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步伐輕快,拐進路口一條小巷子,前行幾十米,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小店也只是普通的小店,跟其它賣吃食的店一樣,門口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麻辣燙、炒粉、炒飯、炒螺螄、炒花甲。
我最常點的,是麻辣燙、炒粉、炒螺螄。
01、砂鍋麻辣燙
她家麻辣燙是分開的,單獨一個砂鍋煮。食客只需要拿個塑料的小框子,從旁邊的冰櫃,挑選自己喜歡的蔬菜、肉類、粉面,交給老闆娘。如果你不想加粉面,也沒問題,或者只吃粉面,都行。老闆娘接過你的框子,就會掛個有編號的鑰匙扣,你記住自己的編號,去裡面的餐桌坐等就行。一般要不了十分鐘,就會用底盤盛著砂鍋,給你擺上桌,人多的時候,可能要稍微再等長一些時間。
我吃麻辣燙,一般不喜歡加泡麵,因為泡麵稍微沒注意,就容易煮過頭,筷子挑起來,原本彎曲的面,也會直很多,吃入口中則太過軟爛,口感不怎麼好。但在她家,我挺喜歡的。泡麵煮的剛剛好,筷子挑起來,還是彎彎曲曲的,還會彈動,一吸入口還有股脆勁。搭配點的生菜、空心菜、藕片、蘑菇、豆腐串、肉丸,剛剛好。辣醬當然也是足量的,因為經常來,有時候忘記跟老闆娘說,她都會默契地給我加上多多的辣醬。
冬天去吃的時候,剛上桌的麻辣燙還冒著熱氣,先喝幾口湯,瞬間便覺得身子暖和許多。整個趁熱吃完,身心都熨燙了。
不過更喜歡在炎熱的夏天去。當然廣州的話,如果不沒有大幅度的降溫,全年基本都是夏天的狀態。買瓶冰飲料,吃之前先喝上幾口,吃的時候,一般吹著空調,入口熱食,感覺太好了。也許這就是大家都愛夏天吹空調、吃火鍋的原因——一冷一熱,冰火兩重天,美好生活的幸福享受。
02、細粉+螺螄
炒細粉+炒螺螄,算得上是「最佳拍檔」。我每次打包帶走時,都2種一起點。
炒細粉也不用許多配料,一份簡單的雞蛋炒粉,就行。
煮砂鍋麻辣燙是老闆娘負責,炒粉、炒螺螄這都是老闆負責。
大火,倒入油,打入雞蛋,鍋鏟快速翻炒,加入豆芽,翻炒幾下,便放入浸泡好的細米粉,出鍋前,放入適量的適量調味,再放幾勺我要求的辣椒醬,便行了。
炒螺螄的話,螺螄是提前靜置吐沙,再搓洗多遍,最後剪掉「尾巴」,便於吃的時候,好吸入口中。當然這些工作,都是在開店前就要準備的,擺放出來,泡在水中的螺螄都是已經處理好的,直接上鍋炒就行。
炒螺螄是翻炒幾下,就倒入水,沒過螺螄,蓋上鍋蓋,大火悶煮,直到只有少量的汁水,再放入調料。調料的放量也是個技術活,如果不是經常做飯的,是難把握個度的。有次老闆出去了,老闆娘讓在店裡幫工炒的,出鍋後,整個顏色深沉,醬料太多了。吃入口中也鹹得要命,我足足喝了3杯水,也沒全部吃完,給扔了。老闆放的調料,都是剛剛好,每次都讓我意猶未盡,下次依依然點這2樣。
03、成為記憶的美食
現在,老闆娘煮的砂鍋麻辣燙,老闆炒的細米粉+炒螺螄,只能成為過去的記憶了。他們所在的位置,那一條都拆遷,為了美觀,裝修成賣衣服、賣鞋子的店鋪了。不知道他們是回老家益陽, 還是去其他位置發展了。
再也見不到,總是笑著提醒她老公,「給老鄉多放點辣醬」,和藹可親的老闆娘了。
再也嘗不到,合我口味的雙拼——炒細米粉+螺螄了。
享受美食,享受當下的生活。
生活也像美食,總是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各種出人意料的狀況。不如保持平常心,享受這種狀況,之後回想,也會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我是【星許涼夏】,享受美食,品味生活,歡迎大家的關注,評論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