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前,不要輕易否定愛情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如果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的下一句,大部分人都會想脫口而出「直教人生死相許」。

其實這句耳熟能詳的愛情金句是金庸先生的化用,他在借吳莫愁的口道出心中的愛情觀。而此句最早的出處應為金代文人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秋。

最開始這首詞是寫給大雁的,描述的是大雁間忠貞的愛情故事,而不是寫給人的。

但是,大家又偏偏對愛情很有感觸,覺得元好問的這句詞不但能形容大雁,還更貼合戀愛之人的心境,於是這詞就慢慢地變成了我們常說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個版本了。

那麼,當看到這句話,你的腦海中會浮現誰的故事呢?是化成蝴蝶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自名為鴛鴦的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劉氏,還是西方世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呢?

在這三個故事中,如果說有一個是你從未讀過或看過,卻在很早之前就已知曉結局的,那一定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畢竟,《孔雀東南飛》是高中時期要求全文背誦的樂府詩,而大家從小到大總有那麼一兩次機會要陪著自己的長輩看戲曲《梁祝》。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在一次宴會上,羅密歐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兩人一見鍾情,當夜即在凱普萊特家的陽臺上秘密約會,並且私訂終身。三日後,當地的勞倫斯神父在教堂為他們私下主持婚禮。

但就在新郎回家的路上,羅密歐與新娘的堂兄發生衝突,失手殺人遭到流放。同時,凱普萊特強行要朱麗葉嫁給伯爵,朱麗葉為逃避婚約在神父的幫助下假死。但是,陰差陽錯之間,羅密歐誤以為朱麗葉真的死了,他便在朱麗葉面前服毒自盡。不久,朱麗葉醒來,她發現羅密歐已橫屍身旁便舉刀殉情。

如同梁祝的故事在中國代代相傳一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在西方也是家喻戶曉,他們都被視為歌頌愛情的千古絕唱,而梁祝、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是成為愛情符號和象徵,被後世之人不斷引用。

比如,美國歌手Taylor Swift有一首歌love story就以此故事為靈感,裡面的男女主角就以羅密歐、朱麗葉為名,而最後的「Marry me Juliet」更改了莎士比亞的悲劇結尾,這可能是每個女孩都會幻想的結局,也是每個人希望羅密歐與朱麗葉能夠擁有的幸福結局。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愛情據說是發生在1303年的義大利,但具體細節尚不可考。而此後數百年間這一悲劇都是依靠民間口口相傳而沿襲保存,直到莎士比亞以此故事為靈感,創作了《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翁的戲劇改編更是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長出了翅膀,在此後的歷史長河中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熟知和喜愛,所以,我們有必要來仔細探究一下莎翁戲劇版本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魅力?

回到文藝復興時期

看一場《羅密歐與朱麗葉》

現在讓我們設想有一座劇院,樣子如重建後的倫敦環球劇院那般。劇場上空飄揚著一面旗子;成百上千的觀眾站在庭院裡,人滿為患,擠著爭搶舞臺邊上的好位置;而另外數千主顧則落座於劇院三層圍廊中的某一層,邊喝著麥芽酒邊跟朋友碰面,討論著前一天教堂裡的布道。

喇叭聲響起,人群安靜了下來。突然,亭子頂上出現了一個頭戴月桂花環、身穿黑色衣服的身影。這個人就是「合唱隊」,其實這個隊裡只有他一人,他不參與演出,只負責導入劇情。他的語言是莎士比亞最擅長的義大利體十四行詩,他的話語將蒼白的劇院變為劇情的發生地,成為充滿戲劇衝突的故事情節的一個暗喻:

「有兩個巨族......」(他伸手指向舞臺後面兩間化妝室的門,不久有著宿仇的這兩家人就會從這兩扇門裡走出來。)

「門第相當......」(以手勢強調出這兩扇門完全一樣,都很有地位,與各自的家庭地位相符。)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維洛那城......」(清晰地建立起人們對故事發生場地的概念,幫助開始演出的演員們形成對表演的自我意識。)

合唱隊(致辭者)的十四行詩現在繼續擴展那兩扇門的暗喻:剛才它們分別代表兩個家族,現在又代表這裡的居住者,接著又代表這兩個家族的孩子們。

是命運註定這兩家仇敵生下了一雙不幸的戀人;

這僅僅是戲劇的前奏,但在這些押頭韻的臺詞裡已經預示出這齣戲的標誌性特點——上天的宿命安排。這個演員(致辭者)繼續說道:

這一段生生死死的戀愛,

還有那兩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對多情的兒女殺害,

演成了今天這一本戲劇。

我們被引入了戲劇情景的想像中:我們將在這裡待上兩個小時,我們會看到一對老天註定會遭遇不幸的年輕戀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宅邸,不同的家族;我們還會看著他們死去,並以他們的死至少帶走了兩家父母的仇恨。這是個老式悲劇,就像《普羅米修斯》和《俄狄浦斯王》那樣,我們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已經知曉結局,卻只能在忐忑與悲憫中看著可怕的事降臨在美好的年輕人身上。

羅密歐出場了

羅密歐第一次出場是在對他的朋友訴說他對羅莎琳的愛情——「洞察萬物的太陽,從天地伊始就沒見過能與她匹敵的美人。」

羅密歐:

她有黛安娜女神的聖潔,不讓愛情軟弱的弓矢損害她堅不可破的貞操。她不願聽任深憐密愛的詞句把她包圍,也不願讓灼灼逼人的眼光向她進攻,更不願接受可以使聖人動心的黃金的誘惑;啊!美貌便是她巨大的財富,只可惜她死後,她的美貌也要化為黃土!

班伏裡奧:

那麼她已經立誓終身守貞不嫁了嗎?

羅密歐:

她已經立下了這樣的誓言,為了珍惜她自己,她造成了莫大的浪費;因為她讓美貌在無情的歲月中日漸枯萎,不知道替後世留下她的絕世容華。她是個太美麗、太聰明的人兒,不應該剝奪她自身的幸福,又使我抱憾終生。她已經割捨愛情,我現在活著也等於死去了一般。

這一首愛情詩篇具有伊莉莎白時代早期及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中浪漫抒情詩的全部特徵:屬於白體詩,但經常押尾韻,有平行結構,正反對比,矛盾修辭法、押頭韻,語言近乎堆砌。但這並不只是一首抒情的愛情詩,實際上,它主要討論的是性愛以及羅莎琳口中守貞一生的誓言——在他看來,這種守貞就是「莫大的浪費」。

這段對話結束後,羅密歐和班伏裡奧便穿過他們家的大門退出舞臺,而與此同時,有另外三人——凱普萊特先生、一個僕人和帕裡斯伯爵——從凱普萊特家的門進人了舞臺。

莎士比亞時代的戲劇經常就是這樣「分場」的,兩個場景的中間只有短暫的停頓;然而,每個這樣的場景分割都意味著一個新的場所、新的鐘點,甚至新的日期。

羅密歐和朱麗葉初次相見

凱普萊斯家的宴會開始了,樂師們在為戴著面具跳舞的客人們伴奏,而就在這時羅密歐第一次看見了朱麗葉。

羅密歐:

(向著僕人)那是哪家的小姐?

僕人:

我不知道,先生。

羅密歐:

啊!火炬遠不及她的明亮;

她皎然懸在暮天的臉頰,

像黑奴耳邊璀璨的珠環;

她是降落在人間的明珠!

瞧她隨著女伴進退周旋,

像鴉群中一頭白鴿翩趾。

我要在舞會後追隨左右,

握一握她那纖纖的素手。

我從前的戀愛是假非真,

今晚才遇見絕世的佳人!

我們要注意這一戲劇中對於「光」這個意象的大量應用:朱麗葉比火炬還要耀眼,像是黑人耳邊璀璨的珠環懸在「暮天的臉頰上」。

她在女人中的耀眼就好比一隻雪白的鴿子處於一堆漆黑的烏鴉之中。至此,我們看到,戲劇在決鬥和敵意中開始,而在愛和對愛的讚美中向前推進。

一番紛繁之後,羅密歐和朱麗葉跳起舞來了。兩人沉浸在他們熱烈的眼神交流中,然後開始了他們的初次對話:

羅密歐:

要是我這俗手上的塵汙

襄讀了你的神聖的廟宇,

這兩片嘴唇,含羞的信徒,

願意用一吻乞求你餚怒。

朱麗葉:

信徒,莫把你的手兒侮辱,

這樣才是最虔誠的禮敬;

神聖的手本許信徒接觸,

掌心的密合遠勝如親吻。

羅密歐:

生下了嘴唇有什麼用處?

朱麗葉:

信徒的嘴唇要禱告神明。

羅密歐:

......那就讓手的工作交給嘴唇

他們接吻了。在第一次接吻之後,他們才知道彼此的身份。羅密歐感慨:她是凱普萊特家的人嗎?暖喲!我的生死現在握在我仇人的手裡了!

然後是朱麗葉:恨灰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

舞會結束了,悲劇開始了。

在朱麗葉的陽臺

羅密歐進場了,躲躲藏藏地不讓跟著他上場的朋友們發現,對於他們的叫喊也不予理會。他肯定「跳過了果園的牆」,班伏裡奧對驢叫般呼喚羅密歐的茂丘西奧說,然後他們和其他朋友離開了。

現在場景換到了牆的另一邊,羅密歐站在那裡,但還沒有意識到他就站在朱麗葉的窗下。羅密歐轉過來對觀眾議論起了茂丘西奧:

沒有受過傷的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

以此開始了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個場景,也是文學世界中最為人稱道的愛情場景。朱麗葉突然出現在了她的陽臺上,羅密歐躲了起來。在他眼中,她就是光,就是光本身,這個暗喻將貫穿全劇。

羅密歐:

輕聲!那邊窗子裡亮起來的是什麼光?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起來吧,美麗的太陽!趕走那妒忌的月亮......

朱麗葉知道他在下面嗎?她沒有看見他,但是聽她的口氣,好像她感覺到了羅密歐就在附近。

朱麗葉:

羅密歐啊,羅密歐!為什麼你偏偏是羅密歐呢?否認你的父親,拋棄你的姓名吧;也許你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只要你宣誓做我的愛人,我也不願再姓凱普萊特了。

羅密歐:

(旁白)我還是繼續聽下去呢,還是現在就對她說話?

朱麗葉:

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敵;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這樣的一個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腳,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臉,又不是身體上任何其他的部分。啊!換一個姓名吧!姓名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叫做玫瑰的這一種花,要是換了個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的芬芳;羅密歐要是換了別的名字,他的可愛的完美也絕不會有絲毫改變。羅密歐,拋棄了你的名字吧;我願意把我整個的心靈,賠償你這一個身外的空名。

羅密歐聽到這裡已經忍不住了,他站了出來,袒露了他的內心——

羅密歐:

那麼我就聽你的話,只要你叫我寶貝,我就重新受洗,換了我的名字;從今以後,永遠不再叫羅密歐了。

對於這兩個如此動人地自我表白的年輕人,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如此優美動聽的詩歌不大可能是從一個13歲的女孩和崇拜她的少年嘴裡說出來的。但是這其實並不奇怪,羅密歐和朱麗葉愛的誓言是劇作家想像力的自由放飛。

他的目的是讓蒼天註定必將遭遇不幸的激情在觀眾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因為雖然劇中探究的是真正的人類感情,但是現實主義不是這位劇作家的目標。莎士比亞的語言是藝術,是表達,是真實——有著它獨特個性的真實。

最沉痛的一幕

羅密歐與朱麗葉私定終身後一個被迫逃離,一個被迫假死,而這最後一場就發生在朱麗葉的「墓碑」前,朱麗葉已經被「埋葬」在這裡。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得知羅密歐並沒有獲得勞倫斯神父的傳信,不知道假死的事情——信使沒能傳到話。相反,他卻獲知了那個假消息:朱麗葉已經死了。因此,他從賣藥人那裡買來毒藥後快速回到維洛那。他走上舞臺,盯著他深愛之人的墳墓。

羅密歐:......

朱麗葉躺在這裡,她的美使得整個墳墓像被籠罩了一束光。

啊,我的愛人!我的妻子!

死亡雖然奪去了你甜蜜芳香的呼吸,

卻還沒侵蝕你的美貌;

你還沒有被他徵服,依然美麗如故,

你的嘴唇、面龐,依然透著紅潤,不曾變得灰白。

啊!親愛的朱麗葉,

你為什麼仍然如此美麗?難道我應該相信,

那虛無的死亡,

那面目可憎的惡魔,也是個多情種子,

要把你藏匿在黑暗中做他的情婦?

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我要永遠陪伴著你,

再不離開這被夜色籠罩的宮殿;

我要留在這兒,跟你的侍脾,跟那些蛆蟲們在一起;

啊!我要永遠地在這兒安息了,

讓我這已經厭倦了這個世界的軀體,

衝破厄運的束縛。

羅密歐最後一次擁抱了朱麗葉之後,吞下毒藥,然後再最後一次親吻他的愛人,用最後的力氣說道:「我要在和你的吻裡離開這個世界。」

他要以死擺脫「惡運之星」的「束縛」——戲劇一開頭就說到是兩人是「惡運星照命的戀人」——但是他的舉動恰恰實現了那個星象預言:果然讓自己的愛情遭受厄運,證明了星象預言的正確性。

他擔心死神會成為朱麗葉的情人,便用自殺來保護她免受那個宿命,但這樣一來,她恰恰落人了死神之手。這就是戲劇反諷,即讓觀眾知道角色所不知道的信息。

這一幕中,這一手法運用得非常巧妙,很少有作品曾超越它;觀眾們儘管已事先知道結局,也依舊幾乎遏制不住自己的衝動——站到椅子上大聲吶喊讓羅密歐不要喝毒藥的衝動。

勞倫斯神父進人墳墓,看到這可怕的一幕,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就在此時,朱麗葉醒了過來。從那一刻開始,已經沒有任何人——包括那位神父——能阻止故事悲劇結局的到來。

朱麗葉:

噢,善良的神父!我的愛人呢?

我知道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

而我也確實在這裡。可是我的羅密歐呢?

神父:

有人來了,小姐。趕快離開這個瀰漫著毒氛腐臭的死亡的巢穴吧;一種我們所不能反抗的力量阻撓了我們的計劃。來,出去吧。你的夫君已經在你的懷中死去了......來,我可以找一處地方讓你出家修行。不要耽誤時間盤問我什麼,巡夜的人就要來了。快走,朱麗葉,我已經不敢再待在這裡了。

(他離開)

朱麗葉:

你走吧!我不想走。這是什麼?一隻杯子,緊緊地握住在我忠心愛人的手裡。毒藥,我知道了,一定是它奪走了羅密歐的生命。唉,冤家!你都喝完了,一滴都不留給我嗎?我要親吻你的嘴唇,也許這上面還殘留著一些毒液,可以讓我當興奮劑服下而死去。(親吻羅密歐)你的嘴唇還有溫度!

一陣響聲:是一個巡夜的人的叫嚷聲。

朱麗葉:

啊,有人來了嗎?那我必須快一點了。啊,好刀子!(抓住羅密歐的匕首)我就是你刀鞘;(把匕首刺向自己)插進來,結果我的性命。

最後,愛情與死亡結合了:朱麗葉像羅密歐一樣,以親吻結束生命,完成致命一擊的是羅密歐的比首,而朱麗葉她變成了羅密歐那把匕首的刀鞘一一這是一個性交媾的意象,致命的交媾,結合了暴力的激情與愛欲的激情,這種致命的激情一直死死地逐獵著兩人,這種逐獵貫穿全劇。

我們此前已經親眼目睹了這個悲劇的過程,在愛斯卡勒斯親王忍著耐心聽勞倫斯神父語無倫次地道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時,我們對親王的痛苦心生憐憫。我們對這個故事的悲劇性感同身受,我們認識這些戲劇人物,我們真的認識,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

《羅密歐與朱麗葉》並不是一部氣勢雄偉的戲劇作品。相比之下,《哈姆雷特》與《李爾王》的內容更複雜,《奧賽羅》與《麥克白》更熾烈,《第十二夜》與《皆大歡喜》更詼諧,《冬天的故事》與《暴風雨》更有令人無法忘懷的美感。

《羅密歐與朱麗葉》展示給觀眾的,就好像是作者對他二十出頭時親眼見證過的一段激情與歡樂年華的大膽描寫。因其刻畫初戀的大師手筆,《羅密歐與朱麗葉》一直風靡至今。這個戲劇體驗把我們從自己的時代裡解放出來,投身於那個時代的情感之中,再次體驗了那種永恆的人性經歷。

享譽全球的戲劇百科全書,

暢銷40年、修訂10次的經典,

中文世界首次全本、全彩出版

-End-

編輯:山鬼 黃泓

觀點資料參考:《這就是戲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
    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揚這種人文主義思想,《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識的愛情巨作。故事介紹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這兩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經常械鬥。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17歲,品學端莊,是個大家都很喜歡的小夥子。
  • 《羅密歐與朱麗葉》:西文經典愛情故事
    神父答應她派人叫羅密歐,會很快挖開墓穴,讓她和羅密歐遠走高飛。朱麗葉依計行事,在婚禮的頭天晚上服了藥,第二天婚禮自然就變成了葬禮。神父馬上派人去通知羅密歐。可是,羅密歐在神父的送信人到來之前已經知道了消息。他在半夜來到朱麗葉的墓穴旁,殺死了阻攔他的帕裡斯伯爵,掘開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麗葉之後,就掏出隨身帶來的毒藥一飲而盡,倒在朱麗葉身旁死去。等神父趕來時,羅密歐和帕裡斯已經死了。
  • 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版)
    (當然朱麗葉家不會邀請仇人)進去之前,羅密歐猶豫不決的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命運將會因為今晚而改變,朋友勸他說夢都是相反的,不要畏懼,要敢於向命運挑戰。就在這場團舞會上,羅密歐與朱麗葉相識相知相愛,並立下山盟海誓要永遠深愛著對方,海枯石爛,永不變心。
  • 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
    3.這就是愛情的錯誤,我自己已經有太多的憂愁重壓在我的心頭,你對我表示的同情,徒然使我在太多的憂愁之上再加上一重憂愁。4.愛情本來是盲目的,讓他在黑夜裡摸索去吧。5.沒有受過傷的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人們用想像給梁祝的愛情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用一個魔幻的表現方式,謳歌了梁祝的愛情。而產生於中世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以悲劇結束的,由於雙方家長的反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
  • 揭秘:你不知道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真相
    歡迎點上方藍色小字,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羅密歐是個濫情無度、投機取巧的少年。羅密歐只有17歲,嚴格意義上來說還算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在羅密歐認識朱麗葉之前,他有自己喜歡的對象。前女友貌似不怎麼看好他,勞斯倫神父藉此還諷刺他的多情。他死纏爛打追著美女羅薩蘭,言行舉止顯得十分幼稚。羅薩蘭走到哪裡,羅密歐就跟她到哪裡。
  • 《羅密歐與朱麗葉》荒誕愛情如何淪為經典
    ---《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幕 第二場作為大劇作家莎士比亞一個最著名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一直被奉為經典,多年來也一直活躍在各大戲劇舞臺上,翻拍的電影也榮獲許多獎項,但是,將經典搬到現實中來,這樣的愛情卻成為人們抨擊的對象。原因為何?要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僅僅因為見過一面,就決定要結婚,在短短的五天裡,就完成了相遇,結婚,初夜,逃亡和殉情。
  • 重溫《羅密歐與朱麗葉》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中,我們的男主人公羅密歐有著不錯的表現,他給人的印象是十分看重愛情,比較感性。在故事的最開始,他出於血氣與激情迷戀著羅瑟琳,但當對方拒絕了他的愛情之後,他就將自己關在絕望的大門之中,本來可以與敬虔的羅瑟琳成為朋友,可他出於愛的自私,放縱自己的欲望,欲望不達成就自我憐愛,開始抑鬱。
  • 羅密歐不如朱麗葉
    接下來我們要跳到第三幕第五場,看莎士比亞怎麼通過文字遊戲完美地呈現乖乖女經歷了愛情風暴之後深藏不露的叛逆,同時,這場戲是全篇關鍵,是朱麗葉走向成熟的轉折點。 02.我們看見乖乖女了,我們又看不見乖乖女了LADY CAPULET[Within] Ho, daughter!
  • 欲望還是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史
    引子:羅密歐與朱麗葉痴迷的、盲目的、不遺餘力的追逐的到底是掙脫束縛後解放的快意?還是內心深沉的愛?到底是愛情的悲劇還是情慾的悲劇?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他們內心的世界。 在故事的一開始,羅密歐說自己深深的愛上了一個姑娘,而且再也不可能愛上其他人,但是一天後,他就和另一個女孩結婚了。
  • 《羅密歐與朱麗葉》:人終其一生,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它曾12次被搬上銀幕,好幾版的電影都榮獲了多項大獎。 這個故事,放到現代社會,怎麼看怎麼荒誕:羅密歐與朱麗葉在短短5天時間內,就完成了相遇、結婚、初夜、逃亡和殉情這一系列變故。
  • 《羅密歐與朱麗葉》最感人的愛情,最悲慘的結局,為愛殉情
    莎士比亞寫的這個《羅密歐與朱麗葉》,當時我還以為這是四大悲劇之一呢,後來被同學笑話,我於是好好的讀一讀這本書,之前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就有這個故事,有所了解這兩個人物,我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很相似,知道是和愛情故事,但具體不太清楚,原來故事是這樣的:在義大利的古城薇諾娜有兩大家族
  • 「劇本朗讀會」之《羅密歐與朱麗葉》
    (道具:製作的陽臺;亮起少數燈光,整場燈光昏暗,造成月下景的感覺;音樂:Juliet獨白音樂)朱麗葉:啊!羅密歐,羅密歐,你為什麼叫羅密歐呢?否認你的父親,放棄你的名字吧!如果你願意,便立下愛我的誓言,我也不再姓開普萊特了。羅密歐:(小聲)我是繼續聽下去呢,還是現在就對她說話?朱麗葉:你是什麼人,在黑夜裡躲躲閃閃地偷聽人家的話?
  • 當音樂劇遇上《羅密歐與朱麗葉》
    同時呢,愛情、嫉妒和死亡也是西方歌劇最常見的題材,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普通,而看這些表演能為我們平淡的日子增添樂趣。 羅朱劇情極其簡單,就是羅密歐愛上朱麗葉,連三角戀都沒有,兩情相悅又雙雙死去的悲劇能大大喚起觀眾的同情心。這部作品具有高度戲劇性,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卡普萊特和蒙太古有世仇,剛好一家兒子還愛上另一家女兒,非常巧合!羅密歐半夜還跑到人家陽臺,都是戲劇化的體現。
  • Romeo & Juliet / 羅密歐與朱麗葉
    其實不單是中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全世界也享有同樣的地位,雖說莎翁的四大悲劇裡壓根就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位置(莎翁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奧特羅)。但,按照被改編成各種體裁的文藝作品的數量和傳播範圍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絕對勝出。《羅密歐與朱麗葉》作於1579年,雖屬悲劇,但整部作品與作者同時期的喜劇精神相通,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情節既單純又曲折。
  • 羅密歐與朱麗葉臺詞精選
    我且退下去;可是今天由他闖進了咱們的屋子,看他不會有一天得意反成後悔。(下。) 羅密歐  (向朱麗葉)要是我這俗手上的塵汙褻瀆了你的神聖的廟宇,這兩片嘴唇,含羞的信徒, 願意用一吻乞求你宥恕。 羅密歐  不是,美人,要是你不喜歡這兩個名字。 朱麗葉  告訴我,你怎麼會到這兒來,為什麼到這兒來?花園的牆這麼高,是不容易爬上來的;要是我家裡的人瞧見你在這兒,他們一定不讓你活命。 羅密歐  我借著愛的輕翼飛過園牆,因為磚石的牆垣是不能把愛情阻隔的;愛情的力量所能夠做到的事,它都會冒險嘗試,所以我不怕你家裡人的幹涉。
  • 義大利維羅納——走進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
    寫一封信投遞給朱麗葉,在羅密歐的家門口停下腳步張望,朱麗葉與羅密歐的陽臺下永遠不缺少愛情上演……維羅納微醺的夜晚後,繼續我們的義大利之旅。 一晚安睡至凌晨5點,時差作祟,在布穀鳥的合奏中,睡意全無。 看過一部名為《給朱麗葉的信》的電影,影片中描述維羅納有個地方,專門接收寄給朱麗葉的信,並且有人負責回信。原以為只是電影的杜撰情節,沒想到這個地方真實的存在,就好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真實的活過一樣。
  • 【名著精讀】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本書由於太珍貴了,管理員就把它用鐵鏈子拴在了一張特別高的桌子上,讀者想要看的話,只能在這兒站著看。後來呢,當這本善本書被作為文物送進高級收藏室的時候,管理人員發現其中有兩頁書早已經讓讀者給翻爛了。哪兩頁呢?其中之一,《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幕第二場那一頁,男女主人公陽臺訴衷情。其二呢,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幕第五場,男女主人公新婚以後依依惜別。
  • 羅密歐與朱麗葉,生活在當代也有可能離婚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翁無數經典作品中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篇,故事被改編成電影、歌劇、芭蕾舞劇等多種形式,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使人唏噓不已,也讓他們的愛情成為千古絕唱,讓無數青年男女悠然神往。但是,故事的結局如果是兩人沒死,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共同在一起生活,他們的愛情還值得稱道嗎?生活在一起還有愛情嗎?有可能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一起共同生活,日子過的也很平淡無奇。是他們的死讓愛情顯得悲壯,使人痛苦產生同情。
  • 莎翁永恆愛情經典,原版英文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據說歷史上確有其事,它於1303年發生在義大利維羅納城。有人還援引但丁《神曲》作為佐證。但此說難以定論。不過,古羅馬時倒確實流傳著關於一對情侶生死相戀的民間傳說,它在漫長的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故事和細節不斷得到補充和豐富,逐漸演變為後來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