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我一直不敢多看又忍不住看了幾遍的電影,它是一部不敢作何評論只好抒發一下感受的電影。從這部電影誕生以來,被它感動的人太多太多了,它收穫的成就也太多太多了,長居豆瓣高分榜單前十,對於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溫情電影,目前無片能出其右。這使得我不敢貿然去對這部片子說三道四,當然這麼優秀的電影我也沒理由挑三揀四,如果要有那就是——可不要拍得這麼感人了!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是高中,那時候班主任組織全班的同學一起觀看的,當然不能白看,看完得寫1000字以上的觀後感,這是高中語文老師的小心機。看完電影幾乎全班的女同學都感動得哭了,有的甚至泣不成聲,看著她們如此強烈的感動,我不哭似乎都顯得我太狠心了。而我當時,為什麼沒被感動呢?我一直因此懷疑自己的良心,是不是有些鐵石心腸。這種懷疑的態度一直到第二遍、第三遍看完這部電影才得到解答,期間有朋友一直跟我說,「哎,給你推薦一部電影快去看!好感人!我感動得不行,哭得不行了!」「什麼?」「忠犬八公的故事」「哦。」「真的很好看!」「......」那時,我心裡在默念,哪裡感人了?可是我不敢說出來,我怕我朋友會嘲笑我人心麻木。
到了大二,百無聊賴的情況下,我一個人躲在宿舍的被窩裡,重新啟封了這部人性給我的試題。終於,我不負眾望地被感動成了一個淚人。哭過之後,我居然有些欣慰,欣慰的是我沒有像我以為的那樣冰冷。現在我才明白,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沒感動的原因是,我當時在睡覺!(哭笑不得)後來,每當我覺得人間不值得的時候,就會翻出來看看。
還是先來說說電影的劇情吧。忠犬八公的故事,講述的是大學教授帕克收養了一隻不明來歷的秋田犬,並取名叫八公,細心照料,直到它長大。八公每天都會去帕克歸來的車站迎接他,這應該是它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吧。套路似的平常生活裡,會因一丁點的變化而格外驚喜,有一天八公學會了撿球,卻沒等到帕克的歸來,他也不會再回來。是的,帕克因心肌梗塞猝死在大學的課堂上。我常在想,是什麼原因讓八公還每天在這裡等待。是它不知道主人已離他遠去,以為他還會再回來嗎?還是他明知主人不會再回來了,但在車站等他已成為一種習慣,改不掉了?又或者是,它傻到明知道主人不會再回來,但還是想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出內心對主人的愛?都有吧。一開始,它對帕克的離開並不知情,充滿了猜測,以為再等一次就會回來了。日子久了,等待已成為一種習慣,在狗狗簡單的世界裡,改不掉了。而更多的是,它傻傻地以為,只要她等下去,帕克就會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春到夏,從夏到冬,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蕭瑟,它都一天不落的在那裡等待?唉,這隻傻狗。
電影的劇情很簡單,以倒敘的手法講述了一些八公的來歷和童年,多數的鏡頭都在呈現八公和主人溫馨的日常,這些沒什麼故事情節起伏的劇情容易讓感情大意的人犯困,但當劇情進入帕克因病去世這一情節,所有人都疑問還有什麼看頭的時候,影片的高潮來了。導演的藝術表達手法,令人嘖嘖稱讚,他能不需要一個演員的,把一隻狗大半生的獨自等待,拍得刻骨銘心。凜冽的寒風,清冷的街道,枯寂的萬物,還有八公耷拉的腦袋,你能看到這等待的無望,卻還有個生命傻傻地堅持。當鏡頭切換到八公老態龍鍾,走路都蹣跚艱難,還一搖一晃地走向企盼的瞭望臺的時候,再冰冷的心也該融化了吧。
這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任何一個故事情節,而是最後的一句交代——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原來你的感動不是導演為了博眼球的純屬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你的任何一點觸動都有現實依據,是的,你從未想過人心的脆弱到了這一地步。但這也是值得欣慰的不是麼?
再來談談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吧。我相信大多數人對這部電影除了感動,感動,還是感動吧。那我們就不談已經被人大書特書過的東西,來談一些其他給人的思考吧。這部電影還給人深刻的思考,那就是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問題。突然覺得,這樣說起來有點假大空的感覺,但是細說起來可能就好多了。由這部電影,我想起社會廣泛存在的流浪狗,它們總是因為髒被人嫌棄,許多人像遠離病毒一樣遠離他們,大人們也總是教育小孩子不要觸碰流浪狗,它們身上攜帶了太多細菌,還可能被他們咬傷,後果怎麼怎麼嚴重。導致許多小孩總是對流浪狗敬而遠之。流浪狗給人類帶來傷害的新聞屢見不鮮,但人類報復的方式總是趕盡殺絕。本片就是對收養流浪狗的最大歌頌,感君一時恩,誤狗十年生。可能對帕克而言,八公只是他生活裡的一小部分,可帕克卻是八公的全部。
我想起臺灣最美獸醫簡稚澄——那個在執行了700多隻流浪狗安樂死之後選擇自殺的美麗新娘。流浪狗太多的確會被人類社會秩序和人身健康帶來許多威脅,所以,沒人收養的流浪狗就會被安樂死,這是簡稚澄面臨的殘酷事實,因為不願意目睹一條條生命在自己面前痛苦地消逝,所以她選擇自己收養,在收養了許多流浪狗之後,她實在沒辦法面對每一隻狗狗的死亡,長年積累的痛苦還是要了剛度完蜜月的簡稚澄的年輕生命。簡稚澄之死,是無知網友口誅筆伐的惡果,但根本的,還是本就善良的簡稚澄無法承受這些生命之重,任何生命都沒有什麼不同,同樣應該被善待。可人類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剝奪其他生命的權利。因為流浪狗傳播病菌就安樂死他們,為了謀取利益,就肆意捕殺海豚(紀錄片海豚灣也讓人感動),這是誰賦予我們的特權?
這部電影總是讓人覺得,狗對人的真誠,比人與人之間的交涉單純得多,甚至會產生養一隻狗比結交一個人更讓人省心的感覺。所以人類應該反省,在與人交往時,我們可否做到像八公一樣走心。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人類的殘忍,人心的冷漠總是和動物的善良溫暖形成天然對比。比如韓國懸疑片《盲證》,最讓人對變態殺手深惡痛絕的反而不是他殺了多少妙齡少女,而是他居然會對女主的導盲犬痛下狠手,並用手術刀,一刀一刀地將其殺死,而導盲犬卻還在一聲聲悽厲的慘叫聲中保護自己的主人。這是狗狗又給人類上的一顆,當朋友面臨危險,自私的多數人會貪生怕死的逃避,狗狗卻只知道傻傻地爭取付出。
最後,來說說這部電影的成就和意義吧。要說這部電影有啥實質性的成就,我也羅列不出來它的獲獎情況。但是觀眾的有口皆碑,定然是曬過一切獎盃的。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就是,讓每個看了這部電影的人都想去澀谷看看這隻狗的雕像。這不僅意味著觀眾的感動,還意味著觀眾為此感動後願意付諸行動,而這行動又是一系列的帶動。帶動日本國民經濟的發展,帶動「八公文化」的形成,帶動世界各族人民對日本的理解和敬仰。八公和本片是相互成就的,本片因取材於八公,而取得成功,本片又將八公的故事遠播世界,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日本,了解秋田犬。這隻其貌不揚沒啥特長的傻狗,居然給了我們這麼多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