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區實驗幼兒園新教師在創客室學習美工
惠濟區實驗幼兒園新教師王璐為自己制定三年職業規劃
河南商報記者杜世民劉慧麗/文楊東華/圖
在鄭州市惠濟區實驗小學,2019年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宋曉靜老師正與外教老師自信地交流著。
剛剛入職惠濟區實驗幼兒園的楊丹丹每周三都會和新入職老師來到創客室,學習美工、扎染、陶藝等不同門類的美育素養課程。
從「職場小鳥」到行業大咖,這中間的路途有多遠?對於宋曉靜和楊丹丹來說,這路程正在不斷縮短。
職場小萌新,三年快速「升職記」
12月2日,鄭州市惠濟區實驗小學進行為期60天的教師口語訓練營的結營儀式。
作為一名新教師,宋曉靜說,口語訓練營讓自己更願意開口說話,在訓練營裡,管理員每天發布口語訓練課題,老師們對他們進行一對一點評。
在宋曉靜看來,這樣的訓練是最真實有效的,經過訓練她更加自信,更樂於開口,能夠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樣,在教學中宋曉靜也收穫了自信。
「在課堂上我也會講述學生們喜歡的話題,多鼓勵孩子們,讓他們樂於表達。」宋曉靜說。
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惠濟區新建學校逐年增多,教師隊伍趨向高學歷、年輕化,研究生人數396人,佔教師總數的12.4%,五年內新入職教師佔教師總數的41.83%。
如何實現職初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從基本規範到有效教育教學的快速轉變?
「惠濟區教育局通過新入職教師崗前集中培訓、區域校本跟崗研修、自主研修、周期跟蹤培訓等措施,加快對1336名新入職教師基本素養、教學基本常規、基本方式和技能的規範培訓。」惠濟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崔永麗說。同時,惠濟區教育局指導引領各學校立足實際,建立三年職初教師發展規劃,圍繞每一年要達到的目標,實施有效的方式和策略。
「幼兒園對每位新入職教師進行了有針對性、層次性、實踐性、系統性的三年規劃培訓。通過對標、尋標、追標、趕標促進每一層級教師的專業提升。」惠濟區實驗幼兒園園長馮靜說。
而惠濟區實驗小學則依託「1+5」模式,強師德塑師風,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
惠濟區實驗小學校長田鄭敏說,在職初教師培養方面,學校通過「課堂初診」「骨幹示範」「師徒幫帶」「動態考核」「展示匯報」等系列活動,指導職初教師紮實落實個人成長三年規劃的每一個環節。
讓身邊人影響身邊人
新入職教師比較多的情況,在鄭州經開區也同樣引起了重視。
通過不斷思考和實踐,鄭州經開區和惠濟區都蹚出一條有效路子。
身邊人影響身邊人,不僅可以讓新教師快速成長,還能多點同時輻射,迅速提升教師隊伍業務水平。
在鄭州市惠濟區,「為構建惠濟區教師隊伍梯級培養攀升體系,惠濟區成立『一束光』惠濟名師工作室,目的是打造有惠濟特點的工作室,工作室遴選出100位名師,來帶動500名骨幹教師,然後再輻射1000名教師,最終達到惠濟教育教師『人人』品質發展。」崔永麗說。
在鄭州經開區,推進「教師成長共同體」,新老教師一對一指導,傳、幫、帶作用顯著。
「教師成長共同體」選拔參加工作兩年以內,積極上進、肯於鑽研、工作認真、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作為成長教師,選拔參加工作五年以上,中小學一級以上職稱,師德師風良好,獲得過區級以上名師、骨幹教師、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組建成長共同體,一對一指導,發揮傳、幫、帶作用。
近兩年來,100多對教師通過學習通網絡平臺,開展備課、研課、上課、課後輔導、作業設置與批改、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等活動。
鄭州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戴紅燕說,共享常態課堂,結對老師完全開放自己的課堂,相互開展聽評課活動。
成長教師通過觀摩指導教師的課堂,汲取經驗,提高自己設計、實施、評價課堂的能力;指導教師通過聽評課帶領成長教師備課、上課或開展指向問題解決的教研活動,提高了解讀教材、組織開展教研活動的能力。結對雙方通過共教共研,實現了成長雙贏。
「在八十五中,新教師有合格課,入職三年教師有展示課,骨幹教師需有示範課,全體教師同課異構。學校的校本課程則是打亂年級層級,實行每周至少兩次的走班制上課。最終形成一師一優課、一師一課題、一師一課程、一師一成果。」鄭州市第八十五中學校長崔隨慶說。
學校搭臺,新教師唱戲
在鄭州市第十一中學,每一位新教師都被指定一位骨幹教師作為指導老師。用三到五年的時間,讓指導教師對新教師從課堂教學、教育管理、課題研究、師生關係等方面進行細緻科學的指導。學校為新教師搭建好參加比賽的「訓練平臺」、草根探究的「展示平臺」、自我提升的「讀書平臺」、對外學習的「交流平臺」等,確保他們能及時有效地對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使其在學校的決策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同時,發揮工作室的輻射力量,為新教師提供開闊的教育視野。2012年,鄭州第十一中學成立青年教師成長研修共同體,每一組指定兩名負責人,通過「沙龍式」活動和「青年教師論壇」等活動,使青年教師相互感染、相互薰陶,分享成功的喜悅,體驗職業的幸福。
鄭州第十一中學充分利用郭勤學名校長工作室、賈穎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李小斌高中數學名師工作室、敬小娟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平臺,發揮引領作用,促進教育可持續、高水平發展。
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有歸屬感
在教師待遇方面,鄭州市惠濟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博介紹,惠濟區已將教師納入平時考核體系,參照公務員標準,按照優秀和良好等次,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
「惠濟區為教師在公租房申請方面開設綠色通道,加快各環節手續辦理的進度,符合條件的教師從遞交材料到取得公租房鑰匙,最快僅需半年時間,提升了教師的歸屬感。」劉博說。
同樣,在鄭州經開區,獎幫結合能大大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內在活力。
近三年來,通過開展捐資助教活動,組織區內愛心企業、個人共募集資金3000餘萬元,對優秀教師、優秀學校和困難教師、困難學生進行獎勵和幫扶。通過「兩獎兩幫」舉措,努力提升教師的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