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典故】從一張1963年的彩色相片看到的香港故事

2021-02-23 真實的香港

這張相片拍攝於1963年的香港彌敦道,照片在網絡上反覆轉貼,加上過了50年的版權期限,我們就來說說這張相片的故事。

彌敦道,是1860年開始動工的街道,剛開始叫羅便臣道,1904年,香港總督彌敦下令開始拓寬,並於1909年3月19日改名為彌敦道至今,成為香港九龍的主幹道之一。

60年代的舊照片難得還是彩色,而且質素高,所以細節看得十分清楚,故事從右下方開始。泰國盤谷銀行,是泰國華僑陳弼臣家族的產業,陳家在泰國是幾代首富,而一度成為特首選候人大熱之一的全國人大代表陳智思是其後人。

ABC飯店,看起來貌似酒店,其實是賣麵包的,當時一個豬仔包賣5毛錢,老闆解先生是山東來香港做港漂,靠打工積蓄白手起家,創立山東融合港式製作的合桃酥,而且加入糖跟水馬上可以變成美味的合桃煳。

天德大藥房,在那時候的香港,藥房是售賣西藥的商店,跟中藥店丶藥材鋪不同,西藥房是由藥劑師主理,也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只有有藥劑師駐店及領有藥房牌照的藥店才可以稱為藥房,香港自由行,認準這個牌子很重要。

在天德大藥房的招牌下面,有一個代寄郵包的招牌,其實就是這家藥房幫客人寄藥到內地的服務,特別是60年代,內地三反五反土法煉鋼出現大饑荒,糧食醫藥都缺乏,很多香港人節衣縮食寄物資救濟大陸的親人,就是從這裡開始,這也是最早的香港快遞。

說到香港快遞,中港兩地的運輸商機無限,無獨有偶,到了90年代,有一個叫王衛年輕人看中這種職業,成立一家公司專門承辦來回香港跟廣東之間的信件丶貨運業務,到了97年回歸前後幾乎壟斷中港之間的快遞業務,這家就是順豐快遞。

在代寄郵包的上方,有一個大大的同福南貨號,其實是賣上海糧油食品的商店,國共內戰後,大批蘇浙人士南來香港,於是香港人一律稱他們叫上海人。

有商家,如唐家丶董家丶丁家,有文化藝術,如金庸丶邵逸夫丶李翰祥丶倪匡丶易文等,而為了滿足這些人的思鄉之情,就有了專門賣故鄉貨品的,就叫南貨店。

而招牌的後面,美美兒童服裝,這裡其實是當時專賣兒童用品的百貨商店,而這家美美兒童百貨已經開業超過80年,高峰在中環,尖沙咀及美孚皆有分店嗎,售買嬰孩服裝用品,兒童時裝玩具,現在彌敦道還在。

相片中的旺角彌敦道的樓宇,民居和商業夾雜,什麼行業都有,舞廳的霓虹燈跟中西醫診所的招牌,甚至私立學校都共存,至今很多人都喜歡抗著相機拍拍這些五光十色的香港特色夜景。

回過來相片中,三育圖書文具公司,是內地背景的文書店,在當時,射鵰英雄傳剛剛在香港商報連刊後,這家圖書店,馬上將每五回內容結成一冊,總共出版了十六冊,成為武俠小說出版先河。

過一點是龍華樓,彌敦道一向多茶樓酒樓,龍華的斜對面是更出名的龍鳳跟瓊華,三足鼎立,當時的茶樓跟現在不一樣,有顧客一坐下來,就上兩碟鹹菜花生,不管你吃不吃都要收錢。

圖片中,琳琅滿目的照片內,還可以看到中僑百貨。這就是現在基本消失的國貨公司,以前的中國內地品牌產品只能通過國貨在香港進行交易,而貨品亦十分價廉物美,甚至有國貨四寶,棉襖丶學生服裝丶睡衣及羊毛衣。

再過去就是廣東省銀行了,廣東省銀行以前叫中央銀行,民國十三年,也就是1924年由孫中山小舅宋子文領頭籌辦成立,在中國金融歷史上有一重要的角色,內戰後收為國有,現在已經併入香港中國銀行。

兩個招牌中間有個小招牌,Paramount百樂門戲院,對面照片左手邊,是麗斯戲院跟百老匯戲院,名字西方化,只放外國片子,反映出當時旺角的繁華。

照片左面,上方英文招牌,是香港科學儀器公司,賣顯微鏡丶試管等等,很特別。還有新興唱片公司,一直營業到八九十年代,以英文唱片為主,當年同類的商店絕無僅有,是樂迷的聖地。

瓊華的斜對面是新雅酒店,即今日的雅蘭中心,樓上是真的可以住宿的酒店,下面幾層是中式酒樓,富貴人家擺酒席,氣派十足。

一張圖片,一個歷史年代,看到了不同味道的香港,以前的香港,就是在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的戰線拉鋸下長大。

因為制度的不同,迅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因此,香港的制度成為現在香港的核心價值,一國兩制。

【完】

相關焦點

  • 香港珍貴彩色老照片:60年代的香江風情!
    回看1950、6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由於其時彩色攝影尚未普及,大多數留低的也是黑白的影像。最近,中華書局推出了新書《黑白以外-五六十年代香港彩色快拍》,書中輯錄了200多張那年代的彩色照片,大部分於香港拍攝,亦有少量攝於澳門,十分珍貴。
  • 盤點香港十大巨星最帥最經典最具代表的一張相片
    梁朝偉照片出處:《無間道》眼神都會放電的梁朝偉經典帥氣的角色實在太多了,而從02年《無間道》開始,這張相片就成了梁朝偉最 帥最經典的代表。回望凝視的深情眼神,高挺的鼻梁,帶有一絲凌亂的頭髮,帶有殺氣的濃眉,雜而不亂的鬍渣。。。。所有的一切都將成熟男子的魅力與氣質展示都淋漓盡致。
  • 王晶新倚天已殺青,回顧倚天所有電影版,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
    1.1963年,香港豪華影片公司,黑白粵語,張瑛、蔡昌聯合執導,影片分為上下兩集。2.1965年,香港揚子江影業公司,黑白粵語,楊工良執導,影片分為上下兩集,故事內容承接1963版。3.1978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彩色普通話,楚原執導,影片分為上下兩集。
  • 【香港典故】說說你不知道的張國榮
    1988年,香港一位叫聲仔的19歲男生患了末期骨癌,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近乎癱瘓,左手要切除,一隻眼亦因此失明,估計剩下幾個星期壽命。
  • 【香港典故】說說中環的那些故事(1)
    上圖是1920年的中環,若不說以為這裡是倫敦。從中環地鐵站的D2出口出來,你會看到很多個鐵皮屋子,這是中環最草根的小店,旁邊就是一棟棟甲級商業大樓,你會看到西裝革履的老闆在這裡配鑰匙,在這裡擦鞋,大家相互融和在這裡,互相不打擾但又唇齒相依的存在著。
  • 大量香港珍貴老照片流出:你從未見過的香港
    ▷香港,1953年灣仔,位於香港島北岸中央位置,是一個新舊並存的獨特社區,揉合舊傳統與新發展的精粹,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和最富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區之一。香港,1953年。▷香港,1953年第二代歷山大廈建成於1953年,而思豪大酒店及中天行於1956年被重建為歷山大廈新翼,大廈所在的三角地段亦得以統一。
  • 1985年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
    上圖是1985年的香港油麻地菜市場的午餐。下圖是2019年的香港油麻地菜市場的午餐。72歲的歌神許冠傑前些天分享了一張年輕時在旺角地鐵站的相片。1985年6月,中國體操隊訪問香港,會說廣東話的李寧一臉羞澀,成為很多香港人的偶像。
  • 香港的風景依然美麗,有些香港人已經不是原來的香港人
    最近,我的微博每逢看到香港風景的相片,就會看到留言:香港的風景依然美麗,有些香港人已經不是原來的香港人。。。今天就來說說香港人。
  • 香港故事ing 這五個地方讓你看到一個特別的香港
    當場公益捐款15港幣後還可以獲得一張明信片蓋上郵戳留以紀念。這裡不僅是香港傳統社區街坊的代表,也是香港本土保育文化的一個嘗試。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主要其實是想推薦博物館內「香港故事」的常設展覽。這個展覽從四億年前的泥盆紀開始記錄,兩層樓共計八個按照時間順序陳列的展區,通過圖片、多媒體等方式,策展可謂是相當用心。
  • 【港飲港食】源自1963,做香港人的漢堡
    吃貨in香港導讀:目前,漢堡是美國人最喜愛的心靈美食之一,而源自1963香港人的漢堡包,現已佔據各路美食榜。
  • 最真實的香港愛情故事
    說起以「xx愛情故事」命名的影視劇,至今仍有不少人會將1991年的《東京愛情故事》奉為經典。而在2020年,香港也終於有人以「香港愛情故事」為題,將地理與時代融入「情」,拍出了一出看似俗套、要拍好卻相當有難度的小成本製作。
  • 請注意:你該去換新的香港身份證了!
    2018年12月27日起,全港市民可按年齡層分批換證,整體預計需時4年完成。所以,在2022年,就可以實現全民換新證!2003年推出的第一代智能身份證(圖片來源:香港01)換了後就變成了這樣:,相片也比舊證大1/3!
  • 【香港典故】說說八十年代的那些香港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此劇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部引進至中國內地的電視劇,1983年首次在廣東電視臺播出後,又在全國各地電視臺輪番播放,萬人空巷,引起一陣收視狂潮,成為一代觀眾的集體回憶。知道的人肯定會繼續看這部後面1982年的陳真及1984年的霍東閣。而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更是進入中宣部100首愛國歌曲之一。
  • 【真實的香港】震撼!彩色照片帶你回到殖民期的香港,竟然是這樣的?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之後,香港回歸正式進入倒數,也就是這一年開始,內地居民可以正式赴港旅遊,也就是這一年開始,到香港,那就是去國外,那麼,這個時間段的香港是怎樣的呢
  • 重返「香港新浪潮」現場 | 他山
    及後《電影雙周刊》於1979年創刊,盧玉瑩第一年便加入了其製作班底,並在第二十期開始主理「曝光人物」這欄目。「當初辦『火鳥電影會』時我已經心懷狂熱,希望可以推動香港的電影、提高香港電影的水準。那我自自然然就想幫助香港的電影工作者--他們是需要被注意,提高其社會地位,那我們就想辦法去幫他們,除了跟他們做訪問、讓人們有機會了解他們之外,我便利用我最擅長的方法--攝影。」
  • 「香港勝在有ICAC」香港反貪先鋒杜葉錫恩逝世
    杜葉錫恩 1913—2015杜葉錫恩1913年生於英國,1951年以傳教士身份來到香港,服務香港40年,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和廣東語,是本港著名的社運家及教育家,40年多年來一直服務香港和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整理出關於杜葉錫恩一生的5件重要事:1.
  • 【真實的香港】除了購物,香港值不值的來?
    這就是無知的回覆了,懂的人看到的是文化,看到的是百年滄桑,看到的是這麼一個個彈丸之地的資本主義社會下,華人是怎樣在30年時間走完西方200年的路,而香港實用面積是新加坡的二分之一而已。。。隨便一棟都有大量典故歷史,拿27號的外貿總公司大樓來說,以前是怡和洋行,從渣甸洋行說起到怡和洋行到置地,中間緊緊連著香港百年歷史以及銅鑼灣等地的典故,這就是旅遊典故。
  • 1966年至1967年出生的注意了!你手中的香港身份證即將作廢!
    全港巿民2018年至2022年陸續換領新一代智能身份證,涉及880萬張,耗資14億元,預計全部換完要4年。
  • 香港回歸20年特輯 |1982年6月,一張照片震動了香港大陸兩地
    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特輯講述鄧小平與香港幾位著名人士之間的故事。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香港人前進的腳步。不過,1982年6月,一條消息卻打亂了香港人的生活節奏。這年6月16日上午,一張照片登上了北京和香港兩地媒體,這張照片中諸多香港名流在座,而坐在座位中央的是鄧小平。
  • 香港駕照怎麼辦?國際駕照怎麼拿?
    看到嗎?中國大陸駕照是可以免試申請到香港駕照的。需要滿足條件(滿足以下其中一項即可):1、駕照有效期3年以上;2、籤發駕照時,本人在籤發地連續居住6個月;3、駕照籤發不少於5年。接著,按照回執上面的時間就可以去取證了。