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在農村的葬禮上都有摔盆子的習俗。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有些地方是要摔葬禮期間燒掉的香火盆,而有的地方則是要摔瓦片、老盆等等,那麼摔盆子的寓意是什麼呢?
我們這裡在葬禮時要摔瓦片,不知道大家那裡有沒有看葬禮的習慣,在我們這裡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去看葬禮,當時並不覺得害怕,更多的是看熱鬧。記得在葬禮開始前,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會將幾片青瓦片重重地摔在石頭上,如果摔瓦片的力氣小,瓦片就不會被摔壞,還要拿起來從摔,瓦片摔碎後,葬禮也就開始了。
聽爺爺說,摔瓦片的人並不是誰都可以摔的,而是只有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才可以,這一點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導致,因為在儒家思想中,十分講究長幼有序,所以摔瓦的人必須是按照順序,如果有長子就要長子來摔瓦,如果長子已經去世,那麼就要長孫來摔瓦,如果既沒有長子也沒有長孫,那麼就要其他子嗣來摔。摔瓦時用左手還是右手也有講究,如果是家中的男人過世,那麼就要用左手來摔,如果是女人去世,就要用右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男左女右」。
在我們這裡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誰摔的瓦誰就要繼承死者的遺產。這樣的說法主要用在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身上。農村中的孤寡老人去世後,通常會由孤寡老人的其他人來舉辦葬禮,在葬禮摔盆時,就要找侄子、外甥等人來摔,誰摔瓦就會繼承老人的遺產、宅基地和耕地。因為摔瓦都是自己的後代來摔,所以在葬禮上摔瓦後,就默認是老人的後代,所以便可以繼承死者的財產。
那麼摔瓦的寓意是什麼呢?瓦是以前蓋房子必備的材料,所以瓦又代表著金銀財富。在葬禮前將瓦摔碎,並且摔得越碎越好,意味著死者陽間的飯已經吃完,帶著金銀財富好上路,作為路上的盤纏,瓦片摔得越碎,後人的人丁也越旺盛。所摔的瓦片也必須是全新的,不是從舊房子上拆下來的。
你們那裡有在葬禮時,長子或長孫要摔盆子的風俗習慣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