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天河南的六運小區,
是每一個流落廣州的日本人的味覺故鄉。
每當夜幕降臨,街巷裡那些隱蔽的居酒屋內便開始忙活起來。門帘縫隙中鑽出的食物氣味,透出的昏黃燈光,都是日料愛好者們的指路明燈。以一道鯛魚炊飯而在這一帶日料圈內小有名氣的「旬之藏」,就是其中的一家。
「旬之藏」隱匿在體育東路一幢樓房的二樓,如果不是熟客,大概很難發現這一處略顯偏僻的居酒屋。沿著有些陰暗的樓梯走上二樓,拉開拉門,裡面似乎是另一個熱鬧的小世界。
在吧檯前坐下,服務生遞來菜單和酒水單,除了有些昂貴的海鮮刺身之外,大多是日式居酒屋內常見的可口小菜。
店內的客人大多是日本人,其中不少是回頭客,老闆娘和服務生們操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和客人聊著天,觥籌交錯聲和談笑聲夾雜其中,這就是一家居酒屋最好的背景音樂。
◆◆◆
►前菜「豆腐海藻沙拉」,混有黃瓜、洋蔥、小番茄等蔬果,配上酸甜味適中的沙拉醬,用來開胃再合適不過。和一般的西式沙拉不同的是,這盤沙拉中加了一些豆腐塊,細膩嫩滑的豆腐塊和沙拉醬混合在一起,或許會是你喜歡的新口感。
►「三文魚和甜蝦刺身」,三文魚是厚切的,而且切得真的挺厚,以至於我差點分不出這塊刺身的長寬高該怎麼對應……好吧,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塊三文魚入口綿軟,十分肥美。而甜蝦也個頭較大,肉軟味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旁邊配的秋葵稍微有點兒老,嚼起來略顯費勁。
►吃過韓式牛肉刺身的人不少,但吃過「日式馬肉刺身」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旬之藏的主廚來自日本九州,而九州的熊本縣正是盛行吃馬肉刺身的地方。馬肉在日本也被稱為「櫻肉」,因新鮮馬肉的顏色與櫻花相近而得名。與牛肉、豬肉相比,馬肉脂肪含量較低,嚼起來也更有韌勁。
夾起一片馬肉刺身,蘸一點醬油入口,韌勁中帶著些許酸味和醬油的鹹鮮味。即使是對馬肉有些牴觸心理的食客,一旦幾片刺身下肚,怕也是會吃得停不下來的吧。
►「南蠻秋刀魚」是日本常見的家常小菜,是將秋刀魚油炸過,再用特製的南蠻醋醃漬的一種做法。店裡的這道南蠻秋刀魚配上了洋蔥、大蔥和彩椒,酸中帶甜,吃起來讓人胃口大開。
►旬之藏的燒烤也頗受客人歡迎。這份「迷你串燒拼盤」,包括檸檬風味雞腿串和香菇串。雞腿肉嫩而有彈性,外皮略焦之餘,裡面的肉汁還沒有流失,灑上一些微酸的檸檬汁,是上佳的下酒小菜。
►比起烤雞腿串,我更喜歡的是這盤「檸檬風味烤牛舌」。牛舌薄切,入口軟嫩又有彈性,上面撒了一些細蔥,為牛舌增添了一些風味和咀嚼感。
►「炸豆茸奶酪球」外表酥軟,裡面是熱乎乎的土豆茸和胡蘿蔔,配上蘸醬,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終於等到了店家招牌菜——「鯛魚炊飯」。服務生端上日本特有的羽釜,一掀開蓋子,熱騰騰的米飯香氣便從釜中一股腦地湧了出來。這一道鯛魚炊飯選用的是產自日本東北的大米,用蒸餾水將其浸泡一整夜,之後倒入昆布鰹魚高湯,用慢火加熱20分鐘,再將新鮮的鯛魚切下置於米飯之上,繼續加熱5分鐘,最後在裡面撒上一些紫蘇。在製作鯛魚炊飯的過程中,完全不需要用到油和鹽,而是通過選用好品質的米和水,讓昆布鰹魚高湯在燜煮的過程中緩緩包裹住飯粒,使得高湯和魚肉的香味融入到米粒之中。
昆布鰹魚高湯是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主要是由鰹節刨成的柴魚片和昆布製成。柴魚片是將鰹魚烘烤曬乾製成的堅硬鰹節,製作高湯時還需把鰹節刨成薄片;昆布則和海帶有著類似於堂兄弟的關係,兩者分別歸屬於海帶目下的翅藻科和海帶科。一般來說,昆布越成熟,高湯越香醇。我們常見的味噌湯、關東煮、玉子燒等日式料理都離不開這一味高湯。如果高湯做得不出色,料理的味道也會大受影響。
服務生把魚肉和米飯在釜中攪拌均勻,並用飯碗盛了出來。誒?這看上去就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嘛~ 外表似乎簡簡單單,淡薄無味,但一口米飯入口,你就能體會到它的妙處:米飯彈牙而香氣十足,咀嚼之餘有股淡淡的甜味,加上和鯛魚、高湯一起燜煮,讓米飯也染上了一股鮮香味道。
◆◆◆
如果你還不明白為什麼日劇中常有人捧著一碗白米飯就能吃得興致盎然,這一碗鯛魚炊飯或許能讓你感同身受吧。
旬之藏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74號二樓(體育東路六運小區內)
電話:020-85518986
本文是和「Enjoy精選限量美食訂閱號(enjoyricebook)」合作推出,歡迎關注
《這世界,只是一個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