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的傳統,老人去世時基本是由兒子摔盆的,舊時代,如果沒有兒子,那麼就會按照直系親屬來摔盆。
常言道:一個女婿半個兒。男女平等的時代,女兒同時也起到了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
唐老爺子80歲高齡,只有一個女兒。
女兒早就從農村搬遷到了城市,和丈夫經營著一家小個體店,日子過得也算是和和美美。
老爺子這兩年身體明顯衰老,經常住院,女兒也盡心的孝敬老人。也因此,唐老爺子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是聽著左鄰右舍的羨慕誇讚,心裡還是悠然自得的。
女婿也是頻繁跟女兒回來,孝順照顧老人。可以說,唐老爺子的晚年生活,都是在村裡人羨慕中度過的。
身體好一點,唐老爺子就會提著馬扎子,拄著拐棍,樂呵呵的向村裡老人喜歡扎堆的地方走去。他每天的樂趣就是坐在那裡看著其他人打牌,也會幾個老人靠一起聊天。
老人的話題永遠離不開自家孩子,老人的話題也繞不開怎樣安排身後事。
一天,唐老爺子和往常一樣,和幾個老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聊起了老人身後事。
村裡的老人們仍舊比較看重這個事的,也因此,以前的人們是那麼的渴望,家裡能添個男丁。唐老爺子本來就有這麼一個心結,如今又被提起,心裡確實有點失落。
感受到他的不自然,其中一個老人說到,現在女婿送終也是一樣的,一個女婿半個兒,半個兒也是兒啊。這話被唐老爺子記在了心裡,感覺也的確是這麼回事。
回家後,撥通女兒電話,說有時間回家一趟,讓女兒把丈夫也帶上,有事商量。
孝順是一回事,觀念又是一回事,女婿和老丈人出現了分歧。
女婿老實本分,對老丈人的孝順有目共睹,唐老爺子住院時,女婿都是一直在旁陪護的,醫藥費什麼的,也自己包攬毫無怨言。
唐老爺子把他們召回來,說起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後,由女婿來摔盆,這樣自己一輩子也沒有遺憾了。
這事可不能隨便答應,答應了就必須做的,身後之事本來就是一件莊重肅穆的事。女婿心裡犯了難,自己可以像兒子一樣照顧老人,但是披重孝,他心裡還是抗拒的。
女婿的抗拒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他如果給老丈人摔盆,感覺著自己成了上門女婿的角色,這讓他的自尊心有點難以接受。
女婿本不屬於直系血親,雖然是新時代了,但是新時代可以女兒披重孝,女婿穿孝服即可,但是老人的傳統觀念,仍舊想男丁摔盆,不然心中有遺憾。
時代變遷中,喪禮習俗的新舊觀念也在改變,由此而引發的觀念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唐老爺子的女婿當場沒有答應,女婿後來和他女兒也說了另一個理由,身為女婿穿重孝摔盆,可是周圍觀禮的人們,自己可都不認識,而且說實話,實在是無法像親生兒子那樣,哭不出來啊。
這多尷尬,自己作為披麻戴孝的主角,結果哭的昏天黑地,抬起頭來,眼淚都擠不出來,搞不好還能來個笑場,可就無法收拾了。
由於平時花費都由女兒供給,老人的積蓄留著應急。老人脾氣上來,說讓侄子送終,遺產留給送終的人。
女婿很是氣憤,於是和妻子說了氣話,表示如果老人如此安排後事,那麼自己將怎麼盡贍養義務?
女婿心裡氣憤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多年來承擔的贍養費用已然超過所謂的遺產,另一方面,喪事現在都比較從簡,按照自己的方案,完全不會有人說出毛病。
老丈人和女婿的矛盾,讓身為女兒和妻子的被夾在了中間。
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樣被人看來完美幸福的家庭關係,仍舊還是出現不和諧的地方。
對於女婿能不能給老丈人摔盆送終,人們存在著兩種觀點。
較傳統的人認為,女婿非直系血親,本來就不適合充當孝子的角色,能盡心孝敬老人已經難能可貴了。
較年輕的人認為,女婿就應該作為孝子,妻子的父母應當就是自己的父母,老人沒有兒子,則女婿自動替補兒子角色,畢竟女兒現今是有繼承權的。
期待你的觀點,評論區裡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