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光影裡循河入流 方寸照片再現「天府水鄉」百景

2021-01-13 騰訊網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有一大川,經此大城。川中多魚,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眾,未聞未見者,必不信其有之。」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到訪成都時,被眼前繁榮的水上景象震驚,這段難忘的見聞也被他收錄進自己的遊記。

作為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盛」的城市,歷史上的成都水系發達,南河、府南、金河穿城而過,沙河、御河、西郊河、飲馬河橫流其中。順著這些生命線,碼頭密布,商貿興起,蔬菜、木材、食鹽等生活物品運輸其中。人們在這裡浣洗衣物,捕魚打水,河水養育著人,也滋潤著人文詩情,「貝錦斐成,濯錦江波」「門泊東吳萬裡船」等詩篇千百年綿綿不絕。

成都南門外錦江上之水車與筏子 [美]西德尼·戴維·甘博 杜克大學圖書館(源於成都圖書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

歲月更迭,城市建設使得金河、御河等消失於成都的城市版圖,但那些關於「水」的記憶卻留在成都街巷。據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此前統計,如今在成都城區,與水系有關的街名近100個,它們縱橫交錯,勾勒出當年成都水網交織密布的「水鄉」模樣。#SplitPageHere#

今日錦江 杜宇攝

母親河錦江 用別稱代替本名全國「罕見」

作為成都人的母親河,錦江並不是一條江,而是成都府河和南河的總稱,得名於「江中濯錦」。「用一條河的別稱來代替本來名稱,這種文化現象,從全國來看都少之又少,足以見成都人對它的喜愛和重視。」巴蜀文化研究學者袁庭棟感嘆道。

循著《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搜索,錦江的「出鏡率」也頗高。你可以隨著攝影師的鏡頭,穿越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甚至更早,一睹它和今天迥然不同的風採:這裡,有從望江樓由南向北眺望錦江的全景,寬闊江面氣勢如虹;成都南門外的錦江江面,頗有時代感的水車與筏子漂浮於上;成都萬裡橋邊,拱橋橫跨江面,密密麻麻的烏篷船搖曳其中;成都市第一郊外公園(範圍就是現在望江樓公園一帶)大門外,錦江沿岸風光秀麗,碧波順著時光靜流……

「《史記·河渠書》中記載『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這裡的『二江』指代的是內江和外江。」袁庭棟解釋,曾經的府河就是唐代的內江,南河就是唐代的外江。內江和外江的江水均由都江堰而來,在成都的東南角匯合,最後又回到岷江中去。自唐以來,內外江格局基本未變。

過去的錦江河面比今天寬,水量比今天大,船舶多且大,早在秦漢時可以航行大型船隊,每艘船可以載50人並加上3個月的口糧。在歷代詩人作品中也可窺見其寬闊舊影。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李白的「濯錦清江萬裡流,雲帆龍舸下揚州」,岑參《萬裡橋》中的「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等,都道盡錦江的湍急寬廣。清代詩人沈廉更是用《錦江觀潮》一詩,以「桃花落盡春水生,錦水忽作鯤雷鳴。奔流欲轉草堂去,大聲撼動芙蓉城。兩岸迴旋如走馬,飛騰上下馳流星。浪花排空百丈立,銀河倒瀉天為傾」描摹錦江水景。

袁庭棟介紹,當時各種船隻通過岷江可以直達長江中下遊各城市,直到1933年成渝公路建成之前,絕大多數成都人要走出盆地,都是從錦江這條黃金水道坐船到樂山,轉重慶,出三峽的。那時,安順橋、九眼橋、望江樓等地是極重要的水運碼頭,成都人花十幾兩銀子就可以包一隻木船直抵重慶。

舊時,成都人的生活物資也主要是通過航運實現,糞水碼頭、鹽碼頭、柴草碼頭沿錦江分布。到上世紀50年代末,成都人都還能在南河中看到從彭山、眉山上行的貨船,裡面主要裝著木柴和蔬菜。距離錦江不遠的水津街過去就是木材、煤炭聚散地,當時光是賣柴賣炭的就有好幾十家,運輸貨物的船隻將木炭木柴卸下後又把城內居民的糞便運走。南河徹底中斷航運應當是在1979年,因為雙流古佛堰將堤壩加高以後完全截斷了航道。

儘管如今錦江已經喪失航運功能,不過在城市生態、景觀等方面卻仍繼續澤潤著蓉城人。在今天的合江亭處,南河和府河交融,綠波宛絲絛,懷抱著城市。白天,從這裡眺望出去,兩邊街道車水馬龍;夜晚,在燈光水影的「錦江夜遊」中,可以回望百年前的百舸爭流之景。#SplitPageHere#

成都市第一郊外公園大門外錦江沿岸風光 《世界地理風俗大系.第3卷-支那[下]》(新光社 編)日本東京共同印刷株式會社(源於成都圖書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

消失的金河 船隻往來裡的水鄉記憶

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裡,白牆青瓦的民居依河而建,植物繁茂,不少肥碩茂密的樹木枝條探出牆外,和屋外一灣碧水相映成趣。這張攝於清末的河景,曾讓不少觀眾誤認為是烏鎮舊貌,但當看見其註解為「清末流經城(成都)東南的金河」,才驚呼歷史上的成都竟然有著這樣溫潤清秀的水景面貌。

金河又稱「金水河」,歷史上是成都城內從西到東橫貫全城的小河。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在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白敏中的主持下,疏通城中小河的基礎上修成金河。「雖然規模遠不及錦江,但是卻和錦江一樣,承擔著當時城內人生活用水、航運等功能。」袁庭棟解釋道。

金河的長度,按清同治《成都縣誌》卷一的記載是1526丈(5087米),水量在不同時期由於疏浚的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明清時期河道基本可通小船。比如明代時,蜀王府所需的物資就是通過金河運到三橋碼頭,清代則是將小船直接開到半邊橋的滿城東城牆水關外。直到1958年以前,在金河中偶爾還有小船通行。不過,由於金河的河道不寬,其行駛的船只能載重三四百斤,且不用舵、槳,只用不長的竹篙。由於不分船頭與船尾,這些船也被叫「兩頭望」,在河中行駛時也不準掉頭,只能直來直去。

為了城市的環境衛生,金河行船還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運送各種食物的船都在上午和中午入城,運糞水的船都在下午5點左右入城。

這條如今消失的河流長什麼樣?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不少金河河景讓人穿越時光,觸摸沉澱於時光深處的溫暖。依河而建的民居,河邊浣洗的居民,這些生活場景,親切感十足。

人們還可在成都知府劉侃的《重開金水河記》中,體味金河秀景:「金河之漪,洋然流貫闠(街市),蜀人奔走聚觀,詫其神異,由是釜者汲垢者沐,道渴者飲,纊者洴澼(指漂洗絲綿),園者灌。濯錦之官、浣花之姝,雜沓而至,歡聲萬喙,莫不鼓舞。」清代滿城中的金河兩岸仍然少有房屋,多是農田菜地,所以一直到民國初年這裡還是「田連阡陌,樹木叢生」。

除了日常生活,金河還和近代工業發生過密切聯繫。清末1880年前後,當時的四川總督丁寶楨在拱背橋一帶的金河畔建四川機器局製造槍炮,他從山東帶來的技師曾昭吉特地製造了小型水輪機,夏秋之時就在金河中蓄水帶動發電機發電,冬春時才全部用火力發電,每天可以節省煤炭500多公斤,一年可以節省煤銀4000多兩。丁寶楨為此事專門向光緒皇帝有過報告。遺憾的是這個小型水電站的詳細情況未能記載下來。

上世紀70年代後,因為城市建設等多方面原因,金河已基本消失在城市版圖中,不過因為金河有一段是從人民公園中穿過,因此這一小段得以保留。如今人民公園大門處拱橋下面的那幾十米小河,就是歷史上的金河。雖然今日成都已經沒有金河,但是卻有「金河邊街道」「金河路」,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有一條金河流過。#SplitPageHere#

成都平原沙河上之水磨房 [英]伊薩貝拉·露西·博德 《長江流域旅行記》(源於成都圖書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

生態沙河 在整治裡重煥新顏

黑白影像裡,佇立於「沙河上之水磨房」日夜旋轉,譁譁的水聲似乎猶在耳邊迴蕩。除了錦江之外,沙河是目前成都市區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條河流。

沙河是在洞子口從原府河左岸分出來的一條支流,沿成都城北郊從西北一路流向東南,在跳蹬河折而向南,過五桂橋又折向西南,在下河心村再匯入原府河,總長度約22公裡。

從歷史文獻來看,「沙河」這一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喻茂堅的《重修觀音橋碑記》。據研究,沙河的河道,很有可能就是唐代以前古籍中所記載的升仙水的河道,在宋代利用升仙水的舊河道開挖疏浚而成一條城北地區的灌溉河道,並有了「沙水」的名稱。詩人陸遊《駟馬橋》中「橋邊沙水綠蒲老」的詩句就可印證。著名的駟馬橋在漢代原名升仙橋,是架在升仙水上之橋,後來就成了沙河之上的橋了。

水光澹澹,除了在黑白影像裡一睹沙河的風雲,不少詩人學者也留下相關詩句。元代著名學者虞集曾經在《歸蜀》一詩中說「我到成都住五日,駟馬橋下春水生」。這裡的「春水」就應當是沙河之水。不過,沙河命運有點坎坷,因河水不多,逐漸淤塞,到了近代,已經成了一條汙水渠。

袁庭棟說,新中國成立之初,沙河兩岸全是農田,河寬16米左右,河上還有水碾7座。由於成都要在東郊建設大型工業區,必須解決供水問題,於是政府決定將原來主要用於農灌的沙河改造成為工業用水專用渠,兼顧防洪與農灌。從1954年開始,成都市人民大搞義務勞動整修水渠道,以鋤頭扁擔為主要勞動工具,參加勞動人數最多時每天1.3萬人。人們奮戰3年,將都江堰水通過當時的府河引入沙河,將原來的進水口從雙水碾上移到洞子口磚頭堰,將原來出水口的沙河尾水從下五桂橋(老成仁公路橋)下遊改道900米入府河,將淤塞的汙水渠加以全面擴大、拉直、加深,又在河邊修路,河上架橋。直到1957年3月才全面完工,共擴挖河道土方232萬立方米,徵用土地2599畝。

但好景不長,因為多種原因,沙河生態破壞嚴重。2001年11月開始,千瘡百孔的沙河迎來整治。如今沙河已經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在沿線建成北湖凝翠、新綠水碾、三洞古橋、科技秀苑、麻石煙雲、沙河客家、塔山春曉、東籬翠湖等八大景區。沙河綜合整治工程還一舉榮獲2006年國際舍斯河流獎的紀念獎。

相關焦點

  • 江南百景圖蘇州府怎麼發展-蘇州府發展攻略
    江南百景圖蘇州府怎麼發展?有不少玩家解鎖了蘇州,那麼蘇州府怎麼發展比較好?很多玩家不是很清楚,希望下面這篇蘇州府發展攻略能夠幫到大家。江南百景圖蘇州府發展攻略  1、人口  利用應天府的高等級娛樂設施資源,快速為蘇州增加人口
  • 一次有意思的拍攝經歷:致青春 照片裡的舊時光
    原標題:一次有意思的拍攝經歷:致青春 照片裡的舊時光 從1975年至今,縫紉機樣式似乎一直沒有改變過。陳效松 攝  同個地點,同樣的兩個人,但不同的是,那時還坐在小推車裡的小男孩已經長成了高高的小夥子;而那個曾經推著小推車的奶奶已經白髮蒼蒼,坐在小夥子推著的輪椅上。  改變這一切的,是二十年的時光。今年5月,寧波大學大三學生陳效松在網絡上曬出的與奶奶合影二十年對比照戳中了不少網友的淚點。大概每個人看到這樣的照片,也許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感嘆。
  • 成都離市區只有20公裡的4A級旅遊景區,有著「天府水鄉」的美譽
    三道堰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北部,距成都市區約20公裡,古時候人們用竹簍裝石頭截水,三道堰相距甚近,故得名三道堰,它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天府水鄉」之稱,現為國家4A景區。三堰因水而聞名成都,在古鎮河岸兩旁,有一群沿河而居的鎮民,古鎮是典型的川西民居,有青瓦屋頂,有火山牆,有河欄傍河,有青石蜿蜒行進,體現出古今中外的完美結合,漫步在古鎮上,有青瓦、白牆、小橋、流水、白鷺、垂楊等,盡顯川西民居的美麗畫卷,置身其中,令人不寒而慄。
  • 《江南百景圖》應天府怎麼布局好 應天府全布局圖文一覽
    導 讀 江南百景圖應天府全布局圖一覽,應天府農業區和商業區怎麼規劃,織女像放在哪裡更好,應天府醫館和住宅怎麼分布呢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本文照片均為 姚瑤 攝  澎湃新聞記者 沈健文 選編下午2點29分,從隆德路地鐵站出來,曹楊路橋就在眼前。順著樓梯登橋,城市一下子立體起來。有一些管道橫在眼前,被塗成了黃色。
  • 江南百景圖蘇州布局方法是什麼 布局蘇州方法攻略
    江南百景圖蘇州布局方法是什麼,蘇州府是在應天府達到一定繁榮度之後開的地圖,比較特殊,要怎麼布局才能更舒適地玩耍呢,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蘇州府建築布局技巧,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天府之國」?
    攝影/一佳One公元前338年,初出茅廬的策士蘇秦為推廣「連橫」之術,赴秦國遊說秦惠王,在這位戰國「名嘴」的口中,誕生了第一片榮膺「天府」美譽的土地:關中 「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
  • 太原為什麼曾是中國的「天府之國」之一?
    ,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關中坐擁肥沃黃土,是天下第一等的良田;又水系發達,渭河自「八百裡秦川」奔流而過。水土之利,使得這片土地完全能自給自足,吃喝不愁。三則面積夠大,土地資源充足。「八百裡秦川」平原遼闊,足以容納數量龐大的人口;位置又極佳,退可拒守一方,進則劍指中原,擁有著擴張版圖的可能。
  • 流河驛與外國使者
    流河驛與外國使者郭學青青縣,作為中原文化的邊境之地,頗有地標意義。一個叫權近的朝鮮哲學家,任奉翊大夫、籤書密直司事,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六月,奉恭讓王之命出使明朝。他一路南下,詳細記下了自己的行程:「逾鴨綠江,渡遼河,以北抵於燕,浮河而南入淮、泗,歷徐、兗之墟,溯江漢以達於京師(南京)。」「浮河」即是大運河。權近這次所寫五律《過流河驛》,收錄於《陽村集》。詩中提到「陲人」,即邊陲之人。青縣,唐代為蘆臺軍,宋初為乾寧軍,都屬軍事編制,長期為金遼邊境。
  • 泰水韻,秀出水城水鄉好風光
    為發揮水優勢,做足水文章,今年以來,泰州以打造「泰水韻」黨建服務品牌為抓手,緊緊圍繞「興水利民,共建美麗幸福河湖」這一內涵,突出黨建引領,將「月曬季評年考」制度與績效考核制度深度融合,讓「目標制定、日常管理、跟蹤考核」在基礎設施建設、防洪除澇、河湖生態治理、保護飲用水源、強化水利調度、水行政執法等水利業務工作中聚能聚焦、同向發力,將黨員隊伍建設貫穿在城河文化帶、大江風光帶、水鄉風情帶美麗生態風光建設中
  • 被許光漢種草的江南水鄉!在紹興,遇見人間最美的煙火味~
    江南的深冬並不儘是溫柔,冰寒之意像是要極速滲入每一個細胞裡。
  • 天府星入紫微十二宮詳解
    天府入父母宮錯誤的宿命論:● 廟主父母得祖力,加兇煞刑克。● 主椿萱並茂,見吉益健旺,見兇主父母不全。● 父母慈祥,親情融洽,但助力較少,尤以會煞為驗。天府入福德宮錯誤的宿命論:● 福祿有餘,八十四歲。● 主福厚,見吉更佳,見兇次之。● 知足、樂觀、冷靜、有定力。一生富足,享用無缺,亦知滿足。
  • 文化濰坊,濰州勝境——麓颱風華的山右山左之河
    中源之水從東北方向在辛王莊南匯入。中源之水、南源之水均出自方山南麓。南源之水與寶泉水相會後,至濰境與北源水相會。北源水則是進入濰境後又向東,至平壽村西北,此地距濰縣城約三十五裡。三源會合之後,即有人稱其為大於河。自此向北,又有龍泉水入注,至廟子村西時,蘆溝河水自西而入。繼續北下,又有一股源自昌樂境內花園莊的水注入。
  • 江南百景圖武則天怎麼樣?江南百景圖武則天角色介紹
    江南百景圖武則天怎麼樣?武則天的天賦是什麼?屬性怎麼樣,對什麼有大的加成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武則天角色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南百景圖武則天角色介紹 一、天賦 天威 參與任何一項工作都會立即完成5%,並且減少1工人需求。
  • 2020天府古鎮旅遊節正式啟動 快來玩轉各大古鎮
    人民網成都1月19日電 (王軍)近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天府古鎮旅遊節啟動儀式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舉行。2020天府古鎮旅遊節於1月18日至3月15日,在成都全市各大天府古鎮同時舉行,讓您好吃、好看、又好玩,熱熱鬧鬧過新年!
  • 夢裡水鄉,煙雨迷歸路
    兩岸柳絲盈盈,使得那河看上去一路煙籠霧約,像身著漢服的窈窕女子,蓮步款款,身後拖著一條逶逶迤迤的綠絲絛。河兩岸,房屋高低錯落有致,參差不齊。屋頂用灰色的瓦片蓋頂,屋簷下白色的騎馬牆錯落相間,雕著圖案的木格窗鑲嵌在牆上。積澱千年的黛瓦飛簷,每一幢都極富內涵,連磚縫裡都散發著一股水鄉的韻味。
  • 「湖光水色」入城來 蘇州用清水行動繪就一幅「江南水鄉」
    環山河又為斷頭浜,水體滯流,形成死水區,從而導致黑臭。如今的這裡,碧波蕩漾,一群白鷺在水中浮板棲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浮板上種植的水生植物包括菖蒲、鳶尾等,可用來吸收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淨化水質,也讓水中的微生物有生存空間,提升水體的自淨能力,實現生態修復。近日,相關人員又對河水進行了檢測:其平均透明度、溶解氧、氨氮等水質指標均達到消除黑臭標準。
  • 江南百景圖蘇州府布局怎麼搭配好看 江南百景圖蘇州府布局攻略
    江南百景圖蘇州府布局怎麼搭配好看?江南百景圖遊戲內玩家們可以自由的安放和布置城市,但也因此不懂如何布置的玩家,對布置蘇州府感到很麻煩,不知道怎麼布置才會,下面小編帶來了江南百景圖蘇州府布局攻略,供參考。
  • 江蘇美景排行榜:夢裡水鄉,煙雨江南,江蘇最美十大古鎮
    作為全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的江蘇,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有精巧雅致的古典園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水鄉、有眾口頌傳的千年名剎等,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尤其以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古鎮聞名海內外。春末夏初,煙雨濛濛,白牆黑瓦,撐著一把油紙傘,走在幽深的古鎮小巷裡,靜靜地品味屬於江南的味道,是每個旅遊愛好者心儀的體驗。下面就來看一下江蘇美景排行榜中的江蘇最美十大古鎮,看看哪個是你最心儀的景點。
  • 同裡水鄉,靜拾一片美好
    茨菰紅燒肉、清炒菱角、太湖三白(白蝦、銀魚、白魚),還有這麼多第一次吃的特色水鄉南方菜,讓人忘記北方的初寒,沉浸在水鄉漫周末。退思園是古鎮同裡最有名的私家園林,是江南古鎮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那一道道傾瀉而入的晨光有著蘊著親切的力量,恍惚走進了一座歲月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