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有什麼樣的印象,對這次合作有什麼樣的期待?
我知道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近年來組建的國內頂尖樂團。我2014年還在費城聽過樂團的演出,當時上半場是著名鋼琴家王羽佳演奏拉威爾G大調協奏曲。下半場是柴五交響曲。可見樂團也有濃厚的俄羅斯情結。這次非常榮幸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希望能夠把柴一協奏曲的雄壯和偉大展現給大家!
有想過努力成為一個文史方面的研究者(當然天資和才能可能不夠)。在生活中,想要做一個有正能量和責任心的人。
並沒有。我大多數時候更容易記得的是演出前一貫的緊張。印象中,我很少失常,但也很少超長發揮。但超常發揮後,我可能會產生驕傲自滿等不良情緒。所以我可能還是更在意學習的過程。
我可能不太能夠適應觸感很輕,且聲音太清亮的樂器。當然,既沉且悶的樂器演奏起來,也很有難度🎹。
我只能說,在有些時候,我會熱衷於關注同齡人相對缺少興趣的,有人文情懷的事情和文藝作品。但學霸確實談不上👋。
不同的鋼琴家會擅長不同的作品。我個人還是最看重對作品本身最有說服力的演奏。如果一定要強調個人魅力和風格的話。我想魯賓斯坦和肯普夫更能觸動我。在我的感覺中,他們在演奏不少作品時,都有一種「捅破窗戶紙」後的洗鍊和淡然。
應該是巴赫的大部頭作品,比如馬太受難曲或哥德堡變奏曲等。
如果是可以控制的範圍,當然是每天都練。但如果坐飛機或者手受傷,就沒有辦法了。
客觀上就是放鬆休息。但主觀上,我挺想嘗試陶西格或裡赫特的方式,在演奏結束後,把演奏會的曲目小心而規範的再練一次。很多人都建議過我,這是一個改正錯誤和不良習慣的好方法。
大家開心就好,我對大家在製作這些風格各異的表情包時所展現的才華表示欽佩。
在10月6日的「華彩·青春禮讚」音樂會上,安天旭將再次演繹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與此同時,本場音樂會還將為觀眾奉獻兩部新品力作。
其中開場曲為旅美作曲家陳逸涵為交響樂團而作的《氣息》,這也是2018-2019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展演作品,將帶領觀眾聆聽新一代作曲家的靈感與個性。
而中國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新創作的《第十交響曲》,將為本場音樂會重磅壓軸,該作品以「青春禮讚」、「愛的禮讚」、「奮鬥禮讚」為三大主題,將中國傳統音調融入交響樂思維,用音樂謳歌生命、展望未來。作品中的女高音將由享譽世界的歌唱家宋元明實力擔綱。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10月6日演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