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曾在這裡讀書,曾在這古道上相送,千古絕唱的愛情在此起源

2020-12-24 三葉草玩攝影

自從在吳山城隍閣看到那幅富麗堂皇的線刻畫上的民間故事和西湖名人後,心中有了點小衝動,想把西湖的民間故事也嫁接到自己的創作中來,儘管這些故事本身就是經典的,但換成自己的眼光和角度也未嘗不可。

今天來說一說《梁祝共讀》,《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神話傳說之一,說的是浙江上虞祝員外之女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於是就在草橋亭中義結金蘭,而後又同在杭州萬松書院同窗共讀三年有餘。求學期間,兩人在學業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上相互照應,結下了很深的情誼。

杭州萬松書院位於西湖南緣鳳凰山萬松嶺,來到檢票口,迎面就是一個亭臺式的階梯,那就是景區入口處。階梯的外裝飾浮雕,就是一個「梁祝共讀」的場景,梁山伯手持書本,引經據典,祝英臺唇槍舌劍,口吐蓮花,好一場讀書人腦力風暴互相促進的學習場景。

這個古香古色的門樓,應該更像當年梁山伯與祝英臺攜手進萬松書院時的地方,踏進這扇門,也就開始了三年的同窗,一同切磋學問,相互照顧扶持;夙夜展書讀,挑燈寫文章;春來花叢漫步,秋夜暢談理想;登山頂眺望西湖三島,爬石林「坐石弄花忘卻歸」;倆人學問見長,情分加深,共同分享快樂時光。

梁山伯生性憨直,始終未覺察到祝英臺為女兒身;而祝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只是矜持未挑破。三年後,祝父催英臺回家。英臺以心愛的玉蝴蝶扇墜作為信物暗託師母做媒。

在離別時,梁山伯親自送祝英臺沿著長長的鳳凰山古道依依惜別。在離別的「十八相送」途中,祝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向梁山伯暗示自己為女子,但梁山伯依然懵然不解。比如看到這「雙照井」,井前,英臺指著水中的倒影對山伯說:一男一女笑盈盈。山伯惱道:賢弟你怎麼將我比女人?

又比如,梁山伯看到了路邊的觀音堂。笑言道:「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祝英臺說:「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梁山伯就說:「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一路上,梁山伯有點怕祝英臺刁鑽古怪的比喻,而祝英臺感嘆這位梁兄怎麼笨如牛。十八裡相送到長亭,祝英臺說:「多承梁兄情義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裡終須別』,請梁兄就此留步轉回程。」梁山伯說:「當年草橋結拜在此亭,如今,你我鴻雁兩分開,問賢弟你還有何事要交代?」

祝英臺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倆人分手後,梁山伯回書院經師母點破才恍然大悟,英臺是個女兒身。山伯興衝衝趕往上虞,向祝家求婚。但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了。梁山伯在悽楚悲憤中與祝英臺「樓臺相會」,滿腔熱情化作烏有,回家不久即鬱悶而逝了。

英臺聞之,悲憤不已。結婚當日,向父親提出要先到山伯墓前拜祭,否則寧死不上花轎。祝父無奈,只得應允。英臺在墓前哭祭時,突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在狂風暴雨中,墳墓豁裂。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過後,風雨頓息,陽光燦爛,山伯與英臺化作一對彩蝶飛舞而出,他們的愛情在歷經風雨過後獲得了自由和再生。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而萬松書院則是梁祝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在此起源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最全的《梁祝》音樂 | 最美的愛情千古絕唱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佔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 愛來啦重走梁祝化蝶路 連結千古情緣 刻畫杭州愛情符號
    英臺歸家前向師母託媒,又在十八裡相送路上以景傳情。生性厚道的山伯明白真情後趕往祝家時,祝父已將英臺許婚太守之子馬文才,山伯歸家後病故。馬家迎娶之日,英臺花轎繞至山伯墳前祭奠,霎時風雷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縱身躍入,與山伯化作一雙蝴蝶飛舞。相傳梁祝當年同窗就在杭州萬松書院,十八裡相送直到西湖畔長橋。
  • 戲曲電影《梁祝情》演繹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
    在新聞發布會上,影片出品方、金盾影視中心常務副主任鄧仰全向大家介紹了電影的情 節、主題思想和價值意義。鄧主任指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分別時,梁山伯十八裡相送,祝英臺隱喻地向梁山伯傳達了愛慕之心,並相約七 月七日祝莊相會。後遭到祝家莊員外阻撓,逼迫祝英臺嫁給馬家,梁山伯痛心疾首,含恨而 終。祝英臺前去祭拜傷心欲絕、毅然碰碑而亡,轉眼一對美麗蝴蝶飛出,翩翩起舞。鄧主任表示,一定要將這部電影打造成為新時代河南戲曲電影的標杆之作。
  • 梁祝:最美愛情的千古絕唱
    1959年5月27日,由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那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千古流傳,如今人們用各種藝術演繹這段愛情,那份矢志不渝的愛情始終是人們心中嚮往的。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人們用想像給梁祝的愛情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用一個魔幻的表現方式,謳歌了梁祝的愛情。而產生於中世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以悲劇結束的,由於雙方家長的反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
  • 海底「梁祝」,情深永駐!
    青島海底世界精心打造的海底「梁祝」水下表演將在春節期間隆重上演!您或許欣賞過越劇、黃梅戲等各種戲劇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或者看過各種電影版本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或者聽過小提琴協奏曲等各種樂器演奏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取材於中國經典民間愛情故事的各種版本「梁祝」,給我們帶來無限感慨和遐想。但在海底世界演繹這段浪漫、纏綿的愛情故事,您肯定是沒看過的。
  • 全套《梁祝》【收藏版】,真真是美到心窩裡了~
    若有人問:中國古代民間的愛情故事最喜歡哪一個?小編腦海裡馬上就會浮現出《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呢?因為小編被故事裡的悽美愛情所深深感動過。 《梁山伯與祝英臺》描述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尤其是故事末尾的化蝶,可以說是成就了生命的升華,也是人類最真實情感的一種表達,小編覺得這或許就是梁祝能夠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 溱洧風情 ‖ 洧水河邊的愛情傳奇——新密梁祝傳說
    梁祝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是一側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中國漢族四大民間傳說,而其中又以梁祝傳說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來說都居各類民間傳說之首,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 千古愛情永流傳 微山湖畔的梁祝傳說
    2006年5月20日,「梁祝傳說」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濟寧市被列為發源地之一,那麼我們濟寧,到底和梁祝傳說,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悽美的愛情故事。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眾多的國內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報導,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轟動,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那麼,微山馬坡,和梁山伯、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倒底有何淵源呢?據考證,這是中國十處梁祝墓中惟一有文字記載梁祝故事、且內容比較詳細的碑,也是刻立時間較早的一塊碑。
  • 聽一曲千古絕唱,愛一個浪漫城市 ——河南 • 駐馬店
    一千多年來,梁祝愛情故事久傳不衰。這一東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不知被多少文藝作品作為經典愛情題材競相傳揚。小提琴協奏典《梁祝》可謂人間仙樂,千古絕唱,聽來盪氣迴腸,餘音不絕,多年來一直蜚聲海內外。以這一故事為背景的地方戲、民間小調、評書小段、剪紙、繪畫以致民風民俗流傳甚廣。
  • 全套《梁祝》,大飽耳福,餘音繞梁!
    》迎來60歲的生日這隻琴弦上的「蝴蝶」翩躚在時光裡,經久不衰呂思清、李雲迪《梁祝》《梁祝》自誕生至今早已成為世界名曲並發展出了多個版本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也刻進華夏兒女的血脈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民國最悽美梁祝愛情:相愛卻不能相守,這大概就是精神的凌遲吧!
    《梁山伯與祝英臺》悽美的愛情故事相信各位都略有耳聞,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有相關的歷史文物可以佐證。自東晉起,我國民間就開始流傳梁祝的故事,自今已經流傳了近兩千年,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這一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並不是「梁祝」,而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石評梅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高君宇的愛情故事,他們之間的故事和「梁祝」十分相似。唯一的不同點是在「梁祝」是祝英臺先愛上了梁山伯,而在石評梅的故事中是高君宇先愛上了石評梅。石評梅出生於書香世家,父親在清朝時期曾經中過舉人,因此父親十分注重對她的教育,從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學習詩詞歌賦。
  • 梨園| 關于越劇《梁祝》的一點感想
    這齣戲中有一折「十八相送」非常著名,是說梁山伯送祝英臺回家,在從書房門前直到長亭的十八裡路上,祝英臺不斷用充滿諧趣的暗示試圖告訴梁山伯自己的真實性別,以求表明愛意。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裡,性別翻轉流動的遊戲不斷進行,兩性邊界以戲劇化的形式不斷突破,祝英臺的愛情表白也顯得更加婉曲動人。《十八相送》是越劇最膾炙人口的唱段之一。圖為新編《梁祝》,茅威濤飾梁山伯,章益清飾祝英臺。除了表達方式,愛情內質本身也是梁祝得以經典化的重要因素。
  • 梁祝化蝶,中國式愛情自慰
    一曲《梁祝》,千古絕唱。潸落了多少悲楚的淚水,激濺起無數悽美的情愫。它讓人唏噓,讓人惋嘆,讓人膜拜。有人說梁祝的愛情主導過中國民間情感舞臺的千年輝煌。山伯突遭此打擊,氣急而病,一病而亡。英臺聞噩耗拼死到梁家弔孝。後馬家前來娶親,英臺渾身縞素,要求途經山伯之墳一祭,祝父無奈只好應允。轎至山伯墳前,英臺下轎祭奠痛哭,霎時雷電大作,風雨交加,霹靂一聲墳頭開裂,英臺縱身躍入墳中。瞬間陰雲四散,雨過天晴,一對美麗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長空中翩翩起舞,這就是梁祝精靈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雙結對的強烈願望。
  • 化蝶飛,君相隨——電影《梁祝》
    處於當下,又是一個沒有太多未看電影可供選擇的晚上,仲卿點開了《梁祝》開始回顧經典。1994年上映的電影《梁祝》改編自我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它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古代經典的民間四大愛情故事,這些故事不僅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也是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文化典範
  • 《梁祝》|他們的愛情可以化蝶,大多數的愛情卻化成蒼蠅和蚊蚋
    祝母在女兒與梁山伯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愛情的影子。她當年也曾與英臺一般女扮男裝入書院讀書,愛上同窗共讀的若虛。影片中院士夫人淡淡的一聲感慨,「她到底還是嫁入了上虞祝家」,若有若無之間道出了祝母與若虛大師的愛情也曾真摯深切,因而若虛大師為她終身不娶,遁入空門。祝母並不愚頑不化,這從她對祝英臺的教育中可以看出。
  • 肉體可以消亡,愛情的精神卻可以恆久‖跨越1600多年的梁祝蝴蝶夢
    在在中華文化史上,梁祝故事源遠流長,傳說紛紜,呈現了獨特而又繁複的文化景象。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梁祝故事的起源、衍變與發展,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與人文內涵。作為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梁祝傳說最初見諸文字,只是寥寥數字。如唐初梁載言《十道四蕃志》謂:「善權山南,上有石刻『祝英臺讀書處』。」又記:「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 【贈書活動】王立帶你重溫梁祝經典愛情故事
    愛情,是人間的夢想。梁祝愛情,以詩化了的蝴蝶夢,千百年來始終飛舞在痴情兒女的心空。而反映梁祝愛情的文學作品,亦是夢想的產物。在王立的《梁祝蝴蝶夢》出版之際,聚桂文會工作室向讀者贈書20冊。同時推送北京侯泰而先生的書評,以饗讀者。
  • 七夕將近只談風月 原來這些景點背後都有動人的愛情傳說
    這個情人節,不要禮物,愛TA就一起去旅行吧,旅行目的地可得有講究,推薦以下超超超適合情侶的旅行目的地,原來這些景點背後都有動人的愛情傳說。&nbsp&nbsp&nbsp&nbsp萬松書院位於西湖南緣鳳凰山萬松嶺,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代王陽明、清代齊召南等大學者曾在此講學,"隨園詩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讀。
  • 與《梁祝》相伴一生的鋼琴家巫漪麗,化成蝴蝶飛走了
    而她的愛情,也正如經典的《梁祝》一般,悽婉動人。《梁祝》就是我心中的經典   2018年,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巫漪麗先生的演奏看哭了不少人。   她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的攙扶下走向鋼琴,共同演奏中國千古絕唱《梁祝》。鋼琴小提琴相織相融,感覺世界都安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