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汪幹松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孔穎)「這茶園的茶樹長勢不錯,150畝的茶園已經有了規模,只要我們好好打理,五年後,每畝均產有望實現萬元收益,村集體經濟可以實現零的突破。」近日,都昌縣龍泉村江投油白茶種養合作社的負責人伍華斌一邊打理著茶樹,一邊開心地說道。
今年以來,龍泉村村兩委積極與定點幫扶單位對接,引進資金20萬元,重新在茶園鋪設一套完整的噴淋系統,修改溝渠長度210米,同步硬化茶園道路560米,真正解決茶園灌溉、通行等實際問題,為茶園發展打下基礎。
為確保龍泉村貧困群眾與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近年來,駐點幫扶單位——江投集團下屬公司江西贛鄂皖路橋投資有限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以「扶什麼」「怎麼扶」「扶得好」為主線,創新脫貧解困新路徑,穩步實現幫扶村「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目標,確保每一個貧困人口都不能在小康路上掉隊。
摸清村裡基本情況,明確「扶什麼」
「他不嫌我們窮,還幫我們脫貧,大家生活都得到了改善。」走進都昌縣龍泉村,村民伍以德逢人就誇桂書記的好。伍以德口中的「桂書記」,就是駐點幫扶第一書記桂秋江。
龍泉村位於都昌縣西北部,距離縣城44公裡,全村11個村小組531戶。脫貧解困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幫扶幹部與村「兩委」班子一起精準建立「一戶一表」,開展初步篩查、入戶調查、組織核查的三步查驗法,進行入戶摸底調查,掌握到長年以來,村民以種植水稻為生,近年來外出務工較多,村裡沒有企業,更沒有村集體經濟,村裡的收支全靠國家的轉移支付。
初到村裡,桂秋江就第一時間上戶走訪,通過上門上戶、現場交流、電話訪談等方式,統計到「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192人,貧困人口佔全村總人口的9.7%。明晰了全村人口和產業發展詳細信息,桂秋江便有了作業基礎圖,「其實更關鍵的是要做到精準到位,確保在農村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過程中下好每一步棋。」
打好幫扶「組合拳」解決「怎麼扶」
「正在為工作發愁時,我接到了桂書記的電話,說他們公司有個工勤崗位可以讓我去試試。」都昌縣龍泉村村民伍小葉說,「有了這份穩定工作,家裡也脫了貧,太感謝他們了。」
為了讓貧困人口中有就業能力的人員走上工作崗位,桂秋江充分利用公司資源,為9名貧困人員拿到月薪3500元以上的工作崗位,還引導貧困戶中的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造血』是脫貧致富的根本,要調動困難群眾積極性,就要抓好基層黨建,大力發展產業扶貧。」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劉強說,2018年,公司投資33萬元興建了一座可25年發生效益的50千瓦光伏發電站,帶動了29名貧困人員;2019年投資22萬元幫助村裡開墾150畝荒山,開發建設油茶、白茶種植基地,拓展龍泉村的村集體經濟,保證了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效。
要想富,先修路。在了解到龍泉村交通不便的狀況,江西贛鄂皖路橋投資有限公司累計投入40多萬元,為村裡新修了3.5公裡的通村公路,架設了1200米電纜線及28套LDE路燈,讓村裡農副產品的外銷有了更寬廣的道路。「過去種的東西送出去賣,總是沾許多泥,賣相也不好。道路修寬了,我們自家養的雞,不愁賣,第一書記他們公司還幫我們銷了不少。」村民翁建金說。
持續穩定脫貧才是真成績 真正「扶得好」
在脫貧解困扶貧工作的推動下,龍泉村的農副經濟作物越來越多,油茶、白茶基地作物長勢喜人,農副產品的銷路也更廣。僅江西贛鄂皖路橋投資有限公司就累計幫助銷售家禽類4000多羽,瓜果蔬菜5000多斤,村民勞動致富有了更大的盼頭。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西贛鄂皖路橋投資有限公司全力保障村裡供水、供電、公共運輸系統等平穩運營,防止脫貧群眾返貧;在2020年抗洪搶險中,及時投入人力、物力、機械設備,全力支持龍泉村防汛搶險工作。同時,公司還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產業、外出就業,做好睏難群眾的兜底保障。
為持續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2020年,江西贛鄂皖路橋投資有限公司還力爭國家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累計爭取上級財政資金24萬元,為龍泉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公司還多次組織志願隊伍進村入戶開展助學、助殘等活動,鼓勵村民積極面對困難,提振信心。
今年,隨著都昌縣龍泉村最後12戶18人實現脫貧,標誌著全村55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如今走進都昌縣龍泉村,道路更寬了,村子更漂亮了,老鄉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