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錢鍾書老先生的小說《圍城》,主要寫了男主人公方鴻漸,和幾位知識女性的情感故事,再後來進入婚姻的種種不順,以及生存遇到的困難等等。
方鴻漸在陰差陽錯情況下,交往了一位好朋友趙辛楣,而在整篇小說中,趙辛楣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可以說,主人公方鴻漸在此後的人生重要節點裡,都有趙辛楣的參與。且不說找工作的事情,就是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按理說也有趙辛楣的功勞。
趙辛楣先認識的孫柔嘉,他幫孫柔嘉找工作。在長途跋涉中,對孫柔嘉也是一路照顧。
但最後,孫柔嘉卻對趙辛楣各種回踩,不僅自己踩,還強迫方鴻漸也要遠離趙辛楣。
方鴻漸和孫柔嘉最後一次吵架,導火索其實也是由趙辛楣引起的。方鴻漸工作不順,恰好趙辛楣邀請他去重慶,而孫柔嘉不想讓方鴻漸和趙辛楣走得近,兩人吵架的底火就來自於這裡。
那麼,趙辛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為什麼方鴻漸把他視為知己,而孫柔嘉視他為仇敵,他是不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呢?
一,我們首先盤點下,趙辛楣有哪些值得交往的優點呢?
(1)懂得及時止損,不糾結過往
小說中的趙辛楣,是從美國回來的留學生,在報館任編輯。小說中對他的描述是這樣的:「年近30歲,身材高大,神氣軒昂的人。」
趙辛楣暗戀著蘇文紈。但是蘇文紈喜歡方鴻漸,當趙辛楣知道後,就開始手撕方鴻漸的一系列操作。
第一波操作是聊天。趙辛楣自認才高八鬥,主業還是編輯,擺弄文字的,聊個天應該能佔上風。結果幾個回合下來,沒有佔到便宜。
第二波操作是請喝酒。趙辛楣用盡心機,拼命灌方鴻漸喝酒,就想讓方鴻漸在蘇文紈面前出醜。結果目的達到了,方鴻漸醉酒嘔吐洋相百出。但是蘇文紈卻送方鴻漸回家,趙辛楣又白忙活了。
第三波操作是直接踢走。你擋我追求美女,我就把你踢出局。趙辛楣偷偷把方鴻漸推薦到外地三閭大學任教,以至於學校發來聘請書,方鴻漸還滿臉懵。
趙辛楣的這些操作簡直太幼稚了,像極了初涉愛河的小男孩,為了追求自己喜歡的女神而不擇手段。
但問題是,他已經三十歲了,又是學政治和外交的,做這些事情看起來特別滑稽可笑。
我們只能說,為了追求到心目中的女神,趙辛楣也是用盡心機。
只是蘇文紈既沒能嫁成方鴻漸,也沒有選擇趙辛楣,而是另嫁他人。
彼時,趙辛楣才知道,方鴻漸並不是自己的情敵,自己不過是蘇文紈的備胎。雖然大受打擊,但是趙辛楣並沒有過多去糾結,而是及時止損。
首先給方鴻漸去信:「以往之事,皆出誤會,望勿介意。」主動與情敵和好。
其次,趙辛楣得知蘇文紈已經訂婚時,沒有過激反應。
「辛楣寬宏大度地說:這樣最好,他們志同道合,都是研究詩的。」小說是這樣描述的。
雖然在追求美女時,趙辛楣有些不靠譜,但是在事情明朗化時,他就靠譜了。他迅速調整好心態,和方鴻漸道歉,把從小就暗戀的蘇文紈放下,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所以,從整件事情來看,趙辛楣懂得及時止損,不盲目地陷入情感糾纏,也不去計較曾經發生過什麼。而是心態平和地面對已經發生的,然後再去迎接即將發生的。
懂得及時止損,不糾結過往,不僅對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的一種人生態度。
(2)富有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趙辛楣和方鴻漸他們組團去三閭大學就職,途中孫柔嘉病了,趙辛楣很會照顧人。
「辛楣說外間有太陽,並且竹躺椅的枕頭高,睡著舒服些,教她試穿衣服,自己抱條被先替她在躺椅上鋪好。」
趙辛楣設身處地為孫柔嘉著想,知道病中的人需要什麼,並且親自為她抱被子鋪好,很有愛心。
可以說,趙辛楣的心思比較細膩,處處為朋友著想。
他們到達三閭大學後,為了給方鴻漸爭取福利,也不想別人欺負方鴻漸,趙辛楣對外放出風來說方鴻漸是他表弟。
後來,方鴻漸要結婚。他知道方鴻漸手頭不寬裕,就慷慨解囊,但又不讓朋友覺得難為情。
辛楣問他身邊錢夠不夠。鴻漸說結婚總要花點錢,不知道夠不夠。辛楣說,他肯借。鴻漸道:「借了總要還的」。辛楣道:「後天我交一筆款子給你,算是我送的賀儀,你非受不可。」鴻漸正熱烈抗議,辛楣截住他道:「我勸你別推,假使我也結了婚,那時候,要借錢給朋友都沒有自由了。」
而趙辛楣結婚時,卻並沒有通知方鴻漸,他怕方鴻漸回禮。
心理學上有個觀點叫同理心,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做事情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能讓人覺得被理解、被包容。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在安排一些事情上,儘量照顧得到對方的感受。
趙辛楣很有同理心,時時把朋友放在心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懂得換位思考,永遠不會去計較。而方鴻漸死心塌地和他交往,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3)處事得體,讓人感覺舒服
小說通過對人物的細節描寫,更突出人物個性。雖然趙辛楣並不是主角,但是作者還是在他身上下過功夫的。
比如,趙辛楣是個喜歡請吃飯的主兒。一方面可以突出他豁達的性格,不是小氣的人。同時也傳遞出,他的處事哲學就是,任何事情,沒有一頓飯是不能解決的,如果一頓不行,那就兩頓好了。
趙辛楣準備去三閭大學任職,臨行前就和朋友們吃了頓飯。
小說是這樣描寫趙辛楣的:
辛楣又想招大家吃飯商定行期,辛楣愛上館子吃飯,動不動借小事請客。朋友有事要求他,也得在飯桌上和他商量,仿佛他在外國學政治和外交,只記著兩句,拿破崙對外交官的訓令:「請客菜要好」,和斯多威爾侯爵的辦事原則:「請吃飯能使事物滑溜順利。」
趙辛楣懂得如何聯絡感情,動不動就是請吃飯。
在中國的習俗中,請客吃飯是處事得體的表現。何況,那時的聚餐並不是無用的社交,都是有事情的。
除了請客吃飯,趙辛楣還很會維護朋友的面子,可以說是史上最佳好朋友。
方鴻漸和孫柔嘉去拜訪趙辛楣的母親,結果當初追求方鴻漸的蘇文紈也在趙府。
「你也許不願意看見蘇文紈,所以我趕出來向你打招呼」。趙辛楣急忙出來說明情況,不想讓兩人突然相見難堪。
但是,孫柔嘉卻對自己的顏值比較自信,就進去了。結果,孫柔嘉在見多識廣的蘇文紈面前不堪一擊,只佔下風。
蘇文紈句句諷刺挖苦,讓孫柔嘉很沒面子。蘇文紈臨走時,趙辛楣提醒她,方先生方太太也在招呼你呢?
趙辛楣怕蘇文紈不理睬孫柔嘉和方鴻漸,那樣會更沒有面子。有趙辛楣的提醒,蘇文紈不得不和他們道別。
趙辛楣處事得體,讓每個與他接觸的人都很舒服,可以說是個情商很高的人。
(4)世事洞明,活得比較通透
趙辛楣在小說中剛出場時,言行舉止非常幼稚滑稽,但在後面卻漸漸突出,原來趙辛楣才是活得最通透的人。
比如小說中,對於同學聚會,趙新楣的觀點是這樣子的:開同學會都是些吃飽了飯沒事幹的人跟闊同學拉手去的。看見不得意的同學,問一聲「你在什麼地方做事」,不等回答,就伸長耳朵收聽闊同學的談話了。做學生的時候,開聯歡會還有點男女社交的作用,我在美國,人家就把留學生的夏令會,說是「三頭會議」——:出風頭,充冤大頭,還有情人做花頭。
放到現在,趙辛楣的觀點也是成立的。從這段話中,我們讀出趙辛楣是個有思考能力的人,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再比如,同樣在旅途中經歷種種,方鴻漸的感悟是:「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容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咱們以後恭維人起來,得小心旁邊沒有其他的人。
那麼,趙辛楣的感悟是什麼呢?
辛楣道:「像咱們這種旅行,最試驗得出一個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做朋友。——且慢,你聽我說,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雖然小說是錢鍾書老先生寫的,但這段經典的話,卻是通過趙辛楣傳遞出來的。以至於後來,許多作家在寫關於婚戀題材的文章時,都會引用旅行見人品。
總而言之,在小說中,趙新楣是一個世事洞明,活得很通透的人。當然,他也有缺點,比如身上有舊式文人的浮誇、喜歡賣弄才學等等,但瑕不掩瑜。
那麼,懂得及時止損,處事得體,世事洞明的趙辛楣,為什麼會被孫柔嘉討厭了呢?
因為趙辛楣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那就是越界。
二,任何關係,都不能越界
小說中趙辛楣雖然是個世事洞明的人,但他也犯了一個錯誤,畢竟人就是沒有完美的。
在旅途行中,趙辛楣就已經發現,孫柔嘉是一個有心機的女人。
趙辛楣在船上就曾經說過:「方才我旁觀者看的清清楚楚,孫小姐——唉,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帶她來,上了大當——孫小姐,就像那條鯨魚張開了口,你這糊塗蟲就像送上門去的那條船。
因為趙辛楣看出了孫柔嘉是個心機女孩,知道在旅行中,孫柔嘉就是想釣方鴻漸的。
所以,孫柔嘉在骨子裡是不喜歡趙辛楣的。
趙辛楣太精明,處理自己的感情事上犯糊塗,別人的感情事他卻看得門兒清。因為知道了趙辛楣看透了自己,孫柔嘉又怎麼會喜歡方鴻漸和他走得近呢?
偏偏趙辛楣還沒有警覺,後來在孫柔嘉和方鴻漸結婚時,他又自信地給出建議。
小說中寫道:辛楣看他們只定一間房,偷偷別著臉對牆壁伸伸舌頭,上山回親戚家裡的路上,一個人微笑,然後皺眉嘆口氣。
趙辛楣之所以有這種表現,是因為孫柔嘉和方鴻漸還沒有結婚,但是住在一起了,而且孫柔嘉像害病似的吐,不由得不讓他多想。
同時,以趙辛楣對孫柔嘉的了解,如果他們回到上海方家再辦婚事,肯定會出許多亂子。
結果,趙辛楣就越界了。
辛楣咀嚼著菸斗柄道:「鴻漸,我和你是好朋友,我雖然不是孫小姐法律上的保護人,總算受了他父親的委託——我勸你們兩位趕快用最簡單的手續結婚,不必到上海舉行儀式。反正你們的船票要一個星期以後才買得到,索性多住四五天,就算度蜜月,乘更下一條船回去,旁的不說,回家結婚,免不了許多親戚朋友來吃喜酒,這筆開銷就不小。」
講完這段話,趙辛楣覺得使命完成,非常高興,就喝了一瓶酒,結果酒後又吐了一句真言。
「我不是跟你講過,孫小姐這人很深心嗎?照我第三者看起來,她煞費苦心——」
畢竟旁觀者清,趙辛楣能看出孫柔嘉是煞費苦心想嫁給方鴻漸。這句話沒說完,趙辛楣突然醒悟,自己越界了。
小說是這樣寫的:「我真糊塗,忘了現在的你不比從前的你了,以後老朋友說話也得分個界限,」說時,把手裡的刀在距桌寸許的空氣裡劃一划。
趙辛楣錯就錯在,你和方鴻漸的關係再好,畢竟只是朋友,而方鴻漸和孫柔嘉卻是夫妻呀。結果夫妻之間對話,方鴻漸順嘴就把趙辛楣賣了。
尤其是方鴻漸問孫柔嘉,是不是懷孕了?孫柔嘉一想到自己的那點小心機,全被趙辛楣看個透,就羞憤不已。
後來,方鴻漸準備去重慶,找趙辛楣謀個工作,孫柔嘉阻止,雖然表面上的導火索是她姑媽引起的,但底火絕對是在趙辛楣這裡燒起來的。
哲學家周國平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無論是戀愛、結婚、還是親密的友誼,都以保持適當距離為好。
也就是說,任何關係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所有的麻煩和衝突,都是因為越界引起。
雖然趙辛楣對方鴻漸的事業和家庭操碎了心,但是作為朋友,他越界了,有些事情是不該他管的。
關心朋友不可過分,過分就是越界了。
那麼,趙辛楣是不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呢?如果放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值得交往的朋友。至于越界的事情,畢竟在小說中,趙辛楣也自我反省了。
所以,你身邊如果有趙辛楣這樣的人,是可以交往成為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