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2月21日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朝陽區近年來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對標北京城市總規,堅持多元增綠、見縫插綠、精準建綠,逐步建立起「兩環六楔、五河十園、多廊交織」的綠色空間格局。十三五期間,朝陽共新建、改造綠化面積3276公頃,新建改造各類大中小微型公園綠地127處,完成綠道及健身步道建設約96公裡。截至2019年底,朝陽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2.8%,城市綠化覆蓋率已提升至48.42%。
大尺度增綠 19個大中型公園還綠於民
今年春末夏初,杜仲公園二期落成了。車行廣渠路,一眼便能看到這一抹新綠。23萬平方米的公園裡,設置了防護隔離、休閒活動、運動健身、密林養生等區域,運動健身區設有桌球、籃球場、羽毛球場、足球場等場地。開放不久,就已經成了居民遛彎、遛娃的好地方。
杜仲公園二期與杜仲公園一期、百花公園、金田郊野公園等連綠成片,成為連接城市副中心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的4年時間裡,廣渠路沿線的七個鄉新增了多片大尺度的森林和溼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留白增綠」,大部分空間是由疏解騰退而來。通過騰退增綠、見縫插綠等方法,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景觀廊道悄然成型。近年來,共新建和改造王四營村公園、蕭太后河公園、窯窪湖公園等多片生態「綠肺」,新增綠化總面積達175.6萬平方米。
廣渠路上的大尺度公園綠地,只是朝陽綠色版圖上的一隅。現如今,出門見綠,森林進城,成為不少朝陽群眾的生活寫照。在朝陽區孫河鄉,有京城最大「綠肺」之名的溫榆河公園已開放2平方公裡朝陽示範區,一處可遍覽山、水、林、田、湖、草的大尺度藍綠空間,由藍圖變為了現實。東南五環路附近,十八裡店鄉的橫街子公園今年落成了,國槐、銀杏、楸樹等鄉土樹木錯落有致,配以美人蕉、萱草等鮮豔的花卉,一條蜿蜒的步道穿越整個園區。在朝陽東北區域,黑橋公園一期二期連綠成片,設有荷香水榭、春林杏雨、旱溪流觴等多個景點,周邊京旺家園、金盞家園等數萬回遷居民實現了「在家門口賞大公園」的願望,生態福祉覆蓋越來越多的朝陽群眾。
據悉,「十三五」期間,朝陽區累計新建改造大中小微型公園綠地127處,依託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的推進實施,加快落實一道、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公園的規劃和建設。
「近年來,朝陽結合疏整促和減量發展,統籌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實施造林綠化,通過將新建綠地和現狀綠地集中連片、填平補齊,連接碎片化資源,構建平原地區大尺度森林版塊。在一綠、二綠地區,目前在建和基本建成的公園有19個,提升了整體生態環境質量,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宜居環境。」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見縫插綠 108個中小微型公園綠地 「五臟俱全」
四周有花有草,能夠健身休閒,大公園有的,朝陽群眾家門口的小公園也有。「十三五」期間,朝陽區不斷推進「見縫插綠」,利用邊角地建小微綠地,把一個個小「氧吧」送到居民身邊。朝陽區依託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消盲計劃,推進規劃綠地疏解騰退建綠,進一步構建大中小微互補、覆蓋全區、使用便捷、內涵豐富的公園綠地系統,目前在建或已基本建成的中小微型公園綠地共有108個。
「城市可用空地越來越少,如果專門闢出一塊空地蓋大公園,工程量和投入量都比較大,因此小微綠地成為最佳實現路徑。」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出門見綠,朝陽區整合了一批街頭道路綠地和廣場,安裝座椅和健身器材,就成了袖珍的小微綠地,居民出家門走幾步就能遛彎兒,也能鍛鍊。
經過多年建設,朝陽湧現出一批精品中小微綠地。CBD城市森林、太陽宮小公園、萊太花卉市場綠地等小微綠地建設,為用地緊張的中心城區增加了較大尺度的生態空間,豐富了周邊居民的遊憩空間;紅領巾公園、元大都公園的改造提升,進一步提升了公園綠地的綠化品質,更好地發揮公園綠地的生態效益。
多元增綠 屋頂、路旁、社區目之所及皆有綠意
除了建公園增綠,「十三五」期間朝陽區還通過屋頂綠化、老舊小區改造等多種辦法多元增綠。重點在學校屋頂及其他公共機構所屬建築屋頂實施綠化,「十三五」期間共計完成10.26公頃,以此方式發揮屋頂綠化在提升城市景觀效果、緩解熱島效應、節能減排等方面的重要生態價值。
在垂直綠化方面,朝陽區通過重點道路改造提升,在三環路、四環路進一步豐富攀援月季種植,合理利用牆體、柵欄等位置實施垂直綠化,提升城市空間環境的立體綠化效果。預計「十三五」期間可計完成20公裡垂直綠化。
再看看朝陽群眾居住的社區裡,「綠意」也增加不少。「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在街鄉推薦和區綠委辦調研篩選的基礎上,每年完成創建8個花園式社區,共完成了六裡屯街道道家園社區、勁松街道農光裡中社區等40個花園式社區創建工作,通過家庭種植進社區、多肉植物進社區、市花月季進社區、義務植樹苗木支持和陽臺美評比活動,廣大居民從創建花園式社區的工作感受到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李澤偉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