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婦產科 王鳳芹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
孕產婦血液高凝狀態,是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高風險人群。血栓性疾病已成為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5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高齡產婦不斷增加,高齡妊娠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生的風險因素,而且其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因素密切相關。孕婦孕期保胎、活動減少、進食增加,肥胖的比例增加,我國產婦「坐月子」的風俗亦限制了產後活動,所以中國孕產婦對於靜脈血栓栓塞症有著其獨特的風險因素。
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症的主要措施。
1)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
人體的靜脈是將血液送回到心臟的血液管道,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阻塞管腔,就像水管被水垢堵塞一樣,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好發於下肢(左下肢多於右下肢)。如果治療不及時,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靜脈血栓栓塞症=深靜脈血栓(佔 75%~80%)+肺栓塞(佔 20%~25%)。
2)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什麼?
①靜脈內膜損傷因素:創傷、手術、化學性損傷、感染性損傷等;
②靜脈血流淤滯:既往或孕期新發的靜脈血栓栓塞症病史、手術中應用止血帶、癱瘓、制動等;
③高凝狀態:高齡、肥胖、全身麻醉、中心靜脈置管、血液高凝疾病、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內移植物等。
3)那孕產婦靜脈血栓栓塞症有什麼危害呢?
靜脈血栓栓塞症大約為每1000名孕婦即有1例發生,近年來,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靜脈血栓栓塞症那麼可怕,風險因素有哪些?
高齡孕婦:「二胎政策」以來,高齡產婦增加,其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靜脈血栓栓塞症風險因素密切相關。
肥胖:進食增加、運動減少導致營養過剩,肥胖比例明顯增加。
妊娠劇吐:妊娠早期孕婦出現嚴重持續的噁心、嘔吐,並引起脫水、酮症甚至酸中毒。脫水嚴重,易造成血栓形成。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由於患者對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高反應造成,可引起血液濃縮,胸、腹水,肝、腎功能損害,血栓形成,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甚至死亡。
另:多次分娩史、多胎妊娠、孕前糖尿病、吸菸、體外輔助生殖技術、體外受精、下肢靜脈曲張、血栓史、長期固定不動和長途旅行、其它合併症,包括心臟疾病炎症性疾病和子癇前期等均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因素。
5)靜脈血栓栓塞症有什麼疾病先兆嗎?
深靜脈血栓症狀(只有10%-17%有明顯臨床症狀) :
早期:肢體腫脹、發硬、疼痛,且活動後加重。壓痛,沿血管捫及索狀物,皮膚青紫,皮溫降低,或靜脈性壞疽。
後期: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症候群,包括腫、痛、淺靜脈曲張。
肺栓塞症狀:
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暈厥等症狀。
6) 靜脈血栓栓塞症怎麼預防呢?
情緒
保持樂觀的情緒,正確認識疾病。
飲食
應清淡,採用低脂飲食,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適當運動
孕期保胎、產婦「坐月子」的風俗均限制了孕產婦活動,運動減少與產後血栓密切相關。
孕期應適當運動,產後應儘早下床活動。
準媽媽們要具有自我觀察能力,如下肢有無皮膚色澤改變、水腫、淺靜脈怒張、肌肉深壓痛;測量雙下肢相同平面的周徑,兩側周徑差是否≥ 2 cm;是否具有肺栓塞的三聯徵表現: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物理方法 :
①壓力梯度長襪:
通過外部壓力作用於靜脈管壁,來增加血液流速和促進血液回流,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外部壓力。
②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和靜脈足泵等。
藥物方法
以抗凝治療,主要抗凝藥物為低分子肝素、低劑量普通肝素。
靜脈血栓栓塞症那麼恐怖,是不是感覺好恐慌?不要著急、慌亂,只要您定期產檢,產科醫生會在您孕早期、孕28周及分娩當天等時間給您動態評估,並給予您相應的建議和治療。
祝您好孕!
原標題:《金醫健康|產科隱形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