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棺材,為什麼一定要是「一頭大一頭小」,其中有什麼講究?

2020-12-24 騰訊網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圓臉兔

以前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棺材,特別是盜墓劇一類的電視劇,棺材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幾乎每部必會出現。

而且不僅僅在電視上會看到棺材,偶爾回鄉參加喪禮的時候,也會看到棺材,因為農村地廣,農村人多採用土葬,所以棺材在農村就比較普遍,而在城市裡幾乎是不可能會看到棺材的。

每次看到棺材,總是很疑惑,那些棺材的形狀怎麼都是一頭大一頭小啊,難道棺材還有什麼大講究?還真別說,這歷史悠久的棺材之所以一直都是做成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其中可是有大講究、大說法的。

棺材形狀——風水說

在農村普遍被村民們堅持使用的棺材永遠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這其實與風水一說有莫大的關係。

大家肯定感到奇怪了,這逝者怎麼安葬,選擇哪塊地安葬,倒是與這個風水有著極深的關係,這棺材形狀怎麼就跟風水一說扯上關係了呢?總不可能是風水可以算出哪塊木頭更適合選來做棺材吧,這可跟棺材形狀沒有啥大關係。

說到風水,這其中的學問可就大了。風水一術最早被《葬書》所定義:「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它是中華民族歷史非常悠久的一門玄術,學術稱法為堪輿,很是複雜,晦澀難懂。而作為玄學,風水學又有陰宅和陽宅之分。這就與人們的喪葬心裡不謀而合了。

大家都知道,按照風水學的說法,房子「坐北朝南」是極好的風水,下葬自然也不例外。

這下葬如何「坐北朝南」呢?這就需要在棺材上做文章了。為了在下葬逝者時更好的區分南北,人們就將棺材設計成一頭大一頭小,一般大的一頭要向著北方,小的一頭要向著南方,後人祭祀的時候,就需要跪在南面祭拜。如果將這個棺材的兩頭設計成一樣的話,則很不好區分這個頭腳和南北。

除此之外,棺材設計成如此形狀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更好區分陰陽。棺材一頭大一頭小,正好代表著一陰一陽,大頭為陽,小頭為陰,也剛剛好對應著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這樣說來,逝者下葬還真是有大講究,這棺材設計與這風水學真的有莫大的關係。

但這僅僅只是風水上的說法,棺材一頭大一頭小的設計其實是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的。

棺材形狀——歷史演變

說到棺材的歷史淵源,就不得不提起中國傳統喪葬制度的文化傳承。而這就要從原始部族說起了。

最開始其實是沒有棺材這個東西的,祖先們秉持著源於自然,回歸自然的原則,人死之後,就扔在荒郊野嶺,自然腐化或是被啃食殆盡,這是逝者的悲哀;後來,原始人們漸漸的開了靈智,越發的看不得自己的族人死後也這樣可憐,就想著好好的葬了他們。

於是他們就在部落周圍砍那些參天大樹,做成圓長盒子,但當時的製作水平有限,原始人們只能將樹木的內裡挖空,將樹皮磨掉,其餘的就什麼也沒有了。然而樹木本身就是一頭大一頭小的,導致做出來的棺材就是這個形狀。

後來,人類越來越多,然而可以整棵做成棺材的樹木卻越來越少了,這可太難整了吧。不過這可難不倒我們的先人們,他們將不是整棵的樹木拼接在一起,做成更大的棺材,但受到最開始棺材形狀的影響,後世這種拼接的棺材依然是保持著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棺材的樣式也就越發的多了起來,甚至人們還創造出了許多的花紋以及圖案。棺材的材料不再只限於木頭,平民百姓們還傾向於用石頭,泥土製棺,而達官貴人以及皇族就採用黃金、青銅等金屬材料來製作棺槨,更易於保存,但不管制棺材料怎麼變,老祖宗的喪葬文化沒有變,棺材形狀一直是一頭大一頭小。直到現在,也未曾改變。

棺材形狀——文化傳承

對於棺材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設計,後世的風水陰陽說有一定的道理以及其便捷之處,但我們還是更應該去考慮棺材的歷史淵源以及文化傳承,以獲得更為貼合歷史的說法。

也許,將棺材做成一頭大一頭小只是樹木原本形狀使然,並不是我們祖先的本意,但在風水術出現之前,歷朝歷代的棺槨一直保持這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這本身就是對老祖先留下來的中華喪葬文化的一種傳承,我們應該在尊重這種歷史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好好保護傳統文化,合理賦予其更豐富的文化含義,將它一直發揚下去,而不是去妄加猜測。

參考資料:棺材為什麼一頭大一頭下——搜狗指南

棺材的形狀為什麼一頭大一頭小——王思方

相關焦點

  • 國外的棺材方方正正,中國棺材都是一頭高一頭低,有什麼講究
    首先,看它的用料,通常,一般的因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大眾化的棺材用松木、柏木加工而成;上好的,特別講究的棺材就用很名貴的楠木或天然水晶石等精創而成。自然界造就了全世界的一切,而咱們全人類毫無疑問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遠古上千年以來,全人類對死亡都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那便是人死後沒法復活。儘管人死後沒法復活,可是咱們卻想方設法對死者表達思念,最重要的一點正是對死者遺體的處置,為了更好地讓死者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些,因此出現了各種各樣綺麗的棺材。
  • 農村入殮所用的棺材,兩端為何總是「大小不一」?道理其實很簡單
    土葬譬如,大部分農村至今還在採用著土葬的習俗。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話題,正是與農村葬禮上那入殮下葬時所用的棺材有關。那便是棺材的形狀歷經千百年歷史,為何兩端一直都是「一大一小」呢?事實上這其中的道理其實並不算複雜,接下來小編就從以下2個方面來給大家仔細介紹一下。第一點:「坐北朝南」的風水之說。一提到有關於喪葬文化中的風水之說,可能大家都會想到為墓葬選址這一方面。
  • 棺材埋在地下,為什麼上面還要堆一個小土堆?其中有什麼說法?
    ——蘇軾《江城子》每年清明節回鄉掃墓時,我們會發現,無論是什麼樣的墓地,都會在地面上壘出一個小土包,再在墓前立一塊碑。這時我們很多人心裡可能就有一些疑問了,棺材埋在地下,為什麼上面還要堆一個小土堆?其中有什麼說法?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原因。
  • 農村喪事習俗有「三大忌諱」,個中講究你知道嗎?
    在農村地區,因為地理和環境的不同,有「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說法,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習俗,特別是農村的喪事習俗,需要講究的東西非常多。農村的喪事向來有「三大忌諱」,箇中講究你知道嗎?2.不能用柳木製作棺材 在農村,逝者去世時要先把遺體放入棺材才能下葬,現在實行火葬也是把骨灰放入棺材後才下葬。棺材對於農村的老人是很重要的,很多老人在生前都會製作好自己的棺材,以備百年之後使用。製作棺材的木材非常重要,一般都選用松木製作,禁用柳木,這是因為松樹常青,象徵著家族興旺,而柳樹不會結籽,象徵的意義不好。
  • 農村俗語「冷棺入村敗到底」,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故鄉的山,故鄉的水,雖然多年未見,卻在他們的記憶中,猶如昨日重現!記得小時候,常依偎在爺爺的懷中,聽他講故事,說俗語,如「出不露白,露白要丟財」,讓我記憶猶新!其實,俗語廣泛的在農村流傳,在於其通俗性,以及趣味性,今天我整理了幾則農村不常見到的俗語,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 農村的喪禮習俗:你知道這些不成文的規定嗎?其中有什麼講究
    基本上每一個農村人都會去遵守,不會有人輕易的去改變或者是去反抗,因為這些規定是老祖宗制定下來的,沒有人敢輕易的去觸碰老祖宗的威嚴。可是為什麼這些不成文的規定沒有人可以拒絕呢?那麼今天就這個話題我們來仔細地探討一下。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為何這麼說?
    農村婚禮向來講究,兩個人要走到最後,要看生辰八字,就連年齡都要有所講究,一般男方年齡要大一點,女方要是稍有年長還勉強過得去,差別太大就遭人議論了。於是這就有了「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的說法。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女方年齡不要比男方大的意思。根據我身邊長輩們的說法,要是跟這句話唱反調,那就要做好被人指指點點的準備了。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原因跟以下幾點有關,聽老邪一一道來。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婚配年齡背後的講究說法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婚配年齡背後的講究說法。黃曆我們都聽過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農村結婚那麼這農村的老一輩人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小編看來有這麼三點原因。一、農村的老一輩免不了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家裡的男孩子一般都要比這女孩子嬌慣很多,這就造成了,這女孩子一般要比這同年齡段的男孩子成熟很多,這女孩本來就成熟,這同齡的男孩自然難以駕馭,所以兩個人長久的不穩定,這倆人的情感和婚姻自然長久不了。二、農村的老一輩講究這女孩子應該比這男孩子小,男孩子才會產生憐惜之心。
  • 農村白事講究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知道嗎
    中國作為一個傳統大國,在紅白喜事上有很多習俗。農村又是較為封建迷信的地方,尤其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參加白事時,一言一行都很重要,說不好就會有「晦氣」。那麼去農村參加白事時,什麼事應該避免不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農村喪事有講究,這幾件事不能做,這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
    農村紅白喜事是很重要的,都是要按照規矩來的,其實農村的喪事很講究,這幾件事不能做,這是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來看看你了解嗎?如果說村裡有人去世了,大家鄰裡鄰居的總要去看望一下,去了一定要注意,不能說「死」這個字,很多時候在自己失去親人的時候,往往是很難接受的,這個時候要是說「死」字,那是對逝者的大不敬,所以我們通常會說去世,過世等詞語,這樣家人聽到心裡也會好受一點。
  • 農村過年殺豬都有什麼講究呢?殺豬匠為什麼要順走豬下水?
    農村過年殺豬都有什麼講究呢?殺豬匠為什麼要順走豬下水?以前在農村每年過年最開心的事情,大概就是在家裡各種的吃吃吃了,有些農村還會有過年殺豬的習慣,殺豬款待客人,剩下來的一大塊,就留下來做成臘肉和香腸,那麼農村過年殺豬都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農村有很多的文化遺留,同還有很多的文化風俗,在不同的地方,當然風俗也是不一樣的,關於農村辦紅白喜事都有很多的講究,農民們也特別的重視,他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忌諱。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談婚姻嫁娶的講究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談婚姻嫁娶的講究我們中國人在很多方面都比較注重儀式感,尤其在婚喪嫁娶這些人生大事上更是絲毫不能馬虎。對於結婚這件事,無論在古代現今還是城市農村,不管有錢沒錢誰也不會糊弄,都想著辦得隆重精緻、辦得熱熱鬧鬧。
  • 農村下葬講究的坐北朝南,到底是什麼意思?頭朝北一定好嗎?
    簡易地整理一下吧,人逝後一般狀況先在家裡待靈,靈房以主房主導,也是大家說的下房,男左女右,如北房主導的話,男頭朝東女頭朝西待靈。死者為大,因此 要在主房待靈。假如安葬的話那麼別人老先生先需看逝者八字,隨後融合自然地理才可以定下逝者下葬哪邊,說白了的四幹八維二十四向。
  • 農村老人常說: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這句話什麼意思
    說一些過去的往事,其中,奇人、怪事,往往是最願意聽的。現在人到中年,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於和農村的老人們坐在一塊閒聊,談生活、論人生,聽他們說一些農諺,別有一般滋味。    關於人生,農民常說:「一個人,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  這句話什麼什麼意思呢?老農總結,這句話其實告訴我們,一個人到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到了適婚年齡,就應該結婚娶媳婦。三十歲還沒有孩子的,要趕緊生孩子了,因為對於一個女人,三十以後生育能力就逐漸下降;到了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自己供養,所以一定要加緊掙錢。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
    農村人簡單純樸,也喜歡總結生活經驗,所以生出了很多發人深省的俗語和老話。其中不乏很多富含哲理的經典。當然,很多農村老話也一直流傳至今。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句老話,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有以下見解:01 從傳統觀念的角度看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說:在選擇配偶時,寧可男比女大七歲,也不要女比男大一歲。當然,這裡的「七」和「一」是指代,不一定就是7歲和1歲。
  • 夢見棺材 做夢夢到棺材是什麼意思 夢到棺材有哪些預兆
    之上是當代周公解夢學見解,此外,依照中華傳統《周公解夢》的見解,夢見棺材、棺材、棺柩,也有很有可能預兆要官運亨通。  夢見棺材 夢到棺木代表什麼意思 夢見棺材代表什麼意思預兆  在夢中的棺木,代表了對身亡的害怕;但另外也是有再生的含意,代表以往日常生活的完畢,即將開始美好生活;或革除了老舊的地不良習慣、精神世界進到一個新環節。
  • 「出殯棺材不落地」是真的嗎?到底有啥講究,迷信思想要根除
    比如在抬棺的過程中,如果抬棺者需要休息,必須將棺材放在凳子上,而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所以農村常說:出殯棺材不落地。這是真的嗎?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呢?此話當真?在春秋戰國時期,河北一位姓蔡的老先生因病逝世。在出殯的這天,幾位抬棺材的小夥因為實在有點累了,便將棺材放在地上,想要休息片刻。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