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王曉明
最近,模擬飛行成為網紅打卡的新熱門——逼真的機艙,讓開飛機成了普通人觸手可及的體驗。而在這些親民業態的背後,天津在模擬飛行這方面,其實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大招」。
十分鐘「喜提大飛機」
在河西區一家模擬飛行體驗中心內,體驗者穿上機長制服坐進駕駛艙,準備駕機起飛。逼真的駕駛艙布局和視景顯示,讓人身臨其境。但是,完全仿照真機的按鈕、儀表,對普通人來說著實是眼花繚亂,這就需要坐在副駕駛位上的工作人員,從最基本的操作開始一步一步幫助體驗者把飛機「開走」。
「推力40,調定起飛推力,收輪……」在模擬飛行教員韓健的提示下,體驗者張鳳用幾分鐘的時間,把一架「波音737」開上了天。和汽車上的方向盤類似,這種飛機的駕駛盤位於飛行員正前方,左右轉動就能控制飛機傾斜轉向。不同之處在於,轉彎的同時還需要把駕駛盤向後拉,保持好飛機的高度。起飛過程中,張鳳明顯比較緊張,坐姿都顯得僵直。但逐漸適應了這些操作,進入巡航階段之後,她就開始享受起了「飛」的感覺。還掏出手機,和機艙來了一個美美的自拍。
20多分鐘後,張鳳手動操縱飛機平穩著陸。「調整姿態對準跑道,讓飛機以一個平緩的下降軌跡去接觸地面,那種感覺特別炫酷,感覺真的成了一個女飛行員。」完成一個起落之後,張鳳開心地告訴記者。
在教員幫助下,「十分鐘喜提大飛機」真的不是不可能。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代勞」過多影響體驗;過於專業也容易讓人望而卻步。如何讓體驗者飛得起來,又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航空文化,需要副駕駛位上的教員細緻拿捏。每次「帶飛」,韓健都會嚴謹地執行每一項操作和口令,同時像啟蒙課一樣,儘可能介紹一些接地氣的航空知識。
如今,除了常規的飛行體驗,他們還會利用周末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航空科普和操作體驗活動,讓更多青少年系統地了解航空知識。「希望能幫孩子們打開一扇航空的大門、種下一個航空夢的種子,未來他們也可能真的投身航空事業,成為出色的飛行員、設計師或者工程師」,體驗中心負責人王卓告訴記者。
飛行員的好「夥伴」
其實,離真飛機最近的人,才是最離不開模擬飛行的人。在天津飛安航空訓練有限公司,兩層樓高的模擬機在大廳排成一排,除了每天例行的檢修維護時間,模擬機的排班表被紅紅綠綠的訓練計劃全部佔滿。
「發生故障!」模擬訓練中,兩名飛行員駕機起飛,但在爬升過程中,警報驟然響起。警燈閃爍的紅光中,飛行員證實是一號發動機起火。飛機高度仍在上升,兩名飛行員冷靜關閉故障發動機,利用另一臺發動機保持起飛航線進行處置,很快讓飛機轉危為安。
「小夥子不錯,30秒沒檢查第一個滅火瓶,別的都很棒」。機組的表現,讓教員李燕生感到滿意。
71歲的李燕生是飛安航空訓練中心的資深教員,從空軍第三批女飛行員到民航飛行員,教員,不僅有著18000小時的飛行經驗,還訓練出了幾百名飛行學員。退休停飛後,模擬機就是她帶學生的地方。
「真飛機上很多東西走不了回頭路的,而模擬機允許你後悔。」李燕生說,正是因為有了模擬機,她才不怕學生犯錯,不斷地糾正,直到他們成熟起來。她常囑咐學生們,做動作要「眼到、手到、口到」,駕駛艙裡不允許一個人「偷偷摸摸」做動作,這樣另一個人就可以去核實甚至糾正。
模擬機訓練也會伴隨民航飛行員走過整個飛行生涯,每次升級都要經過模擬機訓練和考試。而即便當上機長,每年還必須參加兩次模擬機訓練和考核。
復訓和考核的重點就是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特殊情況,其中包括發動機故障、緊急釋壓\緊急下降等「必修課」,各航空公司還會根據不同季節、地域等安排自己的「選修課」。「比如昆明一帶的公司對特殊地形、高原飛行比較講究,原因很簡單,飛行必須做到有備無患,把安全提到最高。」李燕生告訴記者。
天氣是飛行中最常見的變數,為了最大限度保障飛行安全,模擬訓練中可以設置超標氣象條件,提升飛行員的操縱能力。比如飛機能在多強的側風下平穩落地,就是對飛行技術的考驗。「90°側風,副駕駛我們一般要求是七到八米每秒,機長就要達到十七八米」。李燕生說,這個標準其實有點超限,但飛行員必須有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情況。
飛機上可能出現的大小特情有兩三百種之多,很多內容飛行員一輩子也遇不上,也不可能在真飛機上訓練。模擬機上的反覆訓練,就能讓飛行員在日常訓練中熟練掌握相應的處置程序、養成過硬的心理素質。而在李燕生看來,只要遵守規程、科學處置,大部分特情可以在初期就化解掉。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保證飛行安全。既要你的技術,更要你遵紀守法,一點違規都不行,乘客的安全就是你的職責,比什麼都要重。」李燕生說。
空姐也有「專屬模擬機」
除了飛行員,老百姓坐飛機接觸最多的就是空姐。這是很多人眼裡的第一美差——光鮮靚麗,好像每天的工作就是免費坐飛機,走遍全國、環遊世界。在飛安航空訓練中心的一臺波音737模擬艙裡,記者見到了空姐們的「另一面」。
「不明物體起火!」飛機飛行中,客艙後排行李架突然起火冒煙。乘務員立即轉移附近乘客、撲滅明火、呼叫支援,整個機艙立刻忙碌起來……
這是一場機上滅火科目的考核,訓練艙內的發煙效果逼真模擬出了客艙起火的場景。河北航空空中乘務部培訓處副經理馮超告訴記者,滅火科目的難點在於多人配合,既要把火滅掉、保護乘客安全,又要維持客艙秩序,不能影響正常的飛行狀態。
考核中,這場由鋰電池引發的「火災」得到了妥善的處置。和飛行員一樣,乘務員也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初始訓練,升級訓練和年度復訓,其中包括大量緊急情況處置的內容。
為了確保訓練的效果,每一種大型客機都有相應的一整套模擬訓練器材。「我們一整套波音737-800的訓練設施設備,包括出口訓練器、火艙訓練器、客艙訓練器以及水上訓練場等等。」訓練中心乘務訓練主管張琳告訴記者。
「50英尺!低頭緊迫用力!Heads Down Brace!」陸地迫降和緊急撤離訓練中,全動式訓練艙模擬出了飛機的空中姿態和觸地瞬間的劇烈顛簸,高仿真的訓練環境讓乘務員們身臨其境,也增加了訓練的難度。
按照要求,陸地迫降要在90秒之內撤離所有的旅客。撤離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靠乘務員進行組織和示範。以看似簡單的跳滑梯為例,乘務員需要單腿起跳,雙手握空心拳與肩同寬,然後稍前傾全身緊迫力跳下,落地瞬間立即站定跑開。從5米多高的艙門一躍而出,加上充氣滑梯的顛簸摩擦,稍有不慎就會摔傷、蹭傷。「這種訓練剛開始第一次接觸的時候都會慌亂,但是作為乘務員,只有反覆地去強調去練習,遇到緊急特殊情況才能做出迅速正確的一個判斷,幫助所有的旅客平安撤離。」河北航空空中乘務部乘務二隊隊長曲愛平告訴記者。
飛機迫降過程中,逃生設備也可能受損。考核中,一名乘務員發現左側出口不能使用,果斷指揮乘客就近從其他出口撤離。這些意外全是教員的「故意刁難」,通過訓練艙後臺的計算機,教員可以為同一個訓練科目設定出完全不同的環境。
「緊急情況不會按我們事先設定好的規則來,我們設置了很多隨機現象讓她去判斷和處置,讓她們養成隨機應變、靈活處置的本領。這背後她們也是付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汗水」馮超說。
國產高端模擬機從天津「起飛」
飛機出行越來越普及,模擬機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可是模擬機有著嚴格的分級和認證標準,能夠代替真飛機進行訓練的D級模擬機,技術壁壘也非常高,首臺國產D級飛行模擬機就誕生在天津。
天津飛安航空訓練中心的兩臺國產固定翼模擬機,全部都是最高等級的D級飛行模擬機。製造它們的安勝(天津)飛行模擬系統有限公司與訓練中心同在一個院區,被民航界稱作「前店後廠」。說起這些天津製造的模擬機,工程師們心裡滿是驕傲。
「D級模擬器最大的特點就是帶有六條運動腿,可以控制模擬機做六自由度的運動。就人的感官來說跟真飛機是一模一樣的。」技術項目經理劉彧介紹說,模擬機內部主要有駕駛艙、視景系統、教員臺三個大件。為了保證模擬效果,駕駛艙內的設備幾乎全部都是真機原件。連發動機在不同轉速下的聲音,都是都是在相同型號的飛機上錄製的。
窗外的視景系統,覆蓋橫向200°、縱向40°的視野,延遲、解析度也達到了最高標準。「現在飛機停在北京機場36號跑道,那個航站樓、地面的標線、標牌,所有場景都是實景建模,裡面的一草一木、每一棟房子都真實存在。」劉彧告訴記者,這臺模擬機內置了國內外兩百多個機場的數據,還可以疊加不同的氣象條件和光照效果,使飛行員可以針對具體的機場、航線進行訓練。
教員臺就是模擬機訓練的後臺控制系統,飛機狀態、訓練環境、故障特情等都可以由教員根據訓練任務進行設定。這些先進的特性使D級模擬機獲得了等效甚至超過真機的訓練效果。同時研發製造的難度也攀上了天花板,國內市場曾經長期依賴進口。
2017年,由天津安勝製造的波音737NG模擬機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D級認證,才終於打破了這個局面。「這臺模擬機不光是安勝的第一臺模擬機,也是第一臺由中國人自己製造的D級模擬機,不僅可以實現高等級的訓練,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為我們後來的研發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系統工程經理曹棟介紹說,模擬機是一個高度集成的複雜系統,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航材硬體,飛機製造商的數據包匯集到一起進行組裝驗證,再一點點進行調試才能達到接近真機的狀態。
在安勝第二臺模擬機,也就是A320CEO模擬機鑑定的節骨眼上,測試教員突然發現新機方向舵配平顯示與進口模擬機顯示不同。工程師們也懷疑,是不是自己寫的代碼出現了問題,查找數據包源頭不斷地分析,發現就應該是這個結果。隨後,真機測試和空客廠家反饋的結果證實,他們的方案是對的。「這個例子說明進口模擬機做不到東西,我們也可以做到,也讓我們感覺不斷完善國產模擬機是一種非常幸福的事情」,曹棟告訴記者。
2019年,安勝A320CEO模擬機交付使用,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波音737空客A320模擬機製造能力的企業。隨著民航機隊的不斷更新,他們還在一臺A320模擬機上實現了NEO和CEO兩種構型的切換,並再次通過D級認證。通過不同功能模塊的拼插組合,讓一臺模擬機在新舊兩種機型中方便地切換,為客戶節省了添置新模擬機的成本。
獨特的技術優勢,本土化的技術團隊,讓初出茅廬的國產模擬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我們的基本的運行的可靠性能夠達到99.65%,業內就是99%就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客服經理姚鴻翔告訴記者,工程人員可以全國7×24小時做支持,並且一天之內到達現場,如果發現部件損壞可以快速從天津調用。
國產模擬機在天津落地開花並非偶然,高端航空裝備的研發製造對產業集群、海陸空交通人才等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天津不僅有著「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在航空和高端裝備製造業上有著雄厚的基礎,還疊加了多重的政策優勢。
「天津這邊形成了一個全產業鏈,對面就是空客,旁邊還有龐巴迪,給我們深入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安勝落戶在天津自貿試驗區,在稅務減免、政府資金扶持、海關現場辦公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大幫助。」安勝(天津)飛行模擬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元沅告訴記者。
立足本土優勢,國產模擬機訓練出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機長,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剛剛迎來第二個五年的安勝模擬機團隊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咱們的航空產業在運輸運營這方面僅次於美國,但是在航空高端裝備上,國家正在積極布局,安勝未來的重點就是要配合好ARJ21、C919、C929、MA700等國產飛機」。丁元沅說,安勝已經是國內最好的模擬機團隊,他們的願望就是逐步夯實技術積累,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未來能夠和各大模擬機巨頭在國際舞臺上一較長短。
從網紅打卡、飛行訓練到高端製造的產業鏈條,模擬飛行也是天津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70年前,共和國第一條民用航線從這裡起飛,天津也必將為民航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原標題:《想體驗一把「中國機長」「最美空姐」嗎?看這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