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聲音」引領世界卒中治療新方向 長海醫院DIRECT-MT研究論文...

2020-12-23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今天上午,由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組織的大型臨床研究項目「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結果正式發布,並被全世界臨床醫學領域最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原創著作形式在線發表。這標誌著我國在腦血管病防治領域的臨床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國際卒中治療新方向。

圖說:全國第一個國際頂尖水平的DSA整體手術室。孫雲 攝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我國成年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特點。中國人的中風風險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新英格蘭雜誌》報導,25歲以上中國人一生中患中風的風險高達到39.3%,且發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逐漸遞增,顯著高於世界卒中總體年發病率。

目前普遍應用的靜脈溶栓以及在靜脈溶栓後進行血管內取栓治療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是否可以跳過靜脈溶栓步驟,直接微創動脈取栓?這是全球科學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今天,長海團隊率先給出了答案。

DIRECT-MT研究是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立項的大型臨床科研項目,於2016年發起,與歐洲MR CLEAN研究團隊共同討論,在中歐同時開展針對這一重大科學問題的臨床研究。中國研究團隊由18個省市的41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組成,於2018年1月啟動了第一家臨床中心,2018年2月實現了首例患者入組, 2019年7月完成最後1例患者入組,同年10月完成全部患者隨訪工作,累計篩選1586例患者,入組病例656例。DIRECT-MT在全球率先完成了預期研究目標,第一個公開發表研究結果,得到國際主流醫學界的高度認可。

圖說:新聞發布會現場。孫雲 攝

在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時代浪潮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召開市級醫院臨床研究中心建設推進會,旨在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的臨床研究中心,強化上海醫學核心競爭力,打造與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醫學高地。而DIRECT-MT研究的成功,正是上海市臨床研究中心孵化的重要成果。

在DIRECT-MT治療理念指導下,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有望減少救治環節,加快救治速度,節省醫療資源和患者費用。隨著這一技術的普及,未來將有更多中心將能夠開展機械取栓手術,幫助更多患者在時間窗內獲得及時的救治和更好的預後。DIRECT-MT研究結果的發表,標誌著在中國科技自主創新之路上,長海團隊牽住了卒中診療這個「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為全球卒中救治提供了中國證據和中國方案。

在臨床醫學研究創新之外,長海團隊還積極響應「健康中國」戰略號召,「努力深化醫工協同,實現醫學創新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在國內率先開展產學研醫協同創新,與我國神經介入器械研發企業進行轉化醫學研究合作,先後研發出新型血流導向裝置、取栓器、彈簧圈及微導管等多項創新產品,打破了神經介入產品的國際壟斷。

相關焦點

  • 長海醫院舉行重大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劉建民教授團隊腦卒中...
    這是中國神經介入領域和神經外科領域首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原創論著。此項研究成果,是目前全球首次公開發錶針對是否可以跳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取栓治療的研究成果,將為全世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療指南改變,提供新的高級別證據支持,也會對未來此類患者的治療決策、診療流程、治療費用等產生積極影響。
  • 長海醫院:黃怡
    醫學博士,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畢業後留校在長海醫院呼吸內科臨床一線工作至今,曾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德國科隆大學醫院、德國海默肺臟病中心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下呼吸道感染診治及相關基礎問題。在肺部感染、肺癌、肺部小結節和陰影等的診斷、鑑別診斷和綜合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擅長開展支氣管肺泡灌洗、經支氣管穿刺活檢、超聲內鏡、電凝圈套、冷凍、球囊擴張等支氣管鏡介入診療技術及內科胸腔鏡檢查術。
  • 長海醫院:張衛
    醫學博士,現任第二軍大學長海醫院肛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導。目前擔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結直腸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微創和內鏡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外科醫生定期考核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普外專業委員會大腸肛門病學組委員。《中華胃腸外科雜誌》通訊編委,《大腸肛門病雜誌》編委,《中國外科年鑑肛腸外科分冊》主編。
  • 牢記「中風120口訣」,臨沂市人民醫院在腦卒中大會獲多項榮譽
    在大會上,醫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2020年度五星高級卒中中心」「中國腦卒中動脈取栓技術培訓基地」「中國腦卒中靜脈溶栓技術培訓基地」「2019年度-2020年度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幹預項目先進單位」;院長李鳳鳴同志被授予「模範院長」榮譽稱號;韓紅星同志被授予「優秀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神經內科朱其義團隊參與的「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
  • 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臨床治療指南
    來源:神經小靈通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世界範圍內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常導致嚴重的殘疾,復發和死亡的風險都很高。儘管卒中加劇了全球負擔,令人欣慰的是,現階段對AIS治療取得了重大進展。2020年6月,Neuroscience Bulletin 邀請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的徐運教授對AHA/ASA和中國2018-2019年AIS指南中關於影像學評估、靜脈(IV)溶栓、機械取栓和抗血小板治療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建議和評論。多模態成像指導下的精準溶栓和血栓清除靜脈注射溶栓藥物阿替普酶的益處具有時間依賴性,在治療時間窗內越早治療會帶來越多的益處。
  • 世界卒中協會主席希望先聲藥業先必新®能應用於國外卒中患者
    腦卒中治療1類新藥先必新®上市發布會成功舉辦1.先聲藥業先必新上市,成中國第一大致死性疾病治療的「中國探索」2.世界卒中協會主席希望先聲藥業先必新®能應用於國外卒中患者3.王擁軍教授解讀先聲藥業先必新®Ⅲ期臨床試驗數據,可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結局
  • 【紅手環「世界卒中日」在行動】廣東省卒中學會
    2020年10月29日第15個「世界卒中日」來臨之際,廣東省卒中學會(Guang Dong Stroke Association,GDSA)響應中國卒中學會《關於廣泛開展2020年世界卒中日健康科普志願行動的通知》,呼籲學會理事會成員在所屬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以開展健康教育講座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最新發布
    圖自北京天壇醫院2020年8月24日,《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會在北京天壇醫院舉辦。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為了更好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時或階段性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和防治進展信息。
  • 卒中茶後(64)從造影師到介入醫生
    自從葡萄牙學者 Egas Moniz(見 Moniz 一章, 上圖)在1927年發明了血管造影術 Angiography,這個世界上就出現了一個新職業,血管造影師 - Angiographer。造影師屬於放射科,之所以稱師是因為做造影的人多數是醫生。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王擁軍教授牽頭,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神經科學及卒中協同會等共同參與完成。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為了更好地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期或階段性地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與防治進展信息。
  • 世界卒中日|科學運動,健康生活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醫體融合,預防卒中」,口號是「科學運動,健康生活」。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血管疾病,主要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以缺血性的腦梗死最為常見。
  • 長海醫院:陳喆
    業務上擅長於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疾病,尤以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肝癌及消化系統疾病為研究方向。根據肝癌疾病特點,經多年臨床經驗積累,制定出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癌的「三聯方案」,在中晚期肝癌治療中取得良好療效;制定出院內協定方「肝協定方」,得到廣泛應用;研製出外用中藥製劑的「定痛逍遙散」,成為治療肝癌癌痛的常用藥物。
  • 加拿大卒中最佳實踐建議: 卒中後情緒,認知和疲勞(2019年第6版更新)
    在加拿大,每年約有62 000名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在加拿大的醫院接受治療,相當於每9 min就有一名患者。此統計數據中未計入導致輕微情緒和認知變化的9種靜止性卒中。隨著急性卒中治療幹預和應急系統反應的提升,卒中的死亡率正逐步下降。雖然這些成績值得肯定,但卒中仍然是成人致殘的主要原因,超過40萬人受此影響。
  • 新思想引領新方向 數字峰會傳遞中國聲音
    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14日,以「創新驅動數位化轉型 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圓滿閉幕。本屆峰會站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上,它距習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數字福建」的戰略思想,正好走過了20年。  鑑往知來,數百位嘉賓共襄盛舉,為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描畫數字中國建設新路徑。
  • 研究生園地|血流動力學對症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椎基底閉塞性卒中...
    SVN俱樂部由中國卒中學會官方英文期刊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SVN)編輯部創辦,向廣大卒中領域同仁推送最新出版簡訊、SVN中文解讀、期刊投審稿指南、國際卒中領域相關出版資訊等
  • 直播|上海長海醫院景在平:血管系統疾病防治五字訣
    而主動脈弓上夾層和升主動脈夾層,更是被喻為腔內微創治療的禁區。在中國便有這樣一位「拆彈專家」。他屢屢突破禁區,砥礪創新,連續在國際上率先攻克了主動脈腹部內臟區、主動脈弓區以及升主動脈區腔內微創治療的禁區,他就是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的景在平教授。
  • 天壇醫院王文志教授:卒中高發季節已來臨,醫體融合方可高效預防
    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醫體融合,預防卒中」。為此,健康界有幸採訪了中國卒中學會會長王文志教授,與大家一起聊聊卒中的那些事兒。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200萬例。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運動作為預防卒中、強身健體的良好預防方式,人人皆可行。」
  • 中國皮膚保溼新理念論文獲世界權威期刊發布
    7月22日,世界皮膚病學治療權威期刊雜誌DERMATOLOGIC THERAPY(DT)發布了由中國科學家孟宏、李佳芮,奢脈國際化妝品(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專業科研團隊共同署名的論文《皮膚保溼功效的植物複方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