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門診來了一位溼疹患者,特別的點是他患病的部位不是常見的手腳四肢,而是在肛周。因此也想給大家聊聊溼疹一般都長在哪些部位?
病者概述
劉某兩年前在醫院做了痔瘡手術後,肛周開始感覺瘙癢,用了藥物治療沒有明顯好轉。現在現在外陰也出現瘙癢,癢處皮膚發白,呈苔癬樣變。
在北京某醫院也診斷為溼疹,給予皮炎顆粒,他克莫司,曲安奈德,複方硼酸益康唑凝膠。有所緩解,但一直未根治。
溼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肛周也不例外,肛周溼疹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的皮膚病,病變局限在肛門周圍的皮膚,也可以蔓延到臀部、會陰部、陰蒂,患處可出現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痂、脫屑。
病程比較長的患者皮膚有增厚,顏色為灰白或者暗紅,表面比較粗糙,可以導致皸裂、滲出,伴有瘙癢
溼疹都長在哪些地方?怎麼治?
1.耳部溼疹
多發生在耳後皺襞處,表現為紅斑、滲液,有皸裂及結痂。有時帶脂溢性,常兩側對稱。
2.手部溼疹
手部接觸外界各種刺激的機會較多,故溼疹發病率高。多數起病緩慢,表現為手部乾燥的暗紅斑,局部浸潤肥厚,具有局限性,但邊緣可不甚鮮明,常兩手對稱,冬季易形成裂隙。
3.乳房溼疹
多見於哺乳期女性。表現為乳頭、乳暈、乳房棕紅或暗紅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皰疹,邊界清楚,可伴糜爛、滲出和裂隙,可單側或對稱發病,瘙癢明顯發生裂隙時可伴有疼痛。停止哺乳後多易治癒。如單側發生且頑固不愈者,應注意排除溼疹樣癌。
【治療】如果在哺乳期發作者,易伴有滲出或者疼痛,與哺乳有關,可去皮膚科開金銀花等煮水外洗,這種情況不建議自行用藥,畢竟影響哺乳。
4.外陰、陰囊和肛門溼疹
局部瘙癢劇烈,常因過度搔抓、熱水燙洗而呈紅腫、滲出、糜爛,長期反覆發作可慢性化,表現為局部皮膚苔蘚樣變。
【治療】目前西醫多採用類固醇類激素治療,雖然可以達到滿意的止癢療效,但易引起皮膚萎縮、局部多毛、毛細血管擴張等不良反應,因此,中醫療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具有止癢去溼的中醫外洗治療肛周溼疹的方法受到推崇。
中醫湯藥外洗治療肛周溼疹的藥方組成為: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百部,生地黃,赤芍,甘草,煎後晾溫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