差的設計,只是該劇精彩邏輯推理部分的分支加分項。三十六七集的長度慢慢伏脈布局,僅此一項,《勝算》就與那些一眼就看到結局,或只為緊張懸疑而不顧邏輯的諜戰劇截然不同。在習慣了花樣翻新的故事和緊張刺激感的觀眾眼裡,柳雲龍的《勝算》似乎有點冒險,因為電視劇解除了觀眾的「上帝」視角,在不知後面劇情邏輯的情況下,唐飛費盡心力的謀篇布局很容易被誤解為劇情拖沓、平淡,讓人看著不爽。加之最後的「揭秘」幾乎全仰仗劇中主要人物對話,場景有點單調,又損傷了一些精彩度。但從影視劇創作的角度,我們該為柳雲龍的探索精神鼓掌!因為這種環環相扣,看頭不知尾,需要邏輯推理的諜戰劇,是國產劇中的稀有類型。
唐飛利用日軍高層之手除掉了日本內部的「北進派」,為了不在國際上丟臉日方掩蓋了事實真相,給福原升了官,但福原深知日本的失敗已成定局。
從2005年的《暗算》開始,柳雲龍就開啟了諜戰劇的探索之旅,不僅作為一個主演,更重要的是作為主導作品質量的導演或監製。他導演、主演的諜戰劇《暗算》,用一種詩化的風格講述了中國一批戰鬥在隱蔽戰線上的情報人員的傳奇故事,他們的智慧、果敢、堅韌和犧牲,還有他們對生命、理想、愛情的理解與態度,他們身上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理想主義色彩,讓諜戰劇從之前的軍事題材、主旋律電視劇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觀眾最喜歡的品種之一。此後,湧現出了《潛伏》《黎明之前》《紅色》等一大批高質量諜戰劇。
《暗算》,是中國諜戰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
隨著偶像諜戰劇《偽裝者》的走紅,流量逐漸成為諜戰劇的主演,不管是《解密》《麻雀》還是《胭脂》,直到不久前的《秋蟬》,潘粵明、張一山主演的《局中人》,這些諜戰劇不是演員演技不行,就是劇情神奇,或者兩樣都撐不起來,不斷拉低諜戰劇的評分。這幾年間唯一能體現諜戰劇高度的,還是柳雲龍導演兼主演的《風箏》,儘管這部2013年出品的電視劇到2017年年底才播出,但依然無損它在中國諜戰劇中的高度。
有人稱,《風箏》是中國的諜戰歷史劇。它講述了一個潛伏於國民黨軍統內部的共產黨員「風箏」,用自己全部的人生與情感如何在三十多年的諜戰生涯中堅守信仰的故事。劇中的男主「風箏」不再是智勇雙全、無所不能的設定,電視劇也不是玩玩懸疑燒腦鬥智鬥勇,單向度地展示我黨諜報人員堅守信仰。它最精彩的地方在於,讓軍統混得風生水起的「六哥」鄭耀先,「敵營十八年」過上的「多面人生」,他時刻面臨著信仰與情義、人性、親情、愛情衝突與交鋒,即便在解放後他仍然忍受著誤解與冤枉,一直戰鬥到終於挖出並抓住與他糾纏了半輩子的國民黨女特務「影子」, 完成了一個諜報人員的終極使命。
尤其是《風箏》一直拍到1979年,鄭耀先完成了到參觀天安門廣場的心願。此前國產諜戰劇很少涉及曾經的諜報人員在上世紀60年代初和「文革」中的生活與命運,《風箏》也許是第一次,歷史的質感、人生滄桑和荒誕、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無怨無悔,讓人感動發人深省。無數觀眾曾為鄭耀先承受的煎熬和撕裂流下眼淚,更為他展現的信仰之力而感動而震撼。
有著濃厚人文情懷和醇厚歷史質感的《風箏》,呈現的是柳雲龍在《暗算》後對諜戰題材電視劇的思考與探索,拍出了諜戰劇的新意也拍出了諜戰劇的又一個新高度。
作為演員,柳雲龍還演過年代劇、刑偵劇,但他出演最多的還是《功勳》《告密者》之類的諜戰劇,加上他擔任導演、主演的作品,諜戰劇就更多了。柳雲龍何以鍾情諜戰劇?用他的話說,是生活劇不過癮,而諜戰劇則包羅萬象,職業的、情感的、人生的,那種行走在刀尖上的職業信仰和情感命運,讓理想與信念有著更為極致的感人力量。
看柳雲龍導演、主演的諜戰劇,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是,他能將主流價值觀用好看的故事和精彩的人物表現出來,不張揚、不強行主題、不拼命灌輸,更不會讓劇中主角替導演喊口號,自有一種氣定神閒、潤物無聲的感染力。他的劇中人物既有生活質感又心有星辰大海,有著飽滿的情懷和莫名的浪漫色彩,故此,他們的性格和命運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許柳雲龍擔任監製和主演的《勝算》沒有像《暗算》和《風箏》那樣獲得很高的評分,但目前的評分仍不失為一部不錯的諜戰劇。更重要的是,他在諜戰劇創作上勇於探索的態度與誠意,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因熱愛而深耕,因深耕而不同。創作者是孤獨的,是探索就要冒險。但是,一部天馬行空的玄幻修仙題材電視劇放兩年也許會覺得過時、落後了,但柳雲龍導演主演的電視劇即便拍完後幾年再播出,從不大肆宣傳卻總有「自來水」不吝頂起,這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和最大的支持。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