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圍城》裡很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2021-01-12 阿昊談古今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中國經典現代文學名著。

全書以主人公方鴻漸回國求職、工作和戀愛、結婚為線索展開,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

錢鍾書《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這是趙辛楣對方鴻漸下的評語。

方鴻漸人不壞,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個好人,他有自己的底線,不作惡;他行事正派,不蠅營狗苟。

方鴻漸原本要學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

錢花得差不多準備回國了,方鴻漸生性懦弱、順和,為了給自己的父親掙面子,為了報答周經理的幫助,他購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證書。

方鴻漸留學歸國後被大學同學蘇文紈看上,但他喜歡的是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由於他舉止不當和其它誤會,唐曉芙拒絕了方鴻漸的追求。

失戀的方鴻漸陰差陽錯下被聘為一所國立大學的教授,後因能力不足以及辦公室鬥爭失利而被辭。

大學任教期間,他結識了孫柔嘉,稀裡糊塗地與她結了婚,卻不堪忍受婚後生活的一地雞毛。

對於方鴻漸來說,學習的苦,他完美地逃避過去了。但是生活的苦,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三閭大學在湖南,與方鴻漸一起從上海去湖南的共有四人。他們的旅途歷經波折這一路困難重重,免不了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與各類人周旋。

同行的四人都各自出力,只有方鴻漸什麼都沒做,什麼忙也沒幫上。因此,旅途結束時,同行的好友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是「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

在方鴻漸往後的人生裡,無論是面對職場鬥爭還是面對家庭矛盾,他除了會逞口舌之快、會發脾氣、會一走了之,竟毫無還手之力,最終被生活逼到了死角。

方鴻漸和多數普通人何其相像:在該努力的時候,沒有好好努力,在該積蓄力量的時候,得過且過,不肯吃奮鬥的苦,最後因為平庸,吃盡了生活的苦。

時間和機遇會揭穿一切秘密,大概年輕時預支的舒服日子,都將在日後以另外一種方式償還。

人到中年,方鴻漸軟弱的性格、薄弱的能力、暴躁的脾氣、毫無主見、情商低下這些缺點,好像也在我們自身身上顯現了。

和我們大多數人很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讀完《圍城》,都會在方鴻漸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是一部讀來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它妙趣橫生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人生的黑暗面。因此,它是一部以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悲劇的書。

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人們往往身在圍城而不知,一不小心,你我也就成了圍城筆下那些可笑又可憐的小人物。

當我們看到《圍城》中的方鴻漸、蘇文紈、孫柔嘉、趙辛楣、李梅亭,覺得他們簡直荒謬可笑的時候,別忘了檢視那個正在批判他們的自己。

看一本好書,好比打一場攻堅戰,書中的內容你的對手,等你看完文字的時候,你的對手就倒下了。那時,你雖然累,但很充實,有種獲得感和勝利的喜悅,成就感爆棚!

而且,讀《圍城》的人,大多會讀不止一次。也許就像人生這一遭,總要進進出出許多個圍城,才使得圍城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不斷提醒吧。

讀了這本書,你會明白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

這本書只要39元,你就可以把這本書帶回家,細細品味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年少不懂錢鍾書,讀懂《圍城》已中年
    年少時看《圍城》,只記得各色人等輪番出場的熱鬧,對於其中的人情世故一片懵懂。如今再看《圍城》,開始念及己身對照現實,進一步思索這段話的奧妙。重看《圍城》,我明白了3個人生道理。《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是:「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這是趙辛楣對方鴻漸下的評語。
  • 「毒舌大師」錢鍾書《圍城》:婚姻能不能幸福,全看男人情商高不高
    婚姻自是圍城,人性弱點亦是圍城,生活、精神,處處有困境。人生就是受困又不斷突破的過程,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突圍而出,才能夠不為自己所困。——錢鍾書《圍城》中學時代就看過《圍城》一書,只記得各色人等輪番出場的熱鬧,對於其中的人情世故一片懵懂。
  • 錢鍾書《圍城》裡的10句妙語,感悟睿智人生,品讀愛情和婚姻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但讀過《圍城》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未必是這一句。《圍城》是民國大師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也被稱為"金句教科書",送給平凡人的"人間指南"。
  • 《圍城》作者:錢鍾書故居
    電視讓我著迷,抑或是劇情和演員都令人讚嘆,演方鴻漸的陳道明,蘇文紈的李嬡嬡,還有演孫柔嘉的呂麗萍,方鴻漸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大約是對三人在這部戲裡的印象太深,後來總覺得陳道明演的角色沒有超越方鴻漸,呂麗萍那怕在演大義凜然的戰士都會讓我想起那個尖銳的孫柔嘉。李嬡嬡已經不在了,可惜太美麗的女子大多不長壽。
  • 連載 |《圍城》錢鍾書(30)
    鴻漸急跑去叫辛楣,兩人進來,孫小姐倒不哭了。辛楣把這事問明白,好言撫慰了半天,鴻漸和著他。辛楣發狠道:「這種學生非嚴辦不可,我今天晚上就跟校長去說——你報告劉先生沒有?」鴻漸道:「這倒不是懲戒學生的問題。孫小姐這一班決不能教了。你該請校長找人代她的課,並且聲明這事是學校對不住孫小姐。」孫小姐道:「我死也不肯教他們了。我真想回家!」聲音又哽咽著。
  • 錢鍾書教你談戀愛!《圍城》裡講述的戀愛技巧,你讀懂了幾個?
    但是從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的愛情故事裡,我們不難得到這幾點感悟:一、想要對某人有深入的了解,不妨一起旅遊!他說:「像我們這樣的旅行,最能檢驗一個人的品性。旅遊是最勞頓、最麻煩的,它能看出人的本性。走了很長的路,彼此並不討厭,才能長久地交往。「「婚後蜜月的旅行順序是顛倒的。
  • 《圍城》中的「白玫瑰」唐曉芙:錢鍾書愛過的原型,其實不是楊絳
    小的時候讀不懂,只記得裡邊有個"渣男"叫方鴻漸,有幾個不太討喜的女配,不知道為什麼就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直到年過半百,再次重逢,才發現當年不懂書中意,再看已是書中人。就比如說最火的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 重看30年前的《圍城》,我明白了3個人生道理
    01、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圍城》裡最毒辣的一句話是:「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得了嶽丈資助出國留學,他卻不好好珍惜: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
  • 錢鍾書《圍城》:比平凡更可怕的是平庸,透過方鴻漸,道出了人生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圍城》就像圍城,隔開了看過書的,和沒看過書的。這種句式,就是來源於錢鍾書筆下的《圍城》,被各大寫手,自媒體廣泛運用。他的夫人楊絳說過: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實是讀不懂書的。
  • 錢鍾書的《圍城》:婚姻就像一座圍城,貌似每個人都身不由己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單身久了,很容易眼饞成雙成對的人,看著別人都有個伴兒,更覺得自己孤單落寞,形單影隻,恨不得立刻找個人談個戀愛,步入婚姻的殿堂,過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
  • 再讀《圍城》:年少時嘲笑方鴻漸,成年後我們都是他
    可推開門的一刻,他才意識到,這情勢有些曖昧……方鴻漸心裡只有唐曉芙,對蘇文紈並無心意,可是他這個人遇事過於優柔寡斷,該拒絕的時候不懂得拒絕。這晚,他和蘇文紈兩個人在院子裡倚欄而坐,並肩賞月。眼看著時間漸晚,方鴻漸在心裡一直提醒自己,「我不能再待在這裡了」,可是卻遲遲未能果斷告辭。
  • 錢鍾書: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
    你也喜歡簡單而溫暖的文字麼?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一起聽故事,品人生!-01-在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 《圍城》裡,錢鍾書老先生曾提及: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 許久未見的朋友,突然發微信告訴我,他要結婚了。
  • 錢鍾書的《圍城》寫了啥?書中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的真面目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當下的婚姻的話,你覺得是什麼?我會引用錢鍾書圍城裡的一句話:"婚姻像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沒有讀過《圍城》的人,大概也都聽說過這句話。《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於1947年首次出版,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 老戲骨陳道明稱:在錢鍾書面前,我覺得自己特別可憐,狗屁不是
    陳道明在接到《圍城》主人公方鴻漸這個角色時是不敢接的,因為他無法把握方鴻漸的形象,他怕毀了錢老先生的作品。和圍城中的其他人物一樣,錢鍾書書中塑造的角色,不是個別人物,而是眾生相。方鴻漸與萍水相逢的,自己喜歡的,玩弄自己的亦或和自己結婚的女人,都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似有非無的感情。在每進入一段新的人生之際,他都會滿懷希望,然而總是會有新的圍城出現。他不是迎面解決問題的那類人,只會逃避。
  • 錢鍾書《圍城》:人間清醒趙辛楣,一個值得方鴻漸學習和感激的人
    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趙辛楣《圍城》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獲得了很多榮譽和稱讚,被稱為「新《儒林外史》」。幾十年來,這部小說的影響力依舊經久不衰。哪怕許多沒有看過小說的人,也知道這句因《圍城》而有的比喻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 電視劇《圍城》知名演技派扎堆,錢鍾書為何單獨表揚其中五位
    英若誠是人藝老戲骨,在《茶館》中飾演的劉麻子鮮活程度不輸于是之的王利發,因此飾演高校長這個人物對他來說並非難事。關鍵一點是,英若誠的年齡和資歷決定了他肯定見識過高松年這樣的人物,也了解那個時代,因此出演高松年想不出色都難。錢鍾書將高校長這個角色放在第二位絕非出於當年的師生情分。
  • 電視劇《圍城》知名演技派扎堆,錢鍾書為何單獨表揚其中五位
    今年是電視劇《圍城》播出三十周年,這部電視劇網絡評分達到9.2分,對於一部文人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來說,確實相當難得,畢竟對比其他評分超過9分的影視劇,《圍城》雖然名氣夠大,但多少還是顯得有些小眾。當年拍攝電視劇《圍城》前,原著作者錢鍾書其實是不太情願的,這部寫作於四十年代的小說幾乎被遺忘了三十多年,很多人甚至包括導演黃蜀芹都沒看過該書。
  • 錢鍾書《圍城》:從主題意蘊到語言特色,告訴你經典是如何造就的
    而方鴻漸到了歐洲,四年裡卻換了三所大學,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最後為搪塞父親和丈人,不得已買了個所謂「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可以想見,方鴻漸當初一定是懷著夢想遠渡重洋的。而其懶散的生活習性,玩世不恭的處世態度,很快便讓他對此喪失了熱情,越來越強烈地渴望逃出這座「圍城」。
  • 錢鍾書被質疑學歷造假?楊絳:《圍城》不是他的自傳
    先來看看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之中,對於主角方鴻漸偽造學歷的幽默風趣而又不失諷刺的描寫: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鈔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自己沒有文憑……可是現在要弄個學位,無論自己去讀或僱槍手代做論文,時間經濟都不夠
  • 錢鍾書《圍城》第一個讀者楊絳,《圍城》圍的不是婚姻,是什麼?
    楊絳特別擔心兩人的感情會遭到錢鍾書父親錢基博的反對。錢基博是國學大師、教育家,但是實行封建家長教育。錢鍾書的兩個弟弟就是由父母之命安排的婚姻。一次,錢基博直接撕開了楊絳給錢鍾書的信,讓人意外的是錢父感念信中楊絳的言辭溫文爾雅、知書達理,並沒有發對他們的自由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