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的大小是相機鏡頭中控制光線的參數,說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將決定光線穿過鏡頭的強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過鏡頭投影到數位相機CCD感光器上的光線也就越強,反之則越弱。那麼它的大小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拍攝出的數碼照片的成像質量。比如在快門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則照片越亮,假如光圈過大的話,則會出現曝光過度的情況。無論對於傳統相機還是數位相機,或者手機相機,光圈都使用字母「f」來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徑的大小則用相應的數值來表示,即「f+數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數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徑越大,相同時間內進光量越多,反之則進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攝時所說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數值調小,將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從f5.6調大一級到f4,或更大一級的f2.8等。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F後面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於決定鏡頭的進光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反之,則越小。簡單的說就是,在快門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光圈越小,畫面比較暗。
快門的速度也是拍攝照片時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參數,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也可以把快門說成是讓相機保持當前設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時間。對於快門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應的數字來進行設定,比如1/30秒,1/60秒等。它們分別表示讓當前設定的光圈孔徑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時間。因此,大家從中也不難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門參數來保持單位光圈孔徑的時間長短,也同樣可以控制拍攝時的進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兩倍時間,而此時它們通過單位光圈孔徑的光量也是兩倍的關係。那麼反過來1/30秒便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時間,通過單位光圈孔徑的光量則將會縮減一半。
在實際拍攝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快門速度的調節來實現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來流動的「車流」或者凝固的水滴等,它們便分別是使用慢速快門或者快速快門來實現的。當然,在使用時還要注意光圈與快門的合理配合。
車軌,曝光時間1/2秒
首先說說ISO的調節,ISO的設置調整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的光線不足的困擾,第二是快門速度過慢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有三腳架或者可以保證相機固定拍攝的話,可以通過增大光圈快門或者慢速快門來進行拍攝,但是在缺少三腳架支持或者手持相機無法保證穩定拍攝的情況下,就只有選擇較高的ISO來解決這個問題。
請記住,如果要獲得畫面清爽的照片就儘量採用較低的ISO設置進行拍攝,例如,如果要拍攝陰天或者日落時候的運動對象,快門速度設定最好是1/125秒。不過,在ISO 為50或者ISO為100的情況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設定下數位相機也不會達到這個快門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門進行拍攝,這時候只能採用提高ISO設置來獲得快門速度,這樣才能夠捕捉到快速運動的對象。
不過對於ISO 的調節應該是一步一步的進行,先調高到最近的一檔,看看是否能夠實現拍攝意圖,如果還不理想再提高一檔,這樣就可以保證獲得最佳的ISO設置進行拍攝,當然無論如何,ISO的升高都會導致噪點的增加,因此我們得了解ISO變化的優點和缺點。常見的ISO數值有100 、200 、400等等。
簡而言之,ISO設置的升高會帶來噪點的增加,當然在光線條件不好的時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實現拍攝的可靠性。
1、想要提高曝光:加大光圈(減少光圈值)、減少快門速度、提高ISO值均可。
2、相同曝光量的照片,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光圈、快門、ISO組合來實現。舉個例子,假設需要拍攝的曝光量固定不變,我們可以加大光圈,調小快門或者ISO,也可以減小光圈,調大快門或者ISO,不過調小的比例與光圈加大的比例記得需要保持相同,實際使用中就是調整一檔。
3、多種不同的光圈、快門、ISO組合,具體使用哪一種更合適,需要看你實際拍攝需求,就是你對景深、動態效果、噪點的要求了。
PS:可以看出三個因素都決定曝光值,但在實際光線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首選快門、光圈來決定曝光值,將ISO儘量設在最低檔,這樣噪點最少(即畫質最高)。在光圈和快門的組合達不到合適曝光量時(比如光線太暗),再來提高ISO,因為這樣可以提升快門的速度,但畫面容易出現噪點,對畫面細節會有所損失。
註:在實際拍攝中,應根據具體拍攝環境及拍攝意圖來設置光圈、快門、ISO組合。
拍照達人,一個微信閱讀學習平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後,每天可閱讀優質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