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復調·樂向標作為華語地區獨立音樂新專輯「眾評」項目,自2020年5月底發布第一篇評論以來,評論了25張2020年發行的專輯(全長及EP),邀請到22位作者貢獻了151篇評論。
保持獨立性和多樣性,「以真誠之心,集各方之言」是樂向標這一項目在調性上的宗旨;因此我們決定在2020年度總結中不採用「x大專輯」「年度最佳」這樣的排名形式,而是讓各位作者獨立提名,一併呈現大家在已發布評論的專輯之外的推薦與吐槽,以及為已發布評論的專輯「翻案」或者「唱唱反調」的觀點與想法。
由於每篇文章的最低評論數限制,導致過往的專輯選擇以華語獨立音樂新作中受關注度較高、處於各位作者聆聽範圍交集和品味的最大公約數內的作品為主,許多作者平時dig到的私藏優秀作品,尤其是距離搖滾流派較遠的作品和新人作品因此沒能得到評論和推薦。此外由於寫作精力受限,在有限的發布篇數內也有一些話(hen)題(xiang)度(yao)較(tu)高(cao)的作品沒能涵蓋到。
因此我們決定通過三篇文章回顧並補充去年的常規發布:上篇關於2020年「被低估」(沒有得到足夠關注度,或者大眾評價過低)的專輯;中篇關於2020年「值得關注」的新人(在2020年發行第一張EP/LP的音樂人/樂隊);下篇關於2020年的「失望」專輯。
感謝各位在2020年為樂向標貢獻評論的作者,以及通過閱讀、轉發方式支持樂向標的各位讀者朋友。2021年我們將繼續伴隨華語獨立音樂的新作品發行(並努力加快發布速度和頻率),希望通過我們能讓好作品和新視角與更多的愛樂人相見。
新年快樂,並祝各位牛年繼續保持聆聽。
不是很妙阿森:曾軼可 - 情緒禁區
來到個人第六張專輯,《情緒禁區》是一個天才型詞曲創作者越發成熟的作品交付。
在華語流行音樂,甚至全世界現代流行音樂範圍,歌曲在主流領域的自發擴散力決定因素永遠是Songwriting。曾軼可寫得又好又靈,她的感受力、想像力在同時代華語歌手中是超群的,敏感、浪漫。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好的創作者永遠可以找出私人情感中輕輕挑出共性,幾句抵萬句,一擊必殺。《害羞》《蝴蝶》就是這樣的作品。
除了這份天賦,打動我的還有勇敢。寫出《彩虹》《雌雄同體》——「擁抱是羞恥 擁抱是禁忌 可對我來說 擁抱是命運」,並在主流舞臺上唱出來,我認為華語樂壇應該姓曾(。
非常遺憾的是,機場風波導致被公司半雪藏,節目後的成果快速消失,這張專輯甚至沒能延續《Anti!Yico》精美高水準的(昂貴)製作。尤其後半段完成的單曲,比如《戲》,最終聽到的版本比demo也強不了多少。建議音綜/選秀選手馬上考慮下這首,能感覺到這首歌還有更大的聲音戲劇表演空間、情緒滲透價值。
這張對我來說是近十年來華語女性創作人的Top級作品,少數而邊緣,具有非常突出的、敏感的、勇敢的、珍貴的、閃亮的女性特質。
Floyd Zhou:佛跳牆 - BJ肆
- 在2011年的同名專輯和2014年的《給你看》之後,戴佩妮作為主唱的「佛跳牆」樂隊第三張全長專輯。算上另一張現場專輯,應該是第4張正式發行的音像作品,故名BJ(Budda Jump)肆(IV)。起名方式有點向Led Zeppelin致敬的意思。
- 雖然不如第一張專輯的流暢一氣呵成,也沒有獲得類似第二張專輯金曲獎的肯定,整體上佛跳牆的音樂還是在向前進步。整張專輯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首歌《Sad Sad Song》融合了前半段簡單編曲的時代感與後半部分複雜結構的前衛感,加之流行音樂工業的高製作水準,全專呈現出20%超乎意料的新鮮與穩定感,恰到好處。
- 近幾年通俗音樂從流行到實驗的邊界正在被逐漸打破,尤其是在音色和配器上。專輯中的過載/失真吉他音色動態和空氣感更多一些,鼓的部分也脫離了主流音樂錄音的過度修飾,增加了更多的現場感。
- 與樂隊第一張專輯主要借鑑美國90年代另類搖滾的風格不同,本專體現了一些令人聯想到Pop/Rock黃金時代的聲音特點,同樣以第一首歌為例,開始的原聲吉他部分容易令人聯想到Led Zeppelin的《Baby I’m Gonna Leave You》,後半部分的氛圍營造又接近《No Quarter》的感覺。近年華語pop/rock音樂圈,複雜化與前衛化成為Hip-Hop入侵外的另一股潮流,從萬能青年旅店到Mandarin莫不如是,King Crimson到T2都成了借鑑對象。本專算是非常自然成熟運用前衛化音樂元素的典範。可能是作為有近千萬銷量經驗的樂隊主創戴佩妮在處理商業和藝術性的交叉時有更嫻熟的手感。
- 好的節奏部分是通俗音樂成功的一半。本專的鼓和bass編配在跳脫常規、具備一定複雜度的節拍同時仍然保持了較好的律動性。在近年以一系列追求重複機械的電子化音樂中算是一股清流(也許大陸地下搖滾音樂的土壤不適合Keith Moon和John Bonham們的成長)。
- 本專的尷尬之處在於目標聽眾定位落在了主流商業音樂與獨立音樂交集中的盲區(尤其在大陸市場),導致曝光和轉化都不足,殊為可惜。
(p.s. 雖然是2019年底的專輯,聽到的時候已經2020年了,勉強也充作2020最被「低估」專輯之一)
郭佳:香蕉周刊 - 超人作戰第一號
以戲謔臉孔,卻描摹這個悲觀的時代。但水花都沒聽見就消失在長河。
後生阿豪:惘聞 - 十萬個為什麼
雖然《十萬個為什麼》不是惘聞出道21年裡最偉大的一張專輯,但一定是最精彩的一張。也許是新老歌迷都被樂隊長期高質量的輸出慣壞了,以至於很多人非要去用傳統後搖的定式思維去嘗試理解這張專輯,而忽略了樂隊各位老師在專輯裡的每首歌中各種編曲上的奇思妙想。這無疑是很讓人遺憾的。整張專輯帶給我的聽感就如同專輯封面上的一排排異界林木,好像一個地外星球。每一首歌都似乎是在用一種散步的節奏在探索這個怪異的世界。這個過程是需要慢下來的,所以作為一個探索的人,大可不必一到站就到處找恐龍,從而忽略了身邊同樣神奇的花草鳥獸。
見往不來:臥軌的火車 - 大陸
之前臥軌的這期沒寫,眼看著都跌出樂向標專輯前十了,趁機寫寫——
一種感覺是,江浙多年來經濟文化的積累似乎正反哺面向獨立音樂,新晉樂隊們帶著知識分子式的書面的曖昧感,呈現更加獨立、自我的形象,連帶在地的城市一同躍為搖滾新貴。《大陸》充滿了排練室Jam的影子,東南亞的神秘宗教、戈壁灘的銀河、杭州的河流,有點恍惚的編排方式與所述的這些內容甚至具有一種互文關係。它們是流動的、隨機的、跳躍的,不同的聲音相互推搡又彼此溶解,其迷人也在於,他們堅定地把這樣的繁複和迂迴在專輯裡貫徹到底。
小花絮:某次電郵時周二下午誰沒來的彭順勢提到「偶爾聽到」的臥軌。熬夜過後的清晨初聽《大陸》,精神一振,一口氣聽完了整張專輯,「一種精誠合作的團隊作品」,「正經不錯」!
JoeZhan:鍾玉鳳 / 陳思銘 - 垂釣島嶼
近年來臺灣「本土音樂」新作在文本敘事和音樂形式上呈現出的想像力都令人驚嘆。這張專輯面向海外華人群體尋找「島嶼居民」的身份認同,將琵琶融合進美式民謠講述移民故事,本土民樂手與華裔根源音樂人的對話,以及關於「故鄉」和「漂流」的narrative都值得好好琢磨。
liz16:飛鴻FayeHong - 看望
收斂且正派地將臺灣本土音樂同搖滾樂進行融合,閩南語傳達的根源表達結合直接引入歌詞的戲劇內容。在百合花之外,他們給當下過於浮躁的傳統文化取樣做了更加完整更加沉穩的釋放。跨過語言和海峽的屏障,飛鴻值得更多的關注。
雪嶺:周士爵 / Eddie Beatz - 母語
2020年裡很多獨立樂迷注意到小老虎《戴上耳機就看見了》這張專輯,但同屬於北京說唱圈的Itsogoo成員周士爵的個人專輯《母語》則沒有太多人關注,這不免讓我感到惋惜。所謂的中文說唱圈在近幾年,尤其是《中國有嘻哈》之後,愈發像一個流行文化、變得討好主流,跟「獨立」越來越遠。這個背景下那些堅持深刻表達的嘻哈就顯得很可貴了。
作為Jazz Rap,《母語》是一張非常奔放、自由、即興的專輯,由同樣和小老虎合作過多次的Eddie Beatz負責的Beat,整體氣質較為統一,乾淨、簡約,有著讓人舒適的Jazz味道。Flow、人聲這些方面,周士爵也和也是福的beat有著不錯的契合度,高密度押韻、緊湊節奏和強烈語氣則頗為放肆、犀利,尖銳。
而作為Conscious Rap,《母語》也是整個2020年裡相當具有、甚至是最具有批判性的一張專輯,甚至可以說,是鷗骨音樂成員做出的專輯裡最具反骨的一張。以至於一些歌詞太過敏感(《歡迎來到這現實沙漠》),在流媒體上只剩下去人聲的版本。一張專輯諸多頗具厚重感的意象,又有大量看似戲謔的表達,充滿著對現實的逼問。當然,這也不免使《母語》會讓人覺得「抗議性大於音樂性」了。
周士爵 / Eddie Beatz《母語》,鷗骨唱片
Ziggy:致命搖籃死 - 斷線指令
兵馬司2012年的東西現在聽已經有點nostalgia的意味了,那會兒「獨立音樂」都沒現在這麼普及,livehouse音樂節也還不那麼火爆,一些風格在國內還沒太「復興」……但這張裡出來的創造力在近年出品的新作裡(包括幾乎所有兵馬司自己現在的東西)根本聽不到。「黃金時代」 in hindsight?
2020年中國搖滾樂離完蛋更近了一步:Broken Thoughts - Hearing Ghosts
成神之日(不是)。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佳作,冷漠又疏離的氛圍天才,「概念凌駕於氛圍之上,卻不踐踏氛圍」,鬼氣森森。從另一點說,羅可居實非中國的天才,而是國際的天才(此處乃中性描述,非褒義)。
PS:此專另一個加分點:清楚明了、不故作玄虛的專輯文案(實在受夠了那些情緒化的煽情段落和可怕的學術詞話大爆炸),向美麗致敬233333。
Broken Thoughts《Hearing Ghosts》,美麗唱片
今時今日,專輯這種越發老派的音樂組織方式越發脫節於主流娛樂文化,哪怕在音樂平臺和新一代樂迷中也正被輕視。但在獨立音樂中它依然佔據最主流,有比以往更多的音樂人秉著獨立精神在這種古老的組織形式中創造,前進。
溫帶復調繼續保持獨立性和多樣性,集各方之言,在新專輯的誕生之初,以真誠之心獻上我們對這種嚴肅音樂組織形式構成的作品的尊重——或幫助好專輯跳出來,或直指沉痾弊病,或愛之深責之切,或懲罰無聊原罪,或揭開假面虛名。
樂向標採用10分制打分,所有評委分數平均得出最終得分,五人以上參與打分則成立。評選範圍為華語地區發行的具有獨立氣質的新專輯/EP。
關注我們
微信:鑑賞志
微博:@溫帶復調
知乎專欄:溫帶復調·樂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