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海洋生物的夢魘,體長6米、沒牙齒,但一口可將鯊魚咬成兩截

2020-12-27 八兩科學

從地球生命的發展史看,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主要是無脊椎動物的天下,雖然脊椎動物的祖先也在奧陶紀出現,但它們的體型太小,依靠身體前部的一丁點「盔甲」苟活於世。直到志留紀,苟活了千萬年的脊椎動物演化出了下頜,進而學會了「咬」的技能,瞬間打通了任督二脈,具備了爬上食物鏈頂端的能力,並在泥盆紀誕生魚類家族最恐怖的「大殺器」——鄧氏魚

靠著頭部和頸部厚厚的盔甲保護,鄧氏魚無疑是泥盆紀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同時也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種頜類脊椎動物。

史前「恐怖的魚」,體長可達6米,體重為1.5噸!

鄧氏魚(Dunkleosteus),最開始被命名為恐魚,意為「恐怖的魚」,屬於盾皮魚綱節甲魚目恐魚科鄧氏魚屬,生存在距今3.8至3.6億年前的淺海。盾皮魚是最早的有頜類,頭、頸部有骨甲保護,身體其餘地方是一層厚厚的盾皮。從鄧氏魚的化石復原來看,「青面獠牙」這個成語應該蠻合適的吧。

人類最早發現鄧氏魚化石是在1867年,當時飯店老闆、業餘古生物學家傑伊·特雷爾(Jay Terrell)和他兒子在謝菲爾德湖鎮的伊利湖懸崖上收集了很多奇怪的化石。後來在1868年他整理這些化石時有塊不完整的巨型下頜骨化石令其震撼,從而將稱名為「Terrible Fish」(隨後當年被古生物學家約翰·紐波利更正為恐魚屬)。

到20世紀20-30年代,美國興建水利工程,很多大型設備穿過克利夫蘭頁巖(Cleveland),從而令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CMNH)的彼得·班加特(Peter Bungart)和傑西·厄爾·海德(Jesse Earl Hyde)發現很多歸於恐魚屬的化石,並在1928年於落基河(Rocky River)發現最大的恐魚化石。到1956年,為了紀念第一個對標本做大量工作的博物館館長戴維·鄧克爾(David Dunkle)博士和第一個發現該動物的人,恐魚被賦予了新的科學名稱——鄧氏魚(Dunkleosteus),模式種為泰雷爾鄧氏魚(Dunkleosteus terrelli)

那鄧氏魚到底有多大呢?其實網上很多文章都將鄧氏魚的體型誇大了,將其描述成「超過10米」的史前巨怪。雖然鄧氏魚的化石世界各地均有發現,但主要來源還是來自俄亥俄州北部的克利夫蘭頁巖。目前被古生物學家確認的鄧氏魚至少有10個種,其中體型最大的是泰雷爾鄧氏魚。

但由於化石比較零碎,所以整個動物的重建工作一直都很棘手。古生物學家Ferron等人在2017年通過對泰雷爾鄧氏魚的20個椎骨標本、部分胸鰭標本及頭部、下頜、胸部標本進行重建,推斷出其體長為6-8.79米(19.6-28.8英尺)之間,體重為1.5噸左右。所以說其體長10米是被高估了。

沒有牙齒,咬合力逆天,但可能消化不良!

鄧氏魚是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真正的食肉動物之一,對當時的環境而言(食肉動物很少),這意味著它可以吃任何想要吃的動物。和我們現代所熟悉的魚類牙齒不一樣,鄧氏魚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牙齒,它所謂的「牙齒」是從頭部盔甲凸出來自動磨銳的一套骨板,如同刀刃一般。

科學家在重建過程中研究了鄧氏魚的進食方式和咬合力,得到了兩個關鍵發現。首先,鄧氏魚的下巴可以快速打開和閉合。這個動作能製造出強大的吸力。因此科學家推斷鄧氏魚的進食方式通常是先把獵物吸進血盆大口裡,然後在施展魚類史上最逆天的咬合力,直接將像菊石、三葉蟲等獵物碾碎。

其次,科學家發現鄧氏魚的頜骨具有與巨型鱷魚同等的巨大咬合力。曾有古生物學家戲言:「如果這種咬合力發生在水中,它的力度能把鯊魚震出水面(早期鯊魚體型很小)。」在對編號CMNH 5768的標本進行模擬測試(被發現中屬較大標本,體長約6米),顯示其在牙尖上的咬合力為612公斤,在刃片末端的咬合力為755公斤。雖然沒有網上說的5噸(以10米體型推算)那麼恐怖,但這咬合力在泥盆紀海洋已是所向無敵了。

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發現鄧氏魚身上超過2.5釐米厚的「盔甲」上有諸多咬痕,推測是與同類爭鬥留下的。另外有趣的是,在發現鄧氏魚化石的周圍還發現了一些被吐出的半消化魚類殘骸,以及在鄧氏魚體內發現其他盾皮魚的頭甲和軟體動物的外殼,估計鄧氏魚常常要忍受消化不良的後果,也顯露了鄧氏魚暴飲暴食的兇殘本性。

美國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梅塞(John Maisey)曾發表言論:「在鄧氏魚在泥盆紀海洋實施恐怖統治的同時,我們那些四肢如槳的魚類祖先也在小心翼翼的踏上了陸地,這大概不是什麼巧合。我們的老祖宗並非徵服陸地,而是逃離水中。」即是說,它們是被嚇到地面上的。

全部滅絕,沒留下半點血脈!

鄧氏魚在泥盆紀海洋享受無敵的支配地位時,其所屬的盾皮魚家族成員也早已枝繁葉茂,個個都披盔戴甲扮演著其他配角角色,要想滅絕它們可不容易。泥盆紀末期曾發生過2次大滅絕事件,一次是「凱爾瓦瑟事件(Kellwasser Event)」和「罕根堡事件(Hangenberg Event)」。

凱爾瓦瑟事件造就了泥盆紀海洋出現一波連續不斷的缺氧情況,大約有60%的海生屬種消失、珊瑚礁系統崩潰,但鄧氏魚依然挺了過來。付出的代價是,有半數盾皮魚成員渡劫失敗。不過地球還是覺得盾皮魚這個族群太過逆天,於是再來一次「罕根堡事件」,海洋間歇性缺氧和嚴酷冰期,徹底讓鄧氏魚退出歷史舞臺。

如果說鳥類是恐龍的傳入,那鄧氏魚為首的盾皮魚就真的是絕(慘)子(絕)絕(人)孫(寰)了。而盾皮魚也是地球史上唯一一類全部滅絕的脊椎動物

結語:

過去人們認為盾皮魚滅絕的原因是在生存競爭中輸給了鯊魚和輻鰭魚,但其實不然。當年盾皮魚家族統治全球海洋時,也出現了早期的鯊魚和輻鰭魚。如果不是盾皮魚被一波滅了,那鯊魚和輻鰭魚應該沒有出頭的機會。反之如果當時是鯊魚和輻鰭魚主宰海洋,那被大滅絕滅絕的或許就是這兩種魚類了。

而肉鰭魚當年與盾皮魚共享江山,後來一部分先驅者演化成四足動物登上陸地,成了我們。如果當時它們留在水裡,估計就沒有人類的誕生了吧……

—END—

相關焦點

  • 一口吞掉3米大白鯊,海底或藏著史前巨獸?
    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物,可以將3米長的大白鯊一下吞進肚子裡?  在人類的認知裡,大白鯊已經是海洋生物中的頂級獵食者了,能夠將大白鯊一口吞進肚子裡的到底是誰?它們從未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但卻真實存在著。
  • 為什麼鯊魚對船只有天然的敵意?
    根據電影中的描述,巨齒鯊是史前恐怖的巨型鯊魚咬合力巨大,能將鯨魚咬成兩半,沒有任何天敵20世紀初古生物學家們根據這些牙齒進行了第一次復原當時由於缺乏對鯊魚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極不靠譜的結論巨齒鯊大小——30米
  • 史前海洋頂級捕食者,在娘胎內靠吃弟弟妹妹長大?
    有一種鯊魚號稱「地球史上最強悍的海洋生物」,它們主要以鯨為食,咬力是古今動物之最,能輕鬆咬斷鯨魚的脊骨,它們就是——巨齒鯊。
  • 小熊海上歷險記(系列故事) 第十六集 史前時代(一)
    過了一段時間,他倆感覺身體穩定了,睜眼一看,他倆來到了史前時代,他倆眼前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倆為了能潛入海底探究史前時代的生物,花了三天三夜建造了一架鯊魚外形的機甲。這架機甲擁有很多厲害的武器,有雷射炮,有巖漿炮,有超級加速器,還能發射巨大的漁網。小熊和平頭哥駕駛機甲潛入海底。
  • 魚類的時代|歡迎進入史前世界泥盆紀!
    巨齒鯊與其它現代鯊魚相似,其骨骼都為軟骨而非骨頭。巨齒鯊的嘴直徑可達兩米,身強體壯,呈流線型,使巨齒鯊可以輕易獵食海中的任何生物。巨齒鯊的牙齒與大白鯊的牙齒相似,且約為7英寸長(最大傾斜長度)。據推測,巨齒鯊最大的體型為17米長,可以吃掉一頭霸王龍。從身型來看,巨齒鯊的重量可達60噸。從史前食物鏈來看,一般認為它以鯨類為食,但也捕食其它海洋哺乳動物。成年巨齒鯊在開闊的大洋中獵食,幼年的則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海域中。它會攻擊在海面換氣的動物,在短距離內快速遊動,從獵物下方攻擊。
  • 史前巨齒鯊個頭超兩頭大白鯊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名為巨齒鯊的一種史前鯊魚個頭超過兩頭大白鯊,咬力也遠超大白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日報導,先前研究只估算出巨齒鯊的身長,而由布里斯托大學和斯旺西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新研究揭示出巨齒鯊各部位尺寸。
  • 一名潛水員在佛羅裡達威尼斯海岸發現巨大的鯊魚牙齒
    Black Gold Fossil Charters(黑金化石船隻租賃)的船長兼潛水員Michael Nastasio在潛水時發現了巨大的鯊魚牙齒,長約15釐米。他說,「我不得不縮短潛水時間,因為發現這顆鯊魚牙齒後,興奮到無法呼吸。」Michael表示:「當我看到牙齒露出來時,我幾乎屏住了呼吸。」
  • 比恐龍還早出現的海洋生物,從幾億年前到現在幾乎都沒進化過!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鯊魚是一種裂口鯊,其化石發現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古生代地層中。體長2米,背刺前長有2個背鰭,尾形對稱但骨骼不對稱,牙齒呈磨平狀,距今約4億年。迄今發現最多的鯊魚化石則是巨齒鯊和大白鯊的牙齒和脊椎。大白鯊是當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鯊魚之一,也是海洋中的「霸主」。
  • 孩子長一口「鯊魚齒」,竟是這一舉動造成的,牙齒健康馬虎不得!
    這不,就有這麼一位寶寶,長了一口的「鯊魚齒」,牙齒之間的縫隙很大,從底部往上越來越尖,與《火影忍者》裡的「鬼鮫」的牙齒非常相似。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 原來,這位寶寶的媽媽非常喜歡吃甜食,同時也喜歡把甜食餵給自己的寶寶。而寶寶的牙齒叫成年人來說,非常的脆弱。
  • 牙齒脆、咬力低的史前巨獸劍齒虎,憑啥成為霸主級猛獸?
    而劍齒虎的咬力值也不如現代大型貓科動物,根據雪梨大學生物科學院的史蒂芬·羅等一些專家發表在《生命科學》上的相關論文來看,一隻體型186.9千克的老虎,其犬齒咬力為1525牛頓,咬力商為127;而一隻199.6千克的致命刃齒虎的犬齒咬力只有976牛頓,咬力商為78。 這是什麼概念呢?
  • 最大的鯊魚有多大?鯨鯊比大象還大,但這種鯊魚卻相當於十頭大象
    如今最大的鯊魚是鯨鯊,體長10餘米,重量超12噸,但是史上最大的鯊魚卻並非鯨鯊,有一種比它大好幾倍的鯊魚才是真正的魚中霸王。電影《巨齒鯊》中的畫面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大白鯊,這種體型巨大的兇猛鯊魚又稱為噬人鯊,可以說是海上活動者的夢魘,幾乎每年都有人被鯊魚咬傷或咬死的事例報導,成年後的大白鯊體長可達3-7米,體重達1.5~3.5噸,平均兩噸多一些,我國北方地區的黃牛平均還不到500公斤,大白鯊堪比5頭黃牛,毫無疑問是大海中的巨型獵食者之一(最大的是虎鯨)。
  • 海釣金槍、馬林魚時遭遇鯊魚咬鉤怎麼辦?看完這些釣到鯊魚不再慌
    其遭遇鯊魚咬鉤時該怎麼處理,取決於鯊魚的種類與大小!根據海釣玩家們探釣海域的不同、目標魚種的不同,所遇到的鯊魚在品種和大小上都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理想的目標魚體型有多大,那咬鉤的鯊魚體型基本就有多大,像大型的金槍魚、馬林魚都有兩三米長,上百斤甚至是幾百斤重,那咬鉤的鯊魚同樣也會有兩三米長、上百斤重。用一個較大的魚餌或者幾斤重的餌魚,釣上的肯定不會是小鯊魚。
  • 這種史前巨獸,靠吃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媽媽肚子裡就能長到2米長
    在媽媽的子宮裡,巨齒鯊幼崽身長已經能達到2米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遠古巨齒鯊在出生時,可能至少有2米長——它們應該是因為吃了媽媽子宮裡未孵化的卵子,而長得這麼大的。通過研究鯊魚的脊椎,他們可以估計出巨齒鯊在生命各個階段的體型。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發現,巨齒鯊出生時的體型,總共大約2米——這表明,它應該是像現在所有的唇形鯊一樣,是『活體胎生』的。」與樹幹的年輪相似,鯊魚脊椎也有生長帶。通過計算,島田和他的研究小組認為,這隻巨齒鯊標本,死於46歲。之前對巨齒鯊的研究,基本上是依靠牙齒的證據,來估計其身體的大小。
  • 男子遊泳被鯊魚咬了一口,緊急送醫,沒想到卻因禍得福!
    男子遊泳被鯊魚咬了一口,緊急送醫,沒想到卻因禍得福!鯊魚一直是海洋上的霸主,鯊魚經常生活在深海區域,在平常的海邊,我們是幾乎見不到它們的。不過前不久卻出現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男子一家人在外旅遊,來到了海邊度假,竟然被一個小型的鯊魚咬了一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孩子長了一口「鯊魚牙」送去醫院,醫生怒訴家長:無知害了孩子
    直到孩子兩歲,慢慢發現他的牙齒出現尖尖的形狀,一開始寶媽還沒放在心上,後面一個多月孩子的牙齒越長越尖,像兩排「鯊魚牙」。寶媽又擔心又害怕,立刻把孩子帶去醫院檢查。 醫生看了小孩的牙齒之後,也被嚇了一跳,從沒見過小孩的牙齒這麼槽糕。醫生檢查後問寶媽,孩子平時都愛吃什麼?
  • 史前最精彩的一場對決!巨齒鯊VS滄龍,誰才是海洋中的王者?
    相信很多科幻迷朋友多看過《巨齒鯊》這部電影,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支科研小組在地球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進行科考的時候,突然遭到了未知生物的攻擊,科研人員被困在海底,在開展營救的過程中,卻意外遇到了史前生物——巨齒鯊。因為營救行動發生了意外,巨齒鯊逃離深海,海洋中也迎來了一場巨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