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2020-12-27 網易新聞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在某些地方,「摔盆」又叫「喪盆子」或者「陰陽盆」,這個盆子是在死者死後,他的親人在搭設靈棚守靈的時候,用來燒紙錢用的,在出殯紙錢,要由自己的長子或者長孫摔破。在傳統的民間習俗裡面,這個燒紙錢的盆子,代表的是死者的碗或者鍋,摔得越碎,死者就越容易帶走。如果摔不碎的話,那麼死者的家人就會招來血光之災,導致死者將來無人祭拜。所以這個盆子一般是陶罐兒或者瓦罐兒,這樣摔的時候就更容易摔碎。

村中老人這樣說道:「人一輩子啊,頂多摔3次老盆。辦喪禮,辦喪禮,講究的便是一個禮字。一旦起靈,就得有孝子出來摔老盆,摔完才能起館。如果沒摔碎,千萬不能撿起來再摔,這時,就需要家族中管事的組長或德高望重的人用腳把它踹碎才能起靈。一旦起靈之後,棺材除非下葬,否則不能落地。如果需要,那一定要放在槓子上,就像是八抬大群那麼抬著似的……」

摔盆的人選:這人選沒得說,按照古代的宗法一路傳下來的,親疏遠近,長幼有序。一般都是嫡長子來摔,如果嫡長子去世的早,如果他有孩子就是嫡長孫來做。沒有長孫就是嫡次子來,依次往下順延。從摔的稀碎就可以看得出來,那就是「歲歲平安」。除此之外,還象徵著去世之人自此之後,便了斷一切塵世間的煩惱,哪怕是遺體都回歸塵土,一切的一切都和這個盆子一樣,煙消雲散。輕裝上路,下輩子重新開始。

這個「吉祥盆」裡面的灰燼堆得越高就說明這個人死後會越富裕。很多地方也會對這個燒紙的盆子有些改造,他們會在盆的底下打洞。一般的情況是有多少個子孫就會打多少孔,盆底的孔越多就說明子孫後代會更加的繁榮,這一切都結束之後,這個盆就會交由長子來摔碎。摔盆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多的講究的,一定要把這個摔的稀碎,越碎就越說明晦氣和不好的東西會越遠。在摔盆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這個盆沒有摔碎,沒有摔碎就表示這個人還在留戀人間不想離開,一般這種情況下會等到第二年忌日的時候再摔一次。那麼,在你那裡有關喪事又有哪些習俗呢?一起在評論區聊一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農村辦喪禮時為什麼長子要摔盆?還是越碎越好,這些講究你要知道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我們先來說這個盆是什麼?在傳統的喪葬文化當中,「摔盆」中摔的那個盆,又叫做「吉祥盆」「陰陽盆」。
  • 農村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盆」?這裡面的門道有點多
    在中國農村地區不管是紅白喜事都會有隆重的慶祝方式,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看重紅白喜事,一般情況下紅事大家都了解的很多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關於大家不甚了解的白事風俗,大家都知道在農村人死後需要在家裡停靈一段時間,最好是單數,而且一般情況下都是五天或者是七天。
  • 喪禮中會有摔盆的習俗,如果沒有兒子,誰來摔盆?這裡邊很有講究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我們就有禮儀之邦的說法,「禮」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周代的時候就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的說法,古代有五禮「吉、兇、軍、賓、嘉」,吉禮是祭祀之禮、兇禮是喪葬之禮,賓禮迎接賓客的禮儀,嘉禮是冠婚、節慶之禮。
  • 民俗喪禮文化中「出喪五大件」是什?在民間它有什麼講究
    死亡對於人生來說,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因而喪禮文化也就出現了。出喪是喪禮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幡兒、牌兒、棍兒、盆兒、罐兒,謂之「出喪五大件」,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風俗。至於這「出喪五大件」有什麼作用,我也只能瞎掰,為什麼說瞎掰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能寫的都是沒有去調查過的,去調查的沒有回來一個,你說氣不氣人?誰到那邊調查過回來的,找個時間私聊。好了,言歸正傳。
  • 亳州農村出殯的時候為什麼要摔盆?鬼故事.
    渦陽便民信息網站/平臺,渦陽人的生活指南,有價值,值得關注!(廣告合作:18225670373)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前的各項準備妥當後,即可起槓,伴隨起槓,還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裡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 一項禮儀是"摔瓦",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
  • 農村出殯時為什麼要長子摔盆?由誰來摔,跟什麼有關?
    農村出殯時為什麼要長子摔盆?由誰來摔,跟什麼有關?我國從古到今都留下了很多文化,其中就有很多習俗,這都是老輩人流傳下來的經驗所得,雖然是不科學的,但是還是流傳至今,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說這些習俗也對人沒有什麼壞處,能被後人傳承下來,也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
  • 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摔碎?
    在農村葬禮中有很多比較講究的習俗,很多年輕人可能對此有充滿疑惑。比如,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把瓦盆摔碎?其實在辦喪事出殯前摔瓦盆是農村葬禮的一種傳統習俗。摔瓦盆是死者起靈出殯入土前在家裡的最後儀式。
  • 農村俗語「冷棺入村敗到底」,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故鄉的山,故鄉的水,雖然多年未見,卻在他們的記憶中,猶如昨日重現!記得小時候,常依偎在爺爺的懷中,聽他講故事,說俗語,如「出不露白,露白要丟財」,讓我記憶猶新!其實,俗語廣泛的在農村流傳,在於其通俗性,以及趣味性,今天我整理了幾則農村不常見到的俗語,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 從鼓盆而歌至「黑人抬棺」,對於辦白事,我們老祖宗也有特別講究
    莊子回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回歸到死亡,塵歸塵,土歸土,人死與四季交替無任何區別。妻子離我而去,只是自然輪迴法則,我為什麼要如此悲傷呢?這便是著名成語"鼓盆而歌"的由來。因此我們老祖宗其實對於辦白事,也有很多講究。
  • 農村出喪時為何要長子摔瓦盆?摔瓦盆什麼意思,為什麼越碎越好
    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的話,家中必定會大操大辦一場葬禮,想藉此對已逝世之人做一個最後的告別。嚴格說來,中國的喪葬禮儀其實也經歷了時間的沉澱才流傳到今天。只不過現在年輕人的思想積極,對於這一類消極思想的禮儀沒有太多的了解,而現在喪葬禮儀的大勢也越來越趨於簡單化。其實如果要探尋喪葬禮儀的由來的話,也都是有跡可循的。
  • 有些地方葬禮時要摔盆子,有什麼講究嗎,為什麼要摔?
    裡面講的是有一個女的特別想生兒子,於是就去撿別人葬禮時摔盆子下邊壓的那個磚,因為據說撿了那個磚的人,家裡面就會生兒子,由此也鬧出來了很多的笑話。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來這個葬禮的時候摔盆子,不論在南北方其實都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習俗,但是在我們家好像沒有見過這種習俗,不知道在各位的家鄉有沒有呢?如果有,你們那裡這個習俗又被稱為什麼?
  • 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農村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在婚喪這種大事上,有人把這些老理看成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這其實屬於一種農村的民俗文化,除了一部分有迷信成分外,多數都是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約束和規範,以免造成損失和讓人看笑話。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喪禮上的一些講究。
  • 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農村有很多的文化遺留,同還有很多的文化風俗,在不同的地方,當然風俗也是不一樣的,關於農村辦紅白喜事都有很多的講究,農民們也特別的重視,他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忌諱。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塊神奇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裡的人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堅守,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這裡的人都有不變的信仰。如果想了解中國的傳統文明,了解中國社會,一定要到農村走走,那裡留下來的神話傳說,那裡保存下來的千年習俗,有趣而生動。
  • 農村普遍的一個習俗,家長的長輩去世,需要小輩來「摔盆」
    前言:小輩為家中去世的長輩「摔盆」,是農村很普遍的一個習俗,在農村各地基本上都有保留。雖然形式存在差別,但在葬禮中都有這一重要環節。出於在靈前燒紙安全的考慮,屋內靈堂前只留孝子一張一張地化紙,這樣可以避免引燃靈堂前紙紮多。起靈後,由長子或長孫端出大門,摔在門外的路上,這個習俗的意思將盆內化灰燼撒落,一面讓逝者帶上剛剛化的錢上路,一面給陰差小鬼供奉。
  • 農村的棺材,為什麼一定要是「一頭大一頭小」,其中有什麼講究?
    而且不僅僅在電視上會看到棺材,偶爾回鄉參加喪禮的時候,也會看到棺材,因為農村地廣,農村人多採用土葬,所以棺材在農村就比較普遍,而在城市裡幾乎是不可能會看到棺材的。
  • 農村喪葬習俗,長子長孫為何要摔瓦盆?並非封建迷信
    那麼,這麼做到底有何寓意?此習俗又是從何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送喪的習俗,以及為何要「摔瓦盆」?古人的「送喪」習俗送喪,為逝者送上最後一程。喪葬文化,是中華文明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理念。經後人完善,成為一整套完整的儀式。儀式分十個步驟,分別是停屍、報喪、招魂送魂、做「七」、弔唁、入殮、喪服、出生擇日、哭喪、下葬。
  • 披麻戴孝,摔瓦盆,中國的喪禮制度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導言: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成為絕對主角的機會,分別是降生、結婚、死亡。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傳承的禮儀之邦,各種禮儀制度相當完善,對人生中的這三件大事更是到了繁文縟節的地步。並且,中華文明以「孝」治天下,那麼在這其中的喪禮制度便格外的嚴謹、複雜,諸多講究。
  • 中國古代出殯為什麼一定要摔盆?原來是這個原因
    人死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我國自古就奉承著死者為大的說法,因此出殯時的規矩更是繁多,其中最特別的要數摔盆這件事了,這個習俗有的地方現在仍然沒有更改,那麼我國古代出殯為什麼要摔盆呢?你的老家有摔盆的習俗麼?摔盆的由來源於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當然傳說流傳至今,說的就是人死之後魂魄會被帶走,在經過奈何橋時,孟婆會讓魂魄喝下孟婆湯,這樣就能忘記前塵往事,而摔盆目的就在於警醒轉世的魂魄,不要忘了親人,摔盆的講究是很多的,如果有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長輩覺得是不吉利的,那樣摔盆就不靈驗了。
  • 出殯前為何要「摔盆」,嫁女時為何要「潑水」?其中有何道理
    本文就給大家介紹兩個習俗,一個是嫁娶要潑水,一個是喪葬要摔盆,這兩個古代開始盛行一直流傳到現在,你知道其中含義嗎?首先是嫁娶習俗,許多地方嫁女兒時還要往門外潑上一盆水,眾所周知有一句不那麼好的俗語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估計不了解的人會想,這陋習怎麼會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