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為期兩天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烏鎮落下帷幕,本次論壇聚焦「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論壇設置了2場主論壇和5場分論壇,期間還分布了15項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先進科技成果。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數字經濟不斷釋放發展潛力,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科技在各行業落地,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被視為搶佔數字經濟發展話語權的重要抓手。
而這一切其實早已初現端倪。
以我國三大網際網路巨頭BAT為例:2018年底,阿里雲就已經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今年9月,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以「未來經濟,數字優先」為主題召開,針對產業網際網路的深化發展和數字經濟對社會發展的助推作用展開了深入探討;同月,「萬物智能——百度世界2020」大會在線上召開,發布了百度人工智慧相關的前沿新技術、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等成果。
數字賦能新智造
「工業網際網路興起以後,特別是移動化興起之後,企業的合作邊界從原來的工廠向上下遊延伸,它的組織非常複雜化、協作非常複雜化,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最終將帶來商業模式創新。」「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突破——數字賦能新智造」論壇上,阿里雲智能總裁、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表示。
通過數字賦能、開展數位化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正逐漸走向新智造。以浙江省為例,目前浙江正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加快建設未來工廠、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力爭到2022年,建設30個未來工廠,400個智能示範工廠和數字工廠,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人200臺以上,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樞紐,打通產業鏈上下遊網絡化共享、智慧化協作的外聯。
「未來工廠」是什麼?
「未來工廠」是指廣泛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實現數位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製造、綠色化製造、安全化管控和社會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現代化工廠。
通俗點來講,就是藉助高科技手段在工廠或車間實現少人化、無人化。以塑機行業為例,生產線上的注塑機配備機械手,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作業。此外,工程技術人員還可以可以在雲端進行操作維護,不用到現場就能進行軟體更新、設備調試、擴展功能等。
拓斯達智能工廠沙盤
拓斯達智能工廠作為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裝備為一體的智能製造綜合方案,致力於實現工廠規劃+注塑自動化產線+數據管理一體化設計、生產、實施、維護,整廠包括一站式模塊規劃與施工:注塑機+輔機設備、前端自動化中央供料、後端機器人自動化模塊、水電氣能源模塊、數據管理MES模塊。
雲上科技構建發展新格局
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來說,企業上「雲」似乎已經成為常態。張建鋒提出工業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數位化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並催生創新,「雲」提供了統一的IT基礎設施、數據化智能化技術、全產業鏈協同平臺和生態系統平臺四項價值。
雲上科技,使得各項數據不再是獨立的「數據孤島」,不同數據被納入同一個管理系統,在雲端平臺進行監控、訓練,節省算力的同時還能提高效率。塑機知名企業博創為注塑加工企業提供了以自動化、網絡化、平臺化、大數據為基礎的綜合解決方案,並以此為基礎構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高端裝備為技術平臺的「先進位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
小結
網際網路的力量在今年可以說是體現的尤為明顯,健康碼、線上辦公、網上教育……大眾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因為疫情而加速了數位化,產業鏈運轉發生了深刻變革。
當下,網際網路與各行各業全面融合,新業態、新消費、新就業、新製造不斷湧現。「十四五」規劃建議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