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普遍的一個習俗,家長的長輩去世,需要小輩來「摔盆」

2020-12-23 平安貴州

前言:小輩為家中去世的長輩「摔盆」,是農村很普遍的一個習俗,在農村各地基本上都有保留。雖然形式存在差別,但在葬禮中都有這一重要環節。

一般的「孝盆」通常是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不同地方摔的瓦盆也不一樣,有些地方用花盆,有些地方是砂鍋,還有些地方是瓦片。

將孝盆弄碎的方式也不同,最常見的是摔碎,有些地方是用哭喪棒打碎,還有的用腳踩碎。而且摔的孝盆還要鑽眼兒,鑽眼的個數也不盡相同。

一、不同地方的不同習俗

我們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生活的人,在漫長的生活積累中,形成各有特點的習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百裡不同俗」,摔孝盆這個習俗也是同樣的。

在陝西的一些地方,孝盆俗稱紙盆。出於在靈前燒紙安全的考慮,屋內靈堂前只留孝子一張一張地化紙,這樣可以避免引燃靈堂前紙紮多。

起靈後,由長子或長孫端出大門,摔在門外的路上,這個習俗的意思將盆內化灰燼撒落,一面讓逝者帶上剛剛化的錢上路,一面給陰差小鬼供奉。

當然還有些地方摔盆有不一樣的用意,古時認為人死後入地府受審判,生前浪費了多少糧食,在地府都要吃下去,這個盆是給老人盛飯用的。

這時的用的孝盆就不是之前化紙用的了,而是一個乾淨的砂鍋,為的就是老人到下邊後吃飯喝水用,為了不讓老人在過這一關時撐到,就在盆上鑽眼。

鑽眼是為了讓飯從下面漏走,這樣可以說吃一點;除了吃浪費的飯,還有地方說法是喝浪費的水;還有的地方是說喝孟婆湯時可以少喝一點,好記得家人。

二、還有山東的一些地方,是踩碗。

在起靈前,將一個大白碗或逝者生前用的碗倒扣在門口,踩碎後起靈;還有的地方不是踩碗,而是將碗踢開。這一過程都是由辦喪事的人幫忙執行。

起靈後,逝者和陽間徹底斷了聯繫,去往陰間。摔盆就是要逝者不要留戀陽間,早登極樂,摔了盆也就和陽間的後人徹底分開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盆是逝者要帶去陰間吃飯的鍋,可盆是陽間的東西,只有摔碎了才能被逝者帶去陰間。

還有一種說法是:摔了孝盆,把葬禮的悲傷摔了出去,後人取一個歲歲平安的安慰。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盆不摔,逝去的人捨不得陽間的後代子孫,會回來糾纏......

曾經阿贇聽村裡執事的老人講過這個事情,摔孝盆的講究可多了,逝者男用左手摔,逝者女用右手摔,一次必須摔的稀碎,摔不破就讓送靈的隊伍踩碎......

文化結語

我們國家文化豐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或者偏遠地區,傳統習俗還都很好的傳承和保留著,同樣的習俗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不過發展到現代社會,其中一些習俗背後的寓意顯然失去了合理性,現在習俗的傳承,更多的是過程的傳承,而不是含義的傳承。

我們在接觸這類文化的時候也要注意,體會過程即可,不用耗費精力去理解其背後含義了,因為這些向封建迷信思想中賦予習俗的含義,是沒有意義的。

來源:平安貴州

相關焦點

  • 農村出殯時為什麼要長子摔盆?由誰來摔,跟什麼有關?
    農村出殯時為什麼要長子摔盆?由誰來摔,跟什麼有關?我國從古到今都留下了很多文化,其中就有很多習俗,這都是老輩人流傳下來的經驗所得,雖然是不科學的,但是還是流傳至今,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說這些習俗也對人沒有什麼壞處,能被後人傳承下來,也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喪禮中會有摔盆的習俗,如果沒有兒子,誰來摔盆?這裡邊很有講究
    摔瓦盆的習俗喪葬禮儀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形式,不僅如此,喪禮中還會有很多環節,比如說:有報喪,就是向親戚朋友通知家裡有老人去世了;還有弔孝,就是親友們要攜帶祭禮來家中對亡者進行悼念;再有便是隨禮,我們講究禮尚往來,無論是婚喪嫁娶,隨禮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節。
  • 農村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盆」?這裡面的門道有點多
    中國歷經了幾千年的發展,在其中也是誕生了許多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農村,尤其是在農村老一輩人的身上總是能夠感受到以前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農村也有很多令人感到費解的習俗,這些習俗歷經歲月的洗禮直到今天還在延續,這些習俗在特定的時間點裡也是代表了極其特殊的意義。
  • 侄子依習俗摔盆出殯後是否享有法定繼承權
    2012年11月份,單某因病去世。依照當地習俗,需要有男丁兒子或孫子摔盆後才能正常出殯。因單某隻生育女兒單萍,無其他子或孫替其摔盆,根據血緣親近關係,單某侄子單龍為其摔盆出殯。單某下葬後,單萍欲將其父居住的房子及林木出賣。
  • 農村辦喪禮時為什麼長子要摔盆?還是越碎越好,這些講究你要知道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我們先來說這個盆是什麼?在傳統的喪葬文化當中,「摔盆」中摔的那個盆,又叫做「吉祥盆」「陰陽盆」。
  • 亳州農村出殯的時候為什麼要摔盆?鬼故事.
    出殯前的各項準備妥當後,即可起槓,伴隨起槓,還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裡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 一項禮儀是"摔瓦",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係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係。
  • 中國古代出殯為什麼一定要摔盆?原來是這個原因
    人死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我國自古就奉承著死者為大的說法,因此出殯時的規矩更是繁多,其中最特別的要數摔盆這件事了,這個習俗有的地方現在仍然沒有更改,那麼我國古代出殯為什麼要摔盆呢?你的老家有摔盆的習俗麼?摔盆的由來源於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當然傳說流傳至今,說的就是人死之後魂魄會被帶走,在經過奈何橋時,孟婆會讓魂魄喝下孟婆湯,這樣就能忘記前塵往事,而摔盆目的就在於警醒轉世的魂魄,不要忘了親人,摔盆的講究是很多的,如果有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長輩覺得是不吉利的,那樣摔盆就不靈驗了。
  • 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摔碎?
    在農村葬禮中有很多比較講究的習俗,很多年輕人可能對此有充滿疑惑。比如,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把瓦盆摔碎?其實在辦喪事出殯前摔瓦盆是農村葬禮的一種傳統習俗。摔瓦盆是死者起靈出殯入土前在家裡的最後儀式。
  • 農村出喪時為何要長子摔瓦盆?摔瓦盆什麼意思,為什麼越碎越好
    雖然這方面的禮儀表現比較消極,但畢竟也是中國文化數千年來的另外一種不一樣的沉澱。禮義忠孝,從古至今,人們都特別重視忠和孝二字。為了反映這兩個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講究禮儀。在很早的時候,家裡有人去世進行出喪的時候就有一個特別通用的習俗,就是由老人的子女來摔瓦盆。在一開始的時候摔的並不是瓦盆,而只是簡簡單單的盆,摔的這個盆就是陵前用來祭拜燒紙用的花盆。
  • 出殯前為何要「摔盆」,嫁女時為何要「潑水」?其中有何道理
    中國習俗千千萬,古代禮儀佔一半!本文就給大家介紹兩個習俗,一個是嫁娶要潑水,一個是喪葬要摔盆,這兩個古代開始盛行一直流傳到現在,你知道其中含義嗎?首先是嫁娶習俗,許多地方嫁女兒時還要往門外潑上一盆水,眾所周知有一句不那麼好的俗語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估計不了解的人會想,這陋習怎麼會流傳到現在?其實並不是啊,婚俗專家有解釋過這嫁女兒潑水的習俗其中真正的含義:1呢是水有消災除垢的含義,象徵生命的起源。2是娘家潑的水要又高又遠,代表新娘與娘家永不斷線。
  •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摔瓦盆這個有什麼說法和來歷?
    各地的農村都有一套完整的喪葬習俗,這些習俗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沉澱,直到如今,很多習俗還在繼承,對於這些習俗的說法也是頗多,農村不同的風俗習慣,也被稱之為:十裡不同規,百裡不同俗。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尤其是對於喪葬事宜,有時候相隔沒多遠的距離。就有不一樣的規矩。
  •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農村老人去世有好多習俗,在甘肅定西通渭縣這種習俗是最隆重的,我見過好多地方的喪事,都沒有通渭的人情重。在通渭,老人去世後,就停在上房中,有棺材的人斷氣了就立馬裝進去,這種提前準備好的棺材通渭人口「活壽」。
  • 農村喪葬的講究
    某個家庭的老人去世之後,這戶人家的子女,如果沒有告訴親屬或鄰裡。 也就是說沒有向他人報喪,那麼這些人也就不會去弔喪,同時也不會去燒紙錢。 報喪、弔喪、燒紙錢等,都是農村喪葬習俗中的重要環節。其實,關於喪葬習俗還有很多不可忽視的內容。 比如,去家中老人去世之後,還會有「摔喪盆」的習俗。
  • 農村有人去世,要經過這些喪禮習俗!
    但是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依然存在著,一個人過世後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農村喪禮的流程有哪些。.中國人自古講究要讓死者,走得風光和安心。老人去世後村裡人都會來參加葬禮,對死者表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在人死後首先要檢查,死者的眼睛是不是閉上了。假如眼睛是半閉著的狀態,家屬就要把他的眼睛合上。這樣人死了後才能安心,才能不對此生留下遺憾。
  • 在農村葬禮前,為何死者的長子要先摔盆子才可以?看完心裡有數了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在農村的葬禮上都有摔盆子的習俗。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有些地方是要摔葬禮期間燒掉的香火盆,而有的地方則是要摔瓦片、老盆等等,那麼摔盆子的寓意是什麼呢?我們這裡在葬禮時要摔瓦片,不知道大家那裡有沒有看葬禮的習慣,在我們這裡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去看葬禮,當時並不覺得害怕,更多的是看熱鬧。記得在葬禮開始前,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會將幾片青瓦片重重地摔在石頭上,如果摔瓦片的力氣小,瓦片就不會被摔壞,還要拿起來從摔,瓦片摔碎後,葬禮也就開始了。
  • 老人去世後,家屬串門有什麼習俗,如果是平輩去世又有什麼講究?
    這種風俗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據說家裡有人長輩或平輩的人去世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到別人這裡去串門,會給別人家裡帶來晦氣。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據,也許是一種心理作用,或者是古代守孝風俗的一種變相遺存。但是,不管你信不信,這種風俗在當今的中國民間部分地方,特別是農村還依然存在。
  • 膝下無子,女婿到底應不應該為老丈人摔盆
    導讀:我們的傳統,老人去世時基本是由兒子摔盆的,舊時代,如果沒有兒子,那麼就會按照直系親屬來摔盆。 唐老爺子把他們召回來,說起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後,由女婿來摔盆,這樣自己一輩子也沒有遺憾了。 這事可不能隨便答應,答應了就必須做的,身後之事本來就是一件莊重肅穆的事。女婿心裡犯了難,自己可以像兒子一樣照顧老人,但是披重孝,他心裡還是抗拒的。
  • 農村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不能滴落到老人壽衣上,有啥講究?
    在農村進行的喪禮,有人說,老人去世後,親人的淚水是不能滴落到老人身上的。這人已逝,這個說法有啥講究嗎?在農村有人說,不讓落淚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是因為那樣他會復活,然後殺死親人鄰裡。還有說,逝者沒有記憶,如果淚水滴落在逝者的壽衣上,他就會循著氣味找到親人,並且糾纏不走。
  •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家有長輩去世,稱為居喪或守孝,特別是父母去世,居喪尤其講究。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女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