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常常把隋朝和唐朝合併,稱作隋唐。而《隋唐演義》這部小說,跨越了從隋朝到唐朝戰亂紛爭的幾十年,記錄了眾多的英雄傳奇。
這部小說,兼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兩種雙重性質。而作者把宋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傳說,編輯成為隋唐歷史的演義小說。
可以這麼形容,在同類版本的所有類似隋唐期間的小說裡,《隋唐演義》無疑是集大成者。
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是《隋唐演義》最富有特色的特點。描寫英雄人物的手法,完全和其它的演義小說不同。比如寫李元霸,寫得很誇張,手上拿的兩個錘子竟然重達八百斤。老天,奧運舉重冠軍都舉不起。
可是老百姓很喜歡看,不僅喜歡看,還談論得津津有味。這就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是喜歡,就有市場。
故事總體上,就是敘述了隋朝統一天下的伐陳戰役開始,直到隋煬帝楊廣繼位,搞得民不聊生,國內到處起義造反,最終由李淵帶著李世民重新平定天下,從而建立唐朝的故事。
其中穿插了兩條愛情線路,一條是隋煬帝和朱貴兒,另一條是唐明皇和楊貴妃。自古英雄愛美女,君王就更加愛了。這些故事很好地接入了英雄們的主線之中,是讀者在體會戰爭殘酷的同時,多了一份旖旎的風光。
而隋煬帝這個人物,在小說中被刻畫成為一個暴君。實際上這是為了烘託唐朝的正義,才如此描寫。就像世上有了一個英雄,就必然對應一個壞蛋。既然唐朝取代了隋朝,那就說明隋朝不得人心。
所以造反就成為了名正言順,而程咬金、尉遲恭這些草莽人物,便藉機揭竿而起,就是一些隋朝的下級官吏(如秦瓊)和富有正義感的中層地主階級(如單雄信),同時都感到是「出去做一番事業」時候的時機。
小說中最為精彩的,當然是編造了十八條好漢。這在以往的演義故事中,還從沒有這種先例。
而老百姓深入到其中,都深深地記住了十八條好漢的名字。更有一些人,專門以好漢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行為和武藝。
而刻畫的第一個主人公秦瓊秦叔寶,是從底層的一個小官吏、到黑道上通吃、到假裝認賊作父、到賈家樓三十六聚義、到瓦崗寨造反、到歸順唐朝李世民的整體一生的傳奇,最為百姓們在街頭巷尾津津樂道。
而各路英雄相繼起義反隋,既有傳奇色彩,又是生活中活生生的個性不同的人。比如單雄信身為地主暗地裡卻是綠林頭子、程咬金為人粗魯卻是一員福將、羅成威震天下卻勇而無謀,都讓百姓們欲罷不能。
除了十八個好漢以外,對於各路反王的描寫也比較個性化,比如王世充、竇建德、黑白夫人之類,又為小說增添了不少笑料。
但是《隋唐演義》的重點仍然在於隋朝開端和隋朝末年,對於唐朝的筆墨就顯得很淡。因為亂世出英雄,只有在隋朝末年才有著各路英雄的你爭我奪,場面才好看。
可是當各路英雄逐漸消亡的時候,唐朝取得了天下,已沒有那麼多的戰爭發生,自然英雄的數量大大減少,從而減低了小說的全篇魅力成分。
但不論怎麼評價,《隋唐演義》能夠影響後世,主要還是在思想和藝術上的創作而決定。
第一:以英雄作為榜樣,說明了在封建時代儒家的倫理道德,是人世間行走江湖、居家讀書的必須。
第二:譴責隋煬帝對於天下百姓漠不關心的態度,批評因為暴政才導致各地紛紛造反的直接原因。
第三:以真實歷史為經線,以英雄人物為緯線,使得全書的結構渾然一體,在接榫處體現得非常精彩。
後世的《水滸傳》便大量參照了《隋唐演義》,塑造了一百零八將這些經典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