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2021-01-08 百家號

兩情相悅的愛情總使人愉快,古往今來,多少痴情男女在愛情裡甜蜜、沉淪……愛情是人類永遠的主題,從柳永到納蘭容若,愛情似乎貫穿了他們整個創作生涯,從「楊柳岸曉風殘月」到「人生若只如初見」,愛情的甜蜜與苦澀流淌在詩人的筆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可謂家喻戶曉,自東晉開始,他們的愛情故事就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而在西方的戲劇裡,有兩位和他們一樣,為愛殉情的年輕人——羅密歐與朱麗葉。

01相同點

一、同樣的悲劇結局

梁山伯與祝英臺互相愛慕,但是卻逃不過封建禮教的破壞。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偶遇梁山伯,於是兩人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漸濃。

祝英臺中斷學業返回家鄉後,梁山伯來家探望她,方知她是女兒之身,三載同窗之情,梁山伯知悉祝英臺的身份,遂向祝家求婚,結果祝英臺已經許配給了馬文才,回來後梁山伯抑鬱而亡。

祝英臺出嫁之時,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起大風,祝英臺墳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裂開,祝英臺跳入開啟的墳塋,雙雙化蝶而去。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人們用想像給梁祝的愛情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用一個魔幻的表現方式,謳歌了梁祝的愛情。

而產生於中世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以悲劇結束的,由於雙方家長的反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

戲劇梁祝

在文學作品中以死亡表現男女感情的作品並不少見,東漢《孔雀東南飛》裡的男女主角以同樣的悲劇形式謝幕,死亡滲透在文學作品之中,讓人物形象浸透著幽情的傷感、優美的憐憫,以及纖細的哀愁。

從梁祝與羅朱的愛情悲劇來看,他們都是以殉情結束了生命,用悲傷的結局印證雙方的感情,給後世留下唏噓感嘆。

二、同樣的遭到的家族的反對

在古代封建社會,女子的婚姻必須徵得家長的同意,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絕對的婚姻道德標準。

祝英臺在求學的過程中愛上了同窗師兄梁山伯,這種源於長期相處而萌生的感情,使得祝英臺大膽的向梁山伯表白,長亭相送執手相看淚眼,但是梁山伯在此時並沒有看透祝英臺的真實身份,所以一再錯過。古典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裡的「長亭相送」裡,祝英臺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以物言情,私定終身,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梁山伯回到家中後,去看望祝英臺,發現曾經結拜的兄弟原來是一位千嬌百媚的女嬌娥,心裡歡喜非常,但是兩個年輕人兩情相悅,並不能打破封建禮教的桎梏,梁山伯滿懷憧憬的愛情理想被無情的破滅,祝英臺在父母的強迫下許配給了馬文才。

一段不被家長,不被世俗所容納的愛情,必定是以悲劇收場,在祝英臺的花轎路過梁山伯的墳前時,墳墓炸開裂出一道縫隙,祝英臺在最後一刻撲向她心中的愛情聖堂,以最悲傷的形式成就了一段傳奇,她與梁山伯雙雙化蝶而去。梁祝的悲劇反映了封建禮教對於男女青年的迫害,兩情相悅的年輕人由於家庭地位的懸殊只能以悲劇收場。

這個結局雖然是悲傷的,但是魔幻主義的表現手法,又使得故事的結尾柳暗花明,在人們美好的想像中,他們是變成了蝴蝶雙宿雙飛,黃泉碧落永不分離。

與梁祝一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也沒有得到家族的認可,不同的是,這一次不是門第觀念,而是兩家世仇。

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的貝洛那城住著兩家聲望很高的家族,凱普萊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兩家由於世仇經常發生尖銳的矛盾,兩個家族之間不斷發生血腥的爭執。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認識了凱普萊特家族中一位可愛的姑娘——朱麗葉。

他們深深的相愛著,但是在一次誤會中,羅密歐殺死了朱麗葉的堂兄提伯爾特,這一次少年之間的逞兇鬥狠,使得兩家的矛盾更加深刻,羅密歐犯下殺人之罪,城市的統治者決定驅逐羅密,下令如果他敢回來就處死他。

羅密歐在善良的神父的安排下,在離開的夜晚見到了心愛的朱麗葉,並且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在羅密歐轉身離開時,出身高貴的帕裡斯伯爵再次求婚,凱普萊特非常滿意,命令朱麗葉立刻準備下星期四的婚禮。

舞蹈羅密歐與朱麗葉

梁祝的愛情悲劇與羅朱的悲劇一樣,同樣都遭到了反對,不同的是,梁祝是被家族門第和封建禮教所束縛,而羅朱是被家族利益所羈絆。他們的悲劇矛頭都指向外界的壓力,在外來思想的幹預下,兩對年輕人知能以生命對抗強大的外界力量,以悲劇完成愛情理想。

三、都有對於愛情的執著

在受到外界反對之時,祝英臺並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她早就報有必死之心,所以當花轎路過梁山伯的墳墓時,她下轎哭訴三年同窗之情,回憶和梁山伯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或許是她的真摯感情打動了上天,梁山伯的墳墓開裂,祝英臺毫不猶豫你跳進去,最後和梁山伯雙雙化蝶飛舞,這段故事裡的兩位年輕人,以忠貞的愛情,執著踐行著「天長地久」的諾言。

朱麗葉在受到家族壓力之時,去求助神父幫忙,神父為了化解兩家的恩怨,同時也成全兩個年輕人的愛情,給了一份可以偽裝成假死的藥,朱麗葉假死以逃避和帕斯伯爵的婚禮。而執著的羅密歐並不知道細情,以為朱麗葉已經死去,悲痛欲絕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棺槨前自殺。朱麗葉看到羅密歐離去,又豈能苟活於世,於是也死於羅密歐身邊。

兩對年輕人用生命詮釋了愛情的意義,借用一句古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02不同點

一、東西方愛情的處理方式不同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書寫的愛情悲劇,文藝復興時代,各種新的思想,新的思潮如雨後春筍般的萌發。

文藝復興時代歐洲封建社會逐漸解體,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人文主義的誕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莎士比亞寫下《羅密歐與朱麗葉》,主要目的的是反對神權,反對禁欲主義,反對蒙昧主義。

羅密歐與朱麗葉產生的時代新興資產階級已經崛起,但是封建勢力依然固守著統治地位,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了追求愛情,不惜用生命去與之對抗的力量,就來自封建家族。羅密歐與朱麗葉實際上是被莎士比亞賦予了另外一種意義,一種代表新興思想的代表,在這兩個年輕人身上,可以看到青春與活力,正好與死氣沉沉的封建力量形成鮮明的對比。

羅密歐從一開始並不是追求的朱麗葉,而是在追求羅瑟琳的過程中,偶遇了朱麗葉,在見到朱麗葉你美貌後,立刻摒棄了曾經熱烈愛戀過的姑娘,而朱麗葉也同樣為了羅密歐放棄了帕裡斯。

在羅密歐被流放的前夜,他們偷偷歡愉了一夜,莎士比亞反對禁欲主義的思想意圖就呈現出來。

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活的時代,正是封建思想與道德教義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東方人追求愛情的方式,就比西方人含蓄蘊藉了很多,祝英臺儘管愛慕梁山伯,但是兩人都是受到過儒家教育的年輕人,更加深知「男女大防」的道德底線,《化蝶》裡曾有這樣一句唱詞:「同窗共讀整三載」,那麼這三載時間,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呢?「同床而睡,結腳而眠」,在柏拉圖似的愛慕裡,深深的壓抑著內心的波瀾,這就是封建禮教裡的「發乎於情止乎於禮」。

十八相送中,祝英臺更是把那種女子的欲說還休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幾次三番的表白沒有被笨頭笨腦的梁山伯看穿。梁祝這種含蓄的愛情,更加容易被普通大眾所接受。整個故事的發展潤物無聲,自然發展,唯一的高潮部分就是結尾處的「化蝶」,羽化成蝶的神話,使大眾的同情得到了釋放。

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倫理道德上的不同,同樣是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更加熱烈奔放,而梁祝更加含蓄矜持。

二、情節的發展不同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展自然而流暢,在前期求學之中,沒有任何突出的矛盾,兩個沉浸在愛情中的年輕人,讀書學習,祝英臺產生愛慕的過程,都像涓涓細流一般逶迤而出,沒有什麼大風大浪的事情發生,甚至到「十裡相送」都是平鋪直敘,不見任何波瀾起伏。

最大的矛盾衝突就是祝英臺回到家裡後,梁山伯上門求親被拒絕,後來抑鬱而亡,連故事的高潮部分都在結局處表現。

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就完全不同,整個故事充滿著無可調和的矛盾,故事的一開始就把矛盾推向了高潮,兩個家族的利益衝突。家族的衝突,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送到了風口浪尖上。

羅密歐追求朱麗葉的過程也是矛盾重重,當他愛著羅瑟琳的時候,他曾經讚美她:「丘匹德的金箭不能射中她的心;她有黛安娜女神的聖潔,不讓愛情軟弱的弓矢損害她的堅不可破的貞操。她不願聽任深憐密愛的詞句把她包圍,也不願讓灼灼逼人的眼光向她進攻,更不願接受可以使聖人動心的黃金的誘惑。」

羅密歐在沒有遇見朱麗葉前,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獻給了另外一位姑娘,這樣一個浪蕩公子,見異思遷的性子,怎麼也不能把他往深情款款的痴情男子上靠。這種文藝作品中的缺陷性表現手法,更突出了羅密歐這個人物的真實性,更加立體的展現了一個更豐滿可感的人物。

舞蹈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士比亞的戲劇從一開始就跌宕起伏,矛盾重重,仿佛男女主角有過不完的難關,得不到家族的認可,羅密歐還失手殺死了朱麗葉的堂兄,在兩人情愛繾綣之時,又因為誤會而雙雙殉情。每一個伏筆都為下一個矛盾埋下了伏筆,所謂「草蛇灰線,伏延千裡」就是這個意思了。

梁祝的情節發展順其自然,娓娓道來,更像是一篇清理脫俗的小詩,羅朱的愛情更像是奔騰的河流,激越慷慨,矛盾叢生。

三、男女主角的性格不同

梁山伯是一位受到過封建禮教薰陶過的書生,他純樸、自律,略顯呆板,在活潑的祝英臺面前,他更加的木訥無趣。

在祝英臺的三番兩次的表白下,他完全聽不懂其中的深意,還很生氣祝英臺含蓄的表白,當祝英臺委婉的表達,「你看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而梁山伯卻聽不出其中深意,甚至以為祝英臺在嘲笑自己,「愚兄本是男子漢,你不該將我比女人」。

比起勇敢表白的祝英臺,梁山伯迂腐呆板了去意趣,而反觀祝英臺,敢於在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下,大膽的追求自己的愛情,這份勇氣,這份可愛,更是難得至極。

在反抗封建力量上,梁山伯只能消極的殉情,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祝英臺大膽的反抗家族的安排,甚至在出嫁那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

羅密歐的性格更加熱烈,在追求喜歡的姑娘這件事上,更加主動。他熱情浪漫,容易得到女孩的欣賞,不管是他初次喜歡的羅瑟琳,還是後來愛上的朱麗葉,都能從他的身上感受到青春與激情。羅密歐性格溫和,熱情、直率、善良,就是他直率的性格把他逼到了絕境,他殺死凱普萊特家族的人(提伯爾特),殺死帕裡斯,都是忍無可忍的,都是情況所逼,都表現了他性格中的衝動,但是他對於所愛之人,可以放棄生命,又是一個純潔的孩子。

羅密歐的性格比起梁山伯來,更加直率,也更加富有反抗精神,羅密歐追求愛情更想是一團熱烈的火焰,燒死自己的同時,燃燒了別人。而梁山伯更像是一杯溫吞的白開水,雖然無趣,但是又不能離開。

朱麗葉美麗純潔,善良溫和,她更像一朵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在家族的利益面前,她保持冷靜的立場,她不囿於家族的限制,勇敢的接受羅密歐的愛情,為了愛情不惜以命相隨。

兩個故事的男女主角在愛情的表現上都是忠貞不渝的,但是性格各有差異,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兩個來自不同國度的愛情主角,表現感情的方式也是大相逕庭。

梁祝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在魔幻主義的表現方式下,一個本該以悲劇結尾的故事,化成了浪漫主義的傳說,而羅密歐與朱麗葉,本來殉情後就是一個悲劇的完結,但是兩個家族因此恩怨消弭,又從一個悲傷的故事,變成了完美的結局。梁祝、羅朱的故事,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碰撞,更是古典與浪漫的邂逅。

相關焦點

  • 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家族的過往,卻成為兩個年輕人悲劇
    對於威廉·莎士比亞,我想就算是在世界上也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號,他的悲劇作品更是享譽世界,作為他早期所創作的愛情悲劇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是聞名世界,雖然這部戲總是喜歡被人們誤認為是他的四大悲劇之一,但這部戲也確實是一部並不遜色於四大悲劇的戲劇。
  • 在看《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前,不要輕易否定愛情
    在這三個故事中,如果說有一個是你從未讀過或看過,卻在很早之前就已知曉結局的,那一定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畢竟,《孔雀東南飛》是高中時期要求全文背誦的樂府詩,而大家從小到大總有那麼一兩次機會要陪著自己的長輩看戲曲《梁祝》。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 揭秘:你不知道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真相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傳頌。據說歷史上確有其事,它於1303年發生在義大利維羅納城。然而羅密歐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專情,而朱麗葉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聰明。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
  • 【知識廣角】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編者的話: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中央芭蕾舞團經過精益求精的復排,即將於下個月推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近來受到了熱情的關注和支持。
  • 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西安上演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嬌莉)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月8日晚在西安大華1935玖劇場上演。導演李垚說:「這是一部很Happy的悲劇」。在這部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相識、戀愛不是發生在舞會和陽臺上,而是在蹦迪的過程中。「黃梅戲」等戲曲元素也出現在舞臺上,念白由莎翁經典風格變成了融入方言、BeatBOX等元素的腔調,簡單易懂還接地氣兒。時下流行的各種梗也會從演員嘴裡爆出來。「梁祝」「天仙配」等同樣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也被拿來調侃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
  • 中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愛情傳奇
    而西方人的愛情則是澎湃而奔放的,他們的愛情大都數都有鮮活期。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她們就會很爽快地說再見,去尋找下一段愛情。雖然過程不太一樣,但其實都在尋找相伴一生的人。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悽美的愛情故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因為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所以兒女婚嫁向來都是門當戶對,父母之命。而梁祝就是這一時代下的悲壯愛情。
  • 鐵幕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劇何止羅密歐與朱麗葉
    比起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知名度似乎更高。30年代大眾女神費雯麗就夥拍勞倫斯.奧利弗,在舞臺劇中扮演過朱麗葉。
  • 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原因:享受貴族榮耀,卻不想承擔義務
    愛情總是很微妙,來的時候漫不經心,走的時候刻骨銘心。自古以來,美好的愛情絕對是慢慢歷史長河中那顆微弱但是經久不衰、一直閃光的星星。在很多故事、民間傳說中,愛情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譬如焦仲卿以及妻子劉氏;梁山伯、祝英臺,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都是傳唱愛情永恆的經典。
  • 全新版《羅密歐與朱麗葉》:明明是經典悲劇,怎麼看著看著就笑出聲了
    這兩位會成為後世風靡幾百年的愛情符號。談及莎翁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那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數百年來上演的無數版本,人們都是被羅朱二人的悲劇感動得落淚,可謂是「無淚水不羅朱」。2021新年伊始,這部全新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即將登陸西演LIVE·大華1935劇場,無論是喜歡經典的觀眾還是喜歡先鋒的觀眾,這都是一部您不可錯過的佳品。如果您認為這部《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大家印象中那個悲情故事,那麼我們只能和您說抱歉,讓您失望了。因為這是一部現代、時尚、先鋒,令您「萬萬沒想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 欲望還是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史
    引子:羅密歐與朱麗葉痴迷的、盲目的、不遺餘力的追逐的到底是掙脫束縛後解放的快意?還是內心深沉的愛?到底是愛情的悲劇還是情慾的悲劇?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他們內心的世界。 在故事的一開始,羅密歐說自己深深的愛上了一個姑娘,而且再也不可能愛上其他人,但是一天後,他就和另一個女孩結婚了。
  • 《西廂記》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西方戲曲的大團圓與悲劇傳統
    二、承載著自由精神的雙姝 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西方正興起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即文藝復興運動。《羅密歐與朱麗葉》便在人文主義的浪潮中應運而生,成為一部攜帶著反封建精神的愛情悲劇。
  • 是悲劇,卻暗含喜劇色彩,《羅密歐與朱麗葉》莎翁筆下的千古絕唱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因其知名度以及故事的悲壯色彩常被誤認為莎翁的四大悲劇之一。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莎翁的四大悲劇為《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和《哈姆雷特》。
  •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
    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揚這種人文主義思想,《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識的愛情巨作。故事介紹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這兩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經常械鬥。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17歲,品學端莊,是個大家都很喜歡的小夥子。
  • 《羅密歐與朱麗葉》荒誕愛情如何淪為經典
    ---《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幕 第二場作為大劇作家莎士比亞一個最著名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一直被奉為經典,多年來也一直活躍在各大戲劇舞臺上,翻拍的電影也榮獲許多獎項,但是,將經典搬到現實中來,這樣的愛情卻成為人們抨擊的對象。原因為何?要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僅僅因為見過一面,就決定要結婚,在短短的五天裡,就完成了相遇,結婚,初夜,逃亡和殉情。
  • 莎翁永恆愛情經典,原版英文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齣悲劇,但兩個青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對愛的追求與雙殞結局,終於使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許多學者和評論家從這個意義上稱這齣戲是樂觀主義的悲劇,也就是人們慣說的悲喜劇。
  • Romeo & Juliet / 羅密歐與朱麗葉
    其實不單是中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全世界也享有同樣的地位,雖說莎翁的四大悲劇裡壓根就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位置(莎翁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奧特羅)。但,按照被改編成各種體裁的文藝作品的數量和傳播範圍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絕對勝出。《羅密歐與朱麗葉》作於1579年,雖屬悲劇,但整部作品與作者同時期的喜劇精神相通,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情節既單純又曲折。
  • 純音樂丨《羅密歐與朱麗葉》,世界上最美的愛情故事!
    《Romeo & Juliet 羅密歐與朱麗葉》 喬瓦尼·馬拉蒂 《Romeo & Juliet
  • 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
    3.這就是愛情的錯誤,我自己已經有太多的憂愁重壓在我的心頭,你對我表示的同情,徒然使我在太多的憂愁之上再加上一重憂愁。4.愛情本來是盲目的,讓他在黑夜裡摸索去吧。5.沒有受過傷的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
  • 莎翁情史:莎翁浪漫的愛情,成就了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那是東方,而朱麗葉就是太陽——《羅密歐與朱麗葉》啊!火炬不及她那麼明亮。我唯一的愛來自我唯一的恨。從莎士比亞的語言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是那樣熱烈,又是那樣的痴狂!享譽世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誕生,也許能從影片《莎翁情史》中找到答案。影片充滿了浪漫,情節或是虛構,但卻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同樣也使人們信服《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這樣誕生的。人們印象中的莎士比亞應該是一個相貌平庸的劇作家。然而影片中的莎士比亞卻是這樣呈現在觀眾面前:一個年輕英俊的男子,正在奮筆疾書。
  •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