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曹樂溪
12.7%,這是國產動畫電影《風語咒》首日獲得的排片,比三年前同樣暑期上映的《大聖歸來》,高了3個點。
排片微妙上揚的背後,是國漫一路走來的艱辛。前後籌備5年,上百家中國本土製作團隊傾力合作,充滿了東方文化元素的《風語咒》在點映階段就收穫不少好評,「故事完整、劇情感動,從此對國漫刮目相看,」有網友感嘆。
但「動畫」屬性,似乎天然讓它在與暑期檔其他熱片的競爭中落後於起跑線。坐在我們面前,導演劉闊調侃中透著無奈:「一部貓眼評分9.2分的片子,普通成人觀眾一看是動畫片就覺得算了,實在真人電影沒得可看,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看。」
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有人振臂高呼「良心之作」、「守護國漫」,也不乏一些冷嘲熱諷的聲音,多是吐槽三維動畫的視效依然存在不足,「角色面部表情網遊化僵硬」。
劉闊對於目前成片的品質,也同樣覺得可以更好。但他還是呼籲觀眾不要把國漫與好萊塢成熟體系下的動畫電影做對比。「就這麼說吧,《瘋狂原始人》或者《COCO》這種級別的電影,超不過5分鐘的內容成本,就是我一整部電影的成本。讓好萊塢製作團隊用相同製作成本,到國內製作一部我們這種水平的電影,他做不出來。」
如果按照《尋夢環遊記》1.75億美元的成本粗略計算,《風語咒》的製作成本不超過6000萬人民幣。這對於真人電影而言是小體量投資,但落實到動畫電影上卻舉步維艱。
慶幸的是,項目得到了徐崢、陶虹夫婦的鼎力支持,《風語咒》出品人和製片人、真樂道CEO劉瑞芳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電影中母子之交即是生死之交的感情尤為打動自己,也促使真樂道與陶虹的華青傳奇決定投資這部電影,為國漫保駕護航。
隨著熱度和口碑的釋放,《風語咒》上映2日票房就突破5000萬,連續兩天獲得8月3日上映影片中的最高票房,這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實屬不易,也讓大家看到了電影在未來更長更高的票房空間。
「現在很多人可能只看迪士尼動畫片,但我小時候看的就是《大鬧天宮》,」笑稱自己接連錯過三部國產動畫監製機會的徐崢,這一次想做國漫的守護者。「我們一直在探討,如何讓成熟的電影觀眾有欲望進電影院看國漫,讓他們覺得這部電影好看,我要帶著我的孩子、我的家人一起去看。這需要不斷有人努力去做出改變。」
讓「藥神」不想錯過的電影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俠嵐》,喜歡輾遲!」
曾經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的《俠嵐》,是《風語咒》創作的起點。作為若森數字用自主研發「曼陀羅」系統製作的第一部作品,《俠嵐》從2012年起至今已經推出了6季番劇,全網累計播放量超過40億次。
在《俠嵐》製作的早期,劉闊已經開始構想《風語咒》的故事。2014年,一版《風語咒》的預告片在坎城引起不錯的反響,但隨後項目被擱置。時機不成熟是劉闊給出的原因。「動畫行業比較艱苦,最艱苦的過程不在於等,而是你不知道這個東西行不行,資金夠不夠?人員缺不缺?會不會有成熟技術能夠搭建起來?」
2015年,若森數字完成A輪融資。2016年《俠嵐》第六季全網上線,《風語咒》開花結果的時機似乎也悄然到來。一次機緣巧合,劉闊與陶虹結識,陶虹的女兒本身是《俠嵐》的粉絲,跟著女兒陶虹自己也看過不少。雙方一拍即合,陶虹的公司華青傳奇成為《風語咒》的第一出品方。
隨後,徐崢的公司真樂道文化也參與到其中。「大概是2016年冬天,胡總(華青傳奇CEO胡堅則)來找我,說這個項目一定要你幫個忙,」劉瑞芳回憶。「最初就是幫忙的狀態,這個過程中一直在了解項目,進行市場分析。我覺得若森是一支特別優秀的團隊,他們之前做的《畫江湖》番劇系列我也都特別喜歡。」
劉瑞芳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其實真樂道此前一直在籌划動畫電影的創作,也跟一些國外的公司談過合作,但一直沒有滿意的項目成型。
談到被《風語咒》打動的原因,「故事講得太好了,」她脫口而出。「不僅製作精良,扣住了中國風的元素,還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展現需要用生命維護的深沉的愛。中國人之間的母子關係是生死之交,但電影表現得舉重若輕,有一種自在的感覺。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想要守護的人,可能只有一個,但守護這一個人就能有滿足感,幸福感以及自豪感了。」
除了電影,劉闊本人同樣令劉瑞芳印象深刻。「第一次我們開電影定檔發布會,當時彼此還不太熟,大家平常都管我叫劉劉,他走上臺說,』我們是劉劉組合』,當時氣氛一下子就變得非常輕鬆。」後來接觸得多了,劉瑞芳發現這位年輕導演對動畫領域特別執著,為人熱情,話語間總是充滿幽默。「我常說,《風語咒》的男主郎明就是他本人。」
不僅是劉瑞芳,徐崢也被《風語咒》的故事深深打動。「我曾經問他要不要做監製,但徐崢老師前期在忙別的項目,就沒有答應。」後來看了電影樣片,徐崢直呼後悔,覺得自己可能在《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之後,又錯過了一部優秀國漫。「其實當時參與也還來得及,但他覺得這片子已經挺成熟的,沒有必要掛名,他也會盡力幫忙宣傳。」
於是劉瑞芳承擔了《風語咒》的製片人工作,不僅為電影找多家投資方,安排宣發公司,每場路演、發布會都傾心盡力負責到底。作為製片人,她很能理解動畫電影拉投資的困難:一方面《大魚海棠》後,市場上並沒有湧現出一批優質的動畫作品,整個電影產業依然處在緩慢進步的過程中。另一方面大的投資環境並不火熱,「很多電影可能都要撤資,如果沒在其他項目上賺到錢,那冒風險去投資動畫電影,就更需要勇氣。」
「但是,」她笑道,「人總得有點憧憬和願景,這是我們生活的目標,沒有這個就更堅持不下去了。」
不做宇宙,只做江湖
自從IP在影視文娛行業大行其道,效仿漫威宇宙搭建大世界觀似乎成為人人爭相效仿的IP開發模式。但劉闊卻坦言不做宇宙,只做江湖:「大家可能覺得江湖沒有宇宙大,其實大跟小不是靠面積決定的,而是靠特定面積裡發生的故事多與少決定的。江湖裡的故事,並不比宇宙裡發生的少。」
目前「江湖」體系已成氣候,根據若森數字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畫江湖》系列5部番劇全網累計播放量超過112億,受眾規模達8000萬。除了動畫,真人劇集、大電影、遊戲等開發也都在有條不紊進展中。
《風語咒》的故事本身並不複雜:從小希望成為俠嵐的瞎仔郎明與母親相依為命,兇獸襲擊村鎮打破原有的平靜,經歷成長後郎明發現,是否有俠嵐印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一顆守護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片名並沒有冠以俠嵐或畫江湖系列的前綴,而是採用了《風語咒》這樣更電影化、卻也更陌生的名字。「我們其實有一個小的野心,希望它能夠吸引俠嵐粉絲之外的觀眾來看,讓關注的人繼續關注,過去沒關注的人也可以進來,」劉瑞芳認為。
如果撇開母子親情線,《風語咒》是武俠修仙故事裡相對常見的少年成長題材。對劉闊而言,自己院線電影的處女作,挑選一個最具有普世情感價值的主題較為穩妥。
105分鐘的動畫電影相比番劇,也需要更為連貫的情感與故事性。劉闊給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打了個比方:「番劇是讓你1小時答10張卷子,答到60分就可以了;電影是我給你一小時只答一張卷子,這張卷子比那10張難度都要高,但我要求你要答到90分以上。」
「導演本身非常注重親情,」劉瑞芳覺得。《風語咒》前段時間在各地密集路演,劉闊幾乎場場不落地參加,唯獨有場點映,他把時間調整了3次。後來劉瑞芳才知道,那天是劉闊女兒的生日,「他給女兒過完生日,哄她睡著,晚上11點多趕回來和我們一起開會。」
「一個畫家無論他畫誰,旁觀者都覺得有點像他自己,」面對劉瑞芳覺得男主像自己的評價,劉闊笑起來。在他看來,《風語咒》中的角色塑造更多還是以與劇情相得益彰的人物個性為基礎,「故事是用輕鬆的方式講沉重的主題,就要求這裡面的人物要相對輕鬆,因此郎明的性格一定不是內向高冷。他一定是外向的,要么正義凜然,要麼不著調、插科打諢,我們就分析哪種情況更容易招觀眾喜歡。」
看過《風語咒》的觀眾可能會感到,其中有一些場面讓人聯想到其他經典電影中的場景,比如祭祀場景致敬《獅子王》,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則出自北野武的《座頭市》,郎明被羅剎擊飛的慢鏡頭中,《大聖歸來》的孫悟空玩偶與《大魚海棠》中的魚也作為彩蛋亮相。
劉闊表示,電影中的致敬多達幾十處。「其實所有導演在拍片子時,都是積累了前人的橋段和手法,我的個人愛好是我用了你的手法,就讓大家看出來。因為我們國漫正在發展學習的過程中,一邊致敬一邊學習是不丟臉的。」
但不管融合了多少部作品的元素,劉闊認為《風語咒》在風格上依然是原汁原味的中國風,而非好萊塢舶來品。「想辦法把傳統元素做得更純粹,這是我的難度。中國古代故事講給現代人看,你要有現代人思維方式的東西在裡面,比如嘻哈歌曲的加入,但我並不認為這個東西就是好萊塢。」
目前,《風語咒》在貓眼、淘票票上獲得了9.1的高分,這是今年暑期檔繼《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後,第三部雙票務平臺9分以上的電影,就連在素來嚴苛的豆瓣,評分也達到7.2分。「說國漫崛起也許還早了點,但能把人看哭的國產動畫,這年頭真心不多,」有網友評論。
誰來守護國漫?
三年前,《大聖歸來》的成功為國產動畫電影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如今市場似乎又陷入了困頓期。一方面可圈可點的國漫依舊屈指可數,另一方面多數成人觀眾仍沒有養成走進電影院看動畫的習慣。
一個嚴峻的現實是,畫風偏成人向的動畫電影,目前在國內電影市場很難得到大眾關注與認可。今年上半年唯二兩部票房破億的動畫影片是《熊出沒:變形記》與《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都是家長陪孩子看或者回顧童年的應景之作。陶虹就曾經在採訪中坦言,自己生孩子後陪她看了無數部動畫,體驗多是「帶著孩子進電影院,大人在旁邊睡覺。」
電影原本定檔在7月,但由於製作時間稍微往後順延,最終調檔到8月3日,這也給電影前期預熱留出了較為充裕的時間。通過映前三周周末的點映,《風語咒》的口碑持續發酵而且保持高分穩定,映前預售突破了千萬。
良好的映前表現並沒有讓劉瑞芳感到鬆一口氣,「今年暑期檔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我們還是做好自己吧。我個人是很有信心的,這也是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原因。」
她透露,電影的海外發行已經在談,前幾天還報送了金馬獎,「可能會走一些國外的電影節,我們很想讓世界看看中國的電影在講怎樣的故事。」
「其實到今天為止,願意投動畫的人越來越少,」劉闊坦言。「我們這個項目經歷了上百家團隊的合作和發包,這上百家團隊,對這部片子無一例外地表達出極大的成功渴望。其實你想這沒道理啊,他們是加工方,IP又不是他們的,成不成功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啊,發完包給完錢不就完了麼。」
「《大聖》有了很好的結果,讓資本看到國產動畫是可以賺到錢的,所以會更多投入進來。從業人員也能看到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所以就會往更好的品質去做,這是良性的趨勢。」
目前電影的路演還在繼續,劉闊開玩笑說,每一場路演看到觀眾反映熱烈,儘管依然忐忑,但「小小的虛榮心總能得到極大的滿足」。
他堅信國漫以及整個動畫行業會越來越好,而動畫人和他們創造的所有熱血少年一樣,在經歷不斷打怪升級闖關的過程。「《風語咒》如果沒有榮幸得到大家認可,後面也會有其他項目走出這一步。其實沒有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渡過一個困難的目的,是為了迎接下一個困難。一個人的人生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行業乎?」
近期熱文
《幻樂之城》| 橫店現狀調查 | 戲骨流量
國產動畫電影導演權力榜TOP50
專訪《鎮魂》導演周遠舟 | 黃子韜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lxx19910307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