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複雜的男人。
他出身低微,有野心,16歲決定追求新的生活離開家鄉,在海上拯救了一位因喝醉而差點落水的頂級富豪,跟隨他四處遊歷。富豪死後家產被親屬搶奪,他再次身無分文,成了一名空殼紳士。一戰爆發後,他入伍成為一位英雄人物,受勳無數。結束返回紐約,在經濟危機前夕泡沫經濟極度膨脹的時代,跟著一位黑幫老大做不乾淨的貿易,成為紐約最著名的暴發戶。他的宅子日夜燈火通明,每周例行的舞會上聚集了所有不請自來的上流名士,但從來沒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這些人享用著他的酒水與狂歡,揣測著他的身份。他是孤獨的,眾說紛紜,從來沒有人了解他的真正面目。
尼克作為他的鄰居,一直保留著審視的態度觀察這一切。他收到了蓋茨比的邀請函,在舞會上見到了蓋茨比的真容。蓋茨比主動結交,與他談其身世,尼克只是默默聽著,對他嘴裡那些華麗而陌生的詞彙不做反駁。他不知道蓋茨比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好幾次,尼克在蓋茨比豪宅的碼頭上看到一個人,他對著遠方河岸上傳來的綠光遙遙伸出了手,似乎想要抓住什麼。
對岸是尼克表姐黛西的家,黛西已經嫁給了湯姆。他明白了,每天晚上站在碼頭上觸摸綠光的,是蓋茨比。而黛西,是蓋茨比心裡的夢。
黛西是一位富家千金。在一次宴會上他們一見鍾情,陷入愛河。但不久後一戰爆發,蓋茨比遠赴歐洲,杳無音信。黛西苦於等待,百萬富翁湯姆送了她一條價值不菲的珍珠項鍊,斬獲了她的芳心,等待一年後她嫁給了湯姆。婚禮當天黛西收到了一份書信(蓋茨比說等他事業有成來找她,祈求她等待),她情緒激動,扯斷了項鍊想悔婚,但被家人壓下結婚。湯姆浪蕩成性,婚前便風流,婚後處處留情,還有一位情婦,是雜貨店的威爾遜夫人。對此黛西只是默不作聲。
直到五年後,蓋茨比回到了她的生活。
他們見了面,有說不完的話,感情一如從前。對蓋茨比來說,那束綠光不再是觸不可及的幻夢,也消失了它存在的意義。因為此刻,黛西就在他懷中。
但是他錯了,這一切只是他心裡的那個夢。他對黛西的幻夢,早就超過了黛西本身。他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了這個幻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以綴飾。但是這個幻夢,他嚮往一切的並不存在。
他堅信他們可以回到從前,在他搭起的這個巨大而不真實的夢境裡,他渴望黛西離開湯姆,光明正大的回到他的身邊。可以說,他對於黛西的這份愛情,早就不只是愛情了,而是一個畢生要去追求的目標,是他精神上追尋的勝利。但他忘了,黛西只是一個普通人。他雄心勃勃,他的夢想是完美的,而黛西並不是。就算黛西曾經愛過他,但她經不住等待與丈夫的羞辱,最終對愛情失望,拜服在金錢與虛榮之下。在他給黛西翻自己親手製作的照片回憶錄時,黛西的神情都沒有接觸那些錦衣羅裳來的興奮,只想去跳舞。在面對這份曾經的感情時,她只想到私奔,而蓋茨比想光明正大的娶走她。
不得不說裡面也包含了他對上流社會的憧憬,在第一次見到黛西時便流露出的憧憬。他明白身無分文的自己是娶不到這樣的千金小姐的,在這樣的愛情裡,他願意讓自由的靈魂有了束縛,拼盡全力向上走。因為他本身只是個出身貧寒的窮小子。而這夜夜笙歌不止的巨大宅院,極盡奢靡的舞會,只是他渴求黛西能偶爾光顧一下。
黛西最終決定與湯姆攤牌。蓋茨比期待著,而黛西卻臨陣退縮了。去的路上路過雜貨店加油,雜貨店老闆威爾遜決定帶著妻子出遊。湯姆發現自己的情婦與妻子忽然都不在自己控制之內了,直接對關係曖昧的蓋茨比與黛西唇語相譏。身世一直是蓋茨比心裡的一處陰霾,他說,你們名流的依仗不就是錢嗎,我的錢不必你的少,湯姆卻嘲諷地回應,骨子裡的東西是改不了的。出身這種東西,即使成為以金錢為衡量標準的新貴,也無法擺脫上流社會的鄙夷。
蓋茨比不斷逼問著黛西,渴求她說出從來沒有愛過湯姆的話。但是,黛西愛蓋茨比是真的,愛過湯姆也是真的,而她最愛的還是自己。蓋茨比的身世讓她失去安全感,她更樂意接受穩定的湯姆,華麗外表之下只是一個庸俗的靈魂。蓋茨比沒有忍耐住情緒對湯姆嘶吼起來,這場對弈,毫無疑問的,是湯姆贏了。
湯姆放任他們先回去,臨近崩潰的黛西選擇開車緩解心情。雜貨店威爾遜夫人被丈夫發現出軌,湯姆送的珍珠項鍊被扯斷,絕望之下他看見開著湯姆的車子的黛西。她以為湯姆來接她了,衝著車頭迎接上去,蓋茨比極力扭轉方向盤,可車子還是撞了上去。威爾遜夫人當場死亡。湯姆將一切的罪責都推到了蓋茨比頭上,讓威爾遜以為蓋茨比是他夫人的情人。他帶著仇恨,為一把手槍上了彈藥。
回家之後,蓋茨比一直堅信著黛西會打電話給他,與他一起逃離紐約。他怕湯姆毆打黛西,拜託尼克去觀望。而尼克見到湯姆溫柔的安慰黛西,並計劃與她一起躲避一段時間。尼克知道黛西不會回來了,又不忍心告訴強裝微笑的蓋茨比。晚上,蓋茨比放鬆的與他坦白了一切,第二天清晨尼克回去工作,蓋茨比一人守著空曠的宅院,等著電話。
一個人拿著手槍,悄無聲息地走進了這座滿是枯葉的宅邸…
黛西舉起了話筒。
另一邊,電話鈴響起,蓋茨比欣喜地望去,隨即是一聲槍響…
帶著激動、遺憾與不甘,他的身影跌落。
黛西最終放下了話筒,尼克按捺不住關心給蓋茨比打了電話。
但是他並不知道。
蓋茨比最後死在了自己的夢裡。
有人說蓋茨比是個典型的清教徒,是清教價值觀的完美化身:出生微寒而胸懷大志,獨立自強,對愛情忠貞不渝,善於把握機遇。他代表著美國文化最受歡迎的價值觀,但是生錯了時代。這是一個被利益支配、金錢至上的社會,支配世界的是坐擁權利與金錢的庸俗者,而不是夢想家。他和黛西之間的愛情早已不那麼純粹,可以說女人對於他並沒有那麼重要,他渴求的是找回失去的東西。
全篇細節刻畫非常到位。例如,屋內的畫像暗示劇情;湯姆送黛西珍珠項鍊並親吻她額頭時,手扶的是項鍊而不是她的脖頸,暗示他對黛西只有控制欲而不是真正愛她。他送黛西的項鍊,也送了威爾遜夫人一份。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因為喜歡主題曲而去看的,主題曲真的是點睛之筆。看完像是做了一場足以沉浸其中的大夢。
大夢初醒,恍若隔世,但也不至於沉迷其中。情節跌宕起伏,朦朧的背景與人物交錯,整片有種置身夢中的不真實感與置身事外的冷漠審視感。還有一種在繁華之下的深切落寂與孤獨。據說作者本身與蓋茨比非常相似。
正如片尾尼克對蓋茨比所說:
「他們全都腐朽軟弱,他們全加起來也比不上你一個。」這個夢想對於他看似觸手可及,幾乎不可能失手。但他不知道,那個夢想早已落到了他的身後。逆流前行的小舟終將回到過去。這是對追尋著失敗卻而真誠者的讚頌。
這是一個悲劇。或許完美結局是男主看透了黛西,不被過去束縛,洗心革面發展事業。但是悲劇正好在於他的不完美,他的缺憾,這種缺憾令人嘆惋,但這種缺憾中恰恰能看見大部分人的痛苦與掙扎。
可以說,他很純粹,與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以及整個腐朽的資本世界格格不入。雖然故事線是情愛貫穿,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他身上具備的品格。他真的很了不起。
「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
「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流而上,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評:這部電影的小說原作,與海明威的作品同屬於一個時代,被稱為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而硬漢海明威用雙管獵槍轟掉了自己的半個腦袋。有趣的是,《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也對這部小說情有獨鍾。人們說,「迷惘的一代」之後,就是「垮掉的一代」。類似的,中國的70後也稱得上「迷惘的一代」,其中有所謂的「下半身寫作」的作家群體,代表作有衛慧的《上海寶貝》和棉棉的《糖》。但是中國的00後不僅不會成為「垮掉的一代」,反而會成為「覺醒的一代」。為何?因為回看天際下中流。
本文配圖源自《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