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和「地陷」啥區別?世界級天坑帶你開眼

2021-01-18 騰訊網

我們沒有那麼幸運生活在廣西,亦不會有武俠小說男主那樣的奇遇。生活在「危機重重」的都市,能看見的那都是地陷。

作者 | 丁寶明 中國地質大學

路面塌方!地表塌陷!近年來各地時有「天坑」報導,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被人冠以「鬼神作怪」、「地震前兆」、「連接地心的通道」、「隕石撞擊」之名號,在網上傳得玄乎。

謠言自然聽過就笑,但「天坑」是什麼?網友說的充其量叫「地陷」。

真正的「天坑」其實是一種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稱「巖溶」,即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由此形成的地貌就叫喀斯特地貌)

就在11月中旬,我國剛發現一處世界級天坑群

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親自公布,就在廣西那坡縣(後稱「那坡天坑群」)。

那坡天坑俯拍圖

那坡天坑群由19個天坑組成,大部分容積在百萬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那坡縣的城廂鎮和龍合鄉。這是北回歸線(即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的離赤道最遠位置,又稱「夏至線」)以南發現數量最多的天坑群。

天坑底部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樹龍、香木蓮、棕櫚樹等,其中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董棕群落,林木均有30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天坑野生董棕林還是國內首次發現。

天坑群內還發育有豐富多彩的巖溶洞穴、巖溶峽谷、伏流和瀑布等奇妙景觀。

因為這些天坑所在位置交通不便,再加一些天坑發育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因此坑內人跡極少,幾乎保留了最原始面貌。

地下董棕林(左)和巖溶景觀(右)

廣西「天坑王國」不虛傳

在廣西發現天坑群毫不奇怪。事實上,那坡天坑群並不是廣西境內唯一的天坑群。廣西素有「天坑王國」的美譽,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天坑大部分都在廣西。那坡天坑群的發現進一步確立了其作為「天坑王國」的地位。

國內的超大型天坑群有3個都在廣西:最大的樂業大石圍天坑群,有29個天坑;此次新發現的那坡天坑群,有19個天坑;第三的巴馬盤陽河天坑群,共15個天坑。

為什麼廣西天坑這麼多呢?這和它的地質有關。

天坑俗稱「巖溶漏鬥」,由巖溶作用形成。而廣西是世界上潮溼熱帶亞熱帶巖溶發育最完美的地區,巖溶類型多種多樣。著名的「桂林山水」就是最典型的巖溶峰林地貌景觀。

巖溶發育的地質基礎是碳酸鹽巖(為可溶性巖石),而廣西境內碳酸鹽巖分布廣、厚度大、質地純,組合類型還複雜多樣,加上其溼熱的氣候環境,為巖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硬性支持。

同時廣西南近海洋、北連大陸,北回歸線橫貫中部,處在東亞季風區,年降水量1100~2700毫米,地下河和地表水資源極其豐富。這些因素湊在一起,為「天坑」的形成創造了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

廣西巖溶地貌

此外天坑的出現與地下河亦密不可分。有天坑的地方必然有地下河,哪怕現在已經消失,但曾經的它一定奔流不息。

這種必然聯繫是由天坑的形成過程決定的。

塌陷形成的「大肚壇」

那坡天坑群就處在定業(地名)地下河流經的區域,該地下河匯水面積約486平方公裡,總長26公裡,落差近292米。如此規模的地下河讓天坑的形成幾乎成了必然。

此前巖溶地質學家根據具體成因,將天坑分為衝蝕型和塌陷型兩種。其中塌陷型天坑群數量居多。此次新發現的那坡天坑群就屬於塌陷型

我們來看看那坡天坑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再驚豔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首先湍急的定業地下河日夜奔流,將它流經區域內容易侵蝕的碳酸巖慢慢吞蝕,逐漸形成一個個大型的洞穴系統

在這些不斷形成的洞穴的裂隙交叉處,慢慢形成溶洞大廳

一些大廳崩塌較快,地下河溶蝕搬運的速度也很快,於是洞頂崩塌形成天窗;

之後經過不斷地崩塌、溶蝕和搬運,洞頂徹底崩塌,便形成了現在的那坡天坑(群)。

塌陷型天坑形成示意圖

那坡天坑群與之前發現的塌陷型天坑群相比,在形成過程上基本一致。不過,與其他天坑群不同的是,其天坑大多是口小肚子大的「罈子」形狀。專家據此判斷:這些天坑都很「年輕」。

但這個「年輕」估計也得有上百年(我們期待後續巖溶地質學家給出它們的最終「年齡」)。

罕見的衝蝕型天坑

說完塌陷型天坑,我們也說說衝蝕型。衝蝕型天坑是非常罕見的天坑。不過,國際上有一句話——世界天坑看中國。那這種罕見的天坑我們當然也有了:

重慶的武隆後坪天坑群,便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個衝蝕型天坑群,由地表水衝蝕而成。

衝蝕型天坑形成的地區,其地層結構就像夾心餅乾:上層是不連續的穩定巖層,中間是沉積的石灰巖(可溶性巖石),下層又是巖性穩定的巖層。

它的形成我們可以如此想像(此處應該有圖,但我沒找到:0):

頂上巖石不連續的地方,部分易被水侵蝕的石灰巖露了出來,地表水於是順勢滲到地下,並在某個地方找到了出水口;

時間一久,頂部石灰巖露出的地方形成了一個落水洞,同時在落水洞和出水口之間形成一條地下河;

落水洞隨著匯聚水量的增加變得越來越大,甚至形成一個巖屋;

有一天巖屋崩塌,一個衝蝕型天坑便形成了。

重慶武隆的衝蝕型天坑

「天坑」一詞上位路

「天坑」固然是歷史悠久,但「天坑」這個詞從地方話升級成專業術語,還是十幾年前的事。

在地質領域,2001年前的「天坑」僅是對我國重慶奉節小寨天坑這種景觀的特稱,當時類似的地貌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龍崗、巖灣、石圍等。

2001年,我國著名巖溶地質學家朱學穩教授首次提出「tiankeng」(由中文「天坑」音譯而成)一詞,將其作為一個專門的喀斯特(巖溶)術語使用。

在2005年國際天坑研討會上,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我國重慶、廣西一帶進行大量考察,「天坑(tiankeng)」這個術語由此獲得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的一致認可,並開始在國際上通用。

這是繼峰林(fenglin)、峰叢(fengcong)後第三個由我國科學家定義,並使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語。

少「天坑」,多「地陷」

在學術界,「天坑」的定義很明確:指發育在碳酸鹽巖地區厚度特別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巖層中,具有巨大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空間特徵,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證明曾經與地下河相連接),平均深度與口徑均大於100米的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特殊的地形使其坐擁動輒數十萬平方米的地下原始森林。由於四周都是刀削似的崖壁,形同豎井,幾乎無人可涉足,所以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品種,可能還包括一些被認為已絕跡的動物。——甚至一些可能從來不為人知。

聽起來是不是很夢幻,如同仙境?

天坑的四壁猶如刀削,與世隔絕

但我們大部分人沒有那麼幸運生活在廣西,亦不會有武俠小說中男主那樣的奇遇。相反我們生活在「危機重重」的都市,更多看到的是「地陷」。

最近(12月1日)發生在廣州地鐵施工區的地面塌陷事件,就是地陷,已經造成3人失聯。——真的是危險無處不在。

不過,就算塌陷得再厲害,對於地質學家來說,也能一眼看出地陷與天坑的區別,其秘訣就兩點:

天坑的寬度和深度均大於100米,比值接近1;並且天坑絕大部分周壁為直立陡峭的崖壁,很少不規則。

而「地陷」是一種地質災害現象。因為長期乾旱、強降雨等氣候因素,或者工程建設、地下水抽樣、礦產開發等人為活動,引發了地面的局部塌陷,形成坑洞,就叫「地陷」。

地陷的寬度和深度沒有定值,形狀也不規則。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塌陷,絕大部分都是「地陷」。

天坑的一生:很悠久,也很短暫

作為一種奇特的巖溶現象,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過內外動力的作用,才形成「天坑」這樣獨具魅力的景觀。它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不僅具有自然遺產價值,還頗具美學觀賞和旅遊價值,當然,還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並且其科研價值不限於地質,還延伸到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相關領域。例如,天坑內部相對封閉的環境,形成了有別於周圍區域的小氣候,以及適合生物生存的獨特生境。這為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特例。

但「天坑」的生命,卻是出人意料地十分短暫。

一個「天坑」的形成,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少則200萬年,等待它的卻是最終退化消失的命運:

當「天坑」四周崖壁崩塌的堆速超過地下河的搬運速度時,天坑就開始退化(底部被填);從失去一面陡壁,到僅存一面陡壁,再到樹木掩映了崩塌物的堆積……最終天坑將不復存在。

可以說,在地質歷史的進程中,天坑是如同流星一般短暫而閃亮的存在。我們能和天坑在同一個地質時期相遇,親眼目睹此壯麗景觀,實應感謝時間垂愛。

相關焦點

  • 川北最大的高山天坑 屬於世界級大漏鬥 被評為四川最美觀景拍攝點
    導讀:川洞庵,如果你第一次看到這個景點的名字,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在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應該是個佛寺吧,畢竟在國內大多數與「庵」有關的景點基本上都是與佛寺有關,所以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但是,當我有機會來到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場鎮以南約3千米的川主山——川洞庵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裡的「庵」和我所理解的「庵」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 天坑鷹獵吃人的生物是什麼 天坑鷹獵馬殿臣是怎麼死的揭秘
    就在最近,有一部高人氣新劇在國內熱播,那就是由成志超執導的英雄少年探尋自然勵志劇《天坑鷹獵》。這部劇在8月30日在優酷視頻播出後,就在網絡上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該劇是根據據天下霸唱同名小說改編,這也吸引了不少原著黨的關注,該劇是由王俊凱、文淇領銜主演,蔣依依特別主演,這也讓這部劇備受網友們的期待。
  • 差一口氣的《天坑鷹獵》
    這部劇可是正在進行時,王俊凱主演的《天坑鷹獵》▼▼▼這個暑期檔真的有很多現象級的變化,有曾經幾億票房的流量不再靈,也有被默認開演即爛片的流量翻身。《天坑鷹獵》的分數非常穩當,隨著路人的加入,現在兩萬人的評分也只是回落到7.7分,打四星和五星的人數佔到了70%。▼▼▼
  • 武隆天坑旅遊攻略,《變形金剛4》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取景地
    看過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變形金剛4》的朋友們,肯定會被影片中的那處壯觀無比的天坑群所驚嘆,這裡就是重慶最著名的5A級景區,武隆天生三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隆天坑,今天小編就就帶著大家來遊覽一番。武隆天坑三橋位於重慶市武隆區東南防線,毗鄰武隆仙女山,芙蓉洞兩處著名景區。天生三橋分別是天龍,青龍和黑龍三座天生的氣勢磅礴的石拱橋。
  • 流量+IP,《天坑鷹獵》「真香」預警
    名字讀不順口沒關係,讓茄叔帶你一起掉進這坑裡。狼也終於是狼,不再是哈士奇了。男主的鷹也是過於神化,沒有鷹母也能成功孵化,未經任何訓練就能翱翔飛躍,還能帶男主找到天坑。更讓人不解的是,男主為救陸叔前往天坑尋求解藥,結果卻在鷹屯住下,進行了長達12集的冒險之後才回到北京解救陸叔。陸叔表示,你怎麼還不來,我快撐不下去了。
  • 地心歷險記--廣西樂業天坑探洞活動
    親歷地心探險,圓你童年的英雄夢,找尋童年的記憶。在夢幻與現實的感官刺激中學習戶外繩索使用、感受探洞魅力。廣西百色樂業火賣生態村全程GOPRO多視角影像記錄,我們在引領你們感受大自然震撼之美的同時,更能清楚且第一視角的為您記錄精彩瞬間。活動結束將為您精心製作活動視頻,留下難忘的精彩記憶。提到地心歷險你會想到什麼?
  • 堪稱世外桃源的好地方——遊重慶天坑寨子景區
    這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外景拍攝地,是國內外賓客生態觀光、科普探險、全景體驗民族風情的旅遊勝地,是自然和文化的雙遺產。武隆天坑寨子民俗文化旅遊區(以下簡稱天坑寨子)位於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明星村,集雄、奇、峻、秀、幽、絕等特色於一體,與武隆天生三橋、印象武隆毗鄰,地處武隆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地。
  • 遊記:樂業天坑自駕之旅
    路邊的宣傳和旅遊廣告牌到達凌雲茶山金字塔,這個地方算是一個坑爹的景區,是一個承包土地種茶葉的商人開發的,以買茶葉為目的。不知4AAAA景區是如何來的。公路邊的景區門樓。遠處就是兩座所謂的茶山金字塔遠處山頭是另一座茶山金字塔金字塔山坡上的松樹和茶樹到達天坑之鄉樂業境內不知為何通向布柳河的公路被人為阻斷不知道關注男孩就是關注什麼
  • 《天坑鷹獵》,天下霸唱的直男夢能否引爆王俊凱的男主首秀?
    「冒險」天下霸唱+「青春」王俊凱引得外界對於《天坑鷹獵》的期待,伴隨著官宣有增無減。消息一出,「坐等張保慶」、「王俊凱帶『娃』」、「小影后文淇」、「天下霸唱」等話題迅速引發熱議。 區別於天下霸唱以往的探險小說,環保主義成了《天坑鷹獵》的核心表達。這次不盜墓,反倒是開啟一場英雄少年捍衛自然,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18歲成長冒險之旅。
  • 天下霸唱新書《天坑鷹獵》全球首發
    近年來,他全身心投入寫作,在內容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一部部新作品更是不斷刷新讀者和粉絲對他期待。8月23日,由北京新華先鋒出版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發布會在京舉辦,天下霸唱帶來全新小說《天坑鷹獵》,影視、網劇、數字各方齊聚,打造全新的鷹獵傳奇。
  • 《天坑鷹獵》:在不惑之年,瘋一把!老男孩和他的少年版《鬼吹燈》
    借著《天坑鷹獵》,天下霸唱想讓觀眾去感受一下「胡八一們」第一次探險時的初心,以及那份緊張和彷徨,更期待能夠幫助觀眾、幫助自己找回「少年心」。 根據天下霸唱自己的解讀,天坑是地質上的自然奇觀,裡面有神秘而獨特的生態系統,對世人來說是未知的存在,《天坑鷹獵》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神秘未知世界中。雖然天坑和以往的古墓在名詞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人在未知的命運面前表現出來的狀態。同樣有得到與失去、有無奈與掙扎,都是希望跳出命運的擺布,找到新的機遇和突破口。張保慶與胡八一都是未知命運的挑戰者。
  • 主持人陳墨在天坑懸梯大喊:媽,兒子不孝,您自己養老吧,主持人的工作太難做了!啥情況?
    羅城有不少優質旅遊資源,「棉花天坑」這兩年就成了網紅景點,那裡除了超震撼的景觀,還有體驗感超強的遊樂項目,接下來,有請主播陳墨帶我們,走起。天坑因為附近的棉花村得名,周圍還長著很多木棉樹。主持人  陳墨:這個時候站在我人生的重大抉擇路口,我想對我媽說一句,兒子不孝,媽你自己養老吧,我不想上班了,主持人的工作太難幹了,我回去了。
  • 《天坑鷹獵》開啟 有你在書裡看不到的內容
    由優酷、光芒影業聯合出品,根據天下霸唱原著改編,王俊凱、文淇領銜主演的超級劇集《天坑鷹獵》將於8月30日晚8點登陸優酷獨播。該劇講述20世紀80年代末,北京少年張保慶為給恩師尋藥,只身前往東北鷹屯,卻因偶得一張古老的地圖,與地質少年團開啟共同探秘天坑的故事。
  • 宏偉壯觀 鬼斧神工——重慶武隆天坑地縫印象
    聽重慶人說,要看山一定要去重慶邊上的武隆——武隆有風景秀麗的「仙女神」,還有雄偉壯麗的「天坑」和「地縫」,簡直就是奇秀峻險的和諧統一,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我們一行從重慶出發,直駛彭水烏江畫廊。由遠及近,沿烏江公路返武隆,一路觀遊,到達武隆仙女山鎮已是天黑時分。
  • 《天坑鷹獵》讓你邊擼劇邊漲姿勢!
    在他的作品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光怪陸離匪夷所思的新物種,例如奪人心智的屍香魔芋和殺人不見血的火瓢蟲。如果你愛霸唱那瑰麗的想像風,那麼《天坑鷹獵》則可以滿足你的所有要求。地耳平時棲息在天坑地底深處的螢光湖中,螢光湖有大量的浮遊生物供它食用存活。這種讓人陷入幻覺的生物,是否讓你感受到屍香魔芋的戰鬥力了呢?所以,如果你愛這些奇幻風,就千萬不要錯過《天坑鷹獵》。
  • 天下霸唱新作《天坑寶藏》:血蘑菇逆天復仇路
    《天坑寶藏》立體書封[圖書信息]    書名:《天坑寶藏》    作者:天下霸唱     上市時間:2020在無數「燈絲」心中,《絕對循環》和《地底世界》《天坑鷹獵》等作品一起,構成了逐漸完整的「霸唱宇宙」。[內容介紹]    想當年,金王馬殿臣富可敵國、威震一方,但直到遁入天坑避世,仍有一件心事難了,那就是未能手刃他的死對頭血蘑菇。馬殿臣對血蘑菇恨得牙根兒痒痒,卻不知血蘑菇的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皆因此人打在娘胎裡就被逼到了絕路上。
  • 《12時辰》對比《天坑鷹獵》,易烊千璽和王俊凱,誰更勝一籌?
    作品對比的話,千璽是《12時辰》,王俊凱是《天坑鷹獵》。一個是走厚重歷史風,一個走少年熱血路。從深度和受眾度來說,是《12時辰》勝一籌。從對演員自身的角色加成來說,是後者勝一籌。對業內前輩評估來說,也是《12時辰》勝一籌,天坑鷹獵適合小年輕看。對於角色加成,我解釋一下。12時辰是劇火人得圈內認可,天坑鷹獵是劇火人得觀眾心。
  • 電視劇《天坑鷹獵》定檔8月30日
    最近由天下霸唱原著改編,高銘謙擔任製片人,成志超擔任總導演,王俊凱、文淇領銜主演,蔣依依特別主演的超級劇集《天坑鷹獵》宣布定檔8月30日20點優酷獨播
  • 被扔到天坑裡七天,死裡逃生的女教師,震撼!
    田埂上,路邊上,到處可以看到被殺人的屍體……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67年的8月26日,已經是半夜了,我和三個孩子被叫起來,押到隊裡的禾場上去。我的丈夫蔣漢鎮已先捆綁在那裡了。禾場上火把通明,幾十個民兵拿著馬刀、鳥銃,把村裡的地富和子女押著朝山上走。小妹子牽著我的褲腳,林海背著林松。林松才4歲,好懂事啊,也不哭,就這樣高一腳低一腳地被押到一個天坑(溶洞)邊。
  • 被描述「陰森恐怖」,息烽豎井天坑,探險隊員進洞了
    近日,來自貴陽市的一支救援探險隊,在貴陽市息烽縣西山鎮田衝村境內,在探索一個豎井天坑時,發現該天坑底部存在多具大型動物的遺骸。這個豎井天坑位於息烽西山鎮田衝村境內,洞口已經被濃密的叢林雜草嚴嚴實實地遮掩,扒開叢林雜草一看,洞內黑咕隆咚的,陰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要是人和動物走到這裡,稍不小心就會一腳踩空墜入坑洞內。為了探索坑洞裡的奧秘,判斷其是否有開發價值,探險隊一名隊員率先在洞口處打下安全鉚扣,系好安全繩索,採取謹慎滑降的方式進入洞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